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培根隨筆》有感(10篇)

來源:文萃谷 2.87W
讀《培根隨筆》有感1

財富,被培根稱之為“德行的包袱”。在當今社會,財富對於人們來説並不陌生,但人們對於財富的看法卻不同。有的財富是人們人生價值的體現,有的財富是人們內心醜陋的根源。

讀《培根隨筆》有感(10篇)

“德行的包袱”,大概就是好品德的累贅,好行為的驗證品吧。所謂包袱,我認為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一面體現在財富之源的充分湧流可以推動個人及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壞的一面,是人們心中對財富的過分嚮往而起的歪念。或許很久以前,人們的社會是平等和睦的。

生財之道,方法甚廣,可為了“萬鍾”,多少人為了得到而“不辯禮義”。所以邪門歪道和不良的風氣在社會上大行其道,人們不擇手段,使道德底線崩塌,又合乎什麼“禮義”呢,這恐怕就是包袱了吧。“財富如果從魔鬼手中得來(如矇騙欺壓等不正當手段)就來的很快”,正所謂此,但得到財富的同時,心也被魔鬼控制了。

那麼,人們心中就有了一種情緒——貪慾。個人認為貪慾是這個世界上非常可怕的東西。人們有時因為它而喪失了理智,可它又是人之常情。誰都無法做到像莊子那樣清高自守,真正的淡漠名利,把其看作身外之物,但人們一旦無法控制自己渴望財富的心,後果也不堪設想。

財富可以是帶着光環的怪物,它可以讓你光芒四射,也可以讓你頃刻滅亡。故對於財富,總是要客觀看待,事物總有它的兩面性,對於財富更是如此,不要盲目,學會滿足,學會分享,試着淡泊,一個人享受的財富是有限的,但當反哺社會時,它會變得無限大。去嘗試在物質世界找到財富的正確的存在意義。

但願人們可以覺悟,把財富擺在正確的位置上,找到對待財富的正確方式。

但願人們在不安的財富世界裏安靜的淡泊。

讀《培根隨筆》有感2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這位被馬克思稱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真正始祖”科學家,出生於豪門,自修獲得律師資格並步入政界,幾經波折後成為了國家重臣,最後又因一樁受賄案被國會彈劾去職。《培根隨筆》主要講敍培根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態度和想法。本書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對於各種方面內容培根都寫出了自己想法,從字裏行間透露出培根人生態度和處事方式。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是《論友誼》。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説明在我們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角色,他給我們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當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一個可靠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當我們跌倒時,朋友是一枝枴杖,扶助我們站起來,並告訴我們:“從哪裏跌倒就從那裏站起來!”當我們做事想半途而廢時,朋友是一本備忘錄,提醒我們一定要堅持到底;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們下一步應該怎樣做,且時刻告戒我們“勝不驕,敗不餒”。朋友是可以傾訴、可以依賴、可以尋求幫助人,我們應該珍惜身邊所有朋友,他們不僅是一種角色,他們還是我們良師益友。

在這五十八篇隨筆中,(讀書筆記 )我們可以看出各有各藴涵深遠意義,而且弗朗西斯培根曾説:“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一個好學深思讀書人,往往是一個才情並茂,文采飛揚人。而培根正是這樣一個人,他隨筆展現了他文采,展現了他人格,也展現了他論點。我們可以將這本書讀多幾遍,必定會明白其中道理。

讀《培根隨筆》有感3

《培根隨筆》從朋友那裏聽説講的是有關於生活的,一向對書好奇的我經不住誘惑就從朋友那裏借來了這本書。讀完後發現它講的不僅是有關於生活的更有關於人心的理論。

書中主要寫了58片的隨筆,例如有:論友誼,論自私,論逆境……粗略一看難道不正是我們生活中的。最令我有所感觸就是論友誼,論逆境以及論死亡了。

論友誼,大家都知道友誼就像是我們生活裏的調色劑,可以不斷的改善我們的生活;友誼還像黑暗中的明燈,在你快樂時,他能陪同你一起快樂,在你傷心時,它能陪同你一起傷心,在你迷路時,他能幫你找到路的方向。在國小的時候,我認為友誼就像是海底的珍珠明亮而又遙不可及,撈又撈不到,找也不找不到,直到他被海浪衝到沙灘上時,我好奇地撿起它,心中那種若喜若狂的心情,在心底一直顫抖着,我很珍惜它,因為這是我一直渴望的友誼啊!

