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裏放風箏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1.58W

陽春三月,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機。風箏,古稱鳶,最早的風箏由木頭製成,叫“木鳶”,像大鳥的形狀。據有關資料記載,能飛在天上三天不落。

在春天裏放風箏優美散文

西漢時,木鳶改用竹子和絲綢來製作,後又改用紙張,於是又改名為“紙鳶”。南北朝時,風箏這一新名稱就出現了。宋代以後,民間遊戲風箏更加盛行,已經出現了專門經營風箏生意的商人。清明前後,許多人以競放風箏為樂。放風箏不僅可以娛樂,還是一項好的健身運動,古人在《續博物志》中説:“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可瀉內熱。”可見放風箏既可以愉悦心情,也可以強身健體。

風箏之魅力,其形色彩繽紛,其聲悦耳動聽,其飛姿態萬千,其藝老少皆宜。風箏入詩,詩意的春天便鮮活起來,有了風箏的起舞,春天更加亮麗動人。清朝高鼎的《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春風起,風箏成了孩子們的所愛。孔尚任的《風箏》寫得很有意思:“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興致勃勃的兒童準備好放風箏,卻等不到足夠的春風,“罵”是心急,也“罵”出了對風箏的鐘愛。

除了兒童,年輕女子對風箏也非常喜歡,參與其間。清人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詩中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放風箏的情景。放風箏的場面很大,滿天飛翔的.風箏下,嬌女擺動羅裙,在周圍歡呼助興,風箏給了她們春天的心境和展示美麗的機會。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讓我們呼吸到了早春空氣,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也是一年鍛鍊身體的好時光

春日朗朗,風箏高飛,那弦和竹笛之聲響徹天穹,依稀聽來,恰似一支美妙的曲子,悦耳動人。唐朝高駢曾在《風箏》詩中寫道:“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發出的聲音有音樂的美,象一串串流動音符響在耳邊,一陣風吹來,風箏又吹出另一種曲調,細細品味,猶如絲竹之音縈迴於耳,讓我們從中感悟着風箏音樂的無窮曼妙。

在古詩裏,風箏也有更多的喻義,風箏遙遙一線牽,有收放有度的人生哲理,有放飛成功後的喜悦與興奮,也有盤旋墜地後的思考與沉思。宋朝寇準寫的《紙鳶》:“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詩中並不見紙鳶的形象,卻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抒懷,風箏只有憑藉風方可傍雲而飛,人事騰達不也是這樣的嗎?清風如可託,終共白雲飛,風箏似人生,升騰不由人。

古人的風箏是充滿詩意的,現如今,放風箏成為了我們生活休閒、娛樂怡情的一種方式,我們陶醉在風箏滿天的時光裏,翻閲古詩中的風箏,卻是那樣的美好,且春意盎然。在古詩裏放風箏,依然是那樣的生動,風箏美麗的姿態,牽動着我們的視線,也繫着我們對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