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

來源:文萃谷 2.22W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1

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因為老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意的小事,面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一件大事,老師的指導又使他們少走彎路,可借鑑我們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地享受成功。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

在新的世紀裏,中華民族面臨着許多新的挑戰,對於人的品德與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課程要求關注每一位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體現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我們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創設情景,例如利用生活事件、運用生活問題等,去引導孩子聽一聽各種問題,引導他們去思考,讓他們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看法,在生活體驗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進一步“學會生活”。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我開展了“調查自己成長曆程”的主題活動,課前學生採訪父母,收集兒時物品,回憶童年趣事。課上學生帶來了採訪父母的錄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長大的經歷,進而充分感悟到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這節課的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非常愛上,樂於參與。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思品課教師應重視改變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動中悟理、動中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再如,我嘗試了小品教學法,讓學生自演自悟,學生興趣高漲,本堂課的成功,使我大受啟發,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現實問題寓於滑稽的小品中,學生抽時間,擠時間去編、演,在演練中修改,充實內容。這個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與欣賞能力,也給大家帶來了樂趣,真是忙中偷閒,不亦樂乎,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快樂中體現合作精神。這樣做從眼前看,確實是浪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發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説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長、社會、一些老師給予理解與支持。我願與大家一起探索品德與社會課的最佳途徑,把課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2

新課程《品德與社會》教材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與科學啟蒙、社會活動等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各個方面相結合,是一門重要的綜合課程。它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感悟到 作為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才能出現較好的效果。本文談我的一些教學體會。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全面地把握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2、全面瞭解課程在教學中的特點

1 綜合性,是指它不同於以前的思想品德,而是整合了品德、地理、歷史、社會等學科的內容。例如,它既要求學生懂得愛父母、愛學校、愛學習、愛護公物、遵守規則等道理,又要求學生認識農村社區與城市社區的不同特色,還要求學生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等基本的地理、歷史知識。

2 思想性,是指它作為國小德育的一門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社會知識的過程中由低到高、由淺入深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及社會生活準則的教育。

3 開放性,是指它的教學內容不侷限於課堂,而是體現為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課前,學生要進行調查,收集、篩選、整理信息;課中,學生要進行討論交流,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相應的行為方式;課後,學生要把學到的知識、信息和道理運用於社會實踐和日常生活中。在校內,學生可向老師請教,與同學交流;在校外,學生可向父母長輩請教,從書籍、互聯網中瞭解。這樣,使學生能從多角度獲得更深刻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在現有生活範圍內有一個更開闊的視野。

4 社會性,是指它以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為基點,幫助學生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促進人的個體社會化。説它具有實踐性,是指這門學科有關知識的獲取與運用均離不開社會實踐。今天,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師必須徹底轉變課堂觀念,課堂必須植根於生活體驗,以此為載體,創設出學生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我把課堂開放給了學生,讓學生在感知書本內容的同時,強調讓他們走出去,親身體驗,然後再與課堂相結合,這樣,就為學生搭建了一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雲梯。

3、激發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

1 關愛學生,鼓勵學生,調動積極性,取得學生的信賴。在一個班上,學生接受能力和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老師要給予由衷的關懷和愛護,多用激勵性的語言。教師的舉首投足,期待眼神,鼓勵話語,真誠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學生進步的力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只要有關愛、有鼓勵、有交流、有信任,便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我也能看到我想看到的,得到我想得到的。

2 創設輕鬆自主的學習氛圍,感染學生的學習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諾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各種愉快的情境,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種吸引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主動地獲取知識。

3 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如果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那麼他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會越來越高。對學生要給予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發學生潛能和向上的學習主動性。創造使他們能獲得成功的機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而在探索過程中如果思維受到阻礙時,教師只作適當的提示和暗示,讓學生體會到所學知識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得到的,學生在體驗成功時獲得精神愉悦,獲得自信,增強了學習的興趣。

4 學法指導是重中之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農村國小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過程中,往往均採用了單一的、古老的説教式教學模式。這種以説教為主的品德教育在現實社會面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無力。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就必須在課堂上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眼、腦、口利用起來。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喜歡學習,主動學習。①會聽。聽講時要求學生邊聽邊記,學會抓住重點,不僅要聽老師講,還要聽同學發言,學會傾聽,利於學生長遠學習;②會看。學生通過看,知道自己想知道的知識,主要是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③會想。引導學生肯想,在課堂上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有機會願動腦筋去想;④會説。課堂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也非常重要,也是學生表達思維的重要方法,要説就得想。課堂上儘量讓學生多説,以説促想,最終做到想得好説得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之,我覺得《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生活實際為基礎,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為目標的課程。它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落實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教師作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只有積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的興趣,才能達到培養優良品質學生的目的。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3

思想品德課是教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小階段,上思想品德課就是教育、啟發、幫助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老師首先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素質和靈活的教育技巧。思想品德課的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

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主要任務是兩個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小品德課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政治教師的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要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教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下面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隨着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政治教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2、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教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觀點要明確,旗幟要鮮明,不能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做到。教師要熱心善事,讓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在校園裏、在學生中傳揚。

二、堅持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小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要根據課題的需要,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進行調查,通過身邊的事例,掌握第一手資料,如開展問卷調查等,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可以根據課題需要,請有代表性的專家到學校講課,作專題報告。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4

為增進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品德與社會》課特別強調實踐和體驗,要求學生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升對社會的關心,發展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責任感。為此,《品德與社會》課根據不同的社會情景和課題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探索和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性學習,以兒童的主體活動為主,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注重養成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學過程變成一個富有生命意義的、有益於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有益於羣體認知和合作的鮮活的開放系統。

如:在《多種多樣的住房》這個主題的教學中,學生通過收集不同住房的照片、圖片和資料;調查自己家庭住房的變化。教師引導兒童瞭解不同的人們住房與當地自然環境、自然條件的關係,通過介紹祖國一些不同區域人們住房的特點,使學生初步瞭解人們怎樣適應自然環境,利用自然環境的特點,發展生產,提高生活質量;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能,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社會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國小五年級品社教學隨筆5

這學期本人承擔了五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懂得何謂善、惡、美、醜,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缺少主體參與。本學期五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説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説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為配合好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制定了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