論逆境,自從國小升國中後,班級裏的人幾乎都散了,更可怕的事是席捲而來的學習壓力,我曾經在一次又一次的黑暗中不停地跌倒,我嘗試過不停地爬起來,但當自己筋疲力盡的時候,我已無力去掙扎,我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這股黑暗是有多麼的可怕,竟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當我頹喪失,腦中慢慢的浮現了一遍又一遍的重現,真正可怕的並不是那黑暗而是人們那早已要放棄的心啊!我知道這是逆境,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不去面對它,那我又要怎麼才能成長呢!

論死亡,死亡誰都畏懼,當然關鍵是如何才能不怕死亡,要想清楚的我們應該為誰而死,還記得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是為了自己的祖國才寫出了這樣慷慨激昂的詩句。當然了,如果你的人生每天都過得很幸福,很充實,你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那我們還會畏懼死亡嗎?

《培根隨筆》給了我很多關於人生的啟示,希望大家都能去閲讀它。

讀《培根隨筆》有感4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着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着。書籍由《論真理》、《論死亡》、《論大膽》、《論自私》等篇章組成的。書的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了《培根隨筆》,讓我感觸頗深。事實上,我並非每一篇文章的內容都能看懂,如:《論宗教統一》、《論放貸》、《論世道滄桑》我就無法體會其意旨是什麼,因為裏面涉及到的內容實在太廣,我一個國中生怎能深刻品味一位大文豪家的傑作呢?藉助了註釋我有些仍是似懂非懂地領略了一些皮毛而已。可就是這點兒皮毛卻已經讓我感慨萬千了。

正如法國人文主義作家米歇爾·徳·蒙田所説的:“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我的無知在看了《培根隨筆》之後展現得淋漓盡致。《論真理》讓我知道“人生至樂莫過於高踞清新純潔的真理之巔,俯瞰谷底種種繆誤迷惘,雲遮霧障。”,《論死亡》讓我明白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與死亡俱來的一切。《論逆境》讓我發現原來順境容易暴露惡習,而逆境卻能展示美德,其鑄就出的品質更令人折服。《論作偽與掩飾》讓我知道有時我們竟能“説一句假話,套一句真話”。《論善與性善》讓我學會了如何正確的為善,明白了何謂真正的正確的善。《論貴族》讓我知道新貴與世族的內在品質與分別,知道“新貴憑藉權力的烘托,世族則經受過時間的洗禮”。《論旅遊》讓我瞭解到旅遊並不單純只是一種休閒娛樂活動,旅遊對年輕人而言是一種教育,對年長的人而言是一種經歷。《論狡猾》讓我明白狡猾其實不是一種惡,也是一種充滿智慧的技巧。《論言談》讓我明白言談的措辭恰當、説話的得都勝過雄辯滔滔、美豔闊論。《論野心》讓我領悟野心的真諦,野心也會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使人進取,但野心也不能過大。《論建築》讓我瞭解了建築選址的重要性以及其它方方面面有關建築的事情……。此刻,我赫然發現我的無知竟是如無底的深淵般,種種言論使我受感頗豐。

但我也並非是全都能理解,也有些是我的意料之外,心中困頓。如《論婚姻與獨身》中,作者為何那麼肯定地説“有家室之累者難成大業,只能聽任命運的擺佈,無論為善為惡均成不了氣候,妻子兒女將成為他行動的絆腳石”。難道真是如此嗎?如《論大膽》中,作者為何肯定大膽就是無知之子、卑劣之子、是等而下之的伎倆呢?難道大膽就不是偉人所能具備的嗎?如《論殖民地》中,作者開頭為何説道:“殖民是先民的英雄業績。”等等。諸多不解也許會是我錯誤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我學識不夠,無法去體會出其涵義,甚至可能是作者的觀點比較不符合現在的.世界……種種疑問與分歧我想或許只能隨着我閲歷的不斷增長而會有所改變吧!

