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西湖散文

來源:文萃谷 2.4W

鄉中有湖,名曰西湖。此湖非彼湖,卻因與杭州西湖名諱相同而令人聞之不忘,在蜀中頗具盛名。春秋宜人時節,不乏有三兩慕名而至的旅客湖邊漫步,佳茗閒品或是留張影像。

故鄉西湖散文

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順西湖甲四川。鄉處川西南,屬丘陵地貌。城依水建,水為沱江。江自九華山穿過成都平原,經內江湧入縣境。卻被城廓周遭起伏山巒阻擋,似勒韁駿馬,收縮成一束急流,自東向西勾成一彎弧形,半個縣城便被擁在懷裏。而恰是這彎江水在歲月的漫漶中,歷經滄海桑田,不經意遺落下一座天然湖泊處於城中,那便是富順西湖。

杭州西子湖,取古代四美西施稱謂。將一潭清幽碧水比作妙女子,水是眼波,山是眉峯,微風過處,水若雪肌,聞其名便令人浮想聯翩,騁馳思緒。而富順西湖,名字由來卻簡單,即方位命名。《富順縣治》記載,古時城廓周邊有四湖:東湖、西湖、南湖與北湖。經歷代屯湖造田,四湖中的三個湖泊業已黃鶴緲影,僅在地標註名與百姓口傳相誦中得知大概方位。即便西湖倖免,亦是屢遭瘦身,昔時風韻難覓,只可面對波光斂影、水淼山幽尋找到過往的點滴記憶。

天賜一湖清涼地,可令城市鮮活起來。在充斥着強烈時代氣息的今天,富順西湖無疑是給縣城注入一縷暗香,在欣賞絕妙風景同時,令人感受這方水土濃厚的人文歷史底韻。自隋因鹽興縣,富順千年走來文風頗盛,四百餘名舉人、進士就是從這裏懷揣着一抔鄉井土,踉踉蹌蹌步出秀壤蜀天,散入歷史的宦海浮沉。

而恰是這班儒家學子在骨子裏尚流淌着的晉唐之風,在半城山水半城湖的讀易洞求學之時,便把陶淵明心中那株千年清馨的荷蓮植在西湖當中。在朝晚誦讀《子曰》疲乏時,略微仰頭,面對那田田荷蓮,便可淨心養目,若茶香嘖口,縈脾怡心,稍收思緒又沉浸於書中自有車簇簇的苦讀。“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面對清末政權的風雨飄颻,在夙夜憂歎中,許是故鄉那籠煙月給予他一絲慰藉,讓他在客旅京城的寓所中寫道:“縣有湖山高蜀國,夢隨煙月落杭州。兩峯蒼翠一孤艇,五里荷花十二樓。”如今荷蓮依舊,似衣袂揚拂的凌波仙子,回眸一瞥玉生香,未曾沾惹世俗半點塵煙。而那斯人卻已湮沒於歲月無,在紙墨間只遺下馬蹄聲遠、塔影鎖江與文字間透露出的一份煢孑落寞。

西湖形似葫蘆,緊束處築有石拱橋一座,橋身兩側各鏤雕龍鳳,栩栩欲飛,故曰龍鳳橋。湖內建有湖心亭,陸亭間以曲折便橋相連。春光時節,湖若止水,光潔如鏡,僅湖岸柳樹催春色,紛紛吐芽抽綠。待初夏時分,甦醒的荷葉才爭相探出水面,層層疊疊的托起翠色玉盤,那粉色的荷花便點綴其間,在微風搖曳中送出一股幽淡香味,給予炎熱以清涼,浮躁以淨心。那湖中覓食的錦鯉與金魚,在沉寂了一個冬季後,亦三三兩兩悠閒地浮游在荷蓮間那清澈的水中,即便是樹葉跌落水面的驚擾,也會令它膽小地捲起一絲漣漪深潛水底。湖植荷蓮本為觀賞,並不採食。故江南水鄉採蓮景象在湖中不見,但那中國傳統魚戲荷葉間的水墨畫,許就取材於這般景緻,惹來不斷遐想,勾起心隅幾分詩情畫意。

湖光映山色,方構絕妙畫圖。湖水東依五府,西倚鍾秀,北擁瑪瑙,三山林木茂鬱綠意盎然,環銜而聳峙,將西湖緊緊地裹挾於腹隅。拾階而登五府山,烈士陵園就座落在蒼松翠柏之中,劉光第先生的墳冢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遷移至此。看淡生死的英雄與英雄作伴,每日裏共聽湖水拍岸的.琴音,似是歷史刻意安排,不由令人憶得青山有幸的句子。瑪瑙山,山色似瑪瑙,依山建有一寺,名千佛寺。唐時佛教盛行,不知哪位行腳僧人遠遊至此,不經意被這一池湖水羈絆,便歇住欲去的屐履,選中瑪瑙山巨大的巖石,八方結善緣,成就工匠的夢想,用一鑿一釺在歲月漶漫中將虔誠鏤刻成慈悲的雕像。而千年的晨鐘與低緩誦經聲業已令這座千年古縣習慣於每日裏梵唄繚繞,淨化芸芸眾生。湖若深閨少女,掩窗遮面。若賞湖全景,則須登臨鍾秀山。沿青石所砌小徑,伴着泉音鳥嗚,穿梭於草蔓與柯枝盤旋而上,佇立峯巔縱目,一軸絕妙畫幅便呈現眼底,雖無五百里滇池之壯觀,卻有云蒸霞蔚波煙浩渺之感覺。令人不禁幻想租借一舟或憩坐葦叢亭中,持壺濁酒,攤卷詩文,將剩餘歲月付與清幽湖水,湖面月波,波中山色。

一池荷蓮添雅韻,三分月色溢清香。這頃湖水,不再是簡單的水。更多的是標記富順印象,承載遊子故鄉。那些闖蕩天南地北或是遠走域外的鄉人,每當提及故鄉景緻,大多脱口便指西湖。是的,那不僅意含對富順西湖景色的眷戀,更多的許是西湖曾經作伴自己一路成長。城市拓展,湖居城中,走讀城內學校皆要沿繞湖堤,年年柳綠,歲歲荷開,人亦伴着亙古未變的青山與綠水,在歲月的瘋長中亦步亦趨邁向未知的廣袤。美不美,鄉中水。而這水,便是遊子心底深處那一汪淺綠的西湖水,在夜深人寂湧上心坎,勾起濃得化不開的情結。

而我,便是那離鄉遊子中的一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