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的讀後感(通用15篇)

來源:文萃谷 8.74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幼兒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的讀後感(通用15篇)

幼兒的讀後感 篇1

暑假期間,我讀了《未來的幼兒教育、培育幸福生活的能力之根基》一書,它使我受到很大的感染。它向我們宣揚了很多關於保育的理論以及具體的行動方案。

杜威説過:“幼兒是太陽的中心。”是的,幼兒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擔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一階段比別人家的孩子強,並打着“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於是便把孩子送進了各種興趣班,逼迫他們學這學那,可是小小的頭腦哪能裝得下那麼多的東西。是兒童的,作為大人們就應該守護他們的自然,讓幼兒過真正屬於幼兒的生活,不要作為長輩就進行威逼,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保育就是保護和培育發展中的生命。幼兒園不是國小,所以不應該向幼兒們灌輸系統的知識和技能,而是充分發展幼兒們的愛、信賴感、自立感、自信心等,應該以遊戲為中心,讓幼兒園成為幼兒真正遊戲的樂園。幼兒教育是一個人為自己的一生打基礎,就好像樹的根,根深才能葉茂。所以保育者應該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幼兒,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對幼兒進行不斷地訓練,培育出來的孩子是沒有光彩的。保育並不是讓保育者直接給孩子什麼,而是要充分促進孩子自身的發展,放手讓孩子不斷地體驗生活,通過對一件事情的反覆經驗,從中獲得自己思考、自己行動、自己負責的好習慣。有時,我看到鄰居家的小孩一不小心腦袋碰到桌子便大哭起來,大人便説:“桌子真壞,我打它。”長期以此來安慰孩子,顯然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大人應該做的是讓孩子下次小心一點,讓孩子主動承擔責任。

個體和環境的互動稱之為經驗。不可否認,幼兒通過經驗得到成長,直接經驗是有限的,而人際關係和書本是最重要的間接經驗來源。努力培養幼兒與同伴良好的人際關係,因為同伴的價值觀比説教更有影響力。幼兒閲讀繪本是最開心的,《小威向前衝》、《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大野狼》都是很好的繪本,它們可以豐富幼兒的內心世界,給幼兒留下無盡的遐想,繪本並不是要給幼兒帶來什麼知識,而是讓幼兒獲得無比喜悦的體驗。

保育者應該很好的瞭解幼兒目前的狀態,並制定適合幼兒的目標,站在幼兒的角度,讓他們自由的、全身心的與環境、與同伴交往互動,在遊戲中發展自己的語言、感性和表現,過適合幼兒的愉快生活,支持和幫助他們,引導幼兒從自身出發,朝更好的方向發展。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有正確認識差距才能明確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不再幻想,不再彷徨,腳踏實地地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或許要走的路很長很長,或許這一路上會遇到無數的挫折磨難,只要堅定了信念,再遠的路也有到達的時刻,一步步,讓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幼兒的讀後感 篇2

在《幼兒教育》雜誌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是的,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愛每一個孩子,是幼兒羣體特性對幼兒教師的客觀要求。俗話説: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兒園,少則幾十,多則數百個孩子。在這些孩子中,由於受遺傳因素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會形成許多差異:容貌有俊有醜,智商有高有低,氣質有動有靜,性格有活不呆,動作有靈有拙,語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熱有冷,習慣有良有莠……這些內在的和外在的差異,呈現出幼兒羣體特性的客觀存在。對此,幼兒教師應有足夠的認識。在實際工作中,要尊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一視同仁,公平施愛,不能憑自己的好惡厚此薄彼。否則,一些孩子得到偏愛,一些孩子受到冷落,就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後果:得到偏愛的孩子容易形成處處不同於他人的優越感,助長許多不良習慣的形成;受到冷落的孩子往往會灰心泄氣,感到失望,無助和自卑,致使他們幼小的心靈蒙上難以擺脱的陰影。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孩子漂亮活潑,老師們都特別喜歡她。對她又是親又是抱,處處關心照顧她,結果使她一度變得任性、高傲和無禮,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鬧。另有一個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師對他關愛較少。有段時間他竟不願參加集體活動,認為自己什麼事也不如別人。這使我深深認識到:對幼兒的偏愛和冷落,會帶來不少負而影響。正確的態度是,力戒偏向,充滿熱情地去愛每一個幼兒。

王金戰(中國人名大學附屬中學任教)這是一位網名為“第一場雪”的家長給我的留言,讓我非常感動。在她的孩子遭受變-態的教師和變-態的教育摧殘時,她用家長博大的、樸實的、撼人心靈的愛拯救了孩子,值得所有家長和老師們一讀。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老師説,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3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説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她的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説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鐘,現在能坐3分鐘了。其他孩子的媽媽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國小了。家長會上老師説,全班50名同學你兒子排第40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能帶他去醫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淚。然而,當她回到家裏,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説:“老師對你充滿信心,説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説這話時,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光,沮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了。

孩子上國中後,又一次開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有些不習慣,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她懷着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説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跟兒子説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大學。他兒子從學校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字樣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説:“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濕了手中的信封。

幼兒的讀後感 篇3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介於純理論類讀物與純實用類讀物之間的學前教育類書籍,讀這本書,感覺親切、可讀,更切合我們專業成長的需要,能促進我們業務的提升與反思。

我的情緒我做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再次告訴我們工作態度的選擇取決於我們自己,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工作的不同方面,常常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情緒,得出不同的結果: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方面,可以使人產生樂觀的情緒;反之。則會使人產生悲觀的情緒。當我們無法改變現狀時,不妨有意識地轉移注意的焦點,緩解消極的心理情緒,讓自己走出陰霾。

