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喝“飛龍”湯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1.27W

大興安嶺地區首屆營林技工校的同學們可能都會記得,這是當年在校園內流行的“口號”!我不是環保人士,在我上技工學校的一九八一年還沒有今天這樣的環保意識。寫這篇回憶錄也不是為了配合當前央視目前熱播的《保護動物,保護我們的家園》的新聞調查節目,而是回憶我們技校那一段留在記憶裏的,發生在學校集體食堂裏的故事。

我們不喝“飛龍”湯散文隨筆

飛龍產於黑龍江大、小興安嶺地區。飛龍鳥,屬於鳥綱松雞科,體形很象鴿子,體重在六兩到九兩之間,肉質潔白細嫩,常作為上等湯菜,味道鮮美異常,沁人心脾.國家保護動物,現在吃不到了。我在此文提到的“飛龍”可不是這作為上等湯菜的飛龍,它是極其讓人噁心和討厭的蒼蠅!故事還得從技工學校的集體食堂説起。

一九八一年春,我們到大興安嶺地區科研站的技校就讀,吃的是集體伙食。別看校舍和食堂都是新建的,但條件簡陋。食堂是由一間舊房改造,外接一鐵皮廂房作為就餐的餐廳,餐廳面積狹小,冬冷夏熱,所以幾乎沒有人在此就餐,它的作用主要是能給學生打飯時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棚子。

那時改革開放剛剛起步,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學校每月發給每名學生十七元五的助學金,每名學生每月的糧食是定量的.,每人每月三十斤:粗糧二十三斤,細糧七斤。所以學校的伙食標準是很低的。每天的主食主要大餷子和高粱米飯,只有少量的米飯和饅頭。

每天的菜是,早上是湯,五分錢,中午有二至四樣炒菜,加肉的三角五分,沒有肉的二角錢。晚飯是以湯為主,以中午剩的炒菜為輔。節假日才有紅燒肉每勺五角錢。即便如此,買炒菜和全肉菜的人還是很少的,湯是學生們主要的菜食!就是這以剩菜和菜葉等雜料為主料的“湯”,成為了學校與學生在校矛盾激化的導火索。

因為學校是新建的,食堂的從業人員都是臨時拼湊的,伙食標準低,加上條件簡陋,工作人員責任心不強,所以飯不能熟透,菜鹹淡不能適中,飯菜供應量短斤少兩的事常常發生。最不能容忍的是學生常喝的“湯”中蒼蠅不斷,因為湯中的蒼蠅不斷出現,學生多次向食堂反映此事無果,所以全校學生喊出了:我們不喝“飛龍”湯的口號。

確切的日期記不得了,那一天,部分同學忍無可忍,和食堂的工作人員理論無果,把帶有蒼蠅的湯潑向打飯窗口,並把打飯窗口和食堂房門損壞,造成了首屆技校同學和食堂工作人員矛盾激化事件。後經學校領導組織學校食堂和學生會的學生代表溝通,協商,談判才使事態得到平息!

學校的食堂有時是是非之地,“硝煙”不斷。學校也和社會一樣是遵守一定的秩序的。每天打飯都是排隊,先來後到。

特別是節假日,食堂做的好飯菜有限,誰先排到了前面,誰就可能打到可口的飯菜。可總有些同學他是不遵守這些秩序的,依仗自己胳膊粗力氣大,年歲比他人長的優勢,天天來得晚還要強行加“塞.”如有不服,輕者辱罵,重者施以拳腳。

所以,學校食堂可以説是“硝煙”不斷的。記得當時經營一班就有這樣一位同學,多次在食堂加“塞”欺辱我們寢室的兩名年紀小的同學。我的這兩同學告訴給我,我特別氣憤。巧的是這名同學在八二年的“五四青年節”這天竟加“塞”和欺負到我的頭上,結果是他受了皮肉之苦,我被學校團總支取消了當年的“優秀團員”資格!

畢業三十年了,經歷的許多事情歷歷在目。

愛恨情仇,都化成記憶。是是非非都不重要,畢竟那時我們都年輕!回頭看看,我們已經沒有了“仇恨”,留在記憶中的中剩下那段經歷中沉澱下的同學友情!我留戀我們共同學習的校園生活,更想念我遠在大興安嶺和其他地方生活的同學。

同學們,祝你們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