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美文欣賞(通用22篇)

來源:文萃谷 2.9W

隨着網絡文化的發展,美文的概念已經不限定於某種文體,或某類內容。網絡文化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文化,給美文的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開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詩歌是美文,好小説是美文,好論文是美文,一條寫得好的手機短信,或一段能讓人會心而笑的笑話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講法,寫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秋節美文欣賞,希望大家喜歡!

中秋節美文欣賞(通用22篇)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

心如夢般的漂泊,情如過眼的雲煙,當炎熱還未曾完全退去的時候,金桂卻已飄香,

明月悄悄豐腴。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的身旁。爹呵,您那蹣跚的腳步,踩踏在兒的思念裏步步成痛!娘呵,您那滿頭的白髮,絲絲牽扯着兒每一個不能入眠的夜晚!多年的漂泊,兒與雙親月圓人不圓,總是隔着千重雲,萬座山,總是在這個中秋的日子,兒在明月下淚水成行。

堆積的思念在冰冷的城市一角寂寥的遊離,絲絲縷縷放飛在落日的黃昏,那温暖的夕陽,是母親柔和的臉龐。晚空中一輪中秋的佳月遙掛,夜風輕拂,像是一曲思念的音符,彈奏着牽掛,慰藉飄零在異鄉的魂夢。朦朧的記起兒時的情景,那些個再也尋找不回的快樂中秋,沒有精美的月餅,沒有豐盛的晚宴,沒有如此多愁的感悟,然而,卻有樂趣卻有幸福卻有滿足的笑容掛在母親甜蜜的臉上。

那些温馨的場景彷彿還在昨日,歲月卻將當年那個青澀的孩童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台,將那曾經年富力強的父親折彎了腰,將那滿頭青絲的孃親染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回頭再望來時路,故鄉的記憶依然如此清晰,即便許多地方已改變了太多,但還能記得當初的景物,一座石橋,一條小河,一棵掛滿了金黃色果子的銀杏樹,一輪乾淨明亮的中秋月。當時的天真爛漫,與兄弟姐妹圍坐在中秋月下,聽父親打着蒲扇,喝着粗茶,吸着旱煙講過關於月亮裏住着寂寞嫦娥的故事,當時母親在月下一臉幸福的樣子,不時將針在發間擦抹縫補着衣裳,閉上眼睛,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而今,一切不復重來。天真爛漫的我離開家鄉,拖着疲憊的身子漂泊在別人的城市,走過春夏走過秋冬,異地謀生的艱辛早已腐蝕了遊子的身心,月光拉長了孤獨,彷徨的的背影。情路幾多坎坷,與那些曾經認為可以相伴一生的女子,或錯過失之交背或無緣曲終人散或緣盡勞燕分飛,只剩下一顆千瘡百孔的心不知如何縫補。

思念卻還在月下集結,可那些花兒早已枯萎,那些人茫茫不知消失於何處。一直甚小卑微的關閉着情感大門,不敢輕易地去碰撞,深怕自己再度落入紅塵劫數,昏沉間不知春花秋月幾許,待到中秋月兒再度圓時,才意識到自己形單影隻,微風帶着一絲寒意走過我身,像是一曲寂寞的悲歌。

已過古稀之年的父親身子一度再度彎坨,他已不再給他的孫子講月中嫦娥,更多的是感歎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深的領悟古人不知今時月,今時明月照古人。或許父親已知天命,早早為自己為母親做好了棺木,餘下的時間,靜靜地安享。

母親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她的丈夫與孩子,每天都與鍋盆碗筷打交道,五十年來未曾改變過。母親再也不需縫補衣裳了,她的眼睛已漸漸模糊,每天守着小店,總是有意無意要走到門外眺望路口,看看她遠在他鄉的兒子是否已歸來,是否帶着她的兒媳出現在她模糊的視線。

電話裏,母親蒼老的聲音在説中秋又到了,月亮又圓了,兒啊,你是不是該回家了。頃刻間,我淚如雨下,娘啊,兒太不孝了!都説父母在不遠游,兒卻那麼多年來,圓不了您的一個卑微的夢想,不但不能膝前盡孝,還讓您無時無刻不在為兒擔憂。您説月亮年年都圓,為何兒的終身卻依然缺着,難不成您彌留之際還看不到兒花好月圓?兒無言以對,心卻如刀割,娘啊,兒如何才能以寸草之心報得你三春之暉?

儘管一路的悽風冷雨,我卻從不畏懼,儘管身心疲憊,我卻從不倦怠,因為我清醒的意識到,自己就是浮萍,只能隨水而漂,自己就是過了河的卒子,只能前衝沒有後路。虧欠雙親的同時,我感覺自己還是幸福的,比起那些經歷了與父母親人生死之別的人,我何其幸栽?至少我的父母還活着,至少我至親的人都還健在,至少我回家還有爹孃可喚還有兄弟可聚。不惑之年,此等幸福,還有何求?

月到中秋,萬家團圓,而我想要回家只能成為一種奢望。好在中秋過後,年關將至,那必將是我的歸期。今夜月圓人難圓,不安之心,思念更甚,唯只有借這頭上明月,遙寄親人安康。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2

又到中秋月圓時。院子裏飄着桂花香,像濃到解不開的思念,藉着風兒傳遞着團圓的喜悦。

猶記那年中秋,趁着學校放假,我匆匆趕上了回家的火車。過道上擠滿了沒買到坐票的人,但是他們眉眼中卻有掩不住的歡喜,都寫着“歸心似箭”四個字。一路上我都盼望着火車能開快一點,好早些回到家,但偏偏事與願違,火車晚點近一個小時。我在心裏估摸着時間,應該是趕不上晚飯了,於是給父親打電話説火車晚點,就不用等我吃晚飯了。結果父親回答:“你爺爺奶奶都説要等你回來再開飯,不差那一會兒。”我的心裏頓時湧上一股暖流。

下了車,遠遠看着父親在大門口等着我。他趕緊接過我的行李箱,問道:“累不累啊?餓沒餓?”我笑道:“還好,一想到家裏有好吃的,就不累了。”剛進院子,抬頭就看見奶奶站在窗前笑着揮手,於是不由得加快腳步上樓。母親給我開了門,打趣説終於能開飯了。家裏的飯菜就是香,聆聽着長輩們的諄諄教導,給他們分享遇到的趣事,表妹更是一時興起唱起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滿屋子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看着家人暖到心坎兒的笑容,聽着交談中透出的親切關心,身上每一個毛孔都充滿着歡欣和感動,我想這就是幸福最真實的樣子吧。

