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隨感散文

來源:文萃谷 1.89W

篇1:安放浮躁的心

浮躁的隨感散文

我自幼喜歡文學,語文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常常以我的作文為範文在班上念給同學們聽,為此,我很驕傲。校刊上時有豆腐塊大的地方發表我的習作。上高中分文理科時,我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文科。學校畢業分配至中專院校後,我教了財會專業,很遺憾沒有教語文,因為我沒有上中文系,而是學的財務會計。業餘時間,我的書桌旁、枕頭邊,總是堆放着各類書籍,最多的是《讀者》、《思維與智慧》、《青年文摘》、《特別關注》等雜誌,我閲讀了大量的名著及優秀作品,從而使自已在文學之路上邁上了一個新台階,校園校刊以及一些新聞平台、文學平台上,有了我小小的墨跡,從此堅定了我走文學之路的決心。

平時,我放棄了許多愛好,比如跳舞、練瑜珈等等,唯獨對文學的熱愛達到了痴迷的程度。每每閲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我都會夜不能寐,反覆琢磨和研究裏面的內容,真正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與作者同喜同憂,在起起伏伏中感悟作者的情懷。前幾天我加入了史飛翔老師的《史飛翔工作室》簽約作家,聽了史老師的開班典禮語音講課,深受鼓舞。他説到:“有人説文學無用,但文學依然神聖,我們需要精神上的衝動”。是啊,我與眾多的文學愛好者一樣,在精神層面上十分衝動。雖然文學既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但我們依然在文學天地裏自由翱翔。我們是一羣耐得住寂寞的人,在別人享受快樂的同時,我們卻在自已的小空間裏或捧書閲讀,或奮筆急書,或斟酌字句。一代文豪陳忠實,路遙等,他們用生命詮釋着文學的意義,用滿腔熱血捍衞着文學的尊嚴,我對他們的崇敬之情化作自已寫作的動力,我把一顆浮躁的心漸漸地安定下來,安心做事,安心做人,安心做文,我要像前輩們以及眾多的文學愛好者一樣,在文學道路上努力耕耘,使其開出美麗鮮豔的花朵,結出豐碩誘人的果實。

自從成為《史飛翔工作室》的簽約作家,每每閒暇時,我都會仔細閲讀史老師及羣裏各位老師的傑作,他們個個文字生花,優美的散文或詩作像涓涓清泉沁入我的心田,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史老師關於終南山的許多論點,讓我感慨良多。史老師對南山隱士的研究,對南山這座聖山的論述,對南山文化賦予地域文化的精闢闡概,使南山有了文化名山的內涵,在空谷幽蘭中更加地散發出清清幽幽的香氣來。

與《史飛翔工作室》簽約作家班的朋友交流多了,我覺得自已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史飛翔工作室》簽約作家羣“分享、交流,學習,提高”的激勵原則下,我相信,我的寫作水平會更上一層樓。在此,真誠地感謝史飛翔老師、渭沙老師以及羣裏所有的同學們,朋友們。

文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我願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中品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悟出寫作的真諦,唱出詩意美妙的歌曲。在滾滾紅塵中安放好自已浮躁的心,寫出精緻的美文,讓自已的夢想在高起點中展翅翱翔!

篇2:浮躁

我不喜歡這兩個字:浮躁。

浮,一看就是沒有根的感覺,不夠踏實。浮誇、浮動、漂浮、浮腫、浮華等等,但凡和浮有了瓜葛的詞語,多半都是飄飄忽忽的感覺。

躁,躁動不安,怎麼看它都沒有安全感,像蠢蠢欲動,又像羣魔亂舞。

這樣的兩個字組合起來,就像隨時會颳起的一場狂風,裹着風沙,帶着憤怒橫衝直撞過來。

可惜,現在很多的人都浮躁。

古人也浮躁,然後就有了陶公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個桃花源的夢安慰了幾百年的浮躁。但這麼久了,什麼都在進步,憑什麼讓人的慾望就停滯不前呢?慾望膨脹了,浮躁也會乘虛而入,還變本加厲。所以,一個桃花源已經裝不下這些貪婪的闖入者。

我也浮躁,常常不能靜下心讀一本書,讀着讀着就拿起了手機,雖然什麼也沒有,沒人給我發消息,也沒有什麼事讓我非得去解決。

如若可以,坐在風裏,不念悲喜,不求執念,只是簡簡單單活着。

然而,如若,也只能是如若。

很多人都這樣,看風景不能好好去看,只是忙着拍照,浮躁佔滿了,心裏再裝不下風景。寫文章也不能好好寫了,一心念着榮譽、得失,所有的創作和勞動都是以掛上籌碼為前提的。特別是人和人一起,三句話不對就撕破臉皮老死不相往來,真實的原因原來比雞毛還輕。

