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行之關山優美散文

來源:文萃谷 4.86K

很久沒有動筆了,回想曾經去過的關山,總覺得有點對不起它們的美。

太行行之關山優美散文

在日常瑣碎的細節裏憋悶久了,日子不鹹不淡少了許多滋味。沒有放假之前,話總是説的很滿,信誓旦旦對自己承諾,要做一次説走就走的遠行。事到臨頭,卻前怕狼後怕虎,加上電視播報説天氣惡劣、泥石流啊等自然災害,更是令人望而卻步。縮在家裏任憑每天日出日落,出遠門的打算總是無疾而終。暑假最後幾日,兒子有點小事要去看他,又有同學好友盛情邀約,於是,倉促坐上動車,出發了。

説起來真是臉紅,這是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幸虧仰仗好友費心做了細緻的安排,前去位於河南輝縣的路上只管放心欣賞風景。

中原大地一馬平川,盛夏時期幾場透雨,一掃日久的乾旱,極目遠眺,大塊兒莊稼地打上了方格子,呈現滿眼的綠,不同的只有深淺變化。偶爾幾株突兀的樹做着點綴,那樹長的地方比較奇怪,不一定在田間地頭,任性的時候就待在莊稼地中間,一株或者三兩株,似乎為了給單調沒有起伏的平原增加一點避免眼暈的參照物。偶見一棟精緻的灰色小洋樓,孤獨地插在曠野一片綠色海洋中,像精靈住的小城堡,一株參天大樹像一把巨型保護傘,把前院後院攬在羽下遮蔽的嚴嚴實實,一掠而過之間,見牆壁斑駁長了厚厚青苔,更增加一絲神祕氣息,是否某個月圓之夜,精靈會在這座城堡裏舉行聚會呢?

車在路上飛奔。

同行一個帥氣的小男生,自我介紹説,九月一號正式上國小了。那可真是個不一般的小傢伙,思維如濟南的趵突泉,沒有睡着就不停歇地湧動。問號來的特快,不停地纏着人提問題,一個接着一個,關鍵是你不能糊弄他,有時説錯了,他還要給你提出來讓你臉紅。真像《劉三姐》的唱詞裏唱的,只是把“歌”換成“問號”:問號有十萬八千蘿,只因那年漲大水,問號分成幾條河——天吶!絕對鍛鍊思維,預防老年痴呆。只要你能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覽羣書見多識廣,靈活運用好這些知識,就能回答他的問題,要不就得跟他胡説八道,那樣實在是誤人子弟,因為這孩子把你的回答,作為他自己對眼前事物的認知,當場應用起來。

“看!大山!”突然那孩子驚喜地喊,我們順他手指的方向,發現前方車玻璃上映出模模糊糊遠山的輪廓。這時候窗外平原的風景有了起伏變化,接近中午時分,終於抵達位於新鄉輝縣的關山。

關山,是太行山南麓。

太行山,不知為什麼對這個名字打心眼裏感覺親切,不知是不是因為八年抗戰期間,它作為天然屏障擋住了外來侵略者,還是詩人筆下稱它為母親的緣故。陽光照耀下,山巒層層黛色如煙,山峯由近而遠錯落展開,山色由深變淺,最遠處的山峯,需要仔細辨認,朦朧在山嵐之氣裏,如一抹淡淡的影子,每一座峯都是奇、秀、險……各有特色。溪流淙淙于山谷裏、密林處、巖石縫隙間婉轉而下,精靈一般淘氣跳躍,遇見一段平坦地勢,則處子般安靜流淌。就是一幅大氣磅礴的水墨畫!

