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育隨筆【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5.13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教育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教育隨筆【通用13篇】

國小教育隨筆 篇1

透過一段時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學習,讓我意識到,新課標下該如何上好一堂體育課?為此,我提出一些膚淺的看法和觀點,與廣大體育教師交流。要上好一堂體育課,我認為:體育教師首先就應“用心”去投入,並做到“三個追求”:追求真實的課堂;追求有效的課堂;追求理性的課堂。具體的是:

一、用心去理解《新課標》,落實課程理念

1.在新課改革中,我們要正確把握新課程的內涵,理解什麼是《新課標》?即新課程到底是什麼?

2.第一、《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資料,以增進中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對原有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3.體育老師要認真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等。

我認為,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只有正確理解新課標的性質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體育課。

二、用心去設計教法和佈置場地器材

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與佈置教學場地器材是加強素質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實現《標準》目標的必要保證。前一段時間,有部分學生呼籲:“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除了個別的其他因素外。我認為:關鍵是教學方法與器材場地的不完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體育教師在場地、器材

十分匱乏的狀況下,體育課上得有聲有色,十分精彩,僅有的場地、器材條件能夠超水平利用。正像我們有的體育教師講的那樣,在有限的條件下上好體育課是我們體育教師的職責,只要充分發揮我們每一個體育教師的聰明才智,激發體育教師的工作能動性,“勤定能補拙”。

三、用心去讓每個同學們能夠“動”起來

要上一堂好的體育課我認為:自然應是學生盡情運動,課上生龍活虎,並伴有對下一節課的渴望……

這天的學校體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趨勢:活動的樣式多樣化了,活動的空間擴大了,活動的時間增多了,活動的資料豐富多彩了。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形式和資料能夠千變萬化,但務必堅持讓同學們動起來,務必保證讓孩子們到陽光下,到操場上,到大自然中去鍛鍊。為了有效地增強學生體質,學生體育課和體育活動中,務必讓學生承載必須的運動負荷。我們體育教師要在體育改革中,應時刻銘記學校體育的主要功能,決不能把體育課上成“休閒”課。

四、用心去關注“每一個學生”

世界上找不到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教學中我們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提出了“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要求。由於受先天遺傳、後天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身體條件、心理、興趣愛好、運動潛力等方面會呈現出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差別,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要實現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育平等”,我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要確定層次水平目標,尋求適合學生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忙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真正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本次改革是課程改革不單是教學改革,要甄別傳統的課堂教學資料、改善教學形式與方法,推進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讓學生們喜歡學樂意學體育並學會和會學。

體育教師就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打破傳統的守舊的習慣和方法,讓我們一齊在新課標準的指引下,在中國小體育教學的這塊沃土中,辛勤的播種、耕耘,力求來年的豐收。在此我們更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發自肺腑的高呼“我喜歡體育運動,更喜歡上體育課”。

國小教育隨筆 篇2

在新的教學形式下,每一個學科都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國小自然課也不例外。國小自然課究竟怎麼上?現在是一個熱門話題,目前,教育界比較認可的是發現式探究學習,這種學習比較科學,那麼就要求教師研究一下探究式教學方法,我就探究式教學方法及教學的具體實踐,談一談自己的思考,有望與大家共同研究,從而提高國小自然課的教學水平。

國小科學課的教學現在有了新的教學任務,要求每一名教師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然課中體驗理解科學的本質,在教學中突破“三元九點”的教學模式,提出科學的探究式問題,在自然課的實踐中,以探究為核心,通過活動在過程中學習科學,教師要注重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學習的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那麼,什麼是“探究式”教學呢?“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儘量使科學知識的傳授過程接近知識,最初獲取的過程。在課堂中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式研究,這種探索式研究直接採用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序,即設定情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分析結果,最後得出結論的程序來設計整堂課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利於科學知識的傳授,教學效果好,教學效率高,也有利於科學方法的教育,這樣是在問題的探究過成之中學習了科學研究的方法,同時,也滲透着科學態度的教育,這是一種比較高效的、科學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西方教育家皮亞傑提出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最突出的有兩種,其中有一種就是活動法。活動法是根據活動建構理論思想提出的,該理論指出,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樑,是認識、發展最直接的源泉。要理解一個現象或一件事,就要重建產生這個現象或事件的轉變過程。皮亞傑的活動法的要旨是把活動原則實施於教學過程,讓兒童主動探索事物,通過活動及其協調,逐步形成,發展豐富兒童的認知結構,重新創造發明合理事物。因此,教師設計探究活動情景,組織指導活動過程,引導進行科學的觀察、實驗,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是重要的。

