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描寫茶的散文(精選21篇)

來源:文萃谷 1.1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名家描寫茶的散文,歡迎大家分享。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精選21篇)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

老舍曾説,煙酒雖好,卻是男性的——粗莽、熱烈、可也有火氣——未若茶之温柔、雅潔、輕輕的刺激、淡淡的相依,茶是女性的。

我想,我若是男兒身,也必定是嗜煙酒的,只可惜今生已不曾有這樣的機緣。但猶記得孩童時,鄰里有新婚之人,我們小孩子們大都熱愛鬧洞房,只為看新娘子或討喜餅吃。我隨着一羣男孩子們前去,新郎官出手闊綽,額外給我們這幫孩子們一人一支喜煙。看他們都點燃起,我也隨他們點起吸了兩三口,學着他們的樣子吐煙圈兒。

回到家急不可待地告訴正在烙煎餅的母親,我吸煙了。生怕母親不信,還張大了口吐氣讓母親聞聞嘴中殘存的煙草味兒。不記得母親當時數落的話語了,只記得當時自己的欣喜之情頃刻間蕩然無存,本引以為傲的事情,剎那間,成為一種羞恥。這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吸煙經歷,在那個少不更事的孩童時代。

對於酒,雖頗能喝幾杯,但知其傷身未敢常喝多喝也。老哥常常教導,出門在外,女孩子一定不要沾酒,若開了個頭,混出個酒名,以後恐怕難以脱身。才使自己的熱愛消失殆盡,每年大概唯有母親生日和春節之時才小飲幾杯,也僅限於紅酒而已。

而茶,是我一生的伴侶。

人,都是受環境影響的。我之所以從小喝茶,是源於奶奶家的“以茶待客”和姥姥家每晚的“茶話會”。從剛記事起,不論去奶奶家還是去姥姥家,總是先喝幾杯熱茶。久而久之,這喝茶的習慣便養成了。大學時期,是我喝茶最兇的日子。幾乎每晚必飲幾杯,説來也奇怪,不管多晚喝茶,也總能酣然入夢。但一喝coffe,哪怕只一杯,晚上定失眠。記得英語六級考試時,因是下午考,擔心精力不足,進考場前特意喝了杯coffe。果然有效,不但精力十足,乃至晚上久不能寐,想起來甚是神奇。室友都知道我這個喝茶的愛好,還在生日時特意一起給我買了套茶具,製作成一個花籃的模樣,還鑲有粉色的蕾絲花邊,一直未曾用過,不知是否安好如初。

十幾年前,姥姥家的院子裏,栽種過一株山茶樹。每年春天都能喝到新茶,都是自己採摘,自己炒制而成。只是後來小姨把它砍了去,讓我惋惜至今。那是一株有故事的山茶樹,關於親情,關於愛情。

沒有了山茶樹,但並未羈絆住姥姥家喝茶的節奏。

一年四季,姥姥家每晚都是高朋滿座,頗有點林徽因的文學沙龍之韻。只不過姥姥家的客人都是些本村的老人們罷了,他們夜夜高談闊論,奇聞異事、各種見解、方圓百里的新鮮事兒,在此均能略聽一二。姥姥因為弓腰的緣故,加上家裏人口眾多(我有六個舅舅和兩個姨),常年累月在家操持家務,極少邁出大門過。

可是,姥姥似乎對外面的世界十分了解,就連電腦手機這些電子產品都能如數家珍,我想這是歸功於每晚的“茶話會”。每晚晚飯後,姥姥就開始燒水,沏茶,慢慢地,老人們就漸漸而至。特別是冬夜,圍着爐火,煙霧繚繞,別有一番景緻。小的時候,厭惡滿屋子的各種氣息,不敢言語,唯有忍着。

後來大了,和姥姥姥爺同齡的人也漸漸稀少,逐年減少人數。如今也不曉得還有沒有人前去喝茶,談笑風生。只怕是僅有二老落寞地過活,我多麼希望仍能有那如許的人兒,伴着姥姥姥爺,即使他們吸煙再甚重,我也不會反感,只有感激。

因為人多,姥姥家沖泡的茶自然不是什麼好茶。多半是些茶葉末子,小賣部裏十塊錢可以稱一大袋,夠喝很久很久。老哥工作後,每年回家總是給他們帶些上好的綠茶。有一次,我和姥爺打趣道,這些好茶不必每次都拿出來分享,留着和姥姥喝行了。可姥爺卻説,還不如他的茶葉末子好喝,罷了!心意到了即可。又或許,姥爺是怕我們花錢。

與姥姥家的熱鬧相比,奶奶家可謂清靜之地,更適合一個人獨品。庭院雖淺淺,卻有石磨、洋槐樹、梧桐樹、老井相伴。若夏日將至,偶得蟬鳴和鳥語,看着蝴蝶在院中嬉戲,桌邊一把搖椅,一壺茶,喜不自勝,解暑的一劑良方也!

爺爺生平最愛旱煙和茶水,每每總是煙袋不離手,做木工活倦了,一袋煙,一杯茶。一副怡人自得的模樣!因為家境尚可,奶奶家比姥姥家要早喝多年的好茶。其實,茶也不在優劣貴賤,關鍵是看心境及共飲之人。一家熱鬧,一家清靜;一家人眾,一家人寡,可都是開懷暢飲,樂不思蜀的境界!

