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5.77K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狼圖騰讀後感合集15篇

狼圖騰讀後感1

“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這一點也不假。在書籍的汪洋大海中,我們可能只是一艘無助的小船;在書籍兀立着的高山前,我們可能只是最底部的那塊巖石。多讀書,讀好書,是一輩子的事。現在,我就來講一講最近我讀過的很喜歡的一本書——《狼圖騰》吧。

在內蒙古草原上,蒙古戰狼一直與人類鬥智鬥勇。人類在每次交戰時都手下留情,生怕將狼打絕了,因為如果狼受到了滅頂之災,那麼生物鏈中就會缺少重要的一環——敵人,人類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可是,當瘋狂的人來臨,在“打不盡豺狼絕不下戰場”的口號聲中,原本的一切被滅了。

在一個農村領導進駐草原後,把草原折騰得面目全非,最終也將矛頭指向了狼。兩三年後,在現代化武器的輔助追逼下,草原狼終於消失了。但是,敵人的'消失也帶來了草原沙化,羊、馬、牛都不及從前健壯,草原的生態環境被惡化了。

作為讀者,我能理解內蒙古老人的哀傷,看到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草原如今將要淪為沙漠,草原狼也將成為歷史,怎能不痛心呢?!同樣,我也能理解農業團的苦心。可任何事物都兩面性,趕盡殺絕生物鏈上的敵人一樣是殘害自己啊。

最重要的,我由此明白了:對手往往也是對自身有幫助的,我們在對手的逼迫下往往會更加進取努力。我們需要對手,我們感謝對手。

狼圖騰讀後感2

本書由作者歷時三十餘載精心創作而成。作者在蒙古額侖草原長時期地與狼共舞,曾與心愛的小狼結下了生死之情。在書中,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撓高貴的靈魂、狼堅不可摧的團隊意識、狼的親情和友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

狼在人們心裏是不好的代表,是惡魔的象徵,是對壞人的比喻……自從我讀完了這本《狼圖騰小狼小狼》,我對狼的看法是徹底改變了。狼的團結、不屈不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怪不得蒙古人把狼視為圖騰、神。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作者追捕一隻帶有兩隻小崽的母狼,就在作者離狼還有幾步遠的時候,母狼爬上了一個沙丘,狼爬得比人快。等作者爬上去後,發現狼的孩子沒有了,他當時沒有在意。一直到太陽下山,才將母狼擊斃。作者不知道狼崽哪裏去了,便回到沙丘,建一個隱蔽的凹陷處有兩道青煙,作者一看,地上有狼尾巴掃過的痕跡,凹陷處上面有一大攤幹駱駝糞,下面正是白天失蹤的小狼。母狼為了保護它的幼崽,先是爬坡拖延我的速度,贏得掩藏兒女的時間,又從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跡,並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死換回孩子的`生存。

雖然沒有一個詞來形容狼的好,但狼的團結、不屈不撓、不達目的絕不罷休、倔強的精神已讓我深深感動,沒有一個動物能比上狼!狼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狼圖騰讀後感3

書非借不能讀,非送不能讀。早聞狼圖騰,最近一個好友送我一本。在漫長的火車上開了頭,回來後兩週裏每天讀點很快就讀完了。狼圖騰,狼煙,狼嗥,狼性,騰格里,天鵝,軍馬羣,真是一本不錯的書,讀罷,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定義――漢人。讓我這個漢人也瞭解和認識了狼,認識了草原,認識了狼性,認識了農耕和草原的區別,認識了弱肉強食,認識了草原羊,羊性,狗,狗性,認識了狼性人格和羊性人格。明白了歷史的.交替是狼性遊牧民族的狼性血統一次一次向農耕民族滲透和罐輸。也贊成即使是農耕民族也是草原遊牧民族發展和演變而來。歷史上人類狼性太強則無法統一,羣雄崛起,各自稱王。羊性的農耕民族性格是治理和安定的最好性格。這也是後來儒家思想在各個朝代發揚和傳承的根本原因。可是羊性太強則受到狼性的壓迫。

中華崇尚龍圖騰,龍的形象來源書會考證也是狼的演變。我雖不識真相,可依然希望是狼的化身。讀罷此書,我有機會去了內蒙了幾天。雖然沒有深入草原。在內蒙古博物館裏瞭解了內蒙的許多東西。在濃縮和渲染的博物館裏,我認識了內蒙,也見到了狼羣,見到了神舟飛船的返回倉,見到了恐龍化石......書中提到的呼倫貝爾草原,在百度上收索,最多的是讀罷此書的人對這個神祕地方的詢問。內蒙有我一個心願,騎上一匹馬,自由的奔跑。浪圖騰,草原常綠,牛羊成羣,藍天白雲,星辰滿天,草原綠州,這是我向往的草原!

