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後感(集錦10篇)

來源:文萃谷 8.21K
培根隨筆讀後感1

翻開培根的《隨筆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58篇隨筆中,很多都不超過一千字,個別最長的也只有五千多字。培根自己也在《談快捷》一文中説:“宂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於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絮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重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培根隨筆讀後感(集錦10篇)

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了這些短小精悍的説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買弄幽默風趣,從不談論自己。所以讀培根的隨筆我們是聽不到作者靈魂的絮語,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談心,倒像是在聽一位高人賜教,一位法官判案。

通過讀《培根隨筆》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知道了友誼是什麼,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對與錯,懂得了什麼是美。

培根隨筆讀後感2

暑假裏,有幸拜讀了名著導讀裏的《培根隨筆》,是我感觸頗深。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書籍由《論真理》、《論死亡》、《論大膽》、《論自私》等篇章組成的。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了《培根隨筆》,讓我感觸頗深。事實上,我並非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能看懂,如:《論宗教統一》、《論放貸》、《論世道滄桑》我就無法體會其意旨是什麼,因為裏面涉及到的內容實在太廣,我一個國中生怎能深刻品味一位大文豪家的傑作呢?藉助了註釋我有些仍是似懂非懂地領略了一些皮毛而已。可就是這點兒皮毛卻已經讓我感慨萬千了。

正如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徳·蒙田所説的:”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我的無知在看了《培根隨筆》之後展現得淋漓盡致。《論真理》讓我知道”人生至樂莫過於高踞清新純潔的真理之巔,俯瞰谷底種種繆誤迷惘,雲遮霧障。“,《論死亡》讓我明白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與死亡俱來的一切。《論逆境》讓我發現原來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卻能展示美德,其鑄就出的品質更令人折服。《論作偽與掩飾》讓我知道有時我們竟能”説一句假話,套一句真話“。《論善與性善》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的為善,明白了何謂真正的正確的善。《論貴族》讓我知道新貴與世族的內在品質與分別,知道”新貴憑藉權力的烘托,世族則經受過時間的洗禮“。《論旅遊》讓我瞭解到旅遊並不單純只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旅遊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教育,對年長的人而言是一種經歷。《論狡猾》讓我明白狡猾其實不是一種惡,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技巧。《論言談》讓我明白言談的措辭恰當、説話的得都勝過雄辯滔滔、美豔闊論。《論野心》讓我領悟野心的真諦,野心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使人進取,但野心也不能過大。《論建築》讓我瞭解了建築選址的重要性以及其它方方面面有關建築的事情……此刻,我赫然發現我的無知竟是如無底的深淵般,種種言論使我受感頗豐。

但我也並非是全都能理解,也有些是我的意料之外,心中困頓。如《論婚姻與獨身》中,作者為何那麼肯定地説”有家室之累者難成大業,只能聽任命運的擺佈,無論為善為惡均成不了氣候,妻子兒女將成為他行動的絆腳石“。難道真是如此嗎?如《論大膽》中,作者為何肯定大膽就是無知之子、卑劣之子、是等而下之的伎倆呢?難道大膽就不是偉人所能具備的嗎?如《論殖民地》中,作者開頭為何説道:”殖民是先民的英雄業績。“等等。諸多不解也許會是我錯誤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我學識不夠,無法去體會出其涵義,甚至可能是作者的觀點比較不符合現在的世界……種種疑問與分歧我想或許只能隨着我閲歷的不斷增長而會有所改變吧!

無論如何,《培根隨筆》讓我感覺到一位不受出身貴族家庭的身份的影響的人的崇高的思想意志與不凡的精神品質。他用他的心聲給予了我一場思想的盛宴與精神的昇華!

培根隨筆讀後感3

雖説已經初秋了,雨也不斷,但是夏日的餘温仍存,有時走在街上還能從地上看到從樹葉縫隙中傾瀉出來的陽光,淡淡的,斑斑駁駁。有一種東西呢,只要你體驗過了,就一直存在於你的腦海中,比如這夏日的陽光。

讀完《培根隨筆》感覺也是如此。一條條短小而精湛的短句,一段段富含深意的小文章,讓人記憶猶新。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多麼優美的一個比喻,恰到好處的指明瞭讀書的重要性,這是一個思想的傳承,把前人的知識與經驗以書本的方式完好的留給了我們,同時,培根也通過這種方式把他的思想和精神傳承給了我們。

”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首先這是一個肯定句,也可以這麼説,如果我們做不到機敏謹慎就不一定能交到好運。這是一個看待問題的特殊角度。通常我們會説到倒黴與幸運,其實倒黴也就是説你根本就不夠機敏謹慎,這句話就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這一點,毋容置疑。