雖然飲茶時間尚久,但説起泡茶的茶具,還數奶奶家更為講究些。雕刻有龍體的紫色砂壺,古樸中不乏精緻。每次去奶奶家喝茶,奶奶總是掀起蓋在上面的花布,端出茶壺茶碗,茶碗必定是倒扣着的。喝時也特別講究,總是第一杯要倒掉少許,所謂敬天地,而後方可嘗這杯茶水,繼而品第二杯。若是兩個人,此時第一泡水差不多已畢。換做第二泡水,色澤、口感最是恰當,入口不苦,卻回甘濃烈。而第三泡水就缺乏些生機,太過平淡。

《紅樓夢》中妙玉有“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的高論,在我看來,這裏的“杯”應該理解為“泡”。有林老先生所秉持的“三泡”之説佐證: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女郎,而第三泡則已是少婦了。不過,林老先生的演繹似乎沒有什麼韻致。不如董橋在《我們吃下午茶去》一文中,將明代許次紓的“一壺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鮮美,再巡則甘醇,三巡意欲盡矣”,重新演繹為:初巡為婷婷裊裊十三餘,再巡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來,綠葉成蔭矣!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2

要説這中國茶史,自己還真得需要學習學習,只知道這茶史第一人是陸羽,字鴻漸,暱稱“漸兒”。我之所以記得,是因為想起錢鍾書的《圍城》裏面的男一號方鴻漸。都為鴻漸,但時代、意境全然不同。話説這陸羽煮的茶被喚作“漸兒茶”,有“世有漸兒茶、而禪師在何處?”的流傳故事。

對於真正的知音而言,最好到不可替代,好到不能容忍退而求次。所以才有“高山流水”之曠世創作,有“漸兒何時歸來?”的喜悦之情。世人的賞識與否與靈魂無關,榮華富貴與內心也無關,只是人生在世,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知音——不論多麼寂寞,多麼荒涼。即使一期一會,心裏流淌的,顏面浮現的,只需一撫琴,只需一杯茶,便知是誰的心聲。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知己吧!可世人能有幾人覓得呢?不關乎身份地位,不關乎富貴卑賤,不關乎才貌醜美,不關乎物質精神,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只要你懂我懂,就足以應對這浮躁如斯的世界。

一直以來的有一個關於家的小夢想,那就是有一間不用太大的書房,裏面有張古木的書桌,帶有兩把紅木座椅。茶具不必太過講究,每晚飯後,或者週末閒雜時光,把自己圈在書房裏,伴着縷縷茶香來品嚐書香,人生豈不快哉!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3

不愛喝茶,也就不懂茶;不懂茶,也就輕易不去研究茶。

不曾想無意中,卻聽來了一個關於茶的美麗故事,從此,就對茶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新的理解,漸漸地喜歡起茶來,也漸漸地愛上了茶。

故事講的是有一年的成都某個茶館,門口來了一名茶客。此人五十出頭,衣衫破舊,頭髮凌亂。進館後,他拿出個小茶壺,説是口渴,向茶館老闆討杯水喝。當老闆讓夥計,剛向壺裏倒了一些熱水,就聞到一股撲鼻的茶香。

老闆和夥計好生奇怪,明明是空茶壺清水,哪兒來的茶香?而茶客一聲不響地喝完了壺裏的水,就讓老闆和夥計看他的茶壺,茶館的其他夥計也跑過來看熱鬧。大夥湊近茶壺一看,原來壺裏結了一層厚厚的茶垢。

茶客説;"不瞞各位,我這茶壺,沏了幾十年的鐵觀音"。

茶館老闆在一旁看得真真的,他知道自己遇上了高人。隨即請茶客入座,送上好茶,好好地招待了一番。茶客臨走時感謝老闆,老闆便委託茶客為自己訪茶。茶客滿口答應了,但條件是須給銀子500兩,作為路上盤纏。待茶館老闆給完銀子,茶客便拂袖而去。

誰知這茶客一走就是三年,茶館老闆連呼上當,後悔不已。

某天,忽遇成都城裏下起了大雨,那雨是傾盆而下,不曾歇息,轉眼間,就看城裏積了好多好多的水。忽見那茶客踏水而來,衣冠楚楚,完全是新的摸樣。茶館老闆喜出望外,忙迎上前招待,並詢問是否有所收穫。

茶客答曰;“訪到了”。然後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布包,遞給了老闆。老闆急忙打開一看,包裏卻只有一片茶葉。老闆又問;“請問茶客,您為我辦的貨在哪裏,茶葉在何處?我這就叫夥計去搬”。沒曾想茶客説;“老闆,沒有別的了,就這一片茶葉”。茶館老闆一聽,忽地氣就不打一處來,他感覺自己遇到了騙子。於是一揚手,將那片茶葉扔在地上。