山腳下,有一家食宿一體的灰色瓦舍。依山而建,前、後、右三面是房子,屋頂鋪設灰色小瓦,屋脊飛檐翹角,各有迴廊,檐下掛一溜紅燈籠。院子左面一條峽谷,兩岸樹木葱鬱,谷底大大小小石頭早已磨去了稜角,千姿百態卧在水中,泉水叮叮咚咚從石上或者縫隙裏奔瀉而下,遇到低窪寬敞地方,集聚起幾個碧綠的水潭,七八個孩子在峽谷裏戲水。緊靠山谷右側岸邊,建了一排長長迴廊,廊房之間以幾叢竹子間隔開,每間擺着飯桌凳,廊檐下各掛一個大紅燈籠。仔細看,每間廊房起了名字“江南好”“西湖邊”“江南柳”“江南春”啊等等,對江南真是情有獨鍾!令人忍俊不禁——顯然模仿江南風情,只是細節上不大講究,中間籃球場大小的院子,規劃成各種形狀菜地,種一些空心菜、小葱、茄子、豆角等時令蔬菜,只是偶爾某個邊角間雜幾株花草,幾叢竹子搪塞一下。那回廊北邊巴掌大小的空地上,用磚壘建三四個長方形鍋灶樣子的東西,一側有個搖柄,頂上蓋着拱形鐵皮,均勻地生着鏽,上面打了幾個排列整齊的圓孔,旁邊地上擺着鼓風機嗡嗡響着,青煙從一側的開口處裊裊而出,一個婦女穩穩坐在馬紮上,不緊不慢轉着搖柄。開始很納悶,不知是何種祕密傢什。後來,聽朋友跟店家詢問烤全羊之類的,才恍然大悟,這是烤全羊的爐啊!中原大地的人們,一般是實實在在精打細算會過日子的,捨不得像江南那些園林拿出土地專門怡情,一石一木講究文化底藴,不食人間煙火的感覺。所以不如干脆變通一下,實用觀賞兩不誤好了。

吃了午飯,我們開始上山。不敢説爬山,是因為坐車上“爬”的。説來都是因為帶了我們婦孺之輩,怕天黑之前不能返回宿營地,為了節省時間,一行八九個人只好坐車上山。

見過了太行山,給來自膠東地區的我們第一個感覺就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山!連綿山脈之間,林木葱鬱,一條蜿蜒盤旋的山路時而陡峭時而回旋,往前看,路被峭壁巨石攔腰截斷,擔心其間,車卻圍着峭壁小心翼翼來個急轉彎,眼前又豁然開朗。近處的林木,遠處的山峯盡收眼底,太陽剛好藏在雲層背後,温暖的光線觸手撫摸着眼底下與它共生的山巒大地,嵐氣朦朧中的深谷山澗呈現黛色,近處的蒼松翠柏在石縫裏紮根,以各種奇異的姿態,向我們展示生命不可思議的力量。

車在逶迤爬行,已經分辨不出方向。在每個山峯之間打轉的太陽,暈開一團明晃晃的光,找不到輪廓。心底竊以為山頂離太陽近了許多,不再負責給我們指明東西南北。只好悶頭攥緊前排座椅後背,讓氣息儘量變得輕巧些許,防止影響全神貫注又鎮定自若的開車師傅。

聽憑車在崇山峻嶺間像一隻甲殼蟲似地把我們載上山顛。

太行山脈的關山,據説海拔1640米。下午四點半左右,我們終於到達最頂端一個平台處。抬頭望向眼前的這座山峯,如擎天玉柱般陡峭。一條長長的石階路婉轉曲折,一側緊貼着峭壁,一側裝有扶欄,有的地方開鑿石壁,有的半是凌空架起,由於怕天黑之前回不到宿營地,也就省了力氣沒爬上去,選擇直接下山。

本來以為,見過那山巒疊嶂、黛色如煙就算已經領略關山的美妙之處了。誰知隨着我們徒步下山的推進,不覺感歎:原來,最美的風景總是不輕易示人!腳步越往大山腹部深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讓渺小的人類心生無限敬畏。