見過一人,看到好友發來的連載小説,沒有打開,也沒有遲疑,立即就告訴他:現在是快餐時代,誰讀你那些東西啊?不管好壞,就因為他的小説長,所以生生就被砍了。

快餐時代,我立刻聯想到街上的快餐店,所有的飯菜都做好擺放那裏,顧客看對哪個點哪個,的確是快。但現在我從來不去快餐店,原因是膩了那個味,不管菜色和味道永遠是那個樣子,不是我們去吃喜歡的飯菜,而是為了解決温飽,被動地選擇,真真少了情趣。

好的東西是不怕久,也不怕晚的。同樣,好的文章不怕長。

現在網絡上很多所謂美文,很小,很短,但很受歡迎,軟的東西到底是好消化。有的其實就是哼哼唧唧幾句,但轉載量成千上萬。誰有耐心讀什麼正兒八經的文學作品,忙着掙錢忙着玩,要忙的太多了,正好有那麼幾句安慰一下,順便迎合一下內心的空虛。慢慢,這就成了現代人的精神大餐,那些躬耕燈下,嘔心瀝血的大作家自然就備受冷落。

精神食糧的選擇偏離,直接影響精神世界的高度。也許,人會越來越浮躁。

浮和躁這兩個字越來越親密了,卻越來越讓我反感。

包括我自己。

篇3:如何在浮躁中獲得一份平靜

曾有個人問我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親疏隨緣。這個回答基本概括了我對待友誼的態度。

人在世上是不能沒有朋友的。不論天才,還是普通人,沒有朋友都會感到孤單和不幸。事實上,絕大多數人也都會有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朋友圈子。如果一個人活了一輩子連一個朋友都沒有,那麼,他很可能怪僻得離譜,使得人人只好敬而遠之,或者壞得離譜,以至於人人側目。

不過,一個人又不可能有許多朋友。所謂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種詩意的誇張,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是一種淺薄的自負。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裏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對時尚、利益或無聊。真正的友誼是不喧囂的。根據我的經驗,真正的好朋友也不像社交健兒那樣頻繁相聚。在一切人際關係中,互相尊重是第一美德,而必要的距離又是任何一種尊重的前提。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在交往中,每人所能給予對方的東西,決不可能超出他自己所擁有的。他在對方身上能夠看到些什麼,大致也取決於他自己擁有些什麼。高質量的友誼意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擁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們身上都有一種直覺,當我們初次與人相識時,只要一開始談話,就很快能夠感覺到彼此是否相投。當兩個人的心性非常接近時,或者非常遠離時,我們的本能下判斷最快,立刻會感到默契或牴牾。對於那些中間狀態,我們也許要稍費斟酌。斟酌的快慢是和它們偏向某一端的程度成比例的。這就説明,兩個人能否成為朋友,基本上是一件在他們開始交往之前就決定的事情,也就是説,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親疏,並不是由願望決定的,願望也應該出自心性及其契合程度決定的。願望也應該自心性的認同,超出於此,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那是別有用心,多半有利益方面的動機。利益之交也無可厚非,但雙方應該心裏明白,最好還是擺到桌面上講明白,千萬不要頂着友誼的名義,凡是頂着友誼名義的利益之交,最後沒有不破裂的,到頭來還互相指責對方不夠朋友,為友誼的脆弱大表義憤。其實,關友誼什麼事呢,所謂友誼一開始就是假的,不過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罷了。今天的人們給了它一個恰當的名稱,叫感情投資,這就比較誠實了,我希望人們更誠實一步,在投資時把自己的利潤指標也通知被投資方。

當然,不能排除上一種情況:開始時友誼是真的,只是到了後來,面對利益的引誘,一方對另一方做了不義的事,導致友誼破裂。在今日的商業社會中,這種情況也是司空見慣的,我不想去分析那行不義的一方的人品究竟是本來如此,現在暴露了,還是現在才變壞的,因為這種分析過於複雜。我想説的是,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採取的態度也是親疏隨緣,不要企圖去挽救什麼,更不要陷在已經不存在的昔日友誼中,感到憤憤不平,好像受了天大委屈。應該知道,一個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環境的產物,這兩者都不是你能夠左右的,你只能把它們的產物作為既定事實接受下來。

跳出個人的恩怨,做一個認識者,借自己的遭遇認識人生和社會,你就會獲得平靜的心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