令老闆沒想到的是,這片茶葉一落入地面的積水中,水立刻變成了茶綠色,一會兒功夫,滿城的積水,都成了淺淺的茶綠色,而且茶香四溢,沁人心肺,滿城的人聞到香氣後,紛紛拿出杯子舀起水來喝,而且是一杯接一杯。老闆覺得很奇怪,他也試着用杯子舀起喝了幾口,頓覺神清氣爽,脣齒留香。而以前喝過的茶,和這個茶比起來,充其量都不過是清淡的菜湯而已。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4

茶文化與酒文化就分不出誰先誰後,誰的歷史更悠久。幾乎有酒就有茶,有茶就有酒。

茶雖淡雅清香,卻包涵着高雅尊貴;酒雖濃溢久醇,卻載譽着自由豪放。茶與酒之間各彰顯着獨特與微妙,然而微妙之處,又無不在於杯飲之間。

一壺清泉沸騰於茶香四溢,約老友知己如飲文化之精深,品萬古之千秋。可以談孔夫子論道,評三國誰是英傑;可以論國事家教,訴千古佳人;杯飲之間品世間之高雅,避世間之俗風。興起之時扶素琴,猶如弦曲間往事煙滅灰盡,一腔壯骨迴盪四野,和高山流水之間互應,悠遠而不失憤放,寧靜而不乏喧騰。音音有調,韻韻在律?

一杯濁酒吵鬧在六六五魁,約雜友三五暢大江之南北,喝江山如畫裏。可以説世界之渺小中華之偉大,講一代天驕之宏偉;可以道家事國事天下事,還可以笑村姑戲水;杯盞碰撞中豪情萬丈,猶如壯志凌雲之勢,劍戈在手天下盡在心間。高聲無雅,俗無可奈!興不盡時,高歌啞韻,蹣跚舞姿,酩醉中不缺乏暢快之笑容;不減少仗義之言語。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村野間頓時歡舞燈明,歡騰中失去了自我,歡騰中又還原了本性。酒香瀰漫了四野,醉卧點綴了山村?

可謂是:"千秋大業一壺茶,紅塵萬丈三杯酒。"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5

記得有一故事,説得是蘇東坡去一古寺遊玩,方丈不知道他是何許人等,奉茶聊天。曰:茶。聊一會,覺得來人非等閒,再曰:上茶。良久,知道他是當代大詩人,忙曰:上好茶!蘇老夫子離開時,方丈請他留下墨寶,詩人無奈,提筆書曰:坐 請坐 請上坐;茶 上茶 上好茶!之後詩人揚長而去。這故事雖是野傳,卻也道出了一副嘴臉,真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我喜愛喝茶,但對茶品的愛好不明確,為甚?我自己也説不清。現在想來可能是實在是煩於世間瑣事、心緒不寧時會喝紅茶,心情愉快逍遙自在時會喝綠茶,平時自己玩着瞎喝那就是鐵觀音了,至於茶道和功夫茶,那是朋友們顯擺時樂呵的事了。

這些天流連於景洪、思茅、寧洱、勐海,這山那山,茶樹茶園,各處瞎溜達,閒來無事,小吃等等嚐鮮一遍,自覺無趣,卻對茶興趣大大,走哪喝哪,不亦樂乎。茶這東西,看似簡單,但真品開了,才知道實在不是那麼簡單。我過去喝茶在於廣,各色茶等均有所涉,亂七八糟只認名氣,而近來流連在茶源產地,大類上只此一種,眼前茶莊遍佈,各色普洱隨心可品,才頓覺“茶 上茶 上好茶”樂趣之妙,哈哈,雖然也可以對此不以為然,但關鍵是自己的好心情就此天天相伴,樂哉悠哉,不思秦地也。

前兩天煙妹來電話,問我在景洪呆着做什麼?我説:品茶。煙妹説: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我説:那是你,我是江湖有淚江湖遠,世事無常世事長。煙妹大樂,説:大哥繼續,小妹蓉城遙祝,只是小妹還得江湖混飯,無可奈何矣,哈哈。

接着,煙妹發來新詞一首: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6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説,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為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7

忽然有一天,發現自己長大了,也愛上了茶。初為人婦後,很久才學會煮米飯該放多少水,什麼時候該把火調小,什麼時候該關火。而泡茶、喝茶,我卻很快就學會了。

每年春天,都有婆家送來當年的新茶。據説是要穀雨以前採來的嫩芽才好。採來後,細細地烘了,密密地封了,鎖住那一絲香氣。我學會了,每次泡完茶,一定要細心地把茶葉袋紮緊,把茶葉罐封好,存放的地方也不能有任何有氣味的東西,不然會“串味”,傷了茶葉的清香。

婆家就是婆家,像我輩張牙舞爪慣了的,便總覺得有些拘束。好在不長住,大家客客氣氣,倒也不曾傷了和氣。每天早上,桌上都有沏好的茶在那裏候着,於是也就不太敢貪睡,捧了茶杯抿着,拘束間倒也有一些親切。就着茶,大家絮絮地談天,不想插話的時候,就低了頭,看茶葉上下浮動翻飛,抬起頭時,説出的便是帶點心計、陪着小心、討人喜歡的、好媳婦的話語。