開始一段石階比較陡峭,兩側都有欄杆。底部右側是巨大山巖石壁,濕漉漉的巖石縫隙,鑽出各種綠油油的苔蘚類植物,一些小灌木見縫插針,千姿百態一在石壁上葳蕤繁茂着。接近地面的土層有了坡度,小小斜坡上開滿了串串粉白色的野花,寬大墨綠的心形葉子肉肉的,隱隱地透出暗紅,像極了玻璃海棠。它們就那樣在峭壁下有風搖曳,無風微笑:不管你來與不來,它們都是這樣靜悄悄的開……

往前緊走兩步,山壁出現一個貫穿上下的巨大縫隙,可容一人擠進去,夥伴們紛紛把手臂伸進縫隙,咦!現在正是暑期,外面的世界正在述説着七月流火,深山裏比較涼爽也是不斷汗濕透衣,縫隙裏面卻冷氣森然,像開足了功率的冰箱一樣。旁邊有一塊刻字石碑,看了介紹原來是天然空調!我們都知道有不用燒火就熱氣騰騰的温泉,卻不知道山巔之上竟然會有這麼神奇的地方。

下了幾個台階轉過幾道彎,穿插紮根在山坳裏的林木鬱鬱葱葱,路越走越窄,眼前山體巨石參天,一條裂隙從中分開,路,就在兩條石縫之間!人們借天然巨石修了往下深入的台階,寬敞的地方,可容下二人相擁而過,前提是不怕衣服擦着石壁上濕漉漉滑膩膩的水漬。狹窄的地方,怕弄髒衣服,身子緊縮彎腰弓背擠進去,光線暗下來,腳下濕漉漉的石頭磨得滑溜溜的,暗褐色的巨石彷彿就要壓下來,渺小而脆弱的肉體似乎會馬上變成齏粉。逼仄的`空間令人壓抑,幸得天然冷氣涼颼颼地冒着,要不真會感到窒息。長長的縫隙之路與外界隔絕,靜靜地只能聽到我們互相叮囑着小心,小心,腳要踏穩!仰頭看天,一絲光亮在暗褐色石縫之間無限延伸,看不到一絲天空的影子,像到了一個夢中世界。一步一滑之間抬頭看前方有光亮耀眼,哦,終於看見陽光了!彎着腰從犬牙交錯的巨石中登上台階,小心翼翼探出頭,舒了一口氣——光影在枝葉間跳動,金色的空氣帶着甜香,蟬鳴陣陣,鳥兒悠悠歡歌清唱在空谷迴響,蝴蝶在野花草間飛舞,多麼可愛的一米陽光!

下山的路對好友有問題的老關節是一個考驗,他紳士的舉動與積極樂觀的毅力令人佩服。我想,有些人具有山一樣厚實而堅定的品格,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一路上很少遇到其他人,拐過一塊名曰“千層餅”的山巖,其實那巖石何止千層,近看厚的大層又分成許多薄層,當初大自然造這個巖層的時候,肯定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廚娘,火候掌握恰當——總是等着前面攤出的那層巖漿涼透,再敷上一層新的巖漿。絕頂功夫才能做到這樣層次分明厚薄均勻,如魯西部地區人家攤的煎餅。

一段長石階頂端坐着個寫生的姑娘,頭帶涼帽,膝蓋上攤開畫夾,不時抬頭瞄一眼前方,凝神靜氣,專注於手中小小的畫筆。這醉人風景氣象萬千,不知她要選擇多少重點來描寫,會不會把手累軟了?

