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而居抒情散文

來源:文萃谷 2.23W

早上出門幾乎和對門小關同一時間,關上門他很有禮貌的點頭,我問:“你奶奶還好吧?”他説:“這兩天腿疼得厲害。”我默然不知該怎麼安慰,出了電梯,他忽然回頭靦腆地説:“短髮很好看。”如果換成平時喘嘴磨牙的人,我會笑罵:滾遠點。可對門的小關實在是太靦腆了。

比鄰而居抒情散文

我搬過來時,他家還在裝修,之前的房子離得遠,他父母有時趕不及過來,會拜託一些事,等過來時會一再道謝,我看他們都沉穩有教養很高興了半天,所謂遠親不如近鄰,遇到好相處的鄰居自然是好的。

他們家有位老太太,卻很健談,有時在單元門口見了面會拉着我嘮嘮家常,老太太年輕的時候幹着我從小就嚮往的職業:電影放映員。雖然已經七十多了,記性卻很好。他們的獨生子小關那時還上高中,每天披星戴月,很少見面,後來又上了大學,更是一年難得見面,去年大學畢業,我還問過他有什麼打算,他説想和同學一起創業。

坐在車上我不由自主想起這些年相處過的鄰居,一張張面孔就像電影一樣在腦海裏閃過。

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我們小時候跟着從東南到西北,鄰居自然也是五湖四海皆兄弟。我記事起的時候,就有酷愛鍋邊糊的林叔叔,燒豬蹄從不放醬油的方阿姨、凡事愛較真一張嘴總是老話説的滿族黃奶奶、那位從早到晚嗑着瓜子的芝蘭阿姨不知道現在還嗑不嗑了、因為愛吹小號而被孩子們一直叫做小號叔叔的周叔叔、原來精明幹練的小郝叔叔現在已經定居美國了……

那些鄰居們之所以記憶深刻是因為當時的居住環境造就的,幾家甚至十幾家人比鄰而居,前頭罵孩子後頭就有人趕過去勸,會勸的就説:您消消氣,小寶算孩子裏好的了,有禮貌熱心腸,我們家那位恨不得拿狗蛋換了回去。人家聽了也就不再下手打了,趕上不會勸的,兩句話沒説完,孩子指不定就剩半口氣了。

誰家做個稀罕的吃食必定要讓自家孩子端了挨家去送,看韓劇《請回答1988》一開始就是小孩們端着自家的吃食挨家交換,倒和我們有異曲同工之處。小孩們找自己同年齡的一起漫山遍野跑,大人們也不着急,餓了自然會跑回來,再不濟也有人家收留吃頓飯,到了晚上一般守規矩的會早早回家,貪玩忘了時間回去晚了,輕則捱罵重則被吊打,捱了打殺豬般嘰哇亂叫,聽見的孩子幸災樂禍捂着被子笑,第二天問苦主是不是捱打了?好面兒的一定會説:孫子才捱打呢。反正誰孫子誰知道。

寫作業的時候一張桌子四個邊兒都趴着一個小腦袋,心思就完全不在寫字上,手寫的飛快還不耽誤嘴,商量着寫完去哪玩,別叫誰誰,上次就是跟上他被大人訓了。寫完也不檢查塞到書包裏就跑了,留下一桌東倒西歪的書包。

我們特別討厭的就是那個永遠乾乾淨淨斯斯文文的孩子,因為會襯的我們袖子髒了、頭髮亂了、膝蓋跌破了,有時候不知哪個淘氣包會出其不意在他身上抹一把,留下五個難看的黑手印,然後他哭着跑回家,剩我們在後面哈哈大笑。晚上無一例外我們都被大人罵,大家心裏會更討厭他。直到稍大一點,才聽大人們悄悄議論,那個孩子得了一種病叫白血病,不能蹭破皮、不能流血、不能感冒,沒多長時間他們一家搬走了,如果我們能早開心智,我們會領着他慢慢走,到水渠逮蝌蚪、在地裏捉螢火蟲、下雨的時候在院裏踩水泡而不是讓他一個人隔着窗户眼饞地往外看。

當然也有隔路的`、愛跟人抬槓的、愛佔小便宜的、愛吹牛的,一位叔叔那時候別人問他吃了嗎?他會操着一口津腔説:“煩人不你説,天天紅燒肉,吃頂了都。”我們在一邊跳皮筋就會停下來很羨慕地望着他離去的背影,大人們則會心照不宣的一笑而過。

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性格,遇到事,大家都會湊一起幫忙解決。小林子因為一次沒考好不敢回家,躲在俱樂部長椅上睡着了,一院的人拿着手電筒喊他,快天亮時他聽見了,迷迷糊糊鑽出來被他暴脾氣的爸爸揪住剛要打,我爸在旁邊攔住説:“再跑了我們可不給你找了,有話好好説嘛,動不動就上手。”後來小林子見了我爸尤其尊敬,我們搬走的時候,小林子還躲在一旁抹眼淚,我爸胡擼着他的頭笑:“臭小子,別以為我不知道我那副象裏的車是誰拿走的。”

等到我自己有了家,也遇見好多好鄰居,爽快熱情的燕子、知性優雅的劉大姐、熱心公益的秦同學、鬼馬精靈的小高、還有愛旅遊愛熱鬧的褚阿姨……

現在的人注重隱私注重個人空間了,再不會有像從前那樣的鄰居關係了,有時候遇到鄰居抱怨樓上的孩子彈琴太吵,我會説:“給他點時間吧,興許真成了朗朗呢?到時候你也可以和別人説:這小子是我看着長大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