我最喜歡的是獨斟獨飲。我不善喝酒,卻從喝茶裏嚐出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意味。獨自一人,捧了一本書,漫無目的地讀着,腦子裏再現着書中描寫的生活,過去的那些人物、故事彷彿在眼前活起來。茶的一縷清香,飄飄忽忽地連接着過去、現在和未來,跨越了異國、他鄉和你的所在,你和素不相識的人溝通着心靈,他們説的正中你的下懷,時時令你或拍案稱絕,或莞爾一笑。這時,不管你的思路多麼混亂,你的邏輯多麼荒唐,你的心緒多麼複雜,在世界上某時某地,至少有某一個人,在某一時刻能夠理解你,與你共鳴,於是莫名其妙地,你便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悦和解脱。

書、茶之外,如果再有一包可口、小巧、清淡的零食,我的小世界,就近乎完滿了。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8

我能深刻的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然而常常卻是無可奈何的,終於迎來了小時候嚮往的年紀,其實也並沒有理想中的美好。

經歷過許多事以後,對待很多的人或事,我們變得就像一杯茶,一開始特別的濃烈,多衝幾次,也就清淡無味了。慢慢的,變得不在掙扎,我們彷彿在時間的流逝中找到了一種規律,就像大自然的四季的變化,有花開,也有凋零。

我們再也不是那個對世界無知的少年,將時間看的尤為的不重要,隨意的揮霍,隨意的拋灑。當我們重視起它的時候,青春早已遠去,而今的我們,每天都想有所為,可是,發生在這樣的時間裏,發生在在這樣的年紀裏,好多的事,做起來,已經變得那麼困難重重,已經變得習慣瞭如今的自己。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性格特別的暴躁,很容易動粗,那時候也沒少捱打。而今,不知道是什麼改變了他們,再也找不到那些粗暴的影子。反而常常給人一種想要疼愛和保護的感覺,我遠在他鄉,卻能感知到他們內心變化的低沉,也能感覺到他們語言變化的蒼老。可我能做什麼呢?似乎無從做起,似乎有心無力,我也不知道,大概只有等到他們年紀的那天,才能慢慢的體會更多時間帶來的變化,才能感受到他們的心情。

我能感覺的身邊朋友的變化,有的人逐漸的杳無音信,有的人異常活躍,有的人時在,時不在。不管他們當下是怎樣的狀態,也不知道他們過的好或不好,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們也有自己最好的朋友,也有自己最重要的人。對我來説,偶爾的問候,偶爾的關懷,偶爾的小聚,就這樣的簡單着,已經可以感覺滿足了。

生活這杯茶,時濃時淡,時聚時散,漫長的路,短暫的時間,剛有了些頭緒,又不知所蹤了。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9

最喜歡的事情,是無事的時候,一卷書,一杯茶,聽一曲《雲水禪心》。

世間事,總是紅塵與禪心相對。

總有人爭論: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其實都在動,不過是不同的角度看的結果不同,而禪心的人把自己禪遠的心思寄託在漂流不定的雲水之間。

喜歡流雲,愛看雲捲雲舒,喜歡山水,飄流不定柔情萬種的世間自由之物。身心卻可以不動,靜坐一室,朱泥小壺一把,可以對飲,也可以獨品,山水可以流於野外,也可在一盞之間讀到心與茶的沉浮。

平生喜歡四句詩:

“蘆埂葦蕩飛白鷺,草堂人家過小橋;

烏蓬斜靠楊柳岸,雲水禪心天地遙。”

有人喜歡山中隱逸,有人喜歡穿雲度月,有人喜歡禪堂靜坐,有人喜歡觀花修竹,這一切的事情都如渺渺的茶煙,會喝茶的人已經把茶喝在了心裏,不會喝茶的人還在糾結於是什麼茶。

喝得多了,自然懂茶,會不會喝,其實不是茶不好懂,遊離於茶之外的東西太多,讓你連一杯茶的時間都在焦慮之中,茶已經不再是茶,只不過是等同於一杯解渴的世間之水。

會喝茶,就在一杯茶的時間裏,讀到了安靜,讀到了共鳴,讀到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杯茶,會讓你脱離人世的雜亂無緒的情結。

天地間事物的變化,延伸,可在這一動一靜中展現,昇華,直變得寧靜祥和。

聽一首古曲,如同清泉叮咚叮咚的傾瀉而出,泠泠然如出凡塵,不自覺心便沉醉在那與世無爭的自然之境裏面。

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籟之音漫卷漫舒,亦真亦幻。

思維像花朵碎密如錦,飄浮在綠枝之間。

神情如廣袤的天際幾朵白雲,悠然飄遊,感覺到的是江南絲竹般的清幽。

茶是什麼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這杯茶中找到了自己的禪心。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0