中秋最不可少的環節就是賞月了。“月到中秋分外明”,可能是寄託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和祝福,那天的月光顯得格外温柔。往遠處看,房屋輪廓顯得朦朦朧朧,彷彿披上了一層薄紗,樹葉隨風搖曳,像是在月光曲中起舞的精靈。和家人漫步在這月光中,心中無比暢快滿足,希望能一直這麼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如今,一晃六年過去了,又到一年中秋夜,又是一年團圓時。聞着熟悉的桂花香,想起當年一起團聚賞月的人,有的已經不在了。經歷過悲歡離合,我們慢慢懂得,人生如月,有圓有缺。在時間長河裏,會有親人朋友離我們而去,也會有新人不斷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學會在相聚的日子裏珍惜擁有,在相離的日子裏懷念祝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時間能慢慢走,讓我們在這歡聚的日子裏,共賞這團圓月,把所有的憂愁消融在這美好的夜色中,藉着一輪清輝,把思念和祝福送給親朋好友,收穫更多的幸福和感動。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3

開學離家那天早上下着雨,又留在外婆家吃了早飯,然後外公開車送我到了河口。外婆不放心他一個人回來,便也和我們走了一趟。其間,聊到了假期裏面的一些瑣事,外婆歎了一口氣説道:“以後要再帶你外公去江邊釣魚恐怕機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她們知道我馬上大四結束,步入社會事情也會多起來。我説:“外公這麼硬朗,以後我一定會抽時間帶着外公去的。”我不知道這是承諾還是誓言,但是我覺得這不難。

好些年頭沒有在家過中秋節了。記憶中最温馨的畫面死死的定格在了童年時代。爺爺腿腳不好使,一年四季都只能坐在大院裏,感受到天氣逐漸冷了下來,看見圍牆外的板栗咧開了嘴,他便問我:“小韜,是不是八月十五快到了。”,“是的爺爺”,“也不知道你小叔今年回不回來。”爺爺每年都會這麼唸叨,我不知道時光對於他來説意味着什麼。小叔大概30歲結婚,如今在深圳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而爺爺也在不久後結束了這些年的牽掛與等待。

中秋節,爺爺一輩子都叫它八月十五,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告訴我農曆的每個月十五月亮都很圓,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個飯。自古以來許多文學作品都頻頻提及,家成了每一箇中華兒女的根。

回想起2015年,我們一起圍在二叔家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年。七年級晚上我們一羣人圍坐在客廳的茶几旁邊玩起了撲克,聲勢浩大。我卻突然看見奶奶一個人坐在旁邊沙發上,手裏握着電視機遙控,臉卻一直望着我們這邊,陪着我們偶爾笑一笑。媽媽知道我的心事,便丟開了手裏的撲克,坐到奶奶身邊陪奶奶説話去了。

外公、外婆、還有奶奶。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基本上已經算是老文盲了,即使外公當了一輩子的老師。他們用的手機止步於功能機時代,他們的要求依然是,信號好、質量好、聲音大、續航時間長。前久舅舅給了外公一隻智能手機,外公拿給我看,叫我幫他弄一下,我拿過手機也不知道,他要我弄什麼。我便把他常用的軟件移到桌面上,調試了一下照相機。開學來時,他又拿出手機翻給我看了他拍的許多照片。一張張照片的風格與我們年輕人的大不相同,簡單但是真實,傳達的是一種喜歡與一份熱愛,所以外公拍了許多他自己做的盆景,還有許多開的正好的花。我想,外公大概還是把智能機當做功能機在用了,多餘的時間就用來看着我們,每次相聚低着頭把智能機從3G玩到了4G。

我大概很幸運,能夠出生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裏。我想我還將這樣,每個假期回去都幫他們換一下他們小錄音機裏面的歌曲,他們喜歡什麼我就下載什麼。每個月末都和她們聊聊電話,她們想聊什麼就聊什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許許多多的事由不得我們掌握,那叫命;許許多多的事卻由我們掌握,那叫運。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4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又到中秋節了,圓圓的明月,有將在天空冉冉升起,那皎潔的月光照亮了13億中國人回家的路。

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中秋節,代表着團聚,代表着思念家鄉的感情。在這一天,人們家家團聚,在家裏吃月餅、賞月。

今年的中秋節,我們過得更舒服,因為今年放假三天,這樣我們能夠舒舒服服地吃月餅、賞月。

昨天,我和媽媽去山腳玩。雖然還不是中秋,但月亮仍很明亮。在月光的照耀下,山的輪廓顯得更加清晰,山上的每一棵樹都看得一清二楚。樹葉在微風中飄動,好象在向月亮問候,向人們祝福,祝福人們和諧、幸福、健康。

今天是中秋月圓之夜,月亮分外的圓,分外的亮。這讓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同學。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庭的團聚,朋友的祝福,這才是真正的中秋節!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5

今夜中秋月圓,天上飄着絲絲的浮雲,灰藍色的天幕綴着一輪黃澄澄的明月。我來到秦淮河 邊,在熱鬧繁華之處欣賞雜沓的燈火和那一面孤零零的圓月。

映着水的流光,河面升騰的霧氣幻化成五彩,畫舫上的歌女舞姿翩躚,紅色的燈籠順着 水波晃動,舞女淡綠的裙裾裹着紅光,隨着悠揚的琴聲四處瀰漫,迷醉了遊人的雙眼。河中 小船行得緩慢,攪碎了水中的月和燈的光影,也攪碎了躺在水面低徊的琴聲。

岸邊是一溜的仿古樓台,白牆黑瓦,房檐斜飛,飄逸如一羣雨燕,高低錯落,層次分明。

目光掃過,如同觸及一排黑白琴鍵,心裏自然地流淌起一段迷人的旋律,勾起一時思古的幽 情。

此刻, 在檐下的某一個雕花的小窗旁, 是否端坐着一位明眸皓齒的妙齡女子, 輕啟朱脣, 在那裏款款低唱呢?是懷抱琵琶的柳如是, 還是手拈檀板的李香君?秦淮今夜的絃歌, 似乎 也喚起了她們的一縷芳魂,來應此時的景緻吧!清音裊裊,眼波流動,支撐着秦淮千年的繁 華不衰。

月兒分外明亮,它理應是今夜的主角,卻又如此自然地被人們所遺忘。遊人的眼裏滿溢 着五色的燈火,興奮地找尋着人世間的繁華。酒樓裏飄來的酒香,畫舫上傳來的歌聲,足以 讓所有人心醉神迷。

月兒靜靜地掛在半空,像一個遠古的夢。廣寒宮裏清幽冷峭,幾千年不曾改變,而人世 間幻象交錯,繁華只是煙雲,聚散之間難尋痕跡,轉眼又是別樣風流。古人仰首望月,低頭 飲酒,對月吟詩作賦、歎息傷感,流思鄉的淚,喝消愁的酒,望前賢英華卓犖,傷自身之愚 騃無為,酒入愁腸,自內心深處發出一聲喟歎,哀憐傷逝,不能自已。