一、從孩子身上獲得幸福感。

任何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困難和矛盾出現,會有煩惱和不快產生。只有自己去尋找工作的樂趣,形成幼兒教師職業的幸福感,才能在工作中成一個快樂的人,就象有人説的一樣,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煩的人,那麼你就會感到心煩;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愛的天使,那麼你就會變成快樂得天使。如何才能從孩子身上獲得辛福感呢?我認為在工作中,以欣賞、審美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幼兒,不要把幼兒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對象。我們應該以欣賞的、審美的眼光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在工作中以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而不是建立在工作關係上的,這種交往是不平等的、沒有感情的,長此以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幾分畏懼,對老師敬而遠之,並封閉自己的心靈,不敢言説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樣缺少與幼兒心與心的交流,幼兒教師也沒有什麼幸福可言了。因此,在與幼兒的交往中,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實的自我與幼兒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會發現幸福和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和孩子平等、真誠的交往,還會令老師體驗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幸福。

二、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如果你想你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於完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逐漸走上從事教育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複雜的創造性勞動,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內容和情境是變化的、動態的,只有充分發揮創造性,以研究者的姿態投入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只要我們踏實認真的去做就會發現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

三、要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

三人行,必有我師,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處處要善於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寬容之心對待。

四、幼兒教師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繼續教育學習。

隨着社會的發展幼兒教師不僅要進行業務方面的繼續教育,還應接受心理素質方面的知識學習培訓,使自己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裏擁有一顆平和的心來適應社會的需求。

總之,教師是專門與人的心靈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種職業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面對孩子們我們不妨蹲下來説話,抱起來交流,手牽手教育、用平和的心真實的情來看待每一個幼兒,做一名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幼兒的讀後感 篇4

在讀《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的組織策略》一書,收穫很大。入園、盥洗、進餐、如廁、喝水、户外自由活動、午睡及離園等。每個生活環節各為獨立的一章。每章又分為兩節,第一節從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出發,兼顧當前的教育現狀及幼兒未來的發展遠景,將幼兒在每個環節中的理想活動狀態進行了全面翔實的定位,對教師在每個環節中的指導要點提出了具體、詳盡的要求,使教師能夠在全面把握每個環節課程價值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指導;第二節則針對當前幼兒園在生活環節組織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重點分析和解讀,提出了系統、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

讀完之後,和平時所做的工作對比了一下,感覺書中介紹的許多經驗值得學習。更感覺到:要做一個勤於反思和總結的人,這樣才會將工作做得更好,也才會使更多的孩子受益。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一直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廣大幼教工作者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集體教育活動的理論、方法及策略等方面不斷地進行研究和探索上。

這本書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們關注生活環節,這是體現保教結合的重要途徑。3—6歲的兒童接受機構教育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和情緒的穩定,生活環節對於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於新入園幼兒來講,更是尤為重要。

幼兒園的生活環節是具體的,甚至是瑣碎的,幼兒生活能力的獲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的不斷提醒、引導和幫助;需要教師能專心,有耐心、恆心和愛心。在生活照顧方面,教師要有堅定地立場,就是要“一切為幼兒”、“讓幼兒擁有幸福的童年”,把幼兒的利益放在首位,既要滿足幼兒的生理需求,促進其體格和生理機能的發育,又要讓幼兒感受到規律、穩定、安全和被接納的心理氛圍;及照顧、關心和幫助幼兒,又要切實維護幼兒的尊嚴,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滿足探索和自我服務的需要。教師要真正把保育和教育有機的結合,讓幼兒在生活活動中,身心得到發展。

幼兒的讀後感 篇5

自從學校開展了閲讀節之後,孩子的讀書興趣、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在這裏,請允許我向所有老師表示真誠的感謝!是她們付出無比的辛苦,才使我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老師讓我們與大家分享親子閲讀經驗,這讓我很緊張,我想了很久,也沒想出在育兒路上,自己對孩子付出了什麼,陪伴她的時間到底有多少。我發現之前給她定的《巧虎》和《幼兒畫報》,在沒上幼兒園之前,翻動的很少,可以説基本是擱灰塵。

自從學校開展閲讀節,我和老公對這事就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因為本身我們兩個就不喜歡看書,現在只能逼着自己每天輪流堅持講2本繪本故事,看到內容長一點的繪本都不願意拿來讀給她聽。都撿內容短的繪本,讀起來很快就結束了跟趕任務似得。有的時候講完她還要再講,我們便不耐煩的朝她發火。然後便是不理她,各自捧着手機在玩。小朋友也不再要求我們再讀,玩別的去了,看到她那樣子心裏又好內疚。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之後,女兒天天要求我們講故事。常常我們講的口乾舌燥,她聽得津津有味,並且現在已成為習慣,每次聽完之後還要自己把書再看一遍。在翻看的同時她把繪本的內容自己每頁的內容大聲的又複述了一遍。這時,我和老公才晃過神來,她這次又在回過頭來講故事給我們聽了,原來我們之前讀的都沒白讀,女兒都全都記得了。並且好多詞語都記得蠻對的還用到平時和我們交流的談話中,比如有一次我們從超市回來手裏和腋下都夾着好多東西,女兒突然説,“我媽媽好強悍啊”,“我媽媽真的真的很棒哦”,“媽媽我愛你”。這些話語不是繪本《我媽媽》裏面的語句嘛。女兒總是在家當小老師,我們當她的學生,一會給我們上音樂課、一會給我們講故事、一會教我們做操,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很多,小嘴是在那唧唧哇哇的説個不停,看似真像個小老師,嘻嘻。看到這一幕,我們都覺得非常欣慰了。

