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讀書筆記

來源:文萃谷 1.67W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而人生,也如同一折。風景。人生;人生。風景……

風景讀書筆記

自小,我便是生長在江南的一個普通的小山村上。哪裏有青山綠水,一想到記憶裏田野上青草的味道,我的內心忽然悸動不已。出去走走,別有洞天。

冬的一個上午,山間的空氣依然氤韞的,温濕的感覺滋潤着我們每一個人的臉孔。遠處望去,山間的霧氣彷彿是一縷仙子遺落人間的飄帶,如此輕柔,卻是細緻。

沿着山溪邊蜿蜒小徑,踏步緩緩而上,雖是曲折,卻別有一番情趣在其中。原來的台階,把座座青山溝壑起來,如金黃色的綢帶,不經意間就讓這綠山秀水間多了一份生動的色彩。拾級而上,別緻的景點一個接一個,只送眼前,讓我忘記賞山,還是觀水,仰或輕念石壁上的文字,與古人一同,喜氣而喜,悲其而悲……

山不知有多深,可我能感覺到,無論山有多深,路,卻是一樣的長遠。行走的時候,我更留心這山洞的台階,幾處山的陡彎處,台階忽然間就有了高低。這山間的水,讓一切都有了濕潤的理由。我們是幸運的,因為不知什麼緣故,整條山道只有我沒幾個人,行走間,是那麼清幽,靜謐。雖不是豐雨時節,可是山內仍不時傳來瀑布的流水聲。不經意間,飛逝的水霧被風吹起來,輕輕擁入我懷,剎那間,清涼的感覺由心而生,焦慮,

煩悶的心也開始漸漸平靜下來……思緒如山花般開放,清美是唯一的`感覺。諸多的心事,雖着山水而去,只有瀑布邊的巖石,如滄桑老人,看着凡間世事變遷……

當我們還再留戀不已時,時間已讓下山的鈴聲敲響了。回眸間,落日餘輝中的山,如一幅濃淡恰到好處的山水畫,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忽然間,就想起了一句話:“走的時候,是為了到另一個境界,停的時候是為了欣賞人生。”

記得一篇文章中提到:在大自然的景觀面前,人性是顯得渺小的。這樣感覺在我讀到《書店風景》一書時又重新觸及。書店是書海的縮影,以知識為牆壁,滿是人文氣息,是以讓每個虔誠的讀者謙卑,薄弱。

作者鍾芳玲,一個以讀書,編書,買書,賣書,藏書,教書,寫書作為工作與趣味的女書人。長期遊歷與世界各地的書店中,如作者自已介紹:我的旅行最後竟演變為以讀書,買書為目的,美術館,博物館,名山勝水等景觀反而成了陪襯。這樣的經歷足以讓每個愛書者羨慕,能領略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風土人情的書店,無疑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意思的事。

看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子情書》的讀者一定還有印像:當歐美連鎖業迅猛發展時,大的連鎖書店給傳統-獨立書店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獨立書店在價格,設施,管理的諸多劣勢上,為了生存不得不面臨新的問題,不得不重新為自已尋找市場定位,尋找其耐以存活的經營特色。獨立書店的經營特色是至關重要的,《書店風景》一書中就介紹了作者從世界各地收羅回的諸多特色書店。書中將這些書店歸納分成三類:

一:地標書店。書店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顯然有着極高的知名度。就連一般的旅遊書籍也不得不特別介紹,本書中介紹了五家此類書店:巴黎“沙士比亞書店”,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紐約“高談書店”,紐約“史傳德書店”,第五家為美國連鎖書店中最具特色的一家--位於費城市中心的“博得書店”。書中寫道:“大概沒有別的書店比‘博得’更勤勞好客的了,每天早晨七點,‘博得’就打開大門,讓濃濃的書香和咖啡,招引眾多的愛書人。許多上班族因此將早餐從自家的廚房,移到二樓靠窗的咖啡座,用簡單的早點以及店中提供的英美書評,開啟一天的生活,或者什麼也不做,只是靜靜地澄清思慮,觀照人生。”“入夜後的美國市中心,通常隨着退去的下班人潮,陷入一片死寂中,商店在六七點後,大都已經打烊,而‘博得書店’卻以通明的店面,繼續服務顧客,直到十點止,許多愛書人或是無處可去的寂寥者,於是有了一個去處,可以流連到最後一刻。”“‘博得’之所以成為費城居點的新據點,不僅在於其獨亮的燈火,更在於店中自然浮蕩着一般安祥可人的氣氛,緊緊地抓住了顧客的腳步。在寬敞的空間(約四百坪),乾淨利落的陳設中,四處散佈着舒適的桌椅,任人入座,安逸而不受拘束地閲讀。愛書也懂書的店員,親切而熱心地服務顧客,提供各種諮詢及幫助,省卻顧客找書訂書的麻煩。”“沒有華麗精緻的門面,沒有高不可攀、令人望而生畏的姿態,‘博得’全然以一派書卷氣,傳達書籍卷冊中本該有的書香。”這類書店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書店不僅僅是一個購書售書場所,往往都飽含了一段段悠久的歷史、故事。比如巴黎“沙士比亞書店”,早期書店主人“莫霓娜”結識了不少文藝界人士,一戰後,這裏曾雲集畢加索、鄧肯、喬伊斯、海明威、旁德等名人,他們在此高談闊論,借閲,或發表新作。甚至喬伊斯鉅著《尤利西斯》在雜誌遭禁後還是這間“shakespear bookshop”勇敢再版,出版只是出於店主人對於喬伊斯的崇拜,因此書店還曾被納綏分子關閉。經營者的個人魅力左右着書店的方向乃至一切,我想這可以算作是經營者灌注於書店的“性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