無論如何,《培根隨筆》讓我感覺到一位不受出身貴族家庭的身份的影響的人的崇高的思想意志與不凡的精神品質。他用他的心聲給予了我一場思想的盛宴與精神的昇華!

讀《培根隨筆》有感5

讀書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書是人的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的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收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哲學家與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的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説:”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的復仇才是正義的。“《論逆境》中培根説:”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檀木,只有在烈火的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正如惡劣的品質會在幸福的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的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的。“《論善良》中培根説:”善良是人類的一切精神的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的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説:“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與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與思想家,他對所談及的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在他的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的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的培根,自強不息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説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讀《培根隨筆》有感6

在中培根説:"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這一篇隨筆着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裏的未發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裏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並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閲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讀《培根隨筆》有感7

《培根隨筆》給了我很大的震撼。

初讀這本書,培根的博學多識使我震驚,從貴族到貧民,從無神論到迷信,從性格到品質,從消費到貸款……培根的文章幾乎寫到了各個知識的角落。

細細品味一下,培根的文章藴藏着很深的哲理。就拿培根的《論美》來講,他以這篇文章闡述了“美德比美貌更重要”的道理。這篇文章着墨不多,卻十分精彩,説理透徹,語言優美,讓人真正理解了美的內涵。

除此以外,培根還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優美詞語、句子。如“我寧願相信聖使徒傳,猶太經典和《古X經》中的一切寓言和神話,也不能相信這宇宙只有軀殼而沒有一個作為主宰的精神和靈魂”;再如“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敗而難保持的”;還有“讀書太慢會弛惰,為裝潢而讀書是自欺欺人,完全按照書本做事就是呆子”之類有着豐富哲理和優美詞語的句子。每句都是經典中的精華。

如果你再稍稍注意一下,就不難發現,培根還在書中舉了大量歷史上的經典範例,神話中的優秀故事,以及名人名言來證明自己的理論。不僅如此,你還會在他的書中找到很多帝王、名人的名字以及有關他們的故事,讓人感到培根幾乎對歷代帝王瞭如指掌。像“假使他不曾成為帝王,大家或許會相信他有雄才大略,有能力治理國家”這句塔西佗批評卡爾巴的話;《聖經》中的“天父使太陽照好人,也同樣照給壞人。降雨給行善的,也給作惡的。”;西塞羅的評論“只愛自己卻不知怎樣愛別人者終會引火而自焚”也都名列其中。

至於古代帝王及名人的名字就更是數不勝數了,如奧古斯都、菲斯帕斯、腓力普王、愛德華四世等等。我很難想象,培根在那個沒有高科技,只有書籍的年代是怎樣記住這麼多東西的。也許他費了很大勁記住;也許,他有一個自己的記錄本,專門記錄這些知識。總之,他一定下了苦功夫,才練就了這個自己。

培根,一個傳奇人物,他以書的形式給後人留下了寶貴財富,給人以震撼與知識,也同樣洗滌了人們的心靈。

讀《培根隨筆》有感8

培根這個名字我們並不陌生,在我們的英文本上,印着他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讀《培根隨筆》有感:感悟人生。他是英國17世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有一種肉也叫培根,所以有人開玩笑説《培根隨筆》是教怎麼做培根的。可大大相反,《培根隨筆》是一本令我們受益匪淺的書。

《培根隨筆》是培根一生心血的結晶,該書所涉及的問題可謂應有盡有——政治、經濟、愛情、友誼、藝術、教育……大到國家問題,小到個人內心世界的情感問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讀後感《讀《培根隨筆》有感:感悟人生》。每一個問題,都能讓我們體會到培根獨到的見解。全書共五十八篇,那些發人深思的語句隨處可見。因此,這是一本藴含豐富哲理的書。