喝水的日子是清純無知的日子;喝咖啡的日子是隨意瀟灑的日子;喝酒的日子是狂放落寂的日子;而喝茶的日子,好像泛善可陳,又好像一言難盡。

人生本是杯茶,微苦而略帶芳香;有的醇厚,有的清淡,有的千紅一窟,有的只是一杯概念上的茶。

喝茶的日子,也就是千萬個平常的日子。

當揭開杯蓋,隨着水氣裊裊上升,飄起如銀絲般的熱氣,霧氣繚繞,藉着清風徐徐飄逸,隱隱透出陣陣幽雅宜人的茶香,縷

縷芬芳撲鼻而來,猶如空谷幽蘭,淡香清雅;似熟慄飄香,甜香馥郁;彷彿蘋果逸香,清香襲遠;真如大自然的花香,純潔自然。

捧起茶杯,啜一小口,一股濃郁鮮爽清香甘甜之味應運而生,感覺到滿口的清香直衝腦門,在六腑芬芳,在迴腸蕩氣;再啜一小口,細細品嚐,這瓊漿玉液,不僅是解渴生津,不但是消氣解乏,更是令人稱心愜意,神清氣爽,沁人心脾,真乃是“細啜襟染香,微吟齒留香”。

若是徐徐呼出,只覺得有一種太和之氣從胸中冉冉升起,它讓你清神醒腦,別有雅興;它使你飄然欲仙,如夢如幻;它可以撩人相思,綿思遐想,哀樂悲歡,娓娓情懷;它牽你款款心曲,文情詩韻,思維愫愫,縷縷情趣;猶如潺潺流水,汩汩清泉,倒可以在互相慰籍中分憂解愁......

看世間多少寒霜風雪,滄桑歲月,看人生幾許得失沉浮,歡樂痛苦,什麼愁苦悽楚,什麼落魄失意,都將慢慢地融化在這清風綠葉中,並將帶你進入一種道家所説的“忘我境界”。

讓我們煮一壺新鮮的武夷山泉水,用來泡鮮靈清純晶瑩透亮醇厚的烏龍茶,想必一杯,清澈芬芳,武夷山便會在我們的眼前漸漸浮現……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1

秋去冬來,忽然愛上了花草茶。

微寒的午後,朋友遞來一杯茶,握在手中感覺暖暖的,清澈的茶汁在慵懶的陽光下顯出淡金色的光芒。喝一口,嘴裏充滿恬淡的味道,這個寒冷的下午彷彿也變得温情起來。

咖啡櫥裏開始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玻璃罐,裏面裝的都是大自然的恩賜—————花草茶。玫瑰、薰衣草、洋甘菊、迷迭香……每種花都有它獨特的清香與味道,喝的時候也能給我獨特的體驗,也許女人天生對花花草草有着特殊的愛好吧。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失去了侍弄花草的閒情逸致,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活動只適合在陽光下進行。如今,花草茶讓我們在黑夜裏也同樣能與花草親密接觸。百無聊賴的夜裏,抓幾朵玫瑰花苞,放進剛用熱水温過的玻璃茶壺裏,再衝入開水。等待花苞綻開的時刻,玫瑰的甜香漸漸散開,小小圓圓的花苞在水裏浮浮沉沉,淡淡的緋色也逐漸深濃。倒出來喝一口,暖意在喉間盪漾,彷彿聞到了花草生長地的泥土清香,思緒也隨之翻飛。於是,這個原本寂寞無聊的夜也變得愉悦充實起來。

在茶坊,我們見識了另一種花茶。茶是極好的茶,整朵蓮花被放進茶壺裏,隨着水温升高,茶水的顏色也漸深漸濃。等出現那種澄澈燦爛的金色時,周遭的空氣早已被一種極清爽的香氣所充盈,就是夏天走過蓮花池迎面而來的那陣風的味道。茶水初入口淡淡的,但隨後便是綿軟的香,那種來自大自然的清純味道。

也許,鍾情於花草茶是因為它那與美麗有關的外形與神奇功效令人傾心。閒暇時,無論是一人獨坐,還是與朋友分享,都別有一番滋味。在這樣愉悦的心境裏品茶,也最是滋養容顏吧。在愛上了花草茶的這個寒冬,一切都變得格外美麗。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2

美麗的女人讓人留戀,唯美的女人讓人憐愛;可愛的女人讓人想念,性感的女人讓人迷愛。自信的女人是最有陽光感和朝氣的。人有三六九等,女人亦是如此。喜歡什麼樣的女人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喜歡潘金蓮式的、有人喜歡帕拉圖式的,中意的格調也是各不相同。

要了解女人的心理,必須像喝茶一樣,需要你自己親自去品嚐,不然你怎麼會知道茶是苦的還是甜的。在物慾橫流的當下,女人不再像以前那樣相夫教子,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也可以直接説現在的女人又有幾個亦能如此呢?不是沒有,而是成了物以稀為貴了。

現在的女人常出沒於夜店於小三之間,在之間不停的徘徊。她們違背了道德淪喪了倫理,表面上看是高人一等,實際上只不過是讓人蹂一躪的玩一偶,自己還以為靠着肉一體的奉獻就能成為人上人了,簡直是不知廉恥。像這種放棄了信仰而墮一落在煉獄的人是受人唾棄的。一輩子都帶着懺悔了卻餘生吧。

這種事已經變成了病毒式的發展,趨勢猛烈。就是有些人受不了誘一惑和蠱惑,守不住自己的底線。也難怪在金錢的誘一惑下,能有多少人不犯傻呢?真不知道人最後到底能成什麼樣?古時的女子還知道羞恥二字,現在的女人都不知道羞恥怎麼寫了,可悲啊!

