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遊雲居寺之二小溪前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1.24W

雲居寺依山勢而建,寺前一小溪蜿蜒而過,時而寬於數仗,時而細不盈五尺,山門前新修的大橋,氣勢恢宏,規制整齊,小河岸邊修葺一新,壁立如韌,少有亂石雜居於河中。

同遊雲居寺之二小溪前抒情散文

那座青石段龍橋,哪裏去了呢,百年前,一座長形條石砌就的段龍橋,平靜的依偎在婆娑的樹影下,碗口粗的雜樹與百年古槐,看似毫無章法的描摹着山的青色,石橋下,亂石草叢中,一彎清涼的溪水,緩緩流過,頃刻間洗涮掉,俗世塵埃,因勢而動,走隨山行,青山碧水,真乃人間仙境。

寺前有一片深林,樹齡大小不一,不知是自然的選擇還是人為之做,巨小雜存的樹木排列之整齊,令人喟歎,我寧願相信這是自然之力而為之,不遠即有一座古庵,名香樹庵。庵前的那株千年古樹,不知其名,濃茂的`樹蔭,枯虯的枝幹,在訴説着一個怎樣悽美的故事。

在此明媚的春光溪水旁,如果是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一定要佐以優美的詩酒篇章;月夜下,靜謐的山前溪旁,兩個人應該是清醒的,唧唧的蟲鳴,稻田的蛙聲,似乎沒有影響到秋波中愛意的傳送,心是暖的,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渴望和憧憬?這一定是純潔的愛情,清涼的月光滌盪過的,當然結局也許是“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這樣萋萋靜靜的夜晚,是這段故事中最美的一刻。

一位文弱的書生,攜一二知音,春日同遊,秋日共踏黃葉霜露,留些許文章,雖不見得長傳後世,猶可寄此情此景。垂暮之時,與膝下孫兒共讀,同憶青春歲月,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溪水邊河卵石砌就的層岸,齊整之至,三二遊客,河中飲馬,溪邊休憩,初春的暖意,還未喚醒岸邊百年枯樹,不見牧牛人,只見緩步飲水的黑牛,悠閒而愜意。

春寒料峭,不覺已近夏日炎炎,這次來了一位廳局級的警察署長,陳君興亞,字介卿,生於海城縣騰鰲堡永安村,科考中舉之後,赴日本陸軍憲兵練習所學習,歸國後任東北憲兵司令,1919年晉級陸軍少將,任京師警察總監。

此君雖印象中糾糾一武夫,然於經石之刻,殊為精通,遊寺七日,遍覽石經山刻跡,又出資十五元,囑石匠為寺刻碑。期間,兩次入冰冷之溪水,塵襟盡滌,非常爽快,而知未老矣!

時間回到了百年後,看看無法成遊的溪水,想此來一遊,與前人遠矣!今雖無往日的濃蔭溪水,又有幾人,可領略書文風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