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君散文

來源:文萃谷 1.71W

菖蒲臨水,與荷清喜;冉冉蒲葉,與蓮共影。小坐一方清水池,菖蒲細碧潔淨,與荷花相依,人也得清涼,與事忘憂,與世不染。

菖蒲君散文

而書齋有菖蒲,蒼然几案間,寂之氣,幽之韻,悠然相合。人坐案邊,翻書頁,讀月光,清趣灑然。再於山間行走,總不忘學陸游雅興,溪頭尋白石,回家養菖蒲。

辦公桌、家裏書桌上,十幾年一直養着菖蒲。心每煩躁,抬眼看青綠綠的葉子,幽然無語,內心安詳。

因為甘於清幽,案上菖蒲,宛如君子,澹遠清寧,於歲月喧囂裏,脱塵化俗。因此也學着守靜,像一片風,落到畫中;像一筆墨,遊走於一封信;像一首詩,繞在舌尖。

從此,走在自己的世界裏,不清貧不孤楚,四下都有熱鬧。花開時看花,寂寂時聽風。總覺得,走在一行行詩裏,是一種心態,寫一行行字,是一種自我發現。

喜歡菖蒲,是因為在我眼裏,菖蒲如君子——清心靜氣,內在安穩。

以前一直不明白,古人為什麼喜歡書案上養一盆菖蒲,到底菖蒲與書,與字畫,與文人,有着怎樣的深情?

水菖蒲,可入詩入畫,還好理解。讀《詩經》句,“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彷彿不需多言,在水一方,只要有菖蒲與荷,就是勝景。但養於書案間的石菖蒲,到底寄寓着詩人怎樣的情懷?看蘇軾詩“爛斑碎石養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還有陸游詩“今日溪頭慰心處,自尋白石養菖蒲”,詩人的情趣,一株細細長長的'菖蒲,就可以寄託,讓人生羨。

直到自己養了十幾年,幾乎每日與之相對,心漸漸澄淨而自在時,抬眼看菖蒲,漸漸明白,世間總有一個人,塵垢不沾,俗相不染,願於尋常風月中,得人生清淨地。

見過一個攝影師在博客裏發的近百張各地菖蒲藝術展照片,看着那一幀幀畫面,古盆碧草,逸韻幽絕,讓人彷彿走進了古卷中去——“門牆黛瓦,天井格窗,亭樓綠蘿,菖蒲分列其間,百般清姿,千種風流,此良辰好景,蒲君定不負知音”。

所以去看蒲賞蒲的人,一定是菖蒲的知音,是世間清寧的君子。

跟着攝影師的鏡頭,也終於明白了,花草四雅——蘭、菊、水仙和菖蒲之中,為什麼有人視菖蒲為雅中之雅,是因為,自古文人雅士“重高雅而不重華彩,重簡樸而不重繁縟,重淡泊而不重濃烈”。

而這,正是一個君子的情懷啊。

每年春節前,我都會將那一盆菖蒲細心洗塵,洗的何嘗不是還殘存於身的一點貪,一點怨,一點雜心,一點雜念。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於塵世中,如一株菖蒲,活得清心寡念,不爭不搶,不疾不徐,最好,卻最難求。所以,時時不忘提醒自己,做一株菖蒲,心不贅物,自得逍遙。

不思前塵,低處開花;不困舊念,高處望遠;不悔來路,攜山挽水;不貪去日,自靜養墨。

如此,書房幽寂,風日清酣,一卷書,一株蒲,一提筆就可以把墨寫到老,一念人就可以將一封信開成光陰的畫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