想喝一杯好茶是要慢慢品味的,只有嘗過是什麼味道才能選擇。好女人看你如何品味?如果你品出的是芳一香,可以攜手到老、終生至死不渝。假如你品出的是苦苦的,那註定你這輩子永遠死在她的石榴裙下,幸福對你來説是太奢侈了。最後你只有鬱鬱而終了。仁慈善良的、美麗自信的、賢惠體貼的女人永遠是一杯飄香四溢的香茗。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3

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這一種精神決定了禪茶文化具有一種不同於哲學和倫理學的社會化育功能。禪茶文化離不開人文關懷,離不開人生日用,離不開禪的關照與感悟,離不開茶的精清、淡潔、滌煩、致和修養功夫。從這個角度來看,將禪茶文化的功能定位在“感恩、包容、分享、結緣”這八個字上,最為恰當;既理事圓融,又雅俗同歸,具有在人生日用事中普遍落實和操作的現實意義。

感恩,用感恩的心態喝這杯茶,這杯茶就不僅僅是一碗茶湯,而在其中充滿人文精神,充滿了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相互成就、共融共濟、同體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氣,發揚正氣,成就和氣。

包容,用分享的心態來喝這杯茶,人間的恩恩怨怨都會像片片茶葉一樣,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潔淨的淡水中,變成有益於優化彼此身心氣質的醍醐甘露,人間的正氣和氣就會在把盞相敬中得到落實。

分享,用分享的心態來喝這杯茶,培養我們推己及人的仁愛胸懷,想到人間還有諸多苦痛,想到社會還有種種缺陷,每個人都有責任把愛奉獻給對方,少一點私慾,多一分公心;少一點冷漠,多一份愛。

結緣,用結緣的心態來喝這杯茶,以茶湯的'至味,同所有人結茶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讓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潔,善的和諧,淨化人生,祥和社會。

禪茶文化的精神“正、清、雅”;禪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結緣”。將正氣溶入感恩中,將清氣溶入包容中,將和氣溶入分享中,將雅氣溶入結緣中;在弘揚禪茶文化的精神和落實禪茶文化,發揮禪茶文化凝集人心、化解矛盾、優化自身素質、和諧自他關係的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弘揚禪茶文化的根本社會價值所在。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4

福州北峯宦溪鎮滿堂香茶山名氣很大,當地政府已把該地定位成茶文化村,屬於開放式的休閒茶山。

我們去的當天是週六,在沿途就遇上幾撥目的地相同的“驢友”。有一隊還是特地去茶場買茶的,説是每年這時候,都要相約上去,狠狠品半天的茶,然後再扛一大袋的明前茶下山;而有一隊這次特地去品茶,再踢一場足球―――據説山上有福州海拔最高的足球場。

從宦溪鎮政府附近,拐到位於創新村的滿堂香茶場,還有十幾公里,但路況不錯。峯迴路轉,茶山在前一天的雨後,顯得格外的葱綠。路上不時有茶農把採下來的茶青,用摩托車往茶場收購處送。路的兩旁茶葉疊生,而採茶人則點綴於茶山間,如線譜上的音符,空氣的確清新,讓人止不住張大嘴巴狠吸。茶園綠海、空明澄碧,似乎真可以把人的五臟六腑清洗一遍。我們去的時候,恰好是陰天,如果尋個藍天配綠海,那又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宦溪滿堂香茶山目前已被當地政府闢為觀光性質的生態園。基礎設施也建得相當不錯,有傳説中的高山足球場,甚至還有氣派的籃球場、排球場及羽毛球場,甚至,在這麼高的茶山上,還有個可供人釣魚的高山池塘。

滿堂香的茶葉加工廠就在茶場邊上,大門口就聞到濃郁的茶香,這是一種讓人心生暖意的香,那種從機械化製茶車間瀰漫出來的、混合着揉、壓、焙、烘等工序的茶香,把你包裹着,濃得化不開……

但遺憾的是,我們原先想象中的茶農手工製茶的場面,已找不到了―――要很湊巧,才會遇上一兩户當地老人自己手工製作。一位茶農説,機器製作那些省事,我們早該與時俱進了。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5

萬物俱有生命,如同自然相似。

譬如茶,僅僅是一個媒體,承載着友情、事業、做人等等巨大的題目,遠遠地超過了茶原本的價值。或許在一杯淡淡的茶裏,我們感覺不到什麼,但是因為茶而延續下去的,很多!

做人,應該是一個題目。通常我們都在議論如何去做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説各的道理,各按各的邏輯,萬變不離其宗地在重複着,如何去做人。也許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好人,實際上好人與壞人如何來界定?