總結我們在孩子讀書上的努力,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 、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我們把家裏的小書房改造成閲讀間,把她的書籍整齊的放在書架上,每次她自己看完之後都要求她放回原處,讓她養成一個良好的看書習慣。隨着這段時間的培養,我和老公空了也會去看看書。我們也想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種非常好的活動,爸爸媽媽現在也都很喜歡看書。

二、因勢利導、不計代價

有朋友問我:三歲孩子看什麼書好,五歲孩子看什麼書好?我總不理解:自己孩子看什麼書,為什麼要問別人呢?男孩女孩興趣不同,就算性別相同,不同孩子的興趣也截然不同。別人推薦的,一定適合自己孩子嗎?在我看來,給孩子買書,只需要一個條件,那就是:孩子喜歡。他喜歡機器人,就買機器人書,喜歡恐龍,就買恐龍書,然後慢慢擴展、慢慢延伸。

有些朋友覺得孩子一本書看完、看透才叫看,如果只看一眼就放下,那麼這本書就浪費了。在我看來,所謂開卷有益,只要孩子願意看,一本書哪怕只看一頁,買五十本哪怕只看一本,也算看了。買了或許會浪費,可孩子至少還有讀書的機會,假若不買,怎麼知道孩子喜歡不喜歡呢?問問我們自己,除了特別喜歡的,又有多少書被我們讀熟讀爛了呢?

三、耐心等待,不給孩子任何壓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所謂優點換個角度就成為缺點,而缺點反過來也可以成為優點。讀書確實很好,但卻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馬上喜歡的愛好,我們渴望孩子讀書,但卻不能強迫孩子喜歡。我們與孩子一起閲讀,一起感受讀書的快樂,相信終有一天,那個曾經對讀書完全沒有興趣的孩子,已經悄悄在某個角落裏安靜地閲讀。除了家長的努力,更多的是孩子自己的成長!

最是書香能致遠,閲讀之樂樂無窮。我們多希望能將讀書的愛好培植進孩子的血液,希望讀書不僅能改變他們的命運,還能帶給他們一生的快樂!我們或許一生平淡,非富非貴,能留給孩子的,也只有這唯一的讀書的愛好了!

幼兒的讀後感 篇6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便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工作帶給我的不僅僅僅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關係,最初的新鮮過後,應對工作,總感覺自我在學校裏學的那點理論知識怎樣也不夠用。我們的工作應對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教育對象是活的,便註定了教師也務必“活”起來,怎樣才能使我在應對幼兒時如魚得水怎樣才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怎樣才能使自我勝任這份工作班裏的孩子怎樣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些疑問嚐嚐縈繞心頭。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每當我疑惑時,除了向同事、領導請教,我還從書中尋找答案。

工作後接觸的第一本關於教育的書籍,是《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經別人推薦便買了一本回來看,看後受益匪淺。

本書作者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以一個幼兒教師的視角去看待幼兒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關係和問題,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資料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區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個性是書的第二部分:教師與家長,其中就怎樣做好家訪怎樣進行有效的家長約談怎樣組織召開家長會怎樣與家長一齊處理幼兒在園的意外事件等問題進行了事例分析與理論的概述,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鑑的。

書中舉了超多的案例,其實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所以看着就很能引起共鳴,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樣在想的,怎樣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着看着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依揚又笑了》,主要的資料是這樣的:依揚是大班的一個女孩子,平時十分開朗,可是在國慶節之後教師便發現她的情緒十分低落,並且有了一些以前並不會出現的行為,比如在和小朋友鬧矛盾時打了小朋友,教師也所以批評了她,依揚的情緒所以更低落了,之後在一次無意間教師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起因是家長之間鬧矛盾,教師就頓感自我對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關心,於是就想了一些辦法讓依揚的臉上再次綻放笑容。這樣的事例再尋常可是了,很多教師也都會碰到,忽然發現班上的某個孩子有了一些異樣的行為和表現,我們也許也會關注,給孩子一些安撫,過後就淡忘了,缺少了對孩子這一表現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導,暫時的安撫能給孩子帶來一些歡樂,但僅有深入溝通和引導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現狀。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資料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教師能夠怎樣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忙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比如就這個《依揚又笑了》的案例。

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是:

1、要善於接納和識別幼兒的各種情緒;

2、幫忙幼兒擺脱不愉快的情緒;

3、幫忙幼兒學會控制情緒;

4、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看了這些推薦後茅塞頓開,明白自我今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處理了。

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個教師,在我耳畔娓娓道來,使我在不斷有共鳴的狀況下看完這本書,它也成了我的一個“智囊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去問它。

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前方的路還很長,要打開的門還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尋找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幼兒的讀後感 篇7

當一名幼兒教師是非常辛苦的,但幼兒教師還是有詩意有快樂的?我們認為,教師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瑣碎的,每一位孩子都需要教師的關注,但我們卻始終因為棲居在這片“大地”——教育活動的現場,從中獲得種種豐富的閲歷與幸福體驗,因而又是快樂、充滿詩意的幸福收穫者。正因為如此,對教師來説,“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很多教師談到教育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快樂與幸福他們説:和孩子們在一起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穫便是快樂。是孩子們讓我保持一種青春的心態,讓我時刻都充滿着微笑,這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幼兒是天真的他們會把自己發現的樂趣告訴你,有個孩子告訴我他知道蟲子是怎麼生氣的,抓它時他扭來扭去就説明它再生氣。有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能讓老師的心裏暖暖的,有一次老師在給孩子削水果,有個孩子看到了他對老師説:“老師,刀子容易傷人你可要小心點,不然傷到手會流好多血,會很疼的。”一會説一邊孩子的臉上有着痛苦的神情。