這是兩個例子,這是培根的隨筆,他對人生的獨特見解。他用他短小簡潔的句子直接詮釋了許多我們難以去理解的道理。

這是一本指導我們一生的書,它積極向上,從論人生,論學習,論書籍,論修養,論科學,論道德,論友情,論智慧,論時間等多個方面告誡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人生,面對困難的時候還能夠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無法靠自己淺薄的知識和經驗就能獲得和理解的,也不是我們能夠想出來的。

不過知識經驗容易得知,卻不一定能夠化為己有,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積極向上是很難得,成敗與否就在於你是否能夠忍得下來,熬得過去。

但願我能夠堅持的下來,敬愛的培根先生,讓我從時光的縫隙裏能夠有資格與您的精神相遇吧。

培根隨筆讀後感4

培根這本書講述的是培根一生所感悟到的,所見識到的。

他從多個方面來談培根,從“真理”到“死亡”,再到“論人”,從這中可以看出培根熱愛哲學,並把它吃透,在生活中巧妙地運用太,使它變成真理。“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從這字眼兒裏可以看出培根不僅熱愛哲學,還熱愛政治,並表達出了培根的政治抱負。“論愛情”和“論友誼”這能體現出培根是一個富有情趣的人。這些都可以看出培根是一個智慧的人。

我認為培根已是一個很完美的人,因為他會懂得在生活中發現規律,這規律一但被他發現,他就會把這生活規律發揮得淋漓盡致,並會使這篇文章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並得到平常人得不到的東西,所以我從培根身上學到了:“會學不等於會用,運用之道在書本之外,得靠親身的體驗才能掌握。”沒有錯,你光會學有什麼用,比如:你用一個電路使這個電扇轉動,你光會學,當實際操作時就不會了,這是最不好的,這就相當於一知半解,我父親也常常這樣説:“學東西,不能一知半解,這樣會越學越差,如果這樣下去還不如全不會。”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不要做書呆子,要向各個方面去發展,去尋找真理,去打開自己理想的寶藏,使它發光,照耀整個世界,所以要向自己的目標衝刺,但不要僅限於書本上的知識。培根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這個是我要學習他的一個優點。

所以《培根隨筆》這本書使我讀懂了很多,我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了,全方面發展,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才。

這本書是一本永恆的書,是一個使人全面發展的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5

前些日子,我讀了《培根隨筆》這本書,讀後感想很大。

這本書主要講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警句迭出,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這本書很不錯,建議大家都去讀一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6

本暑假我讀了《培根隨筆》,讀完後感觸很深。本書總共有58篇,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經過作者的.不斷增刪修改,才問世於世界,本書是作者窮其畢生精力所著的一部人生隨感作品,凝聚了培根思想的精華,嚴密的邏輯思維,精闢有力的辯論,睿智的遠見等,這些鑄就了這部書是一部傳世名著,永不褪色。

其中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論生死》,培根認為,人類恐懼的思維的原因是聽信了太多的鬼怪傳説,然而作者卻冷靜的看待死亡——將其視為人生必不可免的歸宿,以及對塵世罪孽的償還。這種看透生死,大無畏的精神令我敬佩!這部書真的“狠”不錯,推薦大家閲讀

培根隨筆讀後感7

這是一篇關於“美”之作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説,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後感8

初讀《培根隨筆》常常會在文字中迷失方向,每一篇文章雖然很簡短,但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易懂,總是讀了很多遍還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但我卻漸漸地迷戀上了這些文字,培根的言論中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也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我還發現了另一個不同的培根他對哲學的執着,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對困難的不輕言放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人生的精華,心靈的洗滌。

在《論友誼》中,培根説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培根隨筆讀後感9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可能對這個人生思考並不是很多,我們會迷惘,會犯錯,會停滯。而這本《培根隨筆》帶來了福音,這本堪稱“人生哲學”的書,會使這個階段的我們受益匪淺。

裏面有許許多多精緻的小故事,這些故事或生動,或有趣,而作者將這些深刻的哲理和感悟埋在這些小小的淺顯的故事之中,讓人一刻頓悟。這是一本充斥着哲學的寓言,是一片有着許許多多理論的童話,是讓人一讀就懂的高超散文,人們驚歎着這本書,同時也驚歎着裏面的哲理。

培根説的話是有絕對道理的,發人深省的,培根也將自己的優秀品質與人生的過程埋人了這本隨筆集裏,我們在不同的隨筆裏能看到不同的培根

或許,在這許許多多的培根中,我們感受最深的便是那個追求知識的培根。

他説,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永垂不朽,鼓勵了這世界上一代一代人的生活。

他説,學皆成性,這句話,讓我們感受到他以書人合一油然而生的感悟。

他説,知識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句話,與自然順應,與現實順應,與生活順應,真正的方法,就在為他人做出貢獻,而非只為書中做作。