山有水,就有了靈氣。那條盤古河,在山川裏奔瀉流淌了多少年?大大小小的瀑布無數,遇到坡度就形成飛流,寬闊一些的地方,數條水流如白練齊發,浪花飛濺如銀,水聲或叮咚或喧譁。平坦之處積潭水如翡翠——緬甸老坑那種通透不含一絲雜質的翡翠。河底也是巨石形成,有的地段呈不規則凹槽狀,順應着水的衝撞之勢,流過之處石頭並不光滑,表面呈現如水流粼粼的形態,似乎遠古的水波紋一直這樣盪漾着。或許自古以來,水流就是通暢、一瀉千里,沒有阻擋不能迴旋,也就不會像有些河流裏的石塊兒打磨成光滑的卵石狀。時不時的一束青翠點綴於巖石間,頑強斜着身子在空中探枝,分享着水花濺起時的快意。有朽木長了褐色雲紋狀木耳,大朵大朵集聚一起,鑲嵌着一溜銀白色的邊,如吉祥的紋飾,美得讓人心動。那佈滿青苔的崖壁疊巖,層與層之間或探出或縮進,如五線譜中靈動的音符,跳躍奔放或者典雅端莊。每一層巖石佈滿自己特色紋路,像某一些民族的圖騰,像外星人刻下的符號,或者像遠古的楔形文字,上面的內容,大概就是天書嘍。如果你要問寫的啥?哈哈,天機不可泄露!灌木疏疏朗朗點綴於這巖層之間,枝幹垂下或者翹起,葉片大小濃密千姿百態各領風騷,奇花異草間雜在峭壁上隨風搖曳,腳下盤古河疊瀑潺潺,真是醉了!你來了,也會醉的。醉心於疊瀑的清冽、疊巖的壯觀、滿目的青翠、迷離的雲煙。相機不停地拍攝,真想把這雲煙的神采,嵐靄的氣象,山的雄奇壯美印在腦海裏。

我們需要撐開傘,走過峽谷崖底那段路。前方一面絕壁凌空而出,似乎要搭上對面峭壁,對面卻並沒有迴避,一直就這樣對峙着。一股水流如天女散花,從探出的絕壁之上往下飄落,仰頭向上,有點眩暈,沒有散開的水花飛落到面龐嘴角,甜滋滋涼絲絲的滋味兒,瞬間在脣齒間緩緩潤開——上天的恩賜!站在山谷裏,面對着層層疊巖,眼前的一切讓人心潮澎湃,這神奇的造化從遠古走來了,巍巍然與今天的我們直面!遠古的人類是不是也曾經如此?秦朝時的張良呢……一股悲壯的情緒油然而生,瞬間似乎沒有了古代與現代,忘記了世間利益與喧囂。遠去的目光早已湮滅,沒有留下一絲可尋之處。此刻嶄新帶了敬畏的目光,離開後馬上沒了痕跡,只有它似乎站成了永恆。真想它們能夠永恆,可是,又怎麼能夠?九寨溝地震對自然風景區的破壞就發生在眼下的昨天。渺小如我們,只是在這時光流逝中佔了寶貴的一瞬間,那些不能給我們人生增加長度、寬度、厚度、深度的東西,為什麼還要去拼命追逐?

下到一定地點,來到一個寬闊的谷底,遇到了那個白龍瀑。

夥伴痠痛的關節終於得到片刻休息。一對兒夫妻在白龍潭旁建了一個簡易的小吃店,那用完的碗筷直接放在幾塊石頭圈起來的清流之中自然沖刷,幾根碧綠的老黃瓜泡在奔騰的泉流裏,前方深潭處修了欄杆圈起來,一柱雪白的瀑布從高高的兩山之間飛流直下,劃一個漂亮弧線,瀉入崖下碧玉般的深潭之中,水聲隆隆間飛起千萬水花,從底部看,如一條白龍從深潭躍出,正在越過高山,飛向天空。從頂部看,卻又像大象的長鼻子低垂下來,正要戲水。小心哦,不留意它會甩你一身水花……

傍晚時分,我們圍坐在宿營地峽谷邊的迴廊裏,邊吃飯邊分享當日路途中趣事。燈籠亮起來了,間隔的竹子燈光下有些失真,旁邊峽谷處黑乎乎的看不清,遠處山谷裏偶爾有鳥兒發出幾聲空靈的聲響,近處只能聽到水聲在耳邊叮咚。朋友説,在峽谷上方亮起燈就好了。也是,我們處在明亮的迴廊間,看四周肯定不清楚。如果把燈關掉,天上正好懸一輪明月,處在這樣的山間,你會感的自己那麼渺小,並且在逐漸融化——慢慢看不見找不到自己!

你,已經成為大自然中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