每一位教師在“勞累”中同時擁有別人體會不到快樂與幸福楊啟亮教授曾把教師對教育的看法分為四個境界:

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規範與要求;

二是把教育看作出於職業責任的活動;

三是出於職業良心;

四是把教育活動當作幸福體驗。在理想的師生交往中,教師把教育視作倖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勞累而抱怨,反而會感到幼兒隨時會給她帶來欣喜與快樂。就像上面這些教師所説的,雖然帶孩子是很累的,但她們在理想的師生交往過程中,在與孩子真誠、開放的互動中,時時體會到別人所難以預見的種種幸福與快樂。這一切只有當教師真正投入師生交往中時,才會發覺原來教育工作是樂趣藴藏其中、財富藴藏其中的。所以,當教師投入到教育活動中時,她會感到自己也成為教育的幸福收穫者、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地投入,就會發現原來樂趣就在這“勞累”中間,幸福就在這“煩瑣”中間,收穫就在這“平凡”中間。

幼兒的讀後感 篇8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託我園買了兩套《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讀張雪門老師的教育文集,讓人感覺耳目一新,雖然我的文學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東西。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張雪門其人。

張雪門(1891-1973),浙江人,我國現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家。20世紀30、40年代我國幼教界有“南陳北張”之説,“北張”即張雪門,在我國北方和台灣的幼教界有重大影響。

張雪門作為一名著名幼兒教育家,他寫的幼兒教育文章,他對教育有着獨到的見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裏教師裏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種生命!擔任幼兒園的教師,就是負擔這一生命去生長的細胞體。教師是負着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進的人,本身就不會有停頓的想象,學識經驗隨時隨地地吸收着、受用着、生長着、哪裏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為教師,學習是無止境的,要做到終身學習。教師應具有的人格修養1、立志。2、省察。3、力行。4、選擇環境。教師不但須要有偉大的人格,且須有健全的學識。學識修養,斷不是僅僅只限於在校時所得的一些,應該與時俱進。否則材料已經變得不新鮮,除去舊把戲又沒有別的,漸漸就要感到職業的乏味,以後也就會淘汰。

幼兒教師的職業很偉大,幼兒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絲,日東則東傾,日西則西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陽一樣,我們的工作又如自己種的一叢花,看着它發芽,看着它長葉,看着它含苞,看着它開花結實,天天生態不同,多用一分培養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驗現出來。指導幼兒園的兒童,正是這樣。兒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麼樣,自然會怎麼樣。只有指給他一條路,他自然會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們的天真爛漫,有多少情分給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給你,只有加多,絕無減少。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肩上的責任也重大,幼兒園裏的一顆顆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護,他們才能茁壯成長。使他們開得更加茂盛。

我們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對自己的工作要充滿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雖感到重要而自己沒有興趣,應該放下幼兒教育的擔子,另找有興趣及重要的職業去幹,不要勉強再走這一條路。如果感到,你誠感到幼兒教育的重要和自己個性合宜,就當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進。

讀了他的文章後,我深深地被感動了,為張雪門對孩子的熱愛而感動着。因為心中有愛,所以他才有自成一體的教育體系和觀點。作為今天的幼兒教師,我們更應愛崗敬業,在工作重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真正使幼兒教育體現以兒童為本的思想,教師應看清自己職業的重要,平時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學識,擔當起教育幼兒的責任來,從而無愧於“教師”這一榮譽稱號。

幼兒的讀後感 篇9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在書中對我們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凱茲博士親身經歷的真實問題來撰寫的,在閲讀過程中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為我就是一個一線幼兒教師,她的文字觸動了我的內心。

第十六章《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描述負責輔導老師在職進修人員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了學校裏所進行的師徒結對活動,活動的目的都

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新教師能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在崗位的教師角色。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像我這樣一個承擔着帶教任務的輔導教師而言,可以説是啟發頗大。

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輔導的原則裏凱茲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師對情況的瞭解,即最有效的在職輔導課程是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更適當、更正確、更深入及更專業的瞭解,可以協助教師與在職訓練結束後,仍能保留並應用所繫的的知識、想法與見解。

這一見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帶教工作。在以往的帶教工作中,當“徒弟”遇到困難、發生困惑時我經常會直接給予他“藥方”,告訴她該怎麼做,以解決當時的問題。效果當然很明顯,這個“藥方”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幫助其解決了當前的困惑,我也從中感到滿足。但是當再次遇到問題時,“徒弟”是否能自行解決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從凱茲博士那裏得到的啟示,直接的藥方雖有價值,未能深植於老師的思想領域中。如果做師傅的能輔導徒弟着重於對情況或問題的剖析與瞭解,多問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有哪些解決的方法?”“每種方法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問題,則可以引發徒弟的思考,幫助徒弟分析問題,理清思路,並對事情或問題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那麼,長此以往,徒弟便會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後即使師傅不在場,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適當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1、延緩糾正。

文中提到輔導人員有時在觀察教師的行為後,會急着糾正老師,一方面是急於協助老師改進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但是這種做法優勢過於急躁,因為有時過早地糾正會讓受輔導老師和輔導人員疏離,反而會喪失長期輔導該老師的機會。

不錯,在帶教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新老師有做得不妥或不夠之處,我總是會及時的給予指正,自以為是給予她幫助,卻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師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凱茲博士告訴了我:延緩對老師的糾正能使輔導人員與老師間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使得輔導人員的建議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協助,而不是一個專家所做的批評,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凱茲博士的提點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帶教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也讓我找到了曾經帶教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着實讓我欣喜。

