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2.98W

在國中階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識基礎打牢。地理這門科目雖然是副科,但是也是要打好基礎的,那麼國中的地理課程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地理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地理必背知識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一、南北氣温的差異

【五個積温帶的區別】

温度帶

範 圍

≥10ºC積温

作 物 熟 制

寒温帶

黑龍江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1600ºC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中温帶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1600—3400ºC

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玉米、穀子、高粱等

暖温帶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和新疆南部

3400—4500ºC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冬小麥複種早熟糜子、蕎麥或冬小麥複種玉米、穀子、甘薯

亞熱帶

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4500—8000ºC

一年兩熟或三熟,稻麥兩熟或雙季稻,雙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麥

熱帶

滇、粵、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8000ºC

水稻一年三熟

【我國氣温分佈特點】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產生南北氣温差異的原因】

緯度位置是影響我國氣温分佈的重要因素。

【我國冬季最冷和最熱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龍江的漠河鎮(52.3 ºC);最熱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國夏季最冷和最熱的地方及三大火爐】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人稱“火洲”(最高氣温49.6ºC);三大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二、東西乾濕的差異

【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我國降水的時空分佈】時間分佈:夏秋多春冬少;空間分佈:東南多西北少;

【四類乾濕區的區別】

乾濕地區

降水狀況

分 布 地 區

植被

農業類型

濕潤地區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邊緣

森林

水田

半濕潤

地區

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草原

旱地

半乾旱

地區

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畜牧業

乾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mm

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畜牧業

三、季風氣候顯著

【季風】隨着季節變換風向,並且風向相對的風。

【冬、夏季風的區別】

發 源 地

風 向

性質

影 響 範 圍

冬季風

西伯利亞地區和

蒙古高原一帶

從陸地吹向海洋、偏北風(西北風或東北風)

寒冷

乾燥

我國東部廣大地區(除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海南島、台灣、四川盆地外)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

熱帶洋麪

從海洋吹向陸地,偏南風(東南風或西南風)

温暖

濕潤

東南季風影響我國東部廣大地區;西南季風影響我國西南、華南、長江中下游地區

【季風氣候的特點】低緯地區氣温高、温差小,降水多;高緯地區氣温低、温差大,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兩季,雨熱同期。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名稱

影響程度

降 水

氣温

地 區

季風區

夏季風影響顯著

降水多,為濕潤和半濕潤區

温差小

東南部地區

界 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非季風區

夏季風影響不顯著

降水少,為乾旱和半乾旱區

温差大

西北部地區

【氣象災害】

名稱

發生季節

原 因

危 害

預防措施

颱風

夏、秋

發源於熱帶洋麪的大氣渦旋的強烈活動

狂風和特大暴雨

加強預報、建設防護林

洪澇

雨帶持續時間長,連續性降水

洪水氾濫

加強預報、修建水利工程

寒潮

秋末、冬季

或初春

發源於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的大範圍的強冷空氣的活動

嚴寒、大風、

霜凍

預報及時,及早準備

乾旱

春 、冬

降水異常減少

土地乾裂、糧食減產、用水困難

節約用水,建設水利工程

【降水形式的區別】

降水形式

發生地區

成 因

鋒面雨

季風氣候區

冷、暖空氣交鋒時,暖濕氣流被迫抬升,成雲致雨。

地形雨

山地迎風坡

暖濕氣流在前進過程中,遇到山脈阻擋,被迫抬升,成雲致雨。

對流雨

赤道地區

暖濕氣流受熱膨脹上升,成雲致雨。

四、氣候複雜多樣

【氣候多樣性的原因及其優勢】

1、我國既有多種多樣的温度帶,又有多種多樣的乾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多樣,更增加了氣候的複雜多樣性。

【我國五種主要氣候類型的區別】

氣候

類型

熱帶季風

氣候

亞熱帶季風

氣候

温帶季風

氣候

温帶大陸

氣候

高原山地

氣候

分佈

地區

滇、粵、台南

部,海南全部

東部緯度較

低的南方地區

東部緯度較高的北方地區

西北內陸地區

青藏高原

地區

氣候

特徵

高温多雨,降

水集中於夏季

冬暖夏熱,降

水集中於夏季

冬冷夏熱,降水集中於夏季

冬冷夏熱

降水稀少

冬冷夏涼,

降水稀少

主要

差異

全年高温,

降水最多

温差小,

降水較多

温差大,

降水較少

温差大,

降水最少

全年低温,植被垂直變化顯著

  國中地理基礎知識

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交通運輸

1、人們把( 交通運輸 )形象地比喻為“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2、現代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公路 )運輸、( 鐵路 )運輸、( 水路 )運輸、( 航空 )運輸、( 管道 )運輸。

