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的散文

來源:文萃谷 4.3K

昨晚臨睡覺前再次拜讀了以前收集的陳省身先生的文章,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為紀念陳先生百年華誕而出版的《陳省身與幾何學的發展》一書,更加無比敬佩陳先生的偉大人格了。之前,不止一次地對夫人説過,陳先生的做人做學問之境界值得我永遠學習,其實像我這樣提到數學二字就頭大的超級笨人是沒有半點資格評價陳先生登峯造極爐火純青的數學造詣和偉大成就的,我倍感親切的是陳先生平易近人的性格和無數令人難忘的高尚品質。

有關美的散文

其實我沒有見過陳先生,但是覺得和先生有緣,起因也許是,在高中時,我很幸運地買到南開大學出版的一本書《楊振寧演講集》,楊先生這本書的代序就是陳省身先生寫的,那是我第一次讀到陳先生的文字,心靈當即被觸動了,如此樸素、簡潔而美的文字,和我以前讀到的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字相比真是有過之無不及!接着讀楊振寧教授的文字,竟然有着形而上學層次上的詩和美的風格,同樣簡潔而美的風格!我非常喜歡這樣繁華落盡見真淳的文字,—後來有機會不斷讀到陳省身先生的文字,覺得更是像先生的偉大心靈一樣有着秋水文章不染塵的至簡至美的風格,令我不可遏制地深深喜歡到現在。

後來明月被保送至南開大學數學系讀書,其實這也是陳先生功德無量的無數偉大舉措之一的結果,明月後來在南開數學學院讀博士,每逢過年回來,我們都要詳細地談到陳省身先生,談到楊振寧教授、李政道教授和範曾教授,我們都更加敬佩陳先生,明月對我説陳先生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我當然完全贊同。

想起那天師大數學系的師妹跟我交流時稱陳省身先生為“神仙級的人物”,我非常贊同。我認為陳先生毫無疑問是大師級的偉大人物,而且是永遠的大師。據我所知,大約三十年以前,楊振寧教授就在香港《七十年代》雜誌上發表了那首著名的詩,最後兩句是“千古寸心事,歐高黎嘉陳”,極其精當地評價了陳省身先生在幾何史上的偉大影響和崇高地位。

陳先生在評價他的恩師,偉大的數學大師嘉當時説:“他毫無疑問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他的學術生涯體現了一種罕見的睿智與謙遜的融合。”在我看來,這句話完全可以移來評價陳先生本人,是非常恰當,絕對當之無愧的。

陳先生駕鶴仙去後,人們用一幅對聯來表達對先生的無比敬意:“三省幾何近百年,一身星光耀千古”,人們稱先生為“永遠閃亮的星”。陳先生最年輕的關門弟子張偉平教授自己在鍾愛的恩師照片背面,記着這樣一句話:——“由於您深邃的呼喚,我不敢遊手好閒地對待人生。”這句話給我啟迪很深。

我總是喜歡讀偉人和大師們的作品,他們的偉大人格和光輝著作像黑暗中的燈火,每每甚至永恆地啟迪和引領着我們的心靈和靈魂的方向。

——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在那裏。我像王小波一樣喜歡這個回答。

在我喜歡的數學家的偉大成就和思想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他們發現的不變量。

20世紀最重大的數學成就之一——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就是描述某些算子的指標不變量。影響遍及整個數學的陳省身示性類,正是刻畫許多流形特徵的不變量。與阿蒂亞——辛格指標定理一樣綻放出強烈的整體感和震撼心靈的美感!

陳省身先生嘗言:發現一個漂亮的整體定理總是很難得的。

阿蒂亞先生説:數學最使我着迷之處,是不同的分支之間,有許許多多的相互影響、預想不到的聯繫、驚人的奇蹟。

我認為,數學的統一性和簡單性也是大自然的一個永恆特徵,正如她的另一個特徵:變化性和複雜性一樣永遠不可窮盡。宛如混沌。

陳—西蒙斯不變量提出後,威頓教授創造性地把陳—西蒙斯不變量作用於楊—米爾斯方程,竟然獲得了方程的解!

結果威頓通過陳—西蒙斯不變量把看似不相干的'不同數學領域和不同物理學領域中的理論和概念,全都聯繫在一起!

陳—西蒙斯理論於是成為窺探宇宙奧祕的又一強有力的數學工具。真的令人震撼!