2、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在帶教過程中所提的建議最好以嘗試性的語氣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可以試試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較有效!”這樣的技巧除了凱茲博士所説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師在運用此方法失敗後的挫敗感,更有利於教師實驗、創造等特質的培養。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樣的説話方式也更容易讓受輔導的教師的接受,因為這樣的説話方式不是從上至下的,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夥伴式的建議出現,也更有利於建立起良好的師徒關係。

3、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為配合袁晶晶老師的一項任務,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自己的想法,當時袁晶晶老師回覆我:“親愛的,這真是太棒了!”為了這句話我竊喜了很久,能受到這麼了不起的老師的稱讚,自然是得意的。可見鼓勵和讚揚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凱茲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師能力如何,有時勇氣和熱忱的的過度消耗會導致沮喪,讓他們認為不論自己在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不錯,如果老是聽到得是輔導老師的指正,換做是我可能也會認為自己無用,從而對工作缺乏信心和熱忱!讚美之言人人愛聽,我們要向對待幼兒那樣,堅持正面教育,多給新教師鼓勵、支持以及激勵,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使她們繼續維持工作熱忱和努力。

當然,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在鼓勵,讚美新老師時,言詞的內容中應提出一些有用的信息,有具體指向,如:“你的迴應很不錯”“活動重點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話。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感受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談理論還是説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鑑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幼兒的讀後感 篇10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

《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藝術99例》,我利用空閒時間看完了。本書以“幼兒教育的起點是成全每一個兒童”為基本理念,通過具體案例的闡述呈現了教師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為及思考。讀着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由衷地感到親切,因為書中的許多故事似乎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那些發自內心的感悟,一次次引發了我心靈上的共鳴,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有着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一位老師的行為背後都投射着真實的、自然的教育觀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讀罷此書,讓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從教會幼兒做好小事、關注細節開始的。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能樹立“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觀念,用心關注每個幼兒,關注他們的一切——平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情感、態度、習慣、心理變化,等等,從各方面去發現、挖掘、引導和培養,那麼,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書共六輯99例,通過99個例子講述幼兒教師在工作生活中所發生的故事,從而得出良好的經驗。我認為該書最有價值的地方是:每個案例後面都附有教育小語和小貼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個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發,從而讓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愛育愛,愛滿心田

書中的老師們一個個滿懷“愛”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用“愛”滋潤着學生的心田,使孩子們的心靈是那樣的純潔、善良和樂觀;使孩子們的成長是那樣的歡樂、健康和積極向上!作為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樣,做到為人師表。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老師都要一視同仁,將愛心平分,耐心地、恆心地去教導、灌溉。對於孩子來説都是無比的開心,無限的關愛。

二、教之有道,專業成長

這輯中的17個小故事,充分説明了教師不是天生的,任何優秀的教師也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教師的有心和自我鑽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做個有心人,多動筆記錄,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平時並未侷限於開展完活動就拋在一邊,而是勤於動筆,對每日活動堅持總結、反思,逐漸地,將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在一日教學活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反思教育教學只是內容的選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學活動祖師與開展過程是否合理,對於偶發事件,我的處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裏?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又是哪裏。通過反思,切實提高了教學水平,同時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

三、學之有方,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學習是每個人的生存之道,幼兒的學習無處不在,作為教師不應授之以魚,而要授之以漁,讓孩子擁有可持續學習、發展的動力。第36個小故事中的許老師允許孩子失敗,鼓勵孩子努力去嘗試,就是讓孩子自己親身體驗,得到直接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之球拋給孩子,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天生具有自我學習、自我認知的能力,教師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熱愛幼兒,善於發現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隨機教育。

四、教育智慧,無處不在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教育同時也是一個大智慧。在這一輯中的老師們為孩子創造寬鬆、愉快、温馨的環境,教師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手段。如對待給小椅子作記號的小“調皮”鬧鬧,施以合適的方法,接納孩子的獨特言行;老師通過愉快地談話讓尿濕別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負擔,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採用轉移注意的方法巧妙應對了有着分離焦慮的依依等等。其實,在每一種處理方法的背後,隱藏着的都是對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放手、幫助、提醒和約束……不是嗎?“洗耳恭聽”,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袖手旁觀"是讓我們學會放手;“雪中送炭”是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自食其果”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苦肉計”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礪……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那就需要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

五、教研一體,相得益彰

正如主題闡述中所言:教學與研究分不開。要想教學質量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要開展幼兒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們身邊,就在一日生活中。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蒐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討,嘗試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過教促進研,通過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體,共同提高。告訴自己:做反思性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邊反思,邊進步。

六、家園共育,合力倍增

本輯中的15個小故事也從不同角度驗證了家園公寓的重要性。鼓勵、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巧妙地將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庭不僅能夠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發展。通過溝通,老師可以找到幼兒個性上出現問題的癥結,給予家長教育孩子的相應建議,形成有效的家園共育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

書中的精彩小故事還有數之不完道之不盡的情節與內容。99例教育藝術並不是99種教育的解決之道,而是99次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也許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許我們既活在未來,更活在無限的過去,在這些紛繁複雜卻又樸素平凡的場景中,有最樂意的付出,有淚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寫因而温潤無比的愛。

