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教學的隨筆

來源:文萃谷 1.67W

在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閲讀教學的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閲讀教學的隨筆

閲讀教學的隨筆1

閲讀教學中應重視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認讀能力。必須做到逐字逐句的認讀,朗讀要讀準字音,默讀要看清楚每個字每個詞,認真的讀。對於高年級同學來説已經掌握。但默讀時看清每個字,每個詞這一方面,我覺得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達到這種能力。

2、理解能力。它是閲讀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較好的閲讀能力,不僅指能順利的讀,而且能正確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對一些重點字詞的理解。

3、質疑的能力。學貴有疑,提出不懂的既是一種思維品質,又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本學期我尤其注重培養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圈出不懂的詞,提出不懂的問題,鼓勵學生能通過聯繫上下文和換詞的方法理解詞語,通過多讀弄懂不懂的問題,並做出標註。

閲讀教學的隨筆2

這是讀了唐江澎《培養終身閲讀者》、王棟生《讀陸精康〈考信錄〉雜感》(《語文學習》20xx年第3期)等幾篇有關閲讀的文章後,首先想到的問題。“語文課應激發學生閲讀,從而培養有終身閲讀習慣的閲讀者,這是常識。”(《培養終身閲讀者》)“讀了書,有‘底子’,對任何問題都不敢輕信,都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花點工夫,去探個究竟,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立’的過程;教師這樣‘立’,才能給學生一個學的‘樣子’。”(《讀陸精康〈考信錄〉雜感》)這也是常識。

然而,身處教學一線,我深知我們的語文教學和我們這些專門教學生“讀書”的人,恰恰在做着不顧常識、違背常識的事。原因固然與應試教育及當前功利浮躁的世風和“視覺文化的興盛”、“精神消費的多樣選擇”有關。但就個人方面來説,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我們這些專門教學生“讀書”的人缺乏“獨立之精神”,對語文教學沒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與識見”,與世浮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閲讀——無關功利與娛樂或少關功利與娛樂的傳統紙質閲讀,離我們有多遠?身為語文教師,如果你認為除了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之外,沒有比閲讀更重要的事兒了;如果你認為閲讀是自己的職業需要,是自己生活的必需,並且付諸行動,那麼,閲讀就與我們零距離。如果你認為不僅僅是衣食冷暖、人身安全和日常工作比閲讀重要,其他如喝酒,如打牌,如看電視,如上網聊天,如逛街,如唱卡拉OK……都比閲讀重要;如果你只滿足於上完每週的幾節課,只滿足於帶着學生做好那幾張練習,能考個比較高的分數,那麼,閲讀就離我們很遠很遠。

——身為語文教師,閲讀本應該是我們的一種習慣,是我們的一種生活!

閲讀教學的隨筆3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方法:如早讀制度、圖書交換制度方法一幫一制度方法等。這樣就能有序、有效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當以上的制度、方法完善並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學生在學習上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教材的處理,應由過去的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語文教學中,可將教材內容進行歸類。分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説明文、古詩、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類型文章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

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寫的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步,讀課文,必須要了解課文敍述順序、理清課文的脈絡;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寫人物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的語句,反覆讀去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

再例如:寫景狀物的文章,我讓學生按這幾步去學習,第一步,讀文章,瞭解寫了什麼內容;第二步,瞭解寫作順序或觀察順序;第三步,再讀文,瞭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麼特點寫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段反覆朗讀去體味感情。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

三、把主動權給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該營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個性化活動的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

首先,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要將讀書時間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讀書,不能讓讀書成為閲讀課上的形式,走過場,草草了事。那樣的讀是起不了效果的。

其次,主動權給學生,我認為應當在學生學習方法掌握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目的地去學。

特別是合作學習,除了明確學習目標外,還應當制定小組長職責。讓小組長真正成為合作的組織者、領導者、發言者。使小組學習有序、有效地開展。

四、提高閲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閲讀面。

課外閲讀是課內閲讀的擴展和延伸,是學生獲取精神食糧的重要途徑,國小生除了學好教材以外,再閲讀一些其他書籍,既可以豐富詞語,又可以廣泛的學習語言表達方法,提高讀寫能力,養成自學的習慣。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閲讀興趣呢?可組織生動活潑的讀書活動,有利於促進課外閲讀深入持久地開展。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看誰讀的書多;舉行故事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鞏固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會,談體會,談收穫,相互啟發;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這些檢查讀書效果。