月兒孤懸千年,它曾與李白對飲,與蘇軾同醉,迎迓酬答,在歲月川流中顯得從容而嫻 雅;世人賞月,月亦閲盡人間千年的變幻。在者恆在,逝者不往,月圓是詩,月缺是畫;興 廢去留之間,了卻多少故事,月圓月缺之際,又留下遺恨幾許?今夜,我們與古人共賞這輪 明月, 然而俯仰之間, 幾人能有古人彼時的情懷?古人對月起舞, 灑一襟清淚, 發一聲浩歎; 今人沉醉世間聲色光影,卻如何輕易撥動那塵封的心絃? 人類生生不息,而人生短暫如一場春夢,韶華易逝而明月永恆,哀歎也好,麻木也罷, 無非出自人們對生活不同的觀感;無論是舊日淚痕還是今日歡顏,不改秦淮千年的流波。

只是,昔人已去,明月孤懸,今夜,誰人能夠解它的寂寞? 入夜,燈火闌珊,絃歌依舊。高亢的歌聲從畫舫傳來,它東奔西竄,卻透不過六朝煙雲 的籠罩,爛醉在秦淮搖曳的燈影之中,一如往昔槳聲裏的漣漪。今夜,因這月,我得以有機 會遙望自己生命的既往和來茲;而月的憂鬱抹進我的腦中,卻成為揮之不去的牽掛。

月兒悄悄地躲進雲霧,似乎倦了,我想,她是要尋一個山間溪畔寂靜的所在,與秋蟲為 伴,共眠此夜吧! 那麼,在我入夢的時候,你還會不會來到我的窗前?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6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7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 是詩仙李白 26 歲在他鄉揚州的一家旅舍,抬望天空一輪皓月, 油然而生思鄉之情而做的一首詩。從小讀到大,都沒有過深的感 覺,但是現在想家了。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那時只為吃月餅;長大後,依然 盼望中秋節, 但更多的是為品味那種懷着喜悦的心情分享着辛勤 勞動收穫的累累碩果, 那種一家人團圓和諧的令人陶醉的家庭氣 氛。

我生在農村,那是一個有着“魚米之鄉”美稱,令人神清氣 爽的美麗鄉村。家鄉的習俗是中秋節的前幾天,家家户户就開始 準備着節日的吃食。

時值果子成熟季節, 於是果園裏便熱鬧起來, 人們從樹上摘取許多的蘋果、葡萄等新鮮水果擺上幾大盤,然後 再買許多各種圖案、各種口味的月餅。到了十四那天,要到江裏 面撒上幾網,弄些新鮮的大魚,象徵着年年有餘。

中秋節這一天, 大人小孩都忙, 大人們一整天忙着做好吃的, 小孩也圍着大人。晚上,待萬籟俱寂、月明如鏡之時,大人把洗 得發亮的各種水果和製作精巧的月餅整齊地擺放在盤子裏, 放在 院子裏的方桌上,然後點上一炷香,虔誠地磕幾個頭,媽媽説是 祭月神。

一柱香燒完之後, 我們小孩才迫不急待的圍着桌子坐下, 一邊欣賞着圓圓的月亮,一邊津津有味的吃着甜甜的月餅,吃飽 後還要用盆子裝半盆清水,放到院子裏面看月亮,因為大人們説 可以看到嫦娥,可是一直都沒有看到,逗的大人快樂的笑聲撒滿 小院。

長大參加工作,遠離了家鄉。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想跟父 母一起過箇中秋節竟然是那麼的難。

好長時間吃不到媽媽親手做 的飯菜,好久沒有享受過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那種温馨的感覺。

去年, 中秋節與國慶節同慶, 我有幸和父母在月圓之時團圓。

月亮依然圓圓, 月餅更加香甜, 但父母卻蒼老了許多:

頭髮白了, 背也駝了, 行動也不如以往靈便。

我心裏突然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有點心酸,有點難過,更多的是對父母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一時 間,我再也找不到兒時過中秋的那種喜悦和興奮的感覺。父母親 一輩子為我們做兒女的操碎了心, 但老了卻享受不到兒孫繞膝的 天倫之樂。兒女們都忙於工作,看望父母的時間很少,甚至連個 電話都懶得打,父母的日漸蒼老告訴我們,他們與我們團聚的時 光越來越短暫,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每一次,有空 常回家看看。

時光總是匆匆,今年的中秋節轉眼又到了。父母不知又增添 了多少皺紋,多少白髮。我不能回去看望他們,只能在心裏默默 地為他們祈禱,為他們祝福。祝願我的父母親,天下所有的父母 親都能夠健康長壽,笑口常開,永遠做兒女們避風的港灣,幸福 的依靠。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8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小時不識月,故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美麗的月亮總是陪伴我們度過美好的童年,少年,並將不離不棄地陪我們走下去。

月圓人團圓,自古是多少漂泊異地之人所想,但那多數是海市蜃樓,只是幻影。

看那月亮潔白無瑕,温和似雪。和太陽相比,它是文雅的,不似太陽脾氣火爆;和星星相比,它是寬容的,不一手遮天。因而古往今來人人寫她,贊她。

中秋到,月最圓。這是一個團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圍在一桌,共度這屈指可數的團圓日子。熱鬧的場面不亞於過年。眾人賞月,月亦看眾人。

有誰想到,月亮是孤身一人。

當我們苦悶時,我們對月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苦於表達時,“月亮代表我的心”,當我們“花前月下”時,可曾想過,月亮是那樣孤獨。

她無聲,以至於我們忘了她也有感情,也會孤獨寂寞,我們成羣結隊,她卻孑然一身。她為我們默默奉獻,以至於我們以為那是理所應當。

中秋節到了,在過自己的節日時,也多想想月亮吧,中秋月是她的節日。讓我們也祝她節日快樂!(文/小小)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9

不知道,那一輪中秋的遙遠的盈香滿月是誰家的英雄用最堅硬的彎弓瀟灑射出?

也不知,那一闕人間的寂靜的闌珊燈火是誰家的姑娘用最輕盈的舞袖瀟灑舞出?

畢竟這人間煙火,不是屬於我的,這中秋的月光,也不是屬於我的!

我只是一匹狼,一匹血液裏都流淌着殘忍的惡狼,一匹穿梭於戈壁,灘塗,高山,叢林的惡狼!

我沒有家——這是狼的殘忍的本性!是狼羣不成文的規定!我的一生,從未有過一個完整的中秋,因為我一出生便被拋棄,而我,也在我的孩子出生時拋棄了他們母子!

