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愛而非特殊愛教師隨筆

來源:文萃谷 2.23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的創作非常隨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負擔,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心寫。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特別愛而非特殊愛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特別愛而非特殊愛教師隨筆

小時候,我總是覺得我父母對我的關愛不及其他人父母的關愛。我的父母不善於言表,他們不會把對我的愛掛在嘴邊,他們更不會總是把我當作寶貝一樣抱在懷裏,我的心裏總會有一種失落感。那時的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父母不對我呵護有加,為什麼我的父母總讓我一個人去面對那麼多小問題。因為這些事,我還委屈地流過好多眼淚。漸漸地長大了,我似乎有些明白父母的用意。讀了《愛彌兒》之後,我的感觸就更深一些了。

《愛彌兒》中的一個片段是這樣的“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後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裏,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裏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你勞心費力地想使他不至於死去,那是枉然的,他終歸要死的。那時候,雖説他的死不是由於你的操心照料而造成,但是你所費的這一番苦心是可能被誤解的。所以,問題不在於防他死去,而在於教他如何生活。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那就是使用我們的器官,使用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是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雖然年滿百歲才壽終而死,也等於他一生下來就喪了命,如果他一直到臨死的那一刻都過的是最沒有意義的生活的話,他還不如在年輕的時候就走進墳墓好哩。”

我常常想,所謂的“保護”到底是怎樣的?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對未來的美好期望,每個孩子都承載着美好的夢想,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可是,“保護”真的就是把孩子圈禁在一個相對安全、父母更夠看得到的環境裏嗎?盧梭在《愛彌兒》的第一卷中也提到當兒童剛出生時,人們就用襁褓把他包着,把他放在牀上睡着,把孩子們的手足都束縛起來,讓他們不能自由活動。盧梭也提到這樣的做法不會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只會產生各種各樣畸形的`人。“由於害怕自由活動會使身體成為畸形,結果卻逼着他們長成畸形。”這一句話,也讓我感觸頗深。

社會的複雜程度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父母覺得外面複雜的世界會使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因此,他們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冬季天氣寒冷,父母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受涼受冷,因為他們總是會把孩子關在家裏,不許孩子們出門;社會人員複雜,家長們總會陪伴着孩子們的出行,無論是上下學還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害怕孩子不能經受失敗的打擊,父母們也會在各種遊戲中明顯偏讓自己的孩子。這些,在表面看來的關愛,失去了真正的保護意義。這樣的愛把孩子們當成了一種特殊的羣體,而不是獨立的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看來我們要教會孩子的是在未來的日子裏獨自面對生活。有些關愛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是冷漠,但是它卻能真正地保護到自己的孩子,這就是父母特別的愛。給孩子一個嘗試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明白生活的真諦。而不是在你能給他保護的時候讓他一無所知,當有一天你離開了他,那麼他必然無法適應生活、無法適應社會。生命的長度固然是一個衡量標準,但這絕對不是衡量一個生命是否有存在意義的標準。“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並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生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不要把孩子圈禁起來,讓他們體驗生命的每一個過程,讓他們在生命的每一段歷程裏積累下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的生命具有存在的意義。

孩子們需要的不是特殊的愛,是特別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