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研究的興趣。科學課中創設好問題情境,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是學生動手操作的指揮棒,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並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國小教育隨筆 篇3

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與成人的有所不同,所以使得我們會有失去耐心或者被氣瘋的時候。但你若能靜下心來,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你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其實是那麼美妙。所以,我們不管是做家長的還是做教師的,不妨放慢自己的腳步,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陪他們一起靜靜體會生活的滋味。

我在附小快20年了,與這些稚氣未脱,樸實無華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感到無比快樂。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慢,需要平靜和平和;慢,需要細緻和細膩;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我們有太多的恨鐵不成鋼、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進和揠苗助長、太多的高期待和不理解。

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奏。高頻率、快節奏、大梯度,不利於學生的有序成長和發展。作為教師,用人們冠於我們的美稱就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所面對的又是一個特殊的羣體——-學生,而學生存在方方面面的差異,有家庭條件的差異,有家長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的差異,有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等等。我們常説“有教無類、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不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有選擇職業的權利,也有選擇專業的權利,可是我們卻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

回頭想想我們平時面對孩子“錯誤”時的情景和心態——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給學生帶去一陣陣的“狂風暴雨”,而我們的學生在久經此種情形變得麻木,因此出現了下一次的“暴風雨”會來得更猛些的惡性循環。很少有老師會靜靜地坐下來“和風細雨”地用真誠去和學生交流,用等待的心態理智的去接受孩子的“犯錯”,用樂觀的態度採取恰當地行為去引導孩子——那主要是我們對孩子缺少一份等待。

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一樣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個曲折而複雜的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而孩子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並不是直線上升的。他(她)們的個性、品質等各方面的形成也應該是在反覆的“碰壁”與“尋求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違反了這樣的規律,社會就會倒退,而我們的孩子則將會成為“次品”或“廢品”。吶喊、痛斥、抱怨、牢騷、歎息,是對教育的關注、關心和責任,是對問題的一種正義宣泄,其豪氣值得欣賞,其拳拳之心天地可鑑,但僅是對問題的放大,傾倒心中之積,對解決問題還是無濟於事,反而感染更多人的失望,讓人找不着北,無所適從。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允許孩子“犯錯”,教師應該學會等待,在你耐心地引導中等待孩子們慢慢地進步與成長。

在我的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等待是一種教育力量,如果教師能對學生寄予真誠的等待,那麼,對學生在接受教育教學中的進步必有裨益。尤其是後進生,因為後進生也是學生,也是受教育者,是祖國的未來。培養他們,教育他們,讓他們在公開公平的教育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從而成為祖國的棟樑,這是教師的職責。所以作為班主任或是老師更不能冷漠、歧視、放棄“後進生”,應親近、關愛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他們進行長期“磨合”,引導他。正如《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所引用的錢理羣先生所説的:“救一個算一個,喚醒一個算一個,促進一個算一個,成全一個算一個。”

國小教育隨筆 篇4

一年級孩子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有效的組織課堂教學。組織好課堂教學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課堂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那麼教師在課堂上該怎樣組織好學生,使其在教師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學習呢?以下是我對一年級組織課堂教學的幾點想法和做法:

一、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們剛剛踏入校園進行正規化的學習。先把規矩給他們定下來,賞罰要分明,利用好前半節課,後半節課可以做練習或者遊戲,不要把教學內容安排的過多,以免學生疲憊不堪,不僅沒學到你意想中的知識,還使他們在下一節課中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材入手,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等鮮豔可愛的東西。在上課前,可以這樣説:“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喜歡嗎?如果今天誰上課坐的最端正,發言最積極,不做小動作,不説悄悄話,老師就獎給他。比比看,今天誰能得到小紅花。”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二、課堂形式靈活多變,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形式單一,很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從而轉移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要想方設法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活動。如:課堂上的小遊戲、小表演、猜謎語、小活動等這些環節都能很好的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而且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小活動是最好的,能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的時候可以運用事先約定好的一些口令組織教學。同時還要要求一年級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課堂控制能力: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緒易激動,即使是一點小事也往往讓他們興奮半天,其行為突出表現為:拍桌子、砸筆盒、大呼小叫、拍手、離開座位跳躍等,所以教師要在突發事件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給予轉化或制止。具體做法是:教師説“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請坐端”師:“1、2”生:“安靜”、“小眼睛”“看黑板”等。也可自編兒歌激發學生興趣、組織教學。如:“上課鈴聲響,安靜等待老師進課堂。”(教育學生不要大聲喧譁);“請你跟我這樣做:我就跟你這樣做”; “耳朵耳朵看哪裏?耳朵耳朵在聽講。”課程進行一半時可以活動一下如:……“點一點,搖一搖,拍一拍,扭一扭,笑一笑,哈哈哈,坐坐好。”小朋友對“笑一笑,哈哈哈”特別感興趣,當説“坐會好”時,都坐得很好了。教師和學生一唱一和對兒歌,既簡單,又很有節奏感。使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走神的機會。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年級課堂裏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抓好紀律的關鍵。你要求學生做的每一件事,必須事先讓他們清楚。然後,我們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讓孩子知道你要他們做什麼,怎麼做,先怎樣再怎樣,哪怕是放幾個學具,放哪兒,怎麼放,都要説清楚。一開始的細緻對以後的教學會非常有用。

三、老師講課時要使用兒童化語言

一年級孩子不同於大學生,只要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他們自制裏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比如做連線題,如果老師説讓我們來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肯定會感興趣。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説:“哪個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學生聽了覺得很親切,他們很喜歡聽這種語氣,老師用這種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説話,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總之,一定得蹲下與孩子們説話。

四、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師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一聽到表揚就會有更好的表現。在課堂中,教師要及時表揚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同學受到感染。當學生回答正確完整,老師即時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可以説“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你説得真好”等,為了帶動其他學生,老師這時可以抓住時機説:“還有誰能像他那樣説?”要是答錯了,也要給予鼓勵,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聲”或“送小紅花”等方法鼓勵他們,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會成功的`喜悦,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加堅定學習的自信和勇氣。 總之,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能否吸引學生是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不斷實踐總結,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達到最優最佳的教學效果。

現針對如何提高一年級語文教學質量談一點體會僅供參考。

最後要強調的是,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教師要吃透教材內容,瞭解教學大綱,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上好每一節課,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學過程中,要保持學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緊湊性,要注意教師口語表達的藝術性。每上完一個單元都要對該單元進行一次檢測,及時瞭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彌補。對學生學習上的點滴進步,要給予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從不自覺學習轉變到自覺學習上來,學生學習才能有所進步,一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句話:愛心+耐心+細心

當一名好啟蒙老師不簡單呀!

國小教育隨筆 篇5

有一天,我正在上課,正當我在講台上興致勃勃地講述着變色龍是怎樣捕食的時候,突然發現,坐在後排的陳澤原和張佳渝正在竊竊私語,看樣子,他們談得很高興並且很投機。此時,我的怒火一下就升了起來,心想:老師在上面講得聲嘶力竭,你們倒好,還在開小差,這樣不尊重老師!真想走過去對他們大聲的斥責一翻。可是理智最終還是説服了我。我不動聲色的走過去,咳嗽一聲,注視着他們,意思是讓他倆注意點,這是上課時間。看到我的暗示,他們馬上停止了交談,開始聽課了。

對於課堂上的這段小插曲,我並未放在心上。課後也就沒有找他倆談話。可是,沒多久,我就懊惱了。因為,這件事後,我發現他倆經常在上課的時候講話,而且範圍也逐漸擴大,形成了一個較有規模的“上課隨便講話小團體”。為此,我一次次找他們談話,可是收效甚微,上課講話的壞習慣總也不能改正。往往是改了犯,講了改,改了又犯,如此反反覆覆。

該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才能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提高課堂效率呢?