檢查後,認真總結,表揚認真閲讀的學生,鼓勵學生的課外閲讀興趣。

閲讀教學的隨筆4

三年級是個過渡時期,從低年級到中年級的轉變,教學目標也有了新的變化。如何來上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了一點收穫。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於自己的學習。要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讓學生自主制定詳細的預習方案,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提高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同桌間互讀互講,小組討論、一些朗讀遊戲的方式拓寬他們的合作能力。再者多問一些有創建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在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

二、創建趣味、和諧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三年級的語文教材,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化。要想讓學生一堂課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孩子總是不是那麼認真的聽課,不能那麼專心,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反省覺得是自己紀律沒抓好。後來看了一位老師的《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才有所感悟,這位老師在裏面寫到“在我們班上課,孩子想開小差都難!”因為她足夠的自信自己的課孩子一定願意聽。

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孩子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正如所説“我拿什麼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同學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同學們才樂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於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三、鼓勵學生多閲讀課外書籍,同時自己也要多讀、多看、多思考。

閲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鼓勵學生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既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讓他們把寫讀書筆記當成習慣積累,也當成一種練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説“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裏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

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着直接的聯繫。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閲讀教學的隨筆5

怎樣檢查練習本

“檢查練習本吞沒了我所有的空閒時間。”這是一位女教師在來信裏所説的話。在這封信的下面,大概有成千上萬的教師都會簽名同意的。只要把那一疊疊的待批改的練習本看上一眼,沒有一個教師不為之寒心的。這倒不單是因為要付出好多個小時的勞動,而令人煩惱的是這種勞動是那麼單調乏味。

“學校裏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養,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一個説錯或者寫錯的`詞,不僅教師,而且學生聽起來都會感到它不協調,就好像一個具有高度音樂聽覺的人,聽到一個錯誤的音符時感到那麼不入耳一樣。”

“減輕批改練習本的工作,涉及到教學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可以説,凡是有經驗的語言、文學、數學、物理教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檢查練習本的方法。經驗證明,最合理的一種方法是定期抽查:教師每隔一段時間收幾個學生的練習本進行檢查。只有測驗作業才需要全部檢查。”

學科教學中的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

“有經驗的教師,在開始教學工作以前,就把本門學科整個教學階段(在國小,則是把整個國小階段)中讓學生從事的積極活動的內容做好安排。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生活和勞動中必需的實際技能,而且是在一門學科的教學體系中,通過學生的積極活動,首先為了進行智育,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言語。我們已經説過,學生的讀寫水平和詞在他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積極活動的性質。”

“如果你們想使自己的學生成為善於思考的人,想使嚴整的、明確的、合乎邏輯順序的思維通過清楚的説明和解釋表達出來,那麼你就應當吸引他們參加富有思想內容的勞動,把知識體系的關係和相互聯繫在勞動中出來。請你記住:勞動不僅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種智力發展,是一種思維和言語的素養。”

教給學生觀察

“教師勞動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觀察在學生的智力民展中佔有何種地位。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藉助觀察而‘進入週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説複習是學習之母,那麼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後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教師如果善於幫助學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觀察,他就能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

“請你教給學生觀察和看見周圍世界的各種現象吧。當自然界裏發生轉折的時期,請你把兒童帶領到大自然中去,因為這時候正發生着迅猛地、急劇的變化:生命的覺醒,生物的內在的生命力正在更新,正在為生命中的強有力的飛躍積蓄精力。”

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

“你要學會激發學生對閲讀科學書刊的興趣。要做到這一點,你在講解大綱規定的新教材時,就應當用大綱以外的知識的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有經驗的生物、物理、化學、數學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來不講。學生看見了超出必修的大綱教材的可能性,到浩瀚的知識海洋中去游泳的前景激勵着他,——青少年一心想要讀那些書,這也是激發閲讀的興趣。”

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生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正是這一點在‘學習困難’學生的腦力勞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問題不僅在於閲讀能挽救某些學生免於考試不及格,而且在於藉助閲讀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經過周密考慮地、有預見地、有組織地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閲讀一些科普物,這是教師要關心的一件大事。實質上,在學校生活實踐中稱之為‘對後進生個別施教’的工作,其要點正在於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