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落葉舞秋風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4.59K

春花秋葉。如果説花朵是春天的名片,那麼落葉就是秋天的象徵了,宋代詩人趙雲紹就説“落葉為秋花作春”。“一葉知秋”“秋風掃落葉”。秋風颯颯,落葉飄飄。與春花的張揚浮誇不同,飄舞在古詩中的落葉是那麼的內斂、淡泊、詩意和靜美。

笑看落葉舞秋風散文隨筆

古詩中的落葉,常與方外人士有關,其中多暗寓超然淡雅的禪趣。如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秋日山間,落葉紛紛,人跡罕至。落葉滿山都是,滿山又好像什麼都沒有;作者要尋訪的道士好像近在眼前,卻又茫茫無跡可尋。王維《過乘如禪師蕭居士嵩山蘭若》“行踏空林落葉聲”。作者獨步秋林,唯聞腳下落葉聲音,營造出空寂超然的意境。裴迪《宮槐陌》的“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之詠,給人勾勒出一幅禪味十足的圖畫。金代詩人王庭筠《黃華山居》“年深寺廢無僧住,滿谷西風落葉黃”,描繪出一種空寂超然的境界。元代詩人黃復圭《白雲山劉道士》的“蕭蕭落葉空山夜,獨禮寒星待鶴歸”句,儼然是超脱人間煙火的絕俗世界。

春愁秋恨。落葉也是古人悲秋抒懷的'對象。唐代詩人權德輿《舟行夜泊》:“蕭蕭落葉送殘秋,寂寞寒波急暝流。今夜不知何處泊,斷猿晴月引孤舟。”晚秋時節,風蕭蕭,葉飄飄,寒流孤舟,獨在異鄉的作者,頓覺悽惶茫然。郎士元《送別錢起》:“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秋蟬高嘶,落葉低飛,此時送別友人,作者的心情難免悲涼惆悵。宋代書畫名家米芾《會景亭陳跡》:“自是韶華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時休,細將瓦礫分明看,片片飛來落葉愁。”曾經遐邇聞名的會景亭已經破敗不堪,一片落葉一寸愁,歎時光無情,物非人非。

秋風中的落葉,讓某些詩人、名句得以千古流傳。如唐代詩人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乍看,寫得十分隨意,細品卻有着撼動人心的力量,給人以遼闊、蒼涼、入骨的悽楚之感。秋風浩浩蕩蕩,一拂萬里,吹皺渭水;長安城中,落葉滿地,蕭瑟滿城。此聯可謂出神入化,遂成為千古絕唱,誦者無數。宋代詞人周邦彥《七天樂》“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元代散曲家白樸《梧桐雨》雜劇中的“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明顯都是化用賈島這兩句名句而成的。賈島從弟、僧人無可在《晚秋寄賈島》中有“聽雨寒更盡,開門落葉深”之詠,窗外雨聲瀟瀟,更覺秋寒入骨,早上開門一看,唯見庭院中落葉滿地。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評價此聯:“聽雨徹夜,既而開門,乃是落葉如雨,此體極少而絕佳!”

秋風中的落葉,自然、淡然、閒適、隨意、曠達、灑脱。如金代詩人邊元鼎《村舍》“西風又是青山晚,落葉無聲水自流”、元代詩人陳旅《題高氏所藏畫圖》“落葉盡隨溪雨去,只留秋色滿空山”、明代詩人餘堯臣《秀野軒》“落葉秋自飄,殘花春懶掃”、明代戲曲家李開先《秋深村況》“落葉滿階風自掃,危樓乘興月同登”……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説“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夏花,燦爛、奔放,活着,就要像夏天盛開的花那樣絢爛旺盛,要活得有意義、有價值,而不要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秋葉,感傷、悽美、安靜,面臨死亡,要靜穆、恬然地讓生命逝去,不要感到悲哀和畏懼。當有一天我們老了,希望我們都能如一片秋葉,從容、無悔地從生命的枝頭悄然飄落,自然而又平靜,因為,我們曾經認真地活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