狼圖騰讀後感4

暑假裏,在媽媽的千辛萬苦下,幫我找到了一個極其嚴厲的笛子老師。

第一次去上課的時候,笛子老師就給了我一份樂譜,説:“你試試看吧!”這首曲子稍微有些難度,我一吹就吹得錯誤百出,我剛吹到了一半,就被老師給打斷了,他嚴肅地説:“你這吹的是什麼?簡直是噪音!回家好好練習去!”這次老師當場給了我一個當頭炮。

我練了好幾個星期,再次去上課時,沒想到老師又給我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我眼淚汪汪。最後下定了決心,告訴老師我不想吹了,老師便給了我一本《狼圖騰》,他説:“看完了這本書,你再來告訴我,你決定放棄,還是選擇勇敢的向前衝!”

回到家,我便看起那本書來,書中講的是一位叫陳陣的人以打狼為生,有一次,他被狼羣包圍,但是,在他那堅定的信念和高超的技術下,終於順利地逃脱了,反而還得到了十分珍貴的一條狼。

“不!不!我不能就這樣放棄!”這句話在我的腦海中不斷的湧現。我的眼前浮現出陳陣堅定的'信念,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鼓勵着我。我忘不了那《狼圖騰》,忘不了那一種抗爭的場景,忘不了那陳陣的勇氣。

一個月後,我帶着自己的努力成果去上課。我告訴老師:“我選擇繼續努力的向前衝!”於是,我自信的吹起笛子來,我居然能吹的如此的美妙!老師又讓我吹前一首,我依然吹的那麼美妙……

演奏結束,老師滿意的點了點頭,他告訴我:“你的成功並不只在於吹的曲子,還在於你要做那位堅強不屈的陳陣。”

狼圖騰讀後感5

陳陣養小狼的經歷,也是讓人對狼產生更深一層敬畏。因為對狼的好奇、敬佩、着迷,使得這個知青冒險去掏狼崽養了一隻狼,這隻狼的名字就叫“小狼”,長大了,它也只認這個名字,這隻倔強可愛的小狼從眼睛還未睜開就失去了自由艱難地成長,説到艱難並不是虐待它,相反陳陣對它比一個父親對自己的兒子還要好,艱難是指它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被馴養,它不放棄任何一次獲得自由的機會和信念。隨着小狼一天一天的成長,小狼和陳陣之間產生了一種膠着化不開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始終讓人感覺都是平等的。它並沒有“認賊作父”,它時刻等待機會,在極為有限的環境裏,它都能本能得訓練自己生存能力,狼的天性就是“不自由,寧毋死”。無論陳陣對它多麼疼愛,也沒有狼教育過它,無論怎樣馴養,也改變不了它的血液裏追求獨立、自由、頑強、桀驁不馴的高貴品質。它從來沒有感謝陳陣對它的圈養,由於與生俱來的'野性,使得它一生都生活在鐵鏈之下,羣狗之中,就算陳陣的錯誤地將它的四顆尖利的牙鉗斷,也改變不了它狼之本色,最後,它的死也是死在追尋自由之上。這也成為陳陣心中永遠的痛。

看到小狼之死,我的心碎了,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神聖的精神,它比任何生命都更加純粹,更加讓人敬佩。

狼圖騰讀後感6

第一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講述了一個北京人——陳陣在19xx年時來到內蒙古額侖草原後的生活。

他第一次看到狼是他自己獨自一人回隊的一個晚上。

那一次他被分到柴利格老人家家中住宿,與老人關係很好,老人將他的大青馬換給陳陣騎,上路後,陳陣忽然忘記老人的叮囑:走大道,不抄近道,而他卻走了近道。

此時,大青馬感到了遠處的危險氣息,想自作主張繞道而行,可陳陣卻勒住嚼子,不讓馬奔起來。大青馬活躍亂動,四處傾聽的耳朵突然停住了,並直直超谷口的後方,開始抬頭噴氣,步伐錯亂。但陳陣不解馬意,只讓馬往前走。大青馬見一連串的提醒警告不起作用,便回頭咬陳陣的氈靴。陳陣突然從大青馬恐怖的`眼球裏看到了隱約的危險,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時他看見了一大羣殺氣騰騰的蒙古狼。大青馬的巨大勇氣和智慧感染了陳陣,此刻,他拿起鋼鐙使勁撞,狼被嚇跑了,但他還不甘心,又猛假裝喊人來追才放心。