有一天早讀課,班長石學岑生病沒來上學,而我也正好有事脱不開身,於是我就靈機一動,把他們叫進了辦公室,説:“今天老師和石學岑都有事,不能上看自習了,你們能幫助老師,管好班級,看好自習嗎?”他們低着頭,疑惑地看着我,我也微笑地看着他們,終於,他們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我拍了拍他們肩膀説,“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出色的完成老師交給你們的任務。”於是我又悄悄地和一些班幹部商量着讓他們故意不守紀律,在課堂上小聲講話。看他們如何處理。

事後,果不出我所料,他倆氣鼓鼓地找到我説:“王老師,李一鵬他們總是説話。説他好幾遍都不聽”看他們生氣的模樣,我心裏樂開了花。但我卻不能表現出高興的樣子來,於是我裝着生氣的樣子説:“是嗎,那真是不好,可老師相信如果你跟他們提出意見,他們會接受的。!”“沒有,我和他們説了,可他們剛寫會字,就又説話”張佳渝鼓着腮幫子,委屈地説到。我看時機成熟了,就看着他們,語重心長地説:“是呀,有時我們在上面認真地上課,可總有人不聽話,做小動作,講話,一點也不尊重我們,而且屢次不改,真是太讓人傷心了!我能理解你們的心情,我一定會批評那些説話的同學的。”話剛説完,只見他們慚愧地低下了頭,小聲説到:“老師,我們錯了,上課時我們不應該講話。請你原諒我們。”看着他們悔悟的表情,我笑了,“知錯能改,還是好孩子,老師為你們感到高興!”“我們一定會改的,老師,您相信我們吧!”看着他們純真的笑臉,我又一次笑了。

我想,雖然這次我使了不太光彩的小手段,可是,能讓學生改掉陋習,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由於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範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遊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説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瞭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悦。並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對於教學重點的制定我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願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後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首先在遊戲中,激發學生興趣,引出合作話題。接着請同學談談生活中合作的例子,多方面,多視角地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隨後學生進行分組實踐活動:“小組記圖”遊戲。為學生創造了一次與人合作的機會,豐富了他們這方面的生活體驗。遊戲活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遊戲後,讓學生分析問題,總結經驗教訓。然後讓學生運用合作的方法進行第二次遊戲,使他們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通過兩次遊戲活動的比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懂得合作中還得講究方法。為了使學生真正把課堂上提升的認識和習得的能力用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我從學生做值日生這點切入,通過播放學生做值日生的一段錄象再現學生原生態的生活,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表現中發現問題,反思自我,幫助他們提升認識,使他們能帶着這樣的認識和方法走出課堂,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樂於與人合作,學會與人合作。

整堂課中學生的思維、情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活躍的狀態中,學生潛能得到充分展現,因此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活動積極主動,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揮。“綁腿競走”的遊戲對於學生來説比較熟悉,如果能換一個既能切入話題又具有新穎性的遊戲更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討論交流合作現象時形式比較單一,可嘗試進行多種形式的交流。

我校學生多活動地方少,難免會出現磕碰現象,隨之而來的爭吵打架就會頻頻發生,為此我常教育學生。把自己當自己。此語最為重要。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戰勝了自己,便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把自己當自己,就是要求自己不要和自己過不去,別為一個小小的事甚至是他人一些閒言碎語,一個不屑的眼神而怒髮衝冠,要以平靜淡泊的心態去面對種種事情

把別人當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花好月圓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艱難困苦。面對別人的不幸,只有調換位置,把別人當成自己,理解別人的苦衷,並且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

信任,是人生一筆彌足珍貴的儲蓄。這儲蓄,是流言襲來時投向你的善意的目光,是前進道路上給你的堅定的陪伴,是遇到困難時的全力以赴的支持,是遭受誣衊時驅趕痛苦一盞心燈。

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的一把真誠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

親情友情是我的財富。我是一朵白雲,親情是包容我的藍天;我是一棵綠樹,親情便是滋養我的土地;我是一隻飛鳥,親情便是庇護我的森林;我是一泓清泉,親情便是擁抱我的山巒。