做人的好與壞,是需要多數人來評議的,而不是某一個人自封的,評議出來的好人,會被公認為此人還行,值得一交。如果一個人能夠在後面被人這樣的説一句,此人應該很成功了。

一杯茶很淺,往往能帶出更為深邃的東西。比如進入的一種意境,和做人有着非常密切的關聯關係。從小的時候,我們的家長就教導我們,長大了要做一個好人,要多做善事,勿做惡舉等,在我們還沒有分清世界觀的時候,就已經告誡了我們。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就像一杯茶,在沒有品嚐之前,很難斷定這杯茶究竟是好還是不好。或許我們會用識別茶葉的經驗來識別一個人,往往會把我們的視線帶入一個極端。因為茶葉的級別是可以分辨的,而人呢,是需要時間來認識的,畢竟我們沒有長一雙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能夠一眼看穿哪個是妖哪個是怪。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聽到這樣一句簡單的話,這個人是值得去交往的,足了!不要再往下説,説多了都是廢話。

茶和人一樣,需要分等,需要去品。品茶的過程,也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人也是如此。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6

一個炎熱的夏夜,當我坐在桌前感到百般無聊時,一眼瞥見了角落裏孤寂而佈滿灰塵的茶葉筒。打開它,鬆開內袋扎口,茶葉的清香味直溢出來,我的精神頓時為之一振——這是母親給我的茶葉啊!

我看着茶葉在開水杯裏下沉、上浮,慢慢地由條形舒展開來,形成一芽兩瓣狀,顏色翠綠誘人,茶汁也碧綠明亮。這是家鄉的翠蘭啊!呷一口,清香瀰漫沁人心脾,再呷一口只覺身輕骨爽回味無窮……玻璃杯內漂浮的似乎是朵朵蘭花,朵朵小綠傘,又恍如尾尾遊憩的小金魚。我陶醉於這色香味俱全的家鄉風味,疲憊的身心受到甘霖的滋潤。

茶葉原來竟有如此功效。母親的話清晰而模糊地響在耳邊:“帶點茶葉去吧,這是我做的細茶”。

母親總把她精心製作的好茶葉稱作細茶。“茶可以提神,孩子,疲勞時,就喝點茶!”母親總這樣提醒我。每次我都應上一聲:知道了。其實我什麼都不知道!這麼多年每次探親離家時,母親總是鄭重地包好茶葉,然後小心地放進包裏。每當母親問我茶葉的做工和味道時,我也總是很隨便地點點頭。而母親給我的茶葉通常都是送給別人,要不就是忘記喝了,想起它時茶葉都發黴變質了。

捧着這杯茶,我想起了遠方山村裏我的母親。想起了母親佝僂着身軀,在村前的棠梨樹下目送我遠去……我不禁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啊,母親茶!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7

一個炎熱的夏夜,當我坐在桌前感到百般無聊時,一眼瞥見了角落裏孤寂而佈滿灰塵的茶葉筒。打開它,鬆開內袋扎口,茶葉的清香味直溢出來,我的精神頓時為之一振——這是母親給我的茶葉啊!

我看着茶葉在開水杯裏下沉、上浮,慢慢地由條形舒展開來,形成一芽兩瓣狀,顏色翠綠誘人,茶汁也碧綠明亮。這是家鄉的翠蘭啊!呷一口,清香瀰漫沁人心脾,再呷一口只覺身輕骨爽回味無窮……玻璃杯內漂浮的似乎是朵朵蘭花,朵朵小綠傘,又恍如尾尾遊憩的小金魚。我陶醉於這色香味俱全的家鄉風味,疲憊的身心受到甘霖的滋潤。

茶葉原來竟有如此功效。母親的話清晰而模糊地響在耳邊:“帶點茶葉去吧,這是我做的細茶”。

母親總把她精心製作的好茶葉稱作細茶。“茶可以提神,孩子,疲勞時,就喝點茶!”母親總這樣提醒我。每次我都應上一聲:知道了。其實我什麼都不知道!這麼多年每次探親離家時,母親總是鄭重地包好茶葉,然後小心地放進包裏。每當母親問我茶葉的做工和味道時,我也總是很隨便地點點頭。而母親給我的茶葉通常都是送給別人,要不就是忘記喝了,想起它時茶葉都發黴變質了。

捧着這杯茶,我想起了遠方山村裏我的母親.想起了母親佝僂着身軀,在村前的棠梨樹下目送我遠去……我不禁百感交集,熱淚盈眶。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8

生病了,無聊中,專門找了金庸的〈俠客行〉看,讀到梅芳姑與石清二十多年後再會面的情景,頗感慨。

為石清痴情苦情一生的梅芳姑終於問出心中盤旋千萬遍的話。

梅道:“當年我的容貌,和閔柔到底誰美?”

石躊躇半晌道:“二十年前,你是武林中出名的美女,內子容貌雖然不惡,卻不及你。”

梅微微一笑,又問:“當年我的武功和閔柔相比,是誰高強?”

石道:“你武功兼修丁梅二家之所長,當時內子未得上清觀劍學的真諦,自是遜你一籌。”

梅又問:“然則文學一途,又是誰高?”

石道:“你會做詩填詞,咱夫婦識字也是有限,如何比得上你!”