陳陣之所以能夠狼口餘生,是因為大青馬的巨大勇氣與智慧救了他,大青馬對主人的忠誠和巨大的勇氣與智慧很令我震撼,我敬佩它。

狼圖騰讀後感7

狼,是一種兇猛而又強悍的生物,它們有一雙能在黑夜中看到一切的眼睛,它們有一排鋒利似鋼刀的牙齒。一旦有獵物進入它們的視野,便會撲倒豬物,張開那血盆大口,享用那獵物。在我們的心目中,狼是一隻十分兇悍的生物。聽到“狼”這個字,我們就會瑟瑟發抖,面露驚恐,可是自從看了《狼圖騰》這本書以後,我對狼產生了一種新的'看法。

《狼圖騰》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陳陣、楊克來到內蒙古額侖草原,開始了新的生活。他們在畢利格阿爸的幫助下學會了獵狼,一開始陳陣看到狼,十分害怕,就用力敲擊馬鐙,把狼嚇跑,之後過了兩年,他們就回到了北京。

《狼圖騰》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我一直認為狼是兇猛而又殘忍的,但是狼還是有好的一面,狼是智慧的,頑強的。還有,它也給遊牧民族帶來了許多好處。比如黃羊吃草的時候就是毀滅草原,狼把羊吃了,這樣既阻止了草原毀滅,又使狼得到了滿足。沒錯,正是因為狼,所以草原才得救,可是我們人類卻認為狼是兇猛的動物,不斷地殺戮,人們以狼為禍患,其實羊才是禍患,羊把草都吃光了,草原就會沙化,變成荒蕪人煙的大沙漠,我們人類真是太愚蠢了。

我們從狼身上學到許多東西,也正是因為狼智慧於一身,想想看,如果狼滅絕了,我們還能活下去嗎?所以我們要保護狼。

如果你還是害怕狼和憎恨狼的話,不如看看《狼圖騰》,看了之後説不定你會對狼產生一種新的看法。

狼圖騰讀後感8

讀完一本書似乎很容易,但真正讀懂一本書卻很難,《狼圖騰》應該是我讀的時間最長的一本書。書中的草原狼個個都是勇士,都是有血性的狼。那裏沒有懦夫,沒有逃兵,有的只是整齊的隊伍、橫掃草原的霸氣。大口吃肉,大口喝血……暢快淋漓,即使是在生命的盡頭,即使肚子被馬蹄踏破,吃跑了,喝足了,也就滿足了。對馬羣的自殺戰,狼死了,但馬死的更為悲慘。有的幹部説狼是法西斯,是亡命徒。但,戰爭時期有多少英烈與敵人同歸於盡,只為了集體的利益,他們死的`無怨無悔。

聽人講過“好死不如賴活着”這句活在狼的字典裏是行不通的,狼大多數都是戰死的,沒有臨陣脱逃,沒有貪生怕死。也正是如此,蒙古可以把中華大國打的改朝換代。我們面對生活,生活中總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挫折,不應該去想着做一個令人不齒的懦夫,不能做一個逃兵。那樣只會被人恥笑,恥笑我們的無能,生活是不會同情任何人的,就如同草原狼也是在不斷經偵中生存的,無力感便環境,也不為環境所屈服,依舊保持自己的性格。我們都要做有血性的狼,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生活的主人,而不是被生活所左右。

是的,人精該做生活的強者,或者是為了迎接挑戰,是為了感受生活。

狼圖騰讀後感9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狼圖騰小狼小狼》。我在家裏看了兩天,最終還留下了感動的眼淚。全書讀完,我不經感歎:“狼太聰明瞭。這真是一本不可思議的好書啊!。”後來想想,讀後真的是受益匪淺,不但知道了許多草原狼的生活常識,而且還被小狼那特有的.精神所鼓舞,給我樹立了榜樣。

這是一本關於蒙古小狼的書,全書由46個小章節來描述幾十個世人難以猜測的神祕的“狼故事”,像精靈一般的草原小狼彷彿能隨時隨地都能從書中呼嘯而出。作者在蒙古草原曾長時期地與狼共舞,曾與心愛的小狼結下過生死之情。在書中,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狼不屈不撓的靈魂、狼堅不可摧的團隊精神、狼的親情和友情、狼和草原萬物的關係……無不給人們心靈強烈的震撼和感動!作者是滿懷着深深的懺悔之情來敍述小狼、呼喚小狼、讚美小狼的。儘管最終小狼死了,但它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讀完後,我發覺小狼很倔強。書中有個章節叫《虎可牽,豹可牽,大象也可牽,狼不可牽》從中描述了作者有次去“溜”狼。由於小狼長大了,力氣也大了,作者只能跟着它跑,跑到了狼窩那兒,因為小狼就是在這“挖”到的,他怕小狼認出來,就想把它牽回家,但小狼還反咬一口,不肯走,作者只好跟着它轉悠着回家。看來狼雖小,但也向往着自由的生活。這不僅是小狼要求,也是我的追求。所以暑假裏我要充分享受自由,因為開學了我又得緊張學習。我要趕快抓緊時間,享受自由哦!