一直都是獨自流浪,獨自追尋着日升日落,獨自擁抱着雲捲雲舒!一直都不曾回頭,我必須前進!因為,捕殺不到更多的獵物的狼,註定會被生命,輪迴淘汰;追逐不了更高的目標的狼,註定會被雄獅,餓虎吞食!

為了所謂的生存,我拋開了家,拋開了妻兒,更拋開了所有的中秋的月光!

現在,觸摸着這很輕很蒙的月光,看着它斜斜地從樹隙打落出那不是我的夢幻與唯美,靜寂裏,孤獨迅速包圍併吞噬了我!伸出這雙沾滿太多血腥與孤獨的狼爪,想抓住,想捧起這月光,卻發現,在我掌心的,是與心一樣的空洞的迷茫!

有些液體從我眼裏滾動,我知道,那叫眼淚!更知道,那眼淚含住的,是心酸,後悔,還有牽掛!

"她,還好嗎?孩子,還在嗎?他們,也在想念着嗎?”

“宇!”我驚恐地回頭,綠色的瞳孔觸及到我最想念的愛!“蘭兒,你……”我的確沒有忘記這個名字!“你一定很恨我吧!”

“為什麼不回頭?”她哭了,“往前就是生命嗎?!你知不知道,我們一直都在你身後,一直等你回頭!”

我再沒有了叱吒風雲時的豪情,狼的所有的温情一瞬間迸發出來!我靠近了蘭兒,用舌頭舔着她的淚,哭着聽我的孩子喊我“爹”!……

我才明白,中秋的月光從未拋棄我,生命的唯美不僅僅是成功!還有,愛!

高山頂,有三匹狼深情地伏在草叢裏靜靜地睡了——在月光,我的第一個中秋的月光的籠罩下!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0

初秋的微風撫摸了一下葉子,樹葉一不小心就掉了,彷彿遠在異鄉的遊子奔向家鄉;桂花香點綴着整個漫長而無生機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樹下,等待着即將回家的親人們用一壺濃郁的好茶濕潤一下內心的塵埃,這就是故鄉八月中秋最美的時候,給人一份欣喜,一種安歇,一絲想往,一抹回味。後來想起來,似乎是當時身處此境,心感此景,心生此情,由心而生,有感而發。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在積蓄的喜悦下開始了走在了另一段積蓄的路上。夏收的忙碌還在昨天,秋天化身一首豐收的詩,碩果累累,透着幾分美迎面而來,沁入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產生這種情感,明白這種心境,體會這種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天上圓圓的月光,家裏的追桌子上圓圓的月餅,人們品嚐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思念着身處異鄉的親人。“每逢佳節備思親”的情懷在此刻愈發的濃烈,淡淡的感傷也會在這時刻發酵。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父母忙碌的情景依然是節日最温馨的畫面,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上面還有一雙巧手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口味一應俱全,但家鄉的味道,父母的味道依然在我心中無法代替。畢竟,這種味道已經成為一種本能,驅使着我不管多麼的忙碌,也要在這團圓的日子陪在父母的身邊,月餅的花紋依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親切,那麼有家鄉的感覺。吃起來覺得好香、好甜、好有小時候的味道。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日子越過越有中秋的寓意,豐收與團圓並至,好事成雙,慶祝的方式也是日新月異,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彰顯着祖國的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節節攀高。親人的關愛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生活的哲理在這種情景下讓我品味至深,體會家鄉的變化在這種情景下讓我感受至深。

強大的國家,富饒的家鄉,温馨的家庭,這就是我的中秋情結。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1

小時候的記憶是無價的,時光會帶走我們的憂傷,但同時也會抹去美好的記憶。從前再熟悉不過的一些東西,經過歲月的洗禮也會變得陌生。那個時候的中秋節我們在外婆身旁聽嫦娥奔月,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吳剛伐桂。這些都是我們心底永遠抹不去的記憶。我們以為忘記了,其實它還一直停留在那裏。而如今的中秋之夜總有人坐在電腦前排遣寂寞、尋找共鳴,很幸運我的網絡文章也有不少的讀者。坐在電腦前我送走過許多個日暮晨昏,我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通過這樣的平台慢慢地與我靠近,成為不見面的朋友。有的短暫停留,然後擦肩而過。我很珍惜每一次相遇的機會,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中,這樣的相遇總能夠帶給我温暖。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你過得好嗎?與誰共度花好月圓?似乎關於中秋佳節的美好記憶我都定格在童年時代,那個時候每到中秋節父母就會買好月餅和水果,在不富裕的年代能夠吃到與平日不同的飯菜,我覺得是幸福的。在中秋的傍晚父母會把月餅擺在院子裏的小桌上,那個時候的月餅是一筒筒的,不像現在賣的包裝比月餅還貴。工作後我很少再吃月餅了,除了太甜太膩還有更嚴重的是上火,但曾經香甜的記憶卻銘記於心。

中秋節是一個表達懷念和愛的節日,能夠表達的人很幸福,但懷念着的人卻有些孤單。和月亮有關的歌曲數不勝數,與月亮相關的詩詞不勝枚舉。時間在圓缺當中默默地溜走,而我們的年華也在一天天的老去。我們過着日子忘記了時間,很多往事越來越黯淡,像月光一樣不再奪目。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有些可憐,抬頭可能會看見閃爍的霓虹,月亮在霓虹的映襯之下變得不那麼明顯。以至於許多詩詞當中提到與月亮有關的思緒,現在的孩子已經體會不到。但我想我們是不是把月亮有點過度的解讀了,以至於讓我們沉溺在月亮的美麗温柔當中、沉溺在月亮給我們帶來的片刻安詳之中……

從古到今圓月都寄託了太多的感情,每逢佳節倍思親,那些離家的孩子只要能團聚的還是儘量回家團聚吧!我知道望着圓滿的月亮,想起千里之外的故鄉,心酸就不禁地湧起,但這也是歲月留下的印跡。在異鄉飄泊的遊子一個人站在窗前,望着家的方向思念遠方的親人,我明白遊子的思鄉之心,因為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路終究是要一個人走,有美好就一定有過眼雲煙的那一天,孤獨要一個人撐。也許熬過去了就是天堂,眼淚和委屈都會被遺忘。人生沒有所謂的真正失去,只是經過而已。月亮存在的時間比我們久,不是我們擁有它,而是它在關照着我們。所以所有的經歷都會變成經驗,用一顆旁觀者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人生,這樣一切得與失都會變得像是風景。我們都是在不斷前行的人,每一個打拼的生命都值得去喝彩。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2

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從沒進過學堂門。從我記事時起,她總是隨父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辛勤勞動着。所以在她頭腦裏只有什麼時候下種,什麼時候收穫,怎樣才能把從集市上買來的豬仔喂得又肥又壯,至於什麼是中秋,與農事來説無關緊要的,她全然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節氣。