從這本書中,我受到很多啟發: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幼兒的讀後感 篇11

《幼兒教育》這本雜誌,我正好也訂閲了,看了幾期受益不少。

對於老師推薦的幾篇文章,感觸很深,特別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點,讓我想起前不久一個朋友的QQ空間裏的文章,説得是日本國家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們的父母説送小孩到幼兒園就是要讓小孩生病的;在幼兒園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個小孩的父母都準備各種環保袋子,讓小孩分門別類的裝東西;每個幼兒園都有很多沙子,就讓小孩玩;備有很多套衣服,髒了就換,要求小孩自己換衣服;幼兒園基本上沒有知識課程,但經常組織到户外接確大自然;更沒有所謂的興趣課程……

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我個人來説真的不能認同,自己讀書也是經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樣一個過程,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兒。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兒在家,我會暗示她搗點小亂,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搗亂,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牀當作蹦蹦牀;在地上亂畫;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兒指着潔白的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在這裏畫?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畫就畫……女兒會跑到爸爸面前笑着説: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總是給女兒一個輕鬆的環境,平時上班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時間就全部由女兒支配了。有時我會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齡都降下來,和女兒一般大小,和她計較一些她比較喜歡吃的零食;有時也會把女兒提到大人的程度,讓她學着照顧小玩具、洋娃娃,讓她懂得接受愛、懂得愛。現階段,女兒唯一應該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見到女兒,我就會問:妹妹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做遊戲?我不會問老師教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更不會在現階段就讓女兒去參加什麼英語之類的興趣班。記得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可以去學英語了,還有搞個什麼拍錄像讓家長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於這些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沒錯小孩這麼點小就離開家長,到了一個新環境,會哭會不適應,但是家長總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在美國的國小裏,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課的,可對於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社會的認知、禮貌道德等素質教育卻是很重視,試問是否整個美國都輸在起跑線上了?

記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銷英語培訓班的業務員。可能女兒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些(昨天晚上還有個家長説,你們家的是超大型的),他很有禮貌的攔下我説:可以讓女兒去學英語了!我説我家的還小……他説:三歲也可以學了。我説:你們培養出來的都是天才。他説:你也可以培養出天才啊(他可能還認為他這句話説得比較有水平)。但是我説: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兒,天才的女兒還會屬於我嗎?

在這,我不得不承認我很自私,但是我不會以“漏斗式”的方式,壓迫女兒去學這學那,我會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興趣的前提下,盡我的能力去培養她,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個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也希望今年小樂能戒掉那隻小豬,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繼續讓她帶着吧,我就負責做好小豬的衞生。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下:在讀書節開幕式的時候,那位跑上前去搶答問題的小男生,不知老師們是否還有印象。如果在你所教學的過程中,碰到了這樣的小孩時,一定不要讓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敢,當然也要引導他以後要遵守秩序。當時,我就看到他那個班的老師臉上對那位家長代表難以置信的表情。從這點上也可以説明我們現在的老師並不是完全拘泥於書本上的教學模式,而是給小朋友們很大的發揮空間。説明我們的教學正在發生些變革,這樣真好。

初為人母,根本沒有什麼教育小孩的經驗和心得,還望老師們多費心了!

幼兒的讀後感 篇12

《幼兒教育技藝》這本書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前段時間讀了《適應環境啟蒙教育技藝——幼兒園教育》這部分內容。我覺得對我很有幫助,因為我今年剛剛待了一批剛入園的孩子。可以説書中的案例和我身邊的孩子所發生的一切正相吻合。幼兒從眾人疼愛的家庭環境轉入學校的教育環境,對於幼兒來説適應環境是幼兒社會性教育的一大內容。適應環境的能力是幼兒獲得發展的必要條件。幼兒園開展適應環境的啟蒙教育,有助於幼兒形成最初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長。

書中的案例“貝貝來園不哭了”。該教師針對幼兒好玩的天性,組織幼兒開展豐富有趣的活動,如玩滑滑梯等轉移幼兒的注意力,並運用多媒體將幼兒在幼兒園愉快生活的鏡頭拍攝下來播放給幼兒看,使幼兒再次感受到在園生活的快樂,從而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新生入園總有一些不適應。因為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而且他們沒有羣體生活的經驗,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現象。如果幼兒園環境不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那麼幼兒就容易產生拒絕心理,出現大哭大鬧現象。為了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還應給幼兒母親般的關愛,恰當地向他們表達親熱,滿足其身心需求,從而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再如,“幫助娃娃穿褲子”我覺得教師組織的這次活動非常好,還提供了有趣的兒歌。由於受其動作能力發展的限制,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還需要成人適度的幫助。所以當他們在生活上碰到一點困難時,就會求助大人,甚至哭鬧。那做教師的除了幫助更多的還是關愛。

總之,教師要具備一顆博大的愛心,包容之心,對待要親切、有耐心,精心準備與的每一個活動,努力縮小與家園之間的距離,增進師幼之間的感情,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就能使逐漸喜歡園,儘快適應園的生活。幼兒教育技藝還有很多關於教育孩子的章節,有時間我一定要全部讀完。

《幼兒教育》雖説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而且我也特意每年都定這本雜誌,看完每一期的《幼兒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兒教育,對家庭、社會、幼兒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教育研究專輯”、真誠的“教育經驗”、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和優秀的“點題徵文”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其中的“教育經驗”一欄,最值得我學習,對於一個沒幾年幼教經驗的我來説,其實很需要從書中或老一輩那學習到更多更好的經驗,從而充實自己,不斷使自己進步、成熟,在《幼兒教育》這一本雜誌中可以尋求到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狀態和教育整合方法。

