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光的縮影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9W

對於生活在四川盆地年輕靈性的人來説,遇到直端端衝着自己而來的這句民間傳承沿襲的歇後語,是他們的一種忌諱。畢竟誰都不願意成為腦袋不開竅的愚鈍者。反而是一些老年人聽到這個歇後語後,會像自己親手在二胡上用弓拉出了一組輪音那樣頓生親切之感。 只要這句歇後語從時間塵埃的覆蓋下甦醒,便會泄露出屬於語言遺物的幽古性質。老年人面對它不僅覺得自己仍然是個年輕後生,還會在記憶中勾連出吹火筒的輪廓和線條。

舊時光的縮影散文

如果時間念珠能夠向後回撥四五十年,他們最熟悉的一幅畫面就會展現而出:中午或傍晚家家户户煙囱裏都會冒出淡藍色炊煙,要麼蛇一樣舞蹈,要麼沿着瓦隴水一般漫漶。炊煙是飯菜即將上桌的指示者,也是尋覓吹火筒存在位置的嚮導。整天呆在灶房裏,既不招搖也不拋頭露面,是吹火筒留給他們最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村子裏小輩子要嫁漢子或者娶媳婦,老人總是要尊尊叮囑他們擦亮眼睛,嫁漢子就要嫁給像吹火筒那樣的漢子,吃苦耐勞,踏實內斂,老實誠懇。娶媳婦就要娶具有類似吹火筒秉性的女人,勤勞賢惠,温柔矜持,足不出户。

這些畫面一樣的景緻,連同昔日歲月的動靜,漸次駐足在了吹火筒的身上。然後,憑藉我這個頑童的眼睛、嘴巴和手不安分的觸摸,又移植到我的秉性和情感裏。 吹火筒是用三個竹節的竹筒做成的。頭兩個竹節完全打通,最後一個竹節鑽一個小孔。飯蒸好後需要重新燃起火焰燒柴炒菜時,就將吹火筒鑽了小孔的一頭伸進灶堂,嘴對着吹火筒的'另外一頭吹氣。吹上幾口氣就會竄出火苗子,熠熠生輝讓灶堂重新籠罩在紅彤彤的光澤中。

村子裏男人中不中用就看他田地裏長出來的莊稼。農家主婦能不能幹就看她端上桌的飯菜。能幹的農婦絕不會嫌棄吹火筒一頭經常進出灶堂煙熏火燎變得黝黑殘缺,另外一頭被手摸得油光滑亮的怪模樣,因為吹火筒是她們燒火做飯的得力幫手。 對於放暑假回到老家的我來説,吹火筒則悄悄充當了我調皮搗蛋的道具。 幺媽煮飯,幺爸就坐在灶前燒柴。他用吹火筒對着灶堂吹了幾口氣,柴火一下子就熊熊燃燒起來。幺爸抽了三兩袋葉子煙的功夫,飯鍋裏響起了咕嘟咕嘟水翻滾的聲音。他用火鉗對着燃燒的柴拍打,熊熊燃燒的火苗子像被他使了魔術那樣很快就變小了。他收拾好吹火筒,回過頭對我説,現在不用大火了,等飯慢慢收水,我們到堂屋去玩吧。

吹火筒身上像是長出了倒鈎刺,從背後鈎住我的衣角就不肯放鬆。趁着大人聊天忽視了我,我又一溜煙鬼使神差悄悄折回到灶房中,拿起吹火筒對着灶堂就是一陣狂吹。吹一口氣,灶堂裏的火苗子就搖晃一下,一副聽從我的指揮搖臂扭腰的舞蹈動作,樂得我裂開嘴巴呵呵笑個不停,直到我母親聞到飯煮糊了的氣味跑進灶房,一邊搶過我手中的吹火筒一邊擰着我的耳朵教訓我的時候,由我親自指揮的火焰舞會才草草收場。 幺爸勸我母親不要擰我耳朵。母親憤憤不平地説,你不要看他小人小模樣的,在吹火筒面前他簡直就是一個小魔鬼!

幺爸為了轉移我母親對我的憤怒情緒,附和着她的話説,早年聽私塾裏念過書的老人講,不要小看了吹火筒,它是一面“照妖鏡”,不是咒符、祕笈和法術這類塗抹了迷信色彩的東西所能比試的。一個人的性子和情緒好壞,只要看他使用吹火筒的動作就能夠鑑別出來。性子温和的人用吹火筒吹火,吹出來的氣流總是張弛有度快慢有致,吹火筒在人的嘴邊宛如一根氣質高雅的橫笛或洞簫。小媳婦與人發生糾紛與丈夫鬥嘴生悶氣,總是鼓起腮幫子對着吹火筒使勁吹氣,吹得灶堂裏火星亂竄爐灰四起,吹火筒在她的眼裏成了出氣筒。倘若是有了婆家馬上就要遠嫁他鄉的大家閨秀使用吹火筒,吹出來的氣大多彷彿纏繞在山腰上的薄霧輕飄飄的,魂不守舍抑或注意力分散,使得她手上的吹火筒不知不覺變成了未婚夫伸過來的手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