我相信,對稱和不變量將照亮我們尋求理解終極設計者思想的道路,正如愛因斯坦所喜歡的思路:被美的令人激動的力量所驅使。

想起陳省身先生的話:數學是美麗的,而且是真實的。

想起一位先哲所説的:數學是這樣一種東西:她提醒你有無形的靈魂;她賦予她所發現的真理以生命;她喚起心神,澄清智慧;她給我們的思想添輝;她滌盡我們有生以來的矇昧與無知。

今天早晨在翻閲牀頭櫃上的書時,不小心把一本書碰掉在牀底下,遂趕緊彎腰拾起,連連説,對不起啊對不起書朋友——我對書的感情一直如此虔誠。結果發現牀底下積了些許灰塵,我趕緊打掃,又拿起抹布反覆地擦,雖然我喜歡舊書上高貴的灰塵,但是看到窗明几淨一塵不染的居住環境也還是同樣蠻喜歡的。

我想起高中時同學們在打掃教室衞生時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天天勤拂拭,掃出乾淨地。

是啊,生活中的灰塵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並且打掃,歲月於不經意中落在我們心靈上的灰塵我們是否注意到了並且勤於打掃了呢?

我叩問自己,深深慚愧。

我覺得經常讀偉人和大師們的著作,並且常常寫作,是對我們蒙塵已久的心靈的一種淨化和救贖。

當然,有很多方式提升自我,勤於向兒童們學習,勤於聆聽老人們的話,勤於向微妙神奇斑斕萬千的大自然學習,等等……都會讓我們的心靈充滿寧靜、喜悦、祥和和智慧。

與大師相遇,心靈充滿欣喜和感恩

那天,讀到楊振寧教授在清華大學的演講《美與物理》,如晤老友,欣喜。楊教授再一次談到對宇宙結構之美的感受——“是一個莊嚴感、一個神聖感、是一個第一次看見宇宙的祕密的時候的畏懼感。……是崇高美、靈魂美、宗教美、是最終極的美。”

我同意楊教授的話,宇宙為什麼會有如此之美和震撼靈魂的結構?“覺得很難是偶然的,這個結構越準確、越妙就越不偶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與美相遇,剎那便是永恆。

道不遠人,與道相遇,乃生命之大意義。

一切皆緣。

願我們都勤於打掃,勤於拂拭,讓真誠的心靈都如秋水一泓,不再染塵。

晨讀感悟

一、阿熱是我喜歡的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可怕的對稱》一書第十六章《造物主的精神》中寫道:“懷着同樣的心情,我認為終極設計者天性喜歡對稱。”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上帝喜歡用對稱來平衡萬事萬物。正如偉大的歷史學家湯因比對《浮士德》的解讀,他説,上帝看到人太容易鬆懈,幾乎人人都喜歡絕對的安寧,上帝便樂意給人一個夥伴,這個夥伴就是魔鬼——這段話道出了人生的一個深奧的道理,——這種魔鬼是使貝殼生成珍珠的沙子,雖然對於貝殼是有害的,但是卻生成了珍珠這樣一種美麗而有價值的東西。

我認為,沒有魔性,就沒有神性,這是一種必須的對稱,而且正如宇宙中存在更精妙更高級的對稱——自發破缺對稱一樣。驚人的美。

二、困惑是福,時時處處有矛盾存在,當我們困惑時,就是在接近真理。

三、世界衞生組織顧問,傑出的班德醫生説,他向他的一個很用功的學生在解釋顯微鏡的用途時,用的是類比法,用學生能夠懂的概念來解釋。他説,假如他知道在一個原始部落地帶要試爆核子彈,需要及時去警告當地遊牧民族趕快躲起來時,他不會去對他們講物質變化定律或者核子分裂原理,只能用降一級的類比法説:“天上要降大火了!”儘量使聽眾能懂才行。

人和小狗説話,有的小狗能夠聽懂,有的甚至能夠讀書比如讀懂對聯,但是假如你在街上遇到一隻向你狂吠的小狗,我想你此時和它交流的語言應該最好是撿起一塊小石頭。

宇宙中高於我們人類的存在假如要與人溝通,豈不是也會如此困難?班德醫生説:無限的上帝如何能夠向有限的人表達自己呢?

四、愛默生説,大自然在連續的層次上不斷重複自己的手段。他在解讀最偉大的代表人物斯威登堡時讚歎道:他認定:“一個人越聰明,就越會成為神的崇拜者。”——正如愛默生總結的,萬事萬物最終還是包含在“永恆的起因中”。

五、偉大的富蘭克林告誡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聽到不喜歡的話語或者無聊的事情,不妨一笑而過,因為生命十分短暫,有很多建設性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不要把精力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

六、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深刻地問道:敬畏和驚異意味着什麼?為什麼歡樂比痛苦消逝得更快?如何使歡樂、滿足、幸福感常新?我們能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不會對它們熟視無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