梅冷笑道:“想來針線之巧,烹飪之精,我是不及這位閔家妹子了。”

石仍是搖頭道:“內子一不會補衣,二不會裁衫,連炒雞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

梅厲聲道:“那麼為什麼你一見我面,始終冷冰冰的沒半分好顏色,和你那閔師妹在一起,卻是有説有笑?為什麼……為什麼……”説到這裏,聲音發顫,甚是激動。

石緩緩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樣樣比我閔師妹強,不但比她強,比我也強。我和你在一起,自慚形穢,配不上你。”

我配不上你,大概是最絕情的拒絕了;你縱使千般好,他也從不曾將愛人與你比較過,有什麼可比呢?你可以為師,可以為友,可以稱兄道弟,可以為他所敬,然而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他憐惜的愛人,終究你不是他的那口茶,難道還有比這更無望的愛嗎?!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19

隨着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對人生的感悟越來越深。總覺得人來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無奈,也有太多需要追求的東西,總是把自己放入累人的忙碌追尋之中,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都説人生0歲出場,10歲快樂成長,20歲為情彷徨,30歲基本定向,40歲拚命打闖,50歲回頭望望,60歲告老還鄉,70歲搓搓麻將,80歲曬曬太陽,90歲躺在牀上,100歲掛在牆上。在這個過程裏,也許你平平淡淡,也許你坎坎坷坷,也許你風風光光,也許你一敗塗地,但不管怎樣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過程。

我從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去請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得之他的來意後,便在他面前放了兩隻裝了茶葉的杯子,用温開水衝了一杯叫年輕人喝,年輕人細細喝了幾口覺得一點香味也沒有。高僧又用沸水衝了一杯,沒有衝滿,而是一次一次按照茶道的過程用了好長時間來沖茶,這時的茶水有一絲清香從杯子中溢出來。年輕人細細品味了一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為什麼同樣的茶葉,一杯索然無味,一杯卻香氣四溢?關鍵是沖茶的過程不同。茶葉的形成是磨練的積澱,在烈日下開花,在風雨中成長,在火焰上焙制…..沒有更大的磨礪,怎能使那浸漬在茶葉裏的清香散發出來?

其實,人生就如一片茶葉,只有在艱難中沉浮,在逆境中磨礪,才能真真實實的體會到生活的原味與魅力,只不過不一樣的茶葉有不一樣的味道而已。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20

人生就像一盞茶,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

——題記

不知從何時起,喜歡上了茶,喜歡那種淡淡的苦澀,從舌尖劃過,流入心裏,有一番清爽,一絲甘甜。

我喜歡,在傍晚,一個人,坐在藤椅上,靜靜的,望着天空,找尋着曾經的舊時光。在這樣的意境中去喝茶。心會漸漸安靜下來,所有的繁華落寞,所有的流年風光,在此時,安然沉寂。

喜歡綠茶,那種苦澀中帶着點點甘甜。一個人的時候,衝一杯綠茶,看着那嫩綠的茶葉在水中起舞,懷着閒適的心情在安靜的角落,放一首舒緩的音樂,靈魂便隨着一個個醉人的音符,融入了優美的旋律中,淡淡茶香氤氲而來,淡淡的、輕輕的,思念着茶香在我的世界裏瀰漫。

一杯綠茶,心的意境,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中裊裊飛舞。通透了靈魂,盪滌了心靈,喜歡這樣的安好,空氣中有瀰漫着醉人味道。有的時候,一縷陽光,一杯綠茶,一段音樂便是人生最美時光。

其實,生活也如茶香一般,不是那麼濃郁芳香,卻是散發着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一條路,彎彎曲曲,才能走得更遠;一份情誼,不遠不近,才能一生相隨。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生命的美在於平和。

其實很多人都不懂。他們喜歡洶湧澎湃的生活,喜歡驚險刺激的冒險,喜歡在混混沌沌的世界演繹自我,即使精力憔悴,依然樂此不疲。

名家描寫茶的散文 篇21

不是不愛喝普洱茶,是普洱茶有着太多青春的記憶。畢業後,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太多的磨難和挫折,再也無暇去品普洱茶,也就和他天南地北……

午後,閒着無事,我拿出茶具,將新買的普洱茶拿出來,按照普洱茶的沖泡程式,想為自己也為他泡杯茶……想象他就像學生時代那樣坐在我對面,而我微笑着“孔雀開屏”、温盞滌器、普洱入宮、祥龍行雨、淋杯增温、懸壺高衝、出湯入杯、普降甘霖、敬奉佳茗……然後與他一起靜品香普……

這透明的深棗紅色茶湯,上面浮了一層黏霧吹之不散,靠近杯沿由輕及深嗅其香味,馥郁芳香;雖苦卻馬上回甘,雖澀卻立即生津……品着普洱茶,思緒又回到一如昨天的從前……

畢業的前夕,他找到我:“再去喝一次普洱茶吧!只當是餞行茶!”

那天的午後,品茶之時,我倆都沒有説話,感覺喉嚨憋脹得難受,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專注地看我,而是別過臉去:“丫頭,以後不能陪你喝普洱茶了,但我會天天都喝……”

“我,從今後,不會再喝普洱茶了……”我拼命不讓淚水湧出,話語冷淡,極盡殘酷。——不想給他留下任何幻想,不能拖累心愛的人跟着自己受苦!也許這世上最無私的愛就是“放手”!

我打開電腦,他的頭像是灰的,還好!我可以把這段話打給他:“生活已經不是青春的模樣了,我們都有了家庭,都有了責任……正如你期望的那樣:我生活得很幸福!讓我們把曾經的‘普洱茶’珍藏起來, 你知道的:普洱茶的香氣以陳為佳,越陳越好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