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和死的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4.74K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敍類文學體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生和死的隨筆散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生和死的隨筆散文

人一輩子只有兩件大事,生和死。

自古以來,談論生死,彷彿是老者與智者的權利。如老者,閲盡百年,或滄海,或桑田,信手一拈即是生死的談資。再如智者,走遍千山,或人情,或物理,何處不曾設下生死的玄機?而今我以甫過而立之身,未到不惑之年,來談論這樣的題目,恐終將被人嗤笑了去。不怕了,對生死哪怕是有一點兒的思考,也應該需要一些勇氣。只為了這勇氣尚存,姑且絮語三言兩句。

人哭着生下來,可週圍的人都在笑,生也便成了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了。其實不然,對自己的生命最有發言權的只有他本人,他在拼命地哭嚎着,這便是最直接的表達。瀕臨死亡的人,渾身輕若飄絮,痛苦與恐懼早已遠離,意識展開雙翼,手腳清爽如新生,那是幸福的,可週圍的人卻在拼命地哭泣。世人眼裏的`生死總是與事實不相符合,這一切都源於那留戀凡塵、不能免俗的心吧。

我們打開一扇門,走進了房間,然後又打開另一扇門出去。其實這一進一出就是生死,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來了,又走了,房間仍舊留在那裏,還有人進進出出,只不過那已不關你的事。在這個房間裏,我們看到了什麼,記住了什麼,忘記了什麼,留下了什麼,這才是你自己的事。

我們檢票上車,有一段旅程,然後檢票下車。其實這一上一下就是生死,也不會有什麼稀奇。聚了,又散了,火車依然會行駛下去,還有人上上下下,只不過那已無關你的經歷。在這段旅程中,我們與誰同行,與誰共語,與誰相攜,與誰互憶,這才是你自己的經歷。

如此説來,生和死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就如同一根繩子的兩端,無論長短,打從有了這根繩子,它們已然在那裏了。

生和死也便沒有了我們假想中的意義了。我們還有必要為那些莫名的東西煩憂和困擾嗎?

我知道,你們不會完全贊成這個觀點。你們會為我舉出許多名人趟渾水的例子來,以此來佐證那些東西對人生來説是多麼重要。可我聽了只會輕輕地笑着搖搖頭,因為我沒有辦法反駁你。人生是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命題,好象每個小圈子都能夠自圓其説。畢淑敏在北大作報告時説過,人生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非要給人生賦予一個意義,那意義就是要給自己的生命找出一個意義來。換句話説,也就是你只有為自己的生命確定一個積極的目標,那樣人生才會有意義。是的,我同意,作為一個生命,誰都沒有選擇作行屍走肉的權利。生既然交給了你,你就要為此有所付出才對。也只有這樣,你才能從容到死。

責任是痛苦嗎?義務是負累嗎?每個人都要經歷從生到死的過程,為什麼不在不干擾別人生命的前提下,讓這個過程變得更有價值呢?我想這樣的生命,除了自己的子孫,別人有可能還會憶起。當然,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填充別人的回憶,我們是為了自然,為了藝術,為了一切高尚的東西。

我想起了文懷沙老先生的一個有趣的比喻,他説人生就如同赴宴,吃飽了,喝足了,就該回家了。這感覺多好!

我最欣賞的是英國詩人蘭德的詩句,楊絳先生譯來如此。

我和誰都不爭,

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

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準備走了。

如果每個生命的個體都能如此的淡定和安然,那我們身邊的世界該是一個何其清明的大境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