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陶弘景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來源:文萃谷 7.83K

作品簡介《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陶弘景作品。樑朝建立後,武帝大力擴充文武班子,為鞏固自己的帝位,一邊嚴刑苛法鎮壓民眾,一邊偽裝仁慈勤儉,大力提倡學儒崇佛,騙取百姓同情。陶弘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情急之下,遣高徒入宮,向武帝獻上寶刀二口:一名喜勝,一名成勝。寓意朝廷治國平天下,一要施以善政,二要增強實力。置腹良言,使武帝也頗受感動。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給予的有力支持,親提御毫,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詔,文曰:“心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輔政,重列朝班。然而,徜徉於大自然懷抱之中,併為道家仙風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詔書後,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決心,提筆寫下此詩。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陶弘景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原文

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

作品註釋

1、詔: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

2、怡悦:取悦;喜悦。

作品譯文

你問我山中有什麼。那我就直言相告,這個山中有很多白雲。

但是白雲悠悠,只有在山中才能體會其美。所以我只能自己欣賞,而沒有辦法把它贈送給您。

作品賞析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雲”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雲”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雲”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説:“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贈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雲青山林泉,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箇中情趣,就像山中白雲悠悠,難以持贈一樣。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詩人以這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作者簡介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卒諡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樑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醫學家。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自幼聰明異常,十五歲著《尋山志》。二十歲被引為諸王侍讀,後拜左衞殿中將軍。三十六歲樑代齊而立,隱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禮聘不出,但朝遷大事輒就諮詢,時人稱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脱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道教,雜有儒家和佛教觀點。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百草經》,並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註》七卷,共載藥物730種,並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另著有《真誥》、《真靈位業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