今年遇到乾旱,田地裏半年來的勞作算是打了水漂,收穫全無,重新下種可又沒下雨,父親就與同寨的三叔去三穗打工了。本來我們是不讓去的,可父親認為在家裏也是閒着,於是母親就一個人在家裏料理家務及農事。中秋節到了,想到母親一個人在家,我決定從江口回到石阡趕去老家看望她,陪母親過中秋節。

我利用沒課的下午,準備好了月餅等其它吃食,到石阡後我商量小兒一同回老家,小兒説老家的路太難走了,就沒去。對於小兒來説,老家在他的記憶裏是那樣的熟悉而又陌生 只記得是春節要去的那個地方,那裏有爺爺和奶奶,除此什麼也記不得了。第二天就是中秋節,直到那天下午我才趕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

母親見我騎車出現在她面前,甚是高興,激動得合不攏嘴,半響才説你回來了!我説放假了,是中秋節。母親喔了一聲。母親問我餓沒有,家裏吃的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讓我自己去拿。我坐在台階上休息,母親在院壩裏不停地翻弄着那些乾癟而發黑的稻穀,從眾多的空殼中篩出飽滿的穗粒,我竟然想不出安慰母親的一句話來。而母親説這是她今天中午的勞動成果,一天的口糧是吃不完的。雖然她是面帶笑容而心懷滿足的在説,我卻從她的神色裏看到了農人一年辛苦之後無果的無奈和心酸。隨後母親説還要去田裏幹活,無論收穫多少,總得去看一下。我也跟隨母親去,母親説我幹不了這活,我笑着説: 小時候你們不是讓我學過嗎? 那時候是怕你們不努力學習,讓你們知道幹農活的辛苦嘛。 母親解釋道。但我從沒有怨恨過他們這種獨特的教育方式,很多時候都是我以 要做作業 為藉口給搪塞了。來到田裏母親在前面將完全沒有稻穗的割倒,我就在後面給這些稻穗紮成個,曬乾之後就是牛過冬的料草了,直到太陽下山,天快黑了,我多次催促母親説今天沒做完明天再做,活是做不完的,她才停下手中的活。我去解牛繩,母親捆綁了一梱已曬乾的穀草回家了。

吃晚飯的時候,母親特意為我做了一個雞蛋湯。聽別人説城裏的雞蛋不好吃,讓我多吃一點,而她自己卻不吃,説在家裏能天天吃到,比我們方便。但很多時候,她都是將雞蛋請人或自己上街帶給我們吃了。

吃飯後,我拿來月餅想讓母親嚐嚐,問她要什麼口味的?五仁的、肉鬆的、火腿的、荔枝的、草莓的 我念出一串的名字,可母親也許從沒聽説過這些名字,更不清楚它們倒底是什麼口味。不就是一個月餅嗎?竟然還有那麼多不同。我給母親挑了一個火腿的,説裏面有肉餡,挺好吃的。母親接了過去,在手裏翻來覆去地看了看,放在鼻子前聞了聞,卻又將月餅放回了原處。她説現在才吃飯,吃不下了,並説一天在坡上幹活餓了的時候吃。在母親看來,月餅就是餓了的時候,還能當飯吃的。這與我們吃月餅的意義是如此迥異,母親的這種看法更是實在和真切,而我們的看法卻顯得虛無和縹緲罷了。

隨後我一邊與母親聊天,一邊看電視。電視上正直播中秋的圓月夜景。但我和母親都沒有出去看。月亮對於母親來説再熟悉不過了,農忙時節,月亮能照着她出門,又能照着她回家。我與母親談到了父親在外打工的情況,又談到了我工作上的事。夜漸漸深了,母親顯得很是疲倦,竟不知不覺打起了瞌睡來,我再三提醒叫她去休息,她就是不肯。我好久沒有回家了,她也許想多陪我坐一會,我將電視的音量調到最小。實在支撐不住了,母親才去休息。第二天早上,當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母親又不知什麼時候出門幹活去了。

這個中秋節,父親不在家,只有我和母親。我沒有看到圓月,母親也沒有吃月餅,雖有太多的缺憾,但母親收穫了她的快樂,我得到了我的幸福!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3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雲:“京師之日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調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

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係,拉丁文便稱此病日月光病,彷彿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説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説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貝,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

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着一鈎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悽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着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不,即使並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雲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

等到月亮漸漸的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後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悦,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字,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説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託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總之我於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於自然還是畏過於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於我頗少緣分的。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4

水調歌頭.中秋

佳節無多飲,秋夕月酣人。

吳剛不吝,釀得醇酒分羣神。

一處桂花香襲,幾顆寒星相稱,萬户樂天倫。

只惜路遙遠,邊塞作胡鄰。

情萬里,人何在?孑一身。

舉杯共飲,一盞清酒敬家親。

飛鳥不鳴之地,春意難過玉門,舊調勿需陳。

此處勝南國,景色獨知新。

原以為你是我的命中註定,結果不過是我的一廂痴想

故事只剩下一個我,但依然記得你曾許我的一生一世!

聽説,你也會突然沉默,聽説你也會難過!是我看清了,還是你想證明?

當你輕輕將手臂搭在我肩膀的時候,我默許你是我的天堂。我告訴自己,沒有你,我寧願不要飛翔。

第一次,你摟我在你懷裏,第一次我看到你眼裏的淚光。那晚,你許我一生一世,我許你地老天荒。

在一起的日子總是很容易過去,沒有爭吵,沒有矛盾。你帶我去上海城俯瞰長沙,看街市的車水馬龍,聽城市呼吸的聲音。那裏的風很輕很輕,像你在我耳邊細語,告訴我,你會一直在……

那段甜蜜的時光在我心裏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直到,我們彼此不再屬於彼此。

我發誓不愛了,永遠不愛了!沒有一個人會值得我許他天荒地老,愛情也沒有一生一世!只是,當初我並不知道,愛情是沒有保鮮期的。

我堅強生活着,堅強的笑着。不想讓你知道我的不捨,那樣,你怎麼會忍心放開我的手,怎麼會忍心看着我哭!不想看你難過的樣子!

從夢的一塔走了出來,上最後的幾節課,面試,上班,然後回家!我很想哭,也會經常哭。長沙冬天的晚上很冷,一個人擠公交,一個人走在路上,一個人呼着白色氣體……我也會害怕寂寞,我也怕自己難過!但是親愛的,在我最難過、最無助的時候,你在哪裏?為什麼不在我身邊?

聽説現在的你也會很歉疚?其實,你是應該歉疚的,是你變心了,是你背叛了我們的愛情,是你!是你——不愛了。

慢慢習慣上班了,慢慢發現沒那麼想你了。只是。偶爾還會夢見你牽着一個女孩子的手,她有着黑亮的直髮,還有纖瘦的身材,你在對着她笑,像當初對我那搬的微笑!