真誠是一盞夜幕下的路燈,讓行人因它照亮夜色而增添一份夜行的信心。生活中每一回真誠的履踐,都會令我們不由自主地萌發對自己心靈的感動。

一棵小草,也許永遠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但它可能做最綠最堅強的小草;一滴水,也許永遠不能像長江大河一樣奔騰,但它可以成為所有水中的最純的那一滴

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是勤勞的農夫,在或肥沃或貧瘠的土地上播種着愛心,他們付出的心血雖不盡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個:收穫愛心。

如果我們能夠勇敢地去愛,堅強地去寬容,大度地去為別人的快樂而高興,明智地理解身邊充滿愛意,那麼我們就能夠取得別的生物所不能取得的成就。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該當如何?少年時取其豐,壯年時取其實,老年時取其精。少年時舍其不能有,壯年時舍其不當有,老年時舍其不必有。

人生猶如一首歌,音調高低起伏,旋律抑揚頓挫;人生彷彿一本書,寫滿了酸甜苦辣,記錄着喜怒哀樂;人生就像一局棋,佈滿了危險,也撒遍了機遇;人生恰似一條路,有山重水複的坎坷,也有柳暗花明的坦途;人生如同一條河,有時九曲迴腸,有時一瀉千里。

失敗,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成功,是把有價值的東西包裝給人看。成功的祕訣是不怕失敗和不忘失敗。成功者都是從失敗的煉獄中走出來的。成功與失敗循環往復,構成精彩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的裁決,不是在起點,而是在終點。

國小教育隨筆 篇6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於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小組合作學習是在班級授課制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下,教師以學生學習小組為重要的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展開合作,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達到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的目的。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中,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於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發揮。

之前,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比較陌生,直到去年在貴陽參加培訓學習,在苗苗學校看了那裏的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感受合作學習濃烈的學習氣氛後,才真正認識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並深深為之吸引。之後,我就有點按捺不住了,回來就急着要實踐一下,看看我們這裏的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反應怎樣。

今天,我要學生嘗試着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進行學習。之前,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平時上課解決問題大多都是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解答,或者乾脆把答案直接告訴給他們。這樣一來,學習成績差的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循規蹈矩地坐在下面不假思索機械地聽,對他們根本不取什麼效果。

今天上的是二年級積累運用八中的認識生字這個章節。由於大部分生字學生還不認識,但基礎好的同學基本上都能讀出來;即便不能讀出來,也能借助拼音把它拼出來。按照平時我的做法就是大家齊讀幾遍,然後再教幾遍就完事了。這次我不再這麼做,先要能讀的學生先讀一遍,然後再要不肯舉手的學生來讀,瞭解一下他們掌握生字的學習情況,再根據全班學生掌握生字的不同程度按照優差生搭配組合的'方法進行分組。把全班共分成了六個小組,每組推選一個組長。然後提出學習要求,要求每組中會讀的學生必須教會本組中的其他同學。如果到時間仍學不會的,要扣小組的分,還要罰組長唱一首歌。這樣一來,全班炸開了鍋,大家都對這種新鮮的學習方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組長深知責任重大,馬上召集本組同學在一起學習,一個一個地教、認讀。我相機對學習困難的小組給予幫助、指導,要他們每個人都記住一個字,記住了,再去教其他的同學。

全班同學都學得非常認真,沒有誰在做小動作。時間到的時候,我抽每個小組的同學進行認讀,以前不肯舉手的學生都舉手了,以前從來沒有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讀對了。我便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給每個小組都加了分,學生們高興極了。這就是合作學習的魅力,效果真的是非常的好。

國小教育隨筆 篇7

一年即將過去,能夠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用心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我的心,進入課堂

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資料,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務必重新思考的問題,開學初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標準及新教材培訓學習,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資料標準及課程實施推薦有更深的瞭解,本學年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教育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我們每位數學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我在教學《相遇應用題》以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狀況,老師導演,學生表演,設計了從“相距―縮短―交叉―相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狀況,感受相向運動中,隨着時間和路程之間的數量關係。一段小小的表演,猶如吃了一盆八寶菜,各種營養成分都有了。使學生的智慧、潛力、情感、信念水x交融,心靈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滿足,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習成了他們的需求,學中有發現,學中有樂趣,學中有收穫,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潛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善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構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潛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是這樣下評語的:“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權攀透過努力,能收集、記錄、整理各種數據,在這方面是班裏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必須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也明白了哪些方面就應繼續努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國小教育隨筆 篇8