讀了其中一篇《追求開放的教學狀態——從閲讀活動<金雞冠的公雞>看集體教學的有效性》一文中,得知開展每個活動時都應提升每次活動教學價值,對幼兒的閲讀應該個體閲讀和合作閲讀相結合,教師在關注幼兒幼兒個體質疑和猜測,並適時激發或引導幼兒合作、分享、探討甚至爭論。從個體的探究閲讀到集體的質疑碰撞,孩子們帶着自己的問題,分享閲讀經驗,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一個有趣而有效地開放學習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泛讀”是指給幼兒一個自由閲讀空間,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自主觀察、猜測、聯想,並與同伴進行廣泛的交流、討論,從而初步感知和理解故事的情節與內容。“精讀”是指教師根據幼兒泛讀的情況和作品本身的特點,扣住故事的主要內容和情節,指導幼兒進行重點閲讀與深入閲讀。這樣幼兒能有主次之分,並在傾聽故事全文可以領略文學語言的優美生動以及對白的生動有趣,理解、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讓孩子學生從小就要漸漸地懂得,讀書的苦與樂是相輔相成的。從本質上講,讀書的樂趣在於讀書的艱苦之中。讀書並不只是都如夏天吃冰淇淋一樣美滋滋的痛快,有時讀書就是一樁苦事情。作為孩子,讀書是本分,是天職,不是玩,苦盡甘來,要付出這種代價,才能將讀書化為自己的知識、血液和生命。一旦學生真正把閲讀當成一種樂趣、視作一種享受,它所產生的能量將比所有的閲讀指導都來得快捷、來得有效!從中讓教師深刻體會、關注教師提問的有效性、重要性,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具備這樣的意識。在以後的研討中,我們將繼續提高教師在活動中提問有效性的教育行為,同時,我們也將對集體閲讀活動中教師觀察後的迴應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而使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更多地考慮幼兒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兩者的相互關係,促進幼兒既發揮主體性又積累閲讀經驗是今後研究的方向。

《幼兒教育》中還有好多吸引我的欄目及文章,有些文章雖簡短,內涵卻很深邃。文中的一些觀點都是非常值得我們細加品味的。

幼兒的讀後感 篇13

很多老師對幼兒數學能力有這樣一個總結“會的孩子好像並不是教會的,而不會的孩子卻怎麼也教不會他。”兩年的教育實踐我也有同樣的感慨,感覺自己教數學有些力不從心。起初認為數學是很容易教的,可是實踐中遭遇碰壁,不知道是自己的教學出了什麼問題,還是那些落後的幼兒真的缺少數學“天賦”。

我感覺到自己對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不瞭解,對於幼兒時怎樣學習數學的,教師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能起到什麼作用,應該起到什麼作用也不是很清楚。這個暑假我讀完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雖説我在師範就學有幼兒園數學教育這節課,可是因為應付考試所以沒對幼兒園數學教育重視起來。現在重讀,有了自己的實踐便容易理解書上的內容,很多地方的理論讓自己恍然大悟。

書上詳細系統地説明了幼兒數學學習的過程,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各年齡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髮展特點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致,從外部動作到內部動作,從同化到順應,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自我中心到社會化的順序發展的。根據這個大的發展過程,我們便可以有順序有層次的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而不是盲目的強加灌輸。對孩子發展特點不能好好把握,那麼勢必會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處處碰壁。近兩年我都教的大班,雖然都為大班的孩子但數學發展層次不是都一樣的,能力強的孩子能順當的沿着教育活動走,可是對於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他們的水平我便不知在哪個層次,致使教育無從下手。看過本書各個年齡階段數學教育的目標要求讓我感覺到幼兒園教師不能只關注一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所要達到的能力,而應該對每個年齡階段都要有所瞭解,這樣自己的數學教育才有系統性,對孩子的發展水平也能有清楚的認識,然後因材施教。

書上解釋了我困惑很久的問題,如孩子們為什麼做減法難於做加法——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受到運算方法的影響,減法中樹羣的比較關係比加法複雜。這個讓我能更清晰的判斷幼兒學習加減法中出現哪些困難,從而對症下藥。記得大班的本子上有這麼一道題:要求幼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徵。老師們都反應這道題目難倒了不少孩子。我也如驚弓之鳥般對此題小心翼翼,請教過其他老師。而現在知道這道題目正是本書上所談及的大班幼兒分類裏的內容,居然此題有詳細的教法分析——第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兩張表格,明確第一排,第一行在哪裏?第二步,引導幼兒在表格中勾畫特徵。數學教育方法當然不能依葫蘆畫瓢,可是這些教學理論經驗是我們必須熟記的。只有把這些教學法理解,記住了,那麼幼兒數學教育便得心應手。

在讀完《幼兒園數學教育》後讓我更加迫切地翻出了曾經上學時當做任務學完的《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這些理論書籍是自己業務發展的根基,我想現在開始重新好好學習這些。

幼兒的讀後感 篇14

在人類知識的海洋中,名著名篇是最燦爛的浪花。在人類思想的偉大進程中,每一個判斷都是歷史的判斷。教育發展歷史上的名著名篇雋永耐讀,經久不衰,滋養着人類的教育不斷向前,孕育着莘火相傳的希望。然而,這麼多的教育文章,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領略其精華,很有幸,我讀到《中外幼兒教育名著解讀》這本書,為我提供了一條領略古今中外幼兒教育名著名篇精髓的捷徑。

幼兒教育思想的發展經歷了複雜,後浪推前浪的不斷演進的過程。在我的記憶中,在我很小的時候,幼兒教育感覺只是停留在看看孩子的觀念上面,讀了本書以後,我才知道我的認識是多麼膚淺,其實,"幼兒教育"已經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只是,在詞語的運用上有所差別,與其相對應的就是"蒙養",既教育童蒙之意思。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儒家教育理論體系的奠基人――孔子很重視早期教育,確實,正確的早期教育能夠使兒童形成好的習慣,並使兒童早立志。那時,孔子很注重孩子的主體教育,個體教育,終身教育等思想至盡仍有重大的意義。