其實我也學會了不再流眼淚。我不願意相信沒有你的日子,我會過不下去。我也不願意讓人看見,你背叛過後我的憔悴!

唯一讓我覺得意外的是,我可以就這麼原諒了你。真的原諒你了,因為我發現,不愛是沒有錯的!這是我後來知道的。

愛情就像一場旅行,而你只能陪我去一個地方。以後的路還是我一個人走,也許還會有人要陪我一起走,但是,你陪我的那段,很精彩!感謝生命中有一個你!感謝你曾許我的一生一世。

離開是錯,遇見呢

邂逅一隻小貓

玩耍、嬉戲

然後……你轉身

她挑逗、撒嬌

你神情漠然、態度疏離

瀟灑跑在前面

她離開了毅然決絕

不再粘人似上一秒

難過……呼喊

只是……你渾然不知

她放下又拾起的高傲

你不知她並不寂寞

只想……與你同行

分享快樂難過

只想如此僅僅如此

但……現在

只想逃開

不會回頭

離開是錯

那,遇見呢?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5

當月兒又要圓時,秋意也就更加的濃了,金風送爽,誰的一聲:“立秋了,就要過秋節了哦——”那長長的一聲拖着地地道道鄉音的尾音。親切,綿柔,温馨,倏然的一下就會把心兒拉近,無論你在何處在何方,心兒都會被温暖被牽引着,人兒好似實實在在的踏上了鄉間的小路上。

若要在咱家鄉,往往是那尾音還沒有落地,早被飄紅的楓葉染上了火熱,攜進了山崗小村莊後的小河旁隨着波光粼粼的河水一起歡唱着,向着遠方流淌着。

望着就將要圓起的月兒,從心底就會升起那陣陣童聲: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這就是咱濰坊獨有的念月的習俗。往往是這樣的聲音一響,所有人的心兒頓時亮堂堂的,歡歡喜喜的,豐收的羅鼓就好似從心間響起來了。小時候每當這樣的聲音響起,我就早坐不住了,扯着外婆的衣襟:姥姥,咱們蒸月吧。

其實,八月十五念月蒸月,習俗已久,但這一習俗究其源於哪朝哪代,卻一時還無法得知,但從老一輩人哪裏説起就很久遠的事了。而且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或村落仍沿襲着,給佳節平添了不少樂趣與美好的色彩

説起念月就要從蒸月開始了,只要仲秋一臨近,家家户户就開始忙着蒸月,到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送人,送給親友。一般都是老年人蒸來送給晚輩的,奶奶送給孫兒輩的,外婆送給外甥,姨呀姑呀蒸來送給外甥呀侄子呀,由此體現出無限的親情與老輩人對小輩人的關愛。

所謂“蒸月”,就是蒸“棗餅子”,因其狀如圓月,又象徵十五的月亮,説來月不過就是用麪粉和棗蒸的。做法也不算難,但年輕人卻往往做的不如年紀大的人做的好。

我如今還依然清楚的記得外婆蒸月的情景,外婆做事總是乾淨麻利的,她總是先將揉好的面趕成兩張大大的餅子,大的餅子直徑50釐米左右,小的10釐米左右,一般30釐米左右,厚度13釐米。這還是一旁在灶上燒火的小舅對我解説的呢。

外婆邊忙着活邊給我講故事,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才知道那嫦娥曾經就住在我們這裏,否則怎麼會有寒娥塚呢,而且現今也依然有的呀,離我外婆家不算遠。

我同着小夥伴們早聽得入了迷呢,問這問那的,幸虧外婆知道的多,否則還被我們問住了。外婆邊講着故事,就已將餅子趕好了。然後,取一張餅子,在上面密密麻麻擺滿紅棗,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張同樣大小的餅子,形成一個圓棗餅,這就是“月”的.雛形。

接下來,便開始裝點“月”。這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步驟呢,因為我們也可以互動的,就算是不能親手做也可以提要求的,一會要外婆捏只小兔子一會要外婆捏頭小花豬,小刺蝟什麼的。

裝點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給“月”披上“雲肩”,那樣子就似似女孩的披肩,詡詡有飄逸之感。也就是做一層和“月”一樣大小的帶花邊的薄面餅,緊粘在“月”表面;第二步就是捏塑裝飾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如西瓜桃梨、杏花菊花、靈活可愛的小兔憨態可掬的小豬和頑皮的小狗等,並多用紅棗點綴其間,似雪海中的紅梅嬌豔奪目,這樣下來一個“月”就做成了。

外婆做好“月”後,要將“月”先放在一旁先“醒”一個多小時,然後才把“月”逐一放到鍋內蒸。很快隨着縷縷熱氣一股股濃郁的棗香味散了出來,早把我們一羣孩子的饞蟲勾了出來了。一個個垂涎欲滴的圍在灶台旁,歡呼着等待着。足足等足35分鐘,蒸制就完成了,此時,一個個精美、泛着亮光的“月”就出鍋了。

其時在蒸月的時候就足能感受出節日氣氛了,老人們在忙碌的時候,小孩子也在一旁也像我們一樣都不會閒着的,也學着捏幾個花瓣兒放上幾顆棗子,老人們雖然會輦孩子們上一邊去玩,同時又歡喜的説着孫兒們:“真是越幫越忙了呀。快去灶上看看水開了嗎。”或誇幾句孫女兒:“嫚兒,這個花兒捏的巧,大了會找個好婆家呢。”

那一旁聽了去的小男孩兒就會嘻嘻的通着兩筒鼻涕説:“大了嫁俺當媳婦吧,俺天天讓你給俺蒸‘月’吃呢。”一羣孩子和老人們聽了就會轟的炸開鍋一樣的笑着。

等那月蒸好後還是不捨得吃的,這家送那家送,走親訪友就開始了,我們一羣小孩子就盼呀等呀,一天天數着,盼節日快快來到。好在圓圓的月亮下念月。

等呀盼呀,終於把月兒盼圓了,仲秋節傍晚,天剛剛暗下來,一輪明月徐徐升起了,大大的,圓圓的,亮堂堂的,一羣孩子們就各自從家中出來,手捧着月念起了月:“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宛如一曲“中秋童聲大合唱”,又似一首鄉村純音樂,此起彼伏把節日的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仲秋的月兒格外的圓也分外明亮,金風送爽,瓜果飄香歡慶收穫,稻穀成熟歌唱豐年,我總是遙望着那圓圓的月兒,一眨也不眨眼的看呀看,大聲的念着月歡快的與夥伴們舞蹈着歌唱着,看着看着好似就看到嫦娥飛出了廣寒宮,飛回了人間,訴説一腔的念鄉,舞蹈一曲的嚮往人間。