時光悄無聲息,小升中的腳步越來越近了,一種無 形的壓力向家長和老師襲來。最近兩週的家長羣溝通中,總是無可避免地被家長 問到小升中的問題。面對順德教育小升中近乎殘酷的競爭環境,的確足以使很多 高年級家長坐不住。關於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

家長都難以承受的壓力孩子如何能夠承擔。家長和老師都有希望孩子成龍 成鳳的願望,但一味地把小升中考試掛在嘴邊來鞭策孩子,孩子除了對學習更加 厭倦,對老師和家長滿是逆反還會有什麼?當然,這不是在逃避小升中,而是應 當思考用更合理的方法來對待。我認為,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應當外鬆內緊。既讓 孩子重視起小升中的重要,又不要刻意緊逼。

小升中其實並沒什麼可怕,不過是孩子國小升中學的一個階段性檢測。根 據我對小升中考試的瞭解,小升中考試其實就是在考查孩子在國小階段對掌握的 知識的運用。就拿國小語文來説,你學會那麼多的字詞,背誦了那麼多的詩詞文 章,練習過那麼多的習作,小升中一張考卷能檢測到多少?只有通過試卷來檢測 孩子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即理解、應用能力的檢測,才能真正測出水平,數 學就是考查孩子的思維能力,國小英語則重在積累,聽説寫的能力最重要。老師 和家長應當着重培養孩子的能力。在學校,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積 極發言,以達到訓練能力的目的,家校要協作一致,培養孩子細緻、規範完成作 業的能力,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説白了,還是孩子的習慣培養,五年級下學期 ,還有時間,從現在開始,家校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培養孩子積極思考、發言, 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還來得及。

話説回來,小升中考試僅僅是孩子一次重要的抉擇,但,就孩子的一生需 要經歷的波折來説,它又算什麼呢?老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努力培養孩子好的學 習習慣,讓好習慣領着孩子進步才是上策。

國小教育隨筆 篇9

伴隨着時間的腳步匆匆走過了一個月,新學期開始了,我們備課組展開了字母的教學研究,在教授的過程中,所帶來的問題還不少。在國小英語教學中,26個字母的教學是重中之重,是基礎,是通往英語成功學習的金鑰匙。假如我們對26個字母的教學疏忽大意,採用走馬觀燈的教學形式,而學生對字母在意識上又不夠重視的話,那是不可能搞好英語教學的。尤其學好26個英文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根據大綱要求,在起始階段是不要求教音標的,但通過集體備課,在教字母的同時教音標和自然發音法,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反倒效果顯著。

現在的學生接觸英語字母的機會比較多也比較早。但是理解甚少,例如小朋友身上穿的衣物,學習用的文具、書本,吃的零食包裝等都會有很多的字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按照教材中的安排,部分學生就會因為覺得簡單而慢慢失去學的興趣,甚至會對以後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將會使我們的英語教學陷入困境。所以教師在教學字母之前,可以佈置學生回家預習,看看形狀,尋找一下自己身邊的英文字母。這樣,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量,教師就能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中得到提高。

經過對學生的分析和集體備課,課堂上增加了音標的教學,增大了課堂容量,這就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以課本為依據,制定新的教學計劃。在教每一課的字母時,補充與該字母讀音有關的幾個音標。如:這堂課我教了字母Aa Bb Cc Dd後補充音標:a[ei]b[b]c[][s]d[d],發揮自然發音的遷移作用,讓學生在聽、模仿中區別英漢的異同,建立起橫向的知識聯繫,化難為易,以後按同樣的方法教字母和音標。

二.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字母的興趣。

字母學習枯燥單調,教師要想盡一切辦法,變枯燥為生動,使整個字母教學的課堂充滿生機昂然的景象,營造出很好的學習氛圍。如:

1,在呈現新字母時採用圖形或猜謎語的的形式

如果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能變換一些形式,如簡筆畫,形象的比喻,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過去,也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讓他們來説説怎樣才能把字母學得又快,記得又牢。

2,字母與兒歌的結合

兒歌的使用往往給人以準確,生動,朗朗上口的感覺,在朗讀中配上音樂就更是給人以欣賞的美感,我們可以把簡單的字母跟兒歌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感知,記憶和掌握。國小生的形象思維非常活躍,在進行字母教學時可以採用直觀教學法幫助學生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3,找身邊的字母

其實英文字母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許很多小朋友沒有在意,認為它們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隻要靜下心來,認真去尋找,就會發現英文字母與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比如電視上的CCTV,衞生間上的WC,停車場上P, 還有學生們衣服上的字母,課上學生讀的可認真了。

4,設計一些字母遊戲

教學字母時還可以採用各種形式的.遊戲方式,如採用比如“Picing apples”“Find ur neighur ”r“Find ur best friend” “G fishing”等遊戲,也可進行搶答字母,字母書寫傳遞比賽等等,讓學生充分地運動起來,動手,動腦,動腳的小組競賽,既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和合作精神,又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三 在教學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要求書寫規範字母

我覺得字母書寫應該注意三點:佔格數。筆畫。筆順。我在教學時在網上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有一首兒歌很不錯,大寫字母一二格,上不頂線是原則;小寫字母很有趣,上面有‘辮’一二格,下面有‘尾’二三格,無‘辮’無‘尾’中間格,“f,,p”佔三格;“i,t”中上一格半。英語字母的書寫不同於漢字的書寫,它沒有間架結構的要求,學生只要慢慢地書寫,每一筆劃都寫到位,沒有寫不好字母的學生。當有些學生書寫不夠認真時,我先讓他們在我的監督下一筆一劃地完成書寫任務,然後及時地表揚他們,並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他們的書寫。這樣,他們肯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悦,從而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進行書寫。最後還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活動,讓學生覺得書寫是一件愉快的事。比如,可進行定期的書寫競賽等。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編一些兒歌,如:大寫M像高山,兩座高山肩並肩;大寫N三兄弟,手牽手不分離。彎彎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盤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隻葫蘆(B)、一座寶塔(A)、勝利的象徵(V)、大號魚鈎()、一張弓(D)、一扇小門(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教學形式,促使學生正確牢固地掌握英語字母的讀音及書寫,為日後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紮實的基礎。

國小教育隨筆 篇10

安全教育是國小教育永恆的話題,國小是幼兒集體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發生。

安全教育作為國小長期的教育內容,僅僅通過幾個活動是不夠的,他需要與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和滲透,例如:利用聽故事“四傑走丟了”,讓幼兒知道回家要等父母來接,絕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開門、關門時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門框上,吃飯時不嬉笑打鬧,不玩筷子,上下樓梯時,扶欄杆有序的等。通過這些與生活有機的滲透,對如何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幼兒人身安全的關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遊戲,它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國小主要的教學形式。但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較低,行為缺乏理智,易受情緒的影響,在遊戲活動中特別是户外的活動,則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師在活動前或活動中會幼兒有效的規則約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導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僅僅為了安全,安全避免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一味的降低遊戲的難度,也是不利於幼兒的成長的。日本有教育學家指出:“遊戲活動要有一定的冒險性,如果沒有,孩子無法真正形成迴避危險的能力。”

作為幼兒教師,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國小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國小教育隨筆 篇11

站上講台也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了,每節課我都會充滿信心的走進教室,很想有激情的將這節課上好。可是每次都會上的亂起八糟,自從上次上完公開課,聽完前輩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我才突然意識到上課老師的提問竟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這都需要教師掌握好課堂提問的策略。課堂提問是國小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來發問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如何發問才能不讓一年級的學生答非所問?那次上公開課上的是一年級的數學《認識鐘錶》,這節課我自我感覺準備的.很充分,我也有信心能上好這幾節課。可是就在我的第一個提問時,學生的回答完全不是我預期的效果。我的提問時“同學們你們早上幾點在幹嗎?”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以至於我無法控制住......課後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才意識到上課老師的發問是多麼的重要。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課堂提問的藝術和技巧,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習效果,使課堂提問產生一些誤區,其表現形式如下:

1、表面熱鬧,華而不實,一問一答,頻繁問答。這樣“一問一答”式一般是設計為師問眾生答,如:“答案等於幾?”“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這類問題的提出,教師只關注結果是什麼,而忽視對規律的揭示顯然喪失了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的機會。

2、提問離題遙遠,脱離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啟而不發。

3、提問無目的,隨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學。提問只求通法或標準答案,排斥求異思維。

通過各種學習,結合以上的反思,我對國小數學提問技巧有了新的、飛躍般的認識:

首先,提問要抓住關鍵提問要抓住關鍵提問要抓住關鍵提問要抓住關鍵所謂關鍵,是指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材的重點處提問,重點就會突出,在教材的難點處提問,難點就容易突破。只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問題進行思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提問要抓住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數學知識內在聯繫十分緊密,每個新知識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而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延伸和發展,它們內在的共同因素為學生掌握新知識架起了橋樑,因此,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

其次,提問要想抓住學生的年齡段所呈現出來的心裏特點。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方式一般是由具體到抽象,所以我們提問時,要特別注意方法和技巧,語言要生動、形象、具體,有一定的啟

發性,同時要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或太易,否則會事倍功半。

再次,提問時,可以把教材的內容與一定的童話故事或實際事例有機的結合起來,適合一年級的學生的心裏。這樣學生就會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

教師的職業人種而道遠,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需要加倍的努力。

國小教育隨筆 篇12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數學教材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必須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找知識背景,刺激學生內需

國小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法和規則都可以通過根追蹤找到自己的知識背景。教師應努力將數學知識向前延伸,並在教學中尋找其來源,以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如果我們教授新知識,學生就會有一種內在的學習動機。

(二)使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抽象與國小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只要教師善於在學生生活中發現併合理運用其“原型”進行教學,他們就可以將抽象化為形象,學生的學習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學習的恐懼變成快樂。

(三)用在現實生活中欣賞數學的風格

在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還要讓學生了解去哪裏,靈活運用這些知識成功解決“怎麼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數學材料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注重機械技能的訓練和抽象的邏輯推理,忽視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以理解的印象,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首、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努力使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應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們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國小教育隨筆 篇13

光滑的牆壁上,一隻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滾落下來,這是它的第七次失敗。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沿着牆角,一步步往上爬了……

第一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禁不住説:“一隻小小的螞蟻,這樣執著頑強,真是百折不回啊!我現在遭到一點挫折,能氣餒退縮嗎?”他覺得自己應該振奮起來,來勇敢地面對他在生活中的那些困難。

第二個人注視着這隻螞蟻,也禁不住説:“可憐的螞蟻,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肯看一看,想一想……唉,可悲的螞蟻!我正在做的那件事,一再地失利,我該學得聰明一點,不能再蠻幹一氣了——我是個人,是個有頭腦的'人。”果然,他變得理智了,他果斷地放棄了原先錯誤的決定,走上了新的道路。

第三個人也一直觀察着這隻螞蟻,他聽到這兩個人的話,就去問智者:“觀察同一只螞蟻,為什麼他們兩人的見解和判斷截然相反?他們得到的啟示迥然而異。可敬的智者,請您説説在他們中間,哪一個對,哪一個錯呢?”智者回答:“兩個都對。”

生活就是萬花筒,每當我們換一個角度,換一次鏡片,我們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效果。在生活工作中對於家人、朋友、同事,遇到一件事我們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讓生活更加多彩;人與人之間需要理解,需要通過互換角色來增進理解,這樣社會才會和諧,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才能被淡化消失。在平常的工作中,對待孩子,特別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孩子要多找他們的優點,遇到他們的缺點是我們要換個角度從賞識的角度幫助孩子,讓他們樹立更多的自信心,覺得可能我的學習不是很好,但是我是一個有很多優點的孩子,讓這些孩子的人生更精彩!

當然,在這個社會中,如果人人都懂得換位思考,那這個社會未免也太理想;但同時我也認識到,懂得換位思考的人,他們的世界色彩繽紛,他們的人生將永無遺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