同時,本書通過四個階段的介紹,分別講述了我國,外國近代中國幼兒教育歷史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幼兒教育人物及其對幼兒教育的看法和主張。書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和原則不因為時代變遷而失去其價值,所選的都是古今中外流傳的教育經典,是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對人類教育的發生和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作品,其中有很多當代有影響的教育理論家的代表作和國際組織的教育報告。滿足了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實際需要,也為我今後的幼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其中,最令我驕傲的是我國創造教育世界和探索的先驅者——陶行知先生,他指出"兒童是有創造力的",並證明兒童有創造力,他通過"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眼睛,頭腦,雙手,嘴巴,空間和時間,和培養兒童創造力的"三個需要"説明創造力雖然不完全是由教育創造的,但能教育能啟發,培養,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使我收益非淺,讓我明白,教育工作者與受教育者之間一定要有民主的關係。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時常提醒自己,注意循循善誘,耐心啟發,因材施教,確實,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果對教育者施以強制,那樣只能培養出唯唯諾諾,墨守成規的庸人,培養不出富有創造力的天才。

書中還有闡述瞭如:蒙台梭利,杜威,皮亞傑,蘇霍姆林斯基等很多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外國幼兒教育家的理念,生平與成書經歷,其中最讓我感動心靈的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這是蘇霍姆林斯基醫生從事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閃耀着他為了兒童的發展而無私奉獻的精神與光輝形象。這種全身心的投入能開啟一個嶄新的世界,能帶領孩子在實踐中獲得創造生活的鑰匙,能讓每一個孩子在師生互動中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教育的真正價值。這種精神多麼值得我們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實踐者學習啊,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反思我們今天的幼兒實踐教育,我們今天應該怎樣做教師 怎樣培養真正的"人" 其實,每一個孩子心靈中潛藏着巨大的生命創造力,他們都有幻想,都會編故事,會唱歌……如果我們擁有象蘇霍姆林斯基一樣宏大的胸懷,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那麼,你就會發現:每一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藍天下的快樂學校也就不會是一個童話。

通過閲讀本書,我的內心獲得了充實,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莎士比亞有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是一名讀書人,尤其是我們處在一個需要不斷學習的時代,只有堅持讀書,並學以至用,才能不斷提升自己,走向成熟。

幼兒的讀後感 篇15

讀《這就是幼兒教師》一書,確實有很多感慨。的確,做個幼兒教師不容易,但是什麼讓我們仍然堅持在這平凡的崗位上,面對着強大的工作量,面對家長和社會的不理解,堅守清貧,淡泊名利,任雲捲雲舒,皆能寵辱不驚,矢志不移。正如日誌裏寫的“是孩子們的純真支撐我們走到了今天”。

這本書是如此的貼近幼兒園教師的心聲,一個個小故事似一張張似曾相識的笑臉,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幼兒園生活的真實畫卷。是的,幼兒園老師是保姆,因為每天有擦不完鼻涕,系不完的鞋帶,甚至孩子們每次入廁都需要老師的陪伴;幼兒園老師是法官,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小官司,甚至每天一入夢,孩子們便爭先恐後的擠進夢裏;幼兒園老師是“瘋子”,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起,順口而來的是與年齡不相實際的兒童歌曲,每天與孩子一起摸爬滾打,上竄下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幼兒園老師是清潔工人,孩子們小,幼兒園又幾乎都是娘子軍,所有的體力活都要我們自己來承擔。但同時,幼兒園老師也是藝術家,唱歌跳舞、彈琴、摺紙、畫畫,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幼兒園教師也是教育專家,因為在家再難纏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就會乖乖的聽話;幼兒園老師是設計師,家長園地的佈置,區域活動的設計,樣樣都凝聚着老師的心血;幼兒園老師是媽媽,因為年幼的孩子們需要無微不至的呵護。

聯想到我們班級的孩子們,他們剛入園的時候,在父母的臂彎裏撒嬌,在老師的懷抱裏哭鬧。他們的眼中是迷茫,他們的心裏是膽怯,是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所表現出的惶恐。有的老師的手臂和臉上可能會留下孩子“英勇抗爭”的“傑作”。但是我們的老師仍舊是給孩子親密的安撫,讓孩子看到我們温暖的笑臉。我們在孩子們的心上撒播陽光,但我們也會得到愛的回報。看着孩子們稚嫩的塗鴉,聽着孩子們甜甜的歌聲,凝望他們活潑自信的背影,還有孩子們一臉的自信與陽光。這讓我們倍感欣慰,苦中有樂。

讀了這本書後,我從表面上看似不滿和發泄的文字中卻感悟到平凡中的偉大,而我能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感到真慶幸。也許當孩子們長大以後,很少有能記起他的幼兒園老師是誰,但我們給他們的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卻可以延伸到他們長大成人,我想,這就是幼兒教育的魅力所在。

當有一天,我們的韶華不再,當有一天,我們鬢染秋霜,那滿園的碩果定會讓我們陶醉,當我們走下幼教崗位時,我們可以自豪的説:“我們曾為民族的崛起揮灑過汗水,我們也曾為共和國大廈的奠基流淌過心血。”讓未來的才子從我們這裏起步。讓燦爛的太陽從這裏冉冉升起。

幼兒教師,塑造輝煌的未來,托起明天的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