從《論嫉妒》中,我知道了如同巫術一般的嫉妒需要我們嚴加防範,因為它會不斷詆譭那些世界上原本美好的事物。從《論厄運》中,我明白了當幸運來臨時要欣然接受,但不要止步向前;當厄運降臨時要頑強抵抗,即使慢如蝸牛也不能停。從《論友誼》中,我懂得了友誼能平和我們的心態,增強我們的理智,給予我們幫助。因此,我們要交好的朋友,讓他們來幫助自己。

《培根隨筆》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趣味雋永、説理透徹、警句迭出,需要我們在閲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感悟培根、感悟社會、感悟人生。

讀《培根隨筆》有感9

文章短小卻不失精彩,語句簡練卻引人深省。——這是《培根隨筆集》與眾不同的閃光點。融入文章的世界,文中信手拈來的名言警句總能讓你意猶未盡。

在《談友誼》中,培根説:“向朋友傾訴衷腸可以產生兩種相反的效果:它可以使歡樂加倍,又可以使憂愁減半。”是啊,朋友是你忠實的夥伴,他可以和你一起分享快樂,也可以為你分擔憂愁。記得有一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自個坐在座位上看着成績單上的紅色大叉,一個勁地煩惱為什麼當初沒有想到這麼簡單的解題方法。平時要好的朋友在我身旁坐下,拍了拍我的肩膀説:“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下次肯定會做得更好。”她還為我分析了這道題的錯誤原因和解題思路,腦海中的黑雲一下子就撥開了,不過一會兒就和她一起嬉戲打鬧起來,把煩惱的緣由也忘得一乾二淨。友誼,是人生之路上陪伴你的重要力量,沒有友誼,世界只不過是一片荒原。

“不要追求耀眼的財富,而是去追求你可以正正當當地獲得、合情合理地使用、高高興興地分配、心安理得地留下的那種財富。”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地去誠實勞動來獲取財富,而不是走歪門邪道去謀取利益,即使這樣可以令你財源滾滾,那也只是厄運來臨前短暫的滿足罷了。現在社會上也有一些人為了錢財違背道德去幹違法的事情,最終也只能在監獄裏悔過。總之,做壞事是沒有好下場的,我們應該本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

讀《培根隨筆集》就像品茶,要細品,才能知其味。

八年級:蔡曉燁

讀《培根隨筆》有感10

讀書就像飢餓人撲在麪包上一樣,書是人精神食糧,書是逆境中慰藉,書房是文人精神巢穴。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培根隨筆》,使我收益匪淺。

佛蘭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傑出哲學家與文學家。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明伶俐,被伊麗莎白女王稱為”朕小掌璽大臣。“

《論復仇》中培根説:”只有為國家公益而行復仇才是正義。“《論逆境》中培根説:”人美德猶如名貴檀木,只有在烈火焚燒中才會散發出最濃郁芳香。正如惡劣品質會在幸福邊緣中被顯露一樣,最美好品質也正式在逆境中釋放光輝。“《論善良》中培根説:”善良是人類一切精神道德品格中最偉大一種。“《論友誼》中培根説:”人生命是有限,有很多事情來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摯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了,因為他將承擔你未完成事情。《論讀書》中培根説:“知識能塑造人性格。”

在這本《隨筆》中,培根談論了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與倫理等話題,幾乎觸及到人類生活方方面面。

而培根作為一名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哲學家與思想家,他對所談及問題均有發人深省獨到見解。在他談論中,透露出培根不同個性側面——熱衷於政治培根,自強不息培根,富有生活情趣培根,工於心計,老於世故培根……

這本書以其簡潔語言,優美文筆,透徹説理,迭出警句,在世界文學佔據了重要地位,讀之猶如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甚至改變一生命運,如同培根所説:“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而且這是一本使人上進好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