孩子們在村頭在巷子口,在樹下透過樹葉,望着圓圓的月兒用最洪亮的童聲大聲的念呀念,唸完了月才肯將月分着吃,你分我一塊,我分你一塊,來不急吃急急的跑回家裏給上了歲數的長輩們先吃一塊,自己才美美的吃呢。

每逢仲秋節,若是哪位孩子剛好病着,不能出來玩耍念月,他的祖母或長輩就會把他摟在懷中唸到: “月嬤嬤,本姓張,騎着驢,挎着筐,誰家孩子得了病,俺就給他開藥方,只要吃了俺的藥,管保叫你更旺祥!”説來也怪,第二天那孩子的病就好了,又歡快的去到處玩耍去補上昨晚沒有唸的月。因為我的身體不太好,自幼就多病多災的,每逢仲秋節外婆給我年年都要念上一念呢,如今我身體這樣好又如此的幸福,説不定與我外婆每逢十五為我念月的有關呢。

念月念月,唸的月兒圓圓,唸的家兒團團圓,唸的人間處處一片翔和五鼓豐登。又到仲秋,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念月的習俗,這是咱濰坊獨有的習俗,不能丟掉,要傳承下去。

月兒,又一次在心底念起,無限的幸福與温馨,由心的祝願着普天之下的人們:月圓人圓家庭團團圓圓,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6

圓月透過窗,用一半的温柔照着一些人的團圓,或者,她也該用另一半的蒼涼點亮故鄉等待的篝火吧。

裊裊剪風,輕送花香。故鄉的月是格外的圓嗎?

在這樣的夜裏,總是特別懷念故鄉的月,故鄉呼嘯的風。月華清練,照着故鄉的路。你看,那隨風飄散或直或彎的煙霧就是遊子縷縷的鄉愁;一地的清輝,淺淺地照着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那裏飽含思念,愛與牽掛。

屏息聆聽,那一首有關家鄉月的樂曲便洶湧而出。聽得出,思念,比弦長;心,恐已經走進了遙遙的家門。穿過流水,穿越距離,你會看見,牽掛,始終別在媽媽的心上。

踏雲嘯月,彼岸花會開,拽一絲祝福拋向滿月的夜空,這樣的飛舞,因心中有愛,有掛念而格外燦爛!隔日清晨,你會看見葉上的露珠承載着一滴晶瑩。那麼美麗的凝聚,總是讓人不忍。因為,那是今夜的仰望感動了月,那是月的淚,比夜短,比心長。

今夜,望月,你會發現:無論水遠山高,心與家的距離,永遠只有牽掛那麼遠,那一條回家的路,永遠筆直而平坦。

那麼,在今夜。讓我們靜靜地望着遠方。讓我們舉杯,對月,一飲而下。你會發現,在舉杯放手之間,月華會照着你,我,他,還有家。

·望月·

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醒着,我喜歡看月亮,就像喜歡看水一樣。月圓月缺,潮起潮落,有相關,有默契。我始終認為,水與月本就是一種靈魂的相通,既遙遠,也近。

水中有月,月下有舟,舟中有莫愁。帶着琴絃弄月,聽有些悽切的蟬聲,有一種叫做希翼的翅膀,隱約煽動着水之漣漪,如同心裏一圈又一圈的夢,做了醒,醒了再做。

遠遠地望,或者撫着樓台的月華如水,很多塵世的喧囂便悄然退場了。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忙碌,只有天空靜靜地綻放着一輪美麗,淡然而安靜。

喜歡這樣的夜晚站在樓台,把着金樽望月,有時候想着一些不關己的故事,有時候思考這人生,這世界,這日月恬淡。月缺月華,安靜而高潔。其實,人有時候可以如這月一樣,可以慘淡淒冷,可以陰晴圓缺,但,一定要高貴。不是浮華,不是做作,是超然,是出世般的從容。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7

敦禮臣著《燕京歲時記》雲:“京師之曰八月節者,即中秋也。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祝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譁,真所謂佳節也。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此記作於四十年前,至今風俗似無甚變更,雖民生凋敝,百物較二年前超過五倍,但中秋吃月餅恐怕還不肯放棄,至於賞月則未必有此興趣了罷。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賬要緊,月餅尚在其次。

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

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種怪物,忽圓忽缺,諸多變異,潮水受它的呼喚,古人又相信其與女人生活有關。更奇的是與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關係,拉丁文便稱此病曰月光病,彷彿與日射病可以對比似的。這説法現代醫家當然是不承認了,但是我還有點相信,不是説其間隔發作的類似,實在覺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見了會生影響,正是可能的事罷。

好多年前夜間從東城口家來,路上望見在昏黑的天上,掛着一鈎深黃的殘月,看去很是悽慘,我想我們現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覺,古時原始生活的人當更如何?住在巖窟之下,遇見這種情景,聽着豺狼曝叫,夜鳥飛鳴,大約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不,即使並無這些禽獸騷擾,單是那月亮的威嚇也就夠了,它簡直是一個妖怪,別的種種異物喜歡在月夜出現,這也只是風雲之會,不過跑龍套罷了。

等到月亮漸漸地圓了起來,它的形相也漸和善了,望前後的三天光景幾乎是一位富翁的臉,難怪能夠得到許多人的喜悦,可是總是有一股冷氣,無論如何還是去不掉的。“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東坡這句詞很能寫出明月的精神來,向來傳説的忠愛之意究竟是否寄託在內,現在不關重要,可以姑且不談。

總之我於賞月無甚趣味,賞雪賞雨也是一樣,因為對於自然還是畏過於愛,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樂是於我頗少緣分的。

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賬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

1940年9月作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8

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滿足。中秋的夜裏,我們在院子裏盼着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裏,放了竹窗簾兒悶着,纏奶奶説故事。奶奶是會説故事的,説了一個,還要再説一個……奶奶突然説: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裏,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着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説: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裏,但再也不是那麼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着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裏邊有了什麼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麼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説。

“什麼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後裊裊,到了頭髮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月裏,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裏邊已經有人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説。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

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裏,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着她的狂樣兒,心裏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説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奶奶從屋裏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説:

“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着那杯酒,果真裏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着,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裏了。

奶奶説:“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裏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杴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着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燦地閃着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裏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裏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裏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裏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着沙兒,瞧那光輝,我説:

“你們説,月亮是個什麼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説。

“月亮是個好。”妹妹説。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説的那樣: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19

冰心

中秋前三日

浸人的寒光,

撲人的清香——

照見我們絨樣的衣裳,

微微地引起了

絨樣的悲傷。

我的朋友,

正是“花好,月圓,人壽,”

何來惆悵?

便是將來離別,

今夕何夕,

也須暫忘!