3、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是( 鐵路運輸 )運輸。

4、我國主要鐵路幹線可以分為(南北 )幹線和( 東西 )幹線兩大組。

5、東西鐵路幹線主要有三條(京包---包蘭線 )、( 隴海----蘭新線 )、(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6、南北鐵路幹線主要有五條( 京滬線) 、( 京九線 )、(京廣線 )、( 北同蒲-----太焦---焦柳線 )、( 寶成-----成昆線)。

7、青藏線東起(西寧),西至( 拉薩 )。

第四章第二節農業

1、(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2、農業的勞動對象是(生物),獲得的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

3、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

4、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説中國實現現代化。

5、我國四大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

6、林業集中分佈在(東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區,以及(東南部)的人工林區。

7、我國東部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區,農業的南北差異明顯。以(秦嶺—淮河)為界,該線以北地區耕地多為(旱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以南地區耕地為(水田),主要種植(水稻)等。

8、走科技強農之路(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9、這裏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發展林業可以保持水土,這叫(宜林則林)。

10、這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利於耕作,這叫(宜糧則糧)。

11、這裏牧草生長良好,適宜發展畜牧業,這叫(宜牧則牧)。

12、這裏河湖較多,適宜發展漁業,這叫(宜漁則漁)。

第三節工業

1、工業也是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

2、(工業生產)包括開採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和再加工。

3、現代工業為社會經濟各部門提供先進的工具盒設備、原材料和動力等生產必需的'(物質條件)。

4、目前,我國工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規模龐大)已經成為世界製造業大國。

5、21世紀以來,我國加強工業研發,鼓勵加強工業研發,鼓勵技術創新,努力打造國產品牌,正在向(製造業)強國邁進。

6、我國的四大工業區(京津唐)、(滬寧杭)、(遼中南)、(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7、2010年,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為2000年的(7倍)多。

8、我國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多依附於(大中)城市。東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遠高於中、西部地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成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的地區。

9、我國的硅谷是(中關村)。

10、我國工業分佈的基本格局: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中心(密集),並集中了主要的工業基地;中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多;(西部)地區工業中心較少,分佈稀疏。

  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重點

北方地區

一、自然特徵

1.黑土地 、黃土地:

(1)位置: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北平原被稱為“黑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被稱為“黃土地”。

(3)氣候:地跨中温帶和暖温帶,大部分屬温帶季風氣候,屬於半濕潤區。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發展優勢: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

(2)農作物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穀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黃土地農業發展

制約條件

措施

發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嚴重

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等

節水農業

華北地區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發量大;(3)春季正值華北地區冬小麥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農業用水量較大。

二、“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1.自然環境

(1)位置、範圍:東北三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3)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2.農業發展——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1)發展條件

有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期的氣候

不利:春秋季節易發生低温凍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農作物: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4)問題與措施:墾荒擴大耕地,造成濕地面積鋭減、生態環境惡化,為此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1)位置、範圍:東起太行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內蒙古高原(大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大部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甘肅省的東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如傳統民居是窯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陝北民歌等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的來源:多種假説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風成説”,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

(2)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樑、川地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原因

人為原因

黃土土質疏鬆,許多物質易溶於水

過度放牧、

開墾農田、

修路、

採礦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氣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溝谷斜坡多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壞了農田和村莊,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難。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

(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例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四、祖國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況:

(1)地理位置: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羣山。

(2)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3)城市職能:北京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

2.歷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方方正正,佈局均衡對稱。

(2)旅遊名勝: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另外還有四合院、衚衕、牌樓等。

3.現代化的大都市:

(1)重點功能區:中央商務區、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王府井商業街。

(2)現代化交通網:北京已經形成了航空、公路、鐵路四通八達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市區形成了環形加放射狀的快速道路網,是全國最大的鐵路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