狼圖騰讀後感10

狼是草原人精神的圖騰,他們信仰狼的精神,認為狼是最聰明的動物,狼懂得團結,懂得分工合作,懂得戰鬥策略,懂的幫助,甚至比人還有愛心。讀完這本書,我感到非常的惋惜,狼羣走了,它們不會再回來了,是我們把它們一步步逼走的。僅有的一條小狼也死了,是為了準求自己的自由而死的。

《狼圖騰》用狼哭嗥的憤怒與血淚的控訴換回了人們的覺醒,來認清並正視自己的錯誤。《狼圖騰》借狼告知了人們生態學與生存學的道理,而草原人與狼的關係不過是人類與自然、人類與自身關係中的一個典型代表。《狼圖騰》將這些關係説得真切,説得生動,説得深刻,説得催人淚下。現在的一些蒙古人根本就沒有見過狼,而且現在的生活習慣也不再是傳統的草原人的`生活,而是幾乎完全被同化了的農耕民族生活。我不禁為草原人感到哀婉,為草原感到憂慮,同時也為狼打抱不平狼的消失將意味着草原的消失,而草原的消失將意味着草原民族的消失、草原文化的消失,並將導致生態系統的失衡,導致人類生存環境的變異,導致人類自身文明的倒發展。

因此,請我們把狼留住,把草原留住,把草原文化留住,來維持大自然的平衡,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維持人類文明的正常發展,這是人類對騰格里、對自己的母親——大自然的最好回贈!(趙玉崇)

狼圖騰讀後感11

自古以來,狼在人們的心中一直都是兇猛無情的野獸,是邪惡的象徵,成語裏“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狽為奸”等等,都可以看出人們對狼的厭惡和憎恨。我對狼這種動物也是懼怕又厭惡,直到我讀了一本關於狼的小説,我才對狼有了一些新的認知。

《狼圖騰》這本書是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陳陣和幾名知青來到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看到草原人民與狼鬥智鬥勇的戰鬥,看到了狼羣的興衰起伏。主人公從開始害怕狼,到後來通過草原生活中,他親眼見證和經歷的一系列有關於狼羣的生存法則,團結合作精神等事情,讓他近乎到了崇拜狼羣的.地步。在這本書裏,狼是智慧的,頑強的。它們守護自己的家族,它們愛護自己的同伴的行為讓我深深的感動。它們面對困難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震撼了我的心靈。狼的天性是怕光,怕火的,但是為了生存尋找食物,為了救自己的同伴,它們又不怕累,不怕死,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態度。

合上這本書,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像狼那樣,強悍智慧,勇於進取,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愛護自己的家人朋友,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狼圖騰讀後感12

在沒有讀《狼圖騰》之前,我受童話故事的影響,認為狼很可惡,我也很討厭狼,不過這本書讓我對狼有了新的看法。

狼,在一般人的眼裏可能是兇殘兇猛,甚至是愚蠢的,但在我的眼裏卻是聰明的。

我認為狼很聰明,因為這隻小狼光憑夜晚聽狼鳴叫,就能叫出聲來。那天小狼的主人陳振在給小狼送飯時,看見小狼正在仰着脖子學習狼叫。雖然剛開始叫的不像狼叫,像狗叫,但經過長時間練習,已經能像狼一樣鳴叫,讀到這的時候,我深深地被小狼的智慧折服了,他竟然自己學會了狼叫。

我認為狼充滿智慧。那一次,草原上的烈日把草曬得滾熱滾熱,讓你都在蒙古包裏熱的不行,更別説被拴着的小狼了。小狼剛開始把身體放在陰涼處,只把腦袋放在外面,但這樣還很熱。陳振吃完飯想去看看小狼,這是,他驚呆了,因為小狼給自己挖了一個洞,正躺在裏面避暑呢。小狼多聰明呀,在沒有別人的.指導下竟自己學會了挖洞避暑,他的智慧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就説説我吧,在一次考試中有一道題我怎麼算,都沒有算出答案,我試着換另一種方法去計算,我終於算出來了,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終於結束了,等髮捲子了我才發現這道題答對的人並不多,所以以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任何問題。