一九二二年九月二日夜。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20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説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佔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羣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裏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説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21

中秋節又快到了,月餅蠢蠢欲動,又開始紛紛招搖上市。北京現在賣的月餅花樣翻新,但南風北漸,大多是廣式或蘇式,以前老北京人專門買的京式月餅中,只剩下了自來紅自來白,冷落在櫃枱的角落裏,有一種叫做翻毛月餅的,更是已經多年不見蹤影。

翻毛月餅類似現在的蘇式酥皮月餅,但那只是形似而並非神似。趙珩先生在《老饕漫筆》一書中,專門有對它的描述:“其大小如現在的玫瑰餅,周身通白,層層起酥,薄如粉箋,細如綿紙,從外到內可以完全剝離開來,鬆軟無比,決無起酥不透的硬結。餡子是棗泥的,炒得絲毫沒有糊味兒,且甜淡相宜。翻毛月餅的皮子是淡而無味的,但與棗泥餡子同嚼,棗香與面香混為一體,糯軟香甜至極。它雖屬酥皮點心一類,但上下皆無烘烤過的痕跡。”

這是我迄今看到過的對翻毛月餅最為細緻而生動的描述了,最初看到這段文字時,立刻回到當年中秋節吃翻毛月餅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那時候父親一隻手託着翻毛月餅,另一隻手放在這隻手的下面,雙層保險,為的是不小心從上面那隻手中掉下的月餅皮,好讓下面這隻手接着,當然,這可以見那時老輩人的小心節省,也足可見那時翻毛月餅的皮是何等的細、薄、脆,就如同含羞草一樣,稍稍一動,全身就簌簌往下掉皮。趙先生説的“薄如粉箋,細如綿紙”,真的一點不假。

只有曾經吃過翻毛月餅的人,才會體味得到趙先生所説的皮子的特點,這是區別於蘇式月餅最重要之處。蘇式月餅的皮子也起酥,但那皮子是浸了油的,是加了甜味兒的。翻毛月餅的皮子沒有油,也不加糖,吃起來絕不油膩,入口即化,而且有一種任何餡也壓不過的月餅本身最重要的原料——麪粉的原來味道,這是來自田間的味道,是月餅最初的本色,現在的月餅做得越來越花哨、越來越昂貴,已經離本色越來越遠。由於皮子沒有油,翻毛月餅放幾天再吃,皮照樣的酥,蘇式月餅就不行,放幾天,皮就硬了。翻毛月餅皮子到底是怎樣做的,充滿謎一樣的迷惑和誘惑,只獻身,不現形,英雄莫問來處似的,只把餘味留下,便瀟灑而去。好多年不見翻毛月餅賣了,也不知道現在這手藝傳下來沒有?

中秋節美文欣賞 篇22

光陰流淌,月至中秋。仰望圓圓的月亮,高高懸掛在深邃的蒼穹,不時有云漂浮在周圍,猶如不捨的戀人,寫滿耳鬢廝磨的相依。此時此景,我似乎又看到了你恬靜微笑,千年的思念,千年的孤獨,千年的等待,於廣袤、潔淨的夢境裏通往遠方……

那年初識,你眸清如水,暗送秋波,與我相視一笑;你迎風佇立,凝楚於絕美的姿容,墨染於紅韻的詩畫中;你只許一眼,讓我呆若驚鴻,不知魂歸何處。為你題文潑墨!訴不盡的柔腸百轉,深情無限。種種相思,夢裏依依,守望那一世長情。“輕斂眉尖閒愁凝,纖攏紅袖香絮盈,如水夜,倚闌干,揚起了心事幾瓣,飄落了相思幾縷?”

芬芳滿懷的花香,無法動搖為你四季輪迴的守候。你的一份倦意,足以讓我憐香惜玉,你的一聲輕歎,足以讓我潸然淚下,你的一縷問候,足以讓我幸福滿滿,你的一眼回眸,足以讓我刻骨銘心……

秋夜的涼氣微帶着潮濕的思念,在空氣中輕輕瀰漫,遠處的燈光閃爍着泛黃的温情,大地一片寂靜。我小心翼翼地捧起草葉上一滴露珠,讓它順着指尖滑落。一絲涼意觸碰着我脆弱的心,寂寞的靈魂抒發着不能言表的凝重。此時,一滴清淚悄悄滑落,證明那份愛太沉重,太揪心,太無奈。

慘淡的夜,淚,凝結成霜。曾經的相伴,今夜的離殤,心上人,你在哪裏?你還好嗎?

明月萬里,遙寄相思,舉頭望月,淚眼朦朧。執一紙墨硯,勾一筆餘香,於紅塵深處,把那情深意切續滿。剪下一脈月影,鑲上楓葉一枚,氤氲成一簾幽夢,那一道如痴如醉的風景,那一夜暗香浮動的月色,那一碗一概而盡的蒼涼,驚闕了幾番舊夢,勾勒出幾分流連,斟一杯千年陳釀的渙詞,行吟在寂影疏廖的夜色中,意擾於紛紜纏綿的詩端,向相迎的秋月傾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從這些斷魂心痛的呻吟裏,我依稀看到,宋詞裏走來舉杯邀明月,醉墨吟千秋的北宋大文豪蘇軾。他仕途多有沉浮,竟然與愛妻王弗在夢中相會,驚人的一夢,夢中情景可為真切,怎不讓人肝腸寸斷,於是,他含淚寫下那首著名的詞篇《江城子》緬懷亡妻。

夜空,繁星點點,點綴着我的落寞,思緒如白雲般在空中悠悠盪盪,心,仍在無盡的期待中守望遙遠的憧憬,雖憔悴的筆寫瘦了中秋明月,但真情恆在,永駐於心。今夜,好想踏着月的柔光,隨着風的速度,穿越千山萬水,追夢到天涯,飛進你的夢中,飛進你的世界,解讀你的前世與今生,解讀你過去的温柔與纏綿。

秋月啊!今夜,人間有多少人仰望你夜色中清秀的身影,有多少雙眼睛在欣賞你雍容的姿態,有多少思念説給你聽,有多少祈禱和祝福拜託你去傳遞。冥冥夜空,一種來自天外的感應,隱約傳來,不絕於心。千里清光依舊,萬目心思同源。面對你的容顏,大地鋪滿光輝,有人臉上盪漾幸福的笑容,那是因了你的圓滿而團聚;一年不見,你風采依舊。

今夜,你是那麼的美,把豐盈圓滿傾瀉在大地,把光華無私的奉獻給山川河流。沉醉中我想盡情地讚美你,卻發現一切華麗語言都是那麼的蒼白。只怕這些沾了世俗的字眼,玷污了你絕無僅有的聖潔雅韻。我亦無法來刻畫你,只怕自己的膚淺,描繪不出你如潭的深邃,如海的浩瀚。於是,只能默默地觀望你,痴戀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