他説,學識之完美需靠實踐,虛的事物,需用實來檢測,否則本末倒置。

這本書不僅帶來了哲學意義,也帶來了現實意義,他在這本書的領域幾乎是方方面面,政治、經濟、宗教、愛隋、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幾乎無一不全。我覺得,培根將他寫出來,無非是是想在方方面面都達到了完美,這種態度,他自己在這本書裏也有所體現,正如前面所説,在培根的文章裏,什麼樣的文字,什麼樣的哲理,就代表了什麼樣的培根,他不奢求他物,但願捨己為人,這是貫徹整本書的真理,是在這個時代最有用的真理,他認為美是有用的,只有奉獻的美和雙重的美才能發揮真正的色彩。

我們如今渴求着許多,而培根也早已指出,這些東西被包上了華麗的外表後,人們所見到的,根本不是本質。這給我們人類自詡的本質當頭一棒,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人類在智者面前,多多少少都是貪婪的,我們只有追尋自己的自由意志,才能夠拜脱這些名號,何必為了一些帶不走的東西而瘋狂呢?這給我們現代的道理不亞於一本哲學總集,古人的智慧,或許比現代人的智慧更加冷靜和凝實時至今日今時,我們也未曾忘記這本書的價值。時間能夠證明書的價值,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真理。

培根隨筆讀後感10

“事情一旦到了採取行動的地步,迅捷就是最好的手段。”賠根在隨筆中如此説道。

的確,世上最無用之物莫過於拖延。

“幸運如市場,許多時候,如果你能多待一會兒,價格就會降下來,或者至少,它先給你容易抓的瓶把,如果你不及時抓住,就給你難抓的瓶身……”培根講述了哲學、倫理、處世之道。

常道:“今日事今日畢。”可即使是這句爛熟於心得話,也未在心中打下牢固的根基。

不知多少人,拿着手機,抱着“再玩五分鐘”的心態,一夜不眠,最後落個頭暈眼花,腰痠背痛,次日昏昏欲睡,説不清昨夜究竟有何意義。不知多少人,將事情一拖再拖,最後手忙腳亂,悔不當初;不知多少人,在選擇的路口舉棋不定,錯過了最佳時機,最後落得兩手空空。

拖延是一把枷鎖,鎖其心智,鈍其行為,毀其人生。

個人拖延,得一時歡愉,在事後暗悔時光飛逝,竟抓不住它的尾巴。上級拖延,導致任務完結不了。社會拖延,使整個社會停滯不前,淪為一盤散沙,國家拖延,逃不了“落不了就要捱打”的悲催命運。

百無一用是拖延,在經歷了無數個起早貪黑的日子,終有一日下定決心將之更改。於是,每日緊抓時間,竟比之前早了幾個小時入眠。不曾為當初愚笨的作法所自恥。

生而在世,難免心存幾分懶惰。但如何將之克服?可謂,目標之重要了。拖延最好的解藥便是恆心與毅力。

“在事情初起之際抓住最佳時期,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賠根又道。

是啊,機會不等人。

總有人自認為“懷才不遇”是他人的不賞識,亦或認為某些機遇“不堪入目”而一拖再拖,最後在心怡之物來臨之際,芳華逝去,束手無策。

中國首富李嘉誠,當機立斷,改革開放初期,社會落後,土地空曠。但就是這樣前途渺茫,經濟體系不全的舊社會,李嘉誠牢抓商機,代鉅款買地皮。也正是這令人大跌眼鏡的做法投資,使他發家起業,成為了亞洲地產大亨。在機會的路口,他絕不拖延。

百無一用是拖延。

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是否應遵從先輩的教誨,在機遇、選擇、心智中不留下一絲拖延呢?

馬上行動,沒有藉口。對遲疑説不,對猶疑説不,對彷徨説不。

“子彈出了槍膛,飛起來速度極快。”世上最無用之物,莫過於拖延!

點評:本文立意深刻,由拖延時間到拖延時機,層次分明,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華麗的辭藻,卻以樸實獨特的觀點脱穎而出,作者所選用的素材引述時代普遍關注的事例輔助議論,運用李嘉誠的事例突出議論了把握時機的重要,使議論的針對性、時代感更強,扣題緊,聯繫生活實際,結尾由偉人到自身,呼籲青少年遠離拖延。大有憂國憂民的心態,引發讀者深刻的思考。可謂一篇佳作。(指導教師:劉冬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