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經典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1.68W

夏天已過,秋天未來的時候,一個人去看了一個小山村。

旅行的意義經典散文隨筆

看到了連綿的叫着不同名字的山巒,它們有一個一起的名字叫“旺山”。山麓下有各色景點,再往山塢下,有村子,叫旺山村。

進入山區,車窗外徹底看不到高樓和街區的那一瞬間,以為是跌入了綠色的仙境。其實也不過是郊外鄉村的慣常景緻,許是在城市裏生活得太久了,對這滿眼的綠色充滿了久違重逢的欣喜和感激。

大概是淡季,旺山景區裏,遊人極少,偶有大大小小的學生羣體,呼嘯而過,很快消失不見,蟬鳴的聲音依舊此起彼伏,還有鳥兒的叫聲,使聽着的人感覺心性也空。

慢慢地走,慢慢地看,陽光雖熱烈,已經沒有了盛夏時的炎熱。

抬眼便是青山綠水,亭閣廊榭。路旁的各種綠色草木,綽綽約約的斑駁光影。以為可以這樣在樹木間一直行走,走到人生的盡頭。把所有光影的投射都一一記錄,刻在路過的山石上。

在九龍潭看到碧玉般的潭水,純粹無一絲浸染。水面如三角形的平鏡,映照着七子山和藍天。

在高一些的山路上,隔着綠樹的遮掩,看着這汪碧玉潭水,覺得這是大自然最美和珍貴的一滴眼淚。

過一座山腳,又有寶華山。山麓下有寺,名曰寶華禪寺。尋常的寺院,由於遊客少,而異常安靜。

一箇中年女子站在院子的濃烈陽光下,讀經書。我看到她的背上衣衫已有被汗打濕的痕跡。

我在她另一邊院牆下,撐着傘,讀着牆壁上張貼的佛教箴言。上面寫關於修行的定義: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習氣,把我們與煩惱相應的種種習氣毛病一點一點磨掉,讓我們的心越來越能夠趨向善法。

最喜歡裏面一句話説:“越是會修行的人,越是喜歡在逆境中修。”

想起基督教的窄門。聖經説,要進窄門,那是少有人走的路。

自知自身存在着許多阻礙着心靈自由的東西。進窄門,何其困難,我卻還沒有一份越是困難,越有行進的力量的信心。

在各個殿堂內,跪拜。閉上眼睛的時候,聽見自己內心的聲音,“接受所有的苦痛,接受現在的`自己,去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尋找到自己真正的佛,如來,上帝,窄門······”

再往西邊,又有嶺。嶺不能爬,只能在山腳下的廣闊茶園上的長亭里長坐。發呆、思考、小睡。抬眼就是觸手可及的青山和綠園。清風拂過,帶來青草的香味和蟬鳴的聒噪。不遠處的山腳下,一羣白鷺飛上飛下,似乎在練習某種舞蹈

茶園裏安靜得可以聽見自己的呼吸聲。偶爾一兩輛車經過,開往更深處的旺山茶樓。也有一對老人,行走、拍照,行至路盡處折回。小睡的時候,旁邊的長凳上一個環衞的大媽也在休息。睡眠安穩,醒來清醒而滿足。

小時候也是這樣,可以在山裏的某個陰涼處輕易地睡着。醒來也不覺得害怕。

可以在這個長亭裏一直呆坐,感覺好像包裹在大自然裏,安詳寧靜。

年少的時候,一面懷着對大山的喜愛,一面卻急切地想要逃離大山,渴望着外面的世界。

輾轉多年,故鄉的家已經不復從前,我也走過了多座城市,如今卻發現自己最喜歡的,依然是大自然的青山綠水、田野、村莊······我的精神故鄉如果需要地理上的物質依託,那一定也是如同這樣的山野之地吧。

曾經做着很多關於遠方和流浪的夢,只是嚮往那種新奇的風景、別人的生活和故事以及一種地理位置上的跨越帶來的自我存在感。雖然這種自我存在感不可避免具有膨脹的一面。

而今,會更希望每一次旅行都能夠生髮出真實而樸素的意義,對真實自我的照見,看見當下的自己,狹隘、偏見、痛苦,或者純粹、良善、歡喜······每一面都有着它想告訴我的意義。我要學會傾聽而不逃避。

不久前看到安意如的一句話:“我們要奔赴的,抵達的遠方——所有可能的遠方,都指向心性的迴歸和覺悟。”

我想,無論是物理位置上的遠行,或者是人生的形而上的遠行,其最終最高的意義應該也是這樣一個過程:照見、尋找、修行,直至見到自己的佛、如來、上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