人生不能拋開求美文摘抄

來源:文萃谷 1.22W

先説説這個“求”字,人生下來百日就“做百歲兒”,其實是求壽。及長開始求學,繼而求愛求婚。此後就有更多的“求”了,求子嗣求平安求發財,什麼求醫問藥、求神問卜等等,不必贅述。

人生不能拋開求美文摘抄

這僅僅還是尋求一種外力的幫助,最是伴人終生的是自身自心的求,追求、謀求、貪求、奢求什麼的,誰也放不下扔不掉甩不開。

先説追求,這是一個褒義詞正能量,古時留下許多刻苦讀書的感人故事,如懸樑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古人這些近乎自殘的做法的目標是什麼?是追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便是追求的目標。所以有人悟出這麼一個道理:“自討苦吃,苦半輩子;害怕吃苦,苦一輩子。”這句話道出了苦讀隱藏很深的“求”。

當然追求有更大的志向,弘一法師年輕時“歡場色相因”走馬章台,然而皈依佛門後,從此生活簡樸得讓常人都接受不了。其圓寂前留遺囑説,死後“不必穿好衣服,只穿舊短褲,以遮下根即已”。其追求的是嚴守佛門戒律,得到修行的功德圓滿。

人生的原始驅動力是什麼?我們的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食色性也。”吃飯是維持生命的必需,牀笫之事是延衍生命的必需。人的求是呈階梯樣上升的,人的最初追求就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古笑話載兩個窮人的對話:一人説,我若是發跡,天天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另一人説,我若發跡,哪顧得上睡,吃了再吃,吃完還吃。這聽來可笑,但可見是餓漢的追求。

世上的人一人有一人的活法,一人有一人的目標,吃不上飯的目標是吃飽,自己不行的寄希望於下一代。沒職稱的想職稱,職位低的想再上進,悟透了世情的求出世,看透了世理的去求不爭這個境界。即使什麼都不爭都不求,也是別種狀態的“求”,就像無黨派人士,其實也是成了一個“黨派”一樣。

世界靠各式各樣的“求”而支撐着世界,人有了各式各樣的“求”存於心中,於是就有了情願吃苦、甘於寂寞、勤勉奮鬥、勇於獻身的高尚壯舉與卑劣行止。做好事善事是追求,做惡事壞事,也是一種求,於是世間就有了奢求和貪求。這不僅僅是一個貶義詞的事了。“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慾望的奢求,“這山望着那山高”是貪求,如果於社會於他人無害的奢求貪求似乎亦無可厚非,一旦損害了妨害了這些就是違規犯罪了。所以説,“軀殼的我要看得破,破則萬有皆空;性命的我要認得真,真則萬理皆備”。

話説到這裏,可以説“求”是世人的必然,“求”字本身和求這種心態是正常的,就像一架琴,彈出雅樂與淫聲不是琴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