看,小狼多聰明,我們想要做或者得到什麼,儘量用自己的頭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天才,知識我們沒有發揮而已。

狼圖騰讀後感13

最近熱播的這部小説改編的電影成為新年新寵兒,因為大家都知道姜戎的書《狼圖騰》,卻不知電影會拍成什麼樣子,帶着好奇我來到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

原以為電影是描寫狼性的,結果發現《狼圖騰》敍述了人與狼的衝突,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隨意打破自然規律。但是電影還是傳承書中一樣由“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祕。那些狼像精靈一般活生活現,好像要從熒幕中呼嘯而出,自己確實在下面有些緊張。看着可愛的小狼崽,我覺得它表現出了人與自熱、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關係。看到陳陣抱着小狼在臉邊親近的時候,兒子碰了碰我説,為什麼現在的人類和動物永遠不能這樣,為什麼人類總想吃他們?兒子是個一米九大個的大男生了,作為母親我沒想到他會問這個問題,震驚的同時我也感到了現在的人類已經成為自然界的`公敵,不管是動物、生物、還是天氣,人們喪心病狂,只為自己的一點點利益。

最近看了一個柴靜的《穹頂之下》讓我和這個電影產生些共鳴,它們讓我深知人類對自然過度開發、人類與自然地衝突也愈演愈烈,人類的自私和無知招致了禍患。

深思的同時讓我有些許疑問,狼會不會消失在大地上?以後的孩子會不會永遠都不知道狼是什麼?是不是以後的人類都不知道什麼是圖騰?是不是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是狼圖騰?是不是狼圖騰以後只在姜戎的書裏?

希望人們能夠儘快的覺醒,不要殘害生靈,也不要破壞自然,還大地一個清靜世界,讓我們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

狼圖騰讀後感14

對於狼性的優點,無論是中國的還是世界的學者已經研究了很多,如:狼性銷售法則,狼性管理法則等都是借用狼的生存智慧來為人類服務。在中國已經有很多的企業家已經開始採用狼性的管理,如華為任正非,巨人集團的史玉柱等。

曾經被議論的滿天風雨的牀墊文化就是來自要造華為狼圖騰的華為公司,但是議論歸議論,華為的生存依然是值得我們去尊敬的。追究狼性的根本原因,我想應該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優勝劣汰,使得狼進化的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因為巨大的生存壓力,生存競爭,使得狼的優點更加的突顯出來,並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對於人類來講,有更多的`生存競爭壓力就會做出更多常人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説,更是如此。

越是有危機感的國家的民族,他們的骨子裏面就越會有拼搏精神,更具有狼性,此刻,我們是否是想起了我們古代先人孟子的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而這種拼搏精神,這種狼性正是推動着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落後就要被捱打,人類社會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同自然界其實是一樣的,競爭其實對於我們來説只是弱肉強食的婉轉説法,這樣看來,只有具備這種狼性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也許你會認為可以把我所説的狼性概括為一種永往無前,不屈不撓的精神,但是單單這樣認為確又太過狹隘,在這狼性的背後也隱藏着其他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借鑑。

狼圖騰讀後感15

狼是一種羣居動物,他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使我着迷。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名知青下鄉青年在額侖草原與狼發生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狼羣如何殺羊、狼羣報復殺馬、捕捉幼狼、圍殺羣狼、遷移牧場等一系列關於狼的、關於草原故事。

這些故事讓我看到狼的'另外一面。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狼,喜歡狼的團結、喜歡狼的狡猾、喜歡狼“一擊不中,遠遁千里”的戰術。看完書以後,使我更喜歡狼對自由嚮往,勇猛頑強性格。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一個瘸狼不斷的向上爬坡;另一個是隻要有一點可能,小狼不斷要求延伸自己繩索的長度。我還認識到狼對草原的重要性。書中提到“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是小命”“狼是草原中重要的一環”等觀點。

主角陳陣非常崇拜成吉思汗,認為農耕文明是羊,遊牧文明是狼,中華文明之所以一直存在的原因是遊牧文明再給農耕文明輸血。認為中華文明源頭是遊牧文明,龍圖騰是由狼圖騰演變來的,上下五千年只有身居狼性才是強大的原因。

這些觀點我不敢苟同,我認為遊牧文明是落後,農耕文明是先進的。遊牧文明一直進攻農耕文明的原因是遊牧文明抵抗天災的能力沒有農耕文明強大,在遇到天災等自然災害時,吃不飽只能掠奪他人。而農耕文明不用看天吃飯,有陳糧來抵禦天災。遊牧文明因為自身文明的落後,沒有屬於自身的文字文化,只能掠奪他人文明來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