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36W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推薦)菩薩蠻原文及賞析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註釋:

1、玉樓:指華麗的樓。

2、柳絲:指柳樹枝條細長如絲。裊娜:形容柳樹枝條細長柔軟。

3、萋萋: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4、嘶:馬叫的聲音。

5、畫羅金翡翠:這是指羅衣上繡金的翡翠鳥。

6、香燭銷成淚:指蠟燭燃燒產生的蠟淚。

7、子規:即杜鵑鳥,其叫聲好似在説“不如歸去”。

8、殘夢:往日回憶的片段。

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的送別與思念。上片前兩句寫別前女子的心情。女子身在玉樓中,眼望明月,想起與男子相處的點點滴滴,沉浸在回憶中。窗外柳絲細長柔軟,隨風拂動。“春無力”比喻女子心情低落,心上無力。後兩句寫天明送別情景。門外茂盛悽迷的春草象徵了女子心情的.複雜多感,耳邊聽到的是馬嘶,實際上是女子內心無力的嘶喊。下片寫別後情景。女子羅衣上描金的翡翠鳥在流着蠟淚的燭光下,顯得那麼豔麗,更對比出女子的孤獨落寞。窗外子規“不如歸去”的啼叫,聲聲紮在女子的心上。綠窗之下,女子回憶起往日的片段,竟然迷惑其中,不知所蹤了。“迷”字點出了女子彼時的心情,是痴迷,是迷惘。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2

原文:

眉尖早識愁滋味,嬌羞未解論心事。試問憶人不?無言但點頭。

嗔人歸不早,故把金盃惱。醉看舞時腰,還如舊日嬌。

賞析:

【評解】

這首詞生動地表現了對人的懷念。眉間心上,凝聚着愁情。“無言但點頭”、“還

如舊日嬌”,把相思相憶時的情態,刻畫得細緻入微。全詞含蓄藴藉,婉麗工巧。

【集評】

《詞林紀事》:洪景盧雲,宛轉清麗,讀者咀嚼於齒頰而不能已。

《詞林紀事》:曾豐雲,清而不激,和而不流。

薛礪若《宋詞通論》:黃公度有兩個女侍,一曰倩倩,一曰盼盼。

在五羊時嘗命出以侑酒。故晚年曾作《菩薩蠻》一闋。其婉麗處頗近永叔、少遊矣。

上闋寫侍兒嬌羞多情之態可掬。首句“眉尖早識愁滋味”出語不凡,藴涵極深:少小年紀應是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解愁滋味之時,但身為侍兒,完全俯仰主人、依附他人的地位,卻使這過早成熟;也由於她們具有善解人意的聰慧,最能覺察到主人此次歸來的鬱悶心情;這裏只用“眉尖”一詞便勾畫出了侍兒動人的愁態,但到底還是處於“嬌羞未解論心事”的年齡,成熟之中顯着楚楚嬌憨的稚氣。“試問憶人不?無言但點頭”之句頗有風趣:試探着問她是否思念自己的主人,她默然無語,但只輕輕地點頭。在這裏詞人並未正面摹寫人物的肖貌,而是運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部分形貌、動作,加以淺寫速畫,便使一個多情柔媚、嬌羞靦腆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躍於紙上了。

下闋繼續刻畫人物及心態。所不同的是着意於人物性格的另一個表象。“嗔人歸不早,故把金盃惱”是説:侍兒內心嗔怪思念之人遲遲歸來,因嬌羞不願啟齒,卻從將珍貴的金盃擲棄一旁的細微動作流露出來。這不僅寫盡了少女含嬌帶嗔的神態,而且“嗔人歸不早”之句,還有更深層的寓意:應該在發現奸佞弄權、忠良不保的徵兆時,便掛冠辭歸,也不致受一再貶斥、直到免官之辱。作者將埋藏心底的憾事,通過侍兒遷怒金盃的嬌嗔、令人愛憐的動作,輕輕鬆鬆地寫了出來,不露痕跡,堪稱詞家中之大手筆。尾句“醉看舞時腰,還如舊日嬌”是寫:離家日久,多時未見倩倩、盼盼的舞姿,今朝一邊暢飲接風美酒,醉眼觀看筵前侍兒翩翩起舞,發現她們輕盈的體態、婀娜的倩影,仍然如離家前一樣的嬌美。這一生活畫面的描寫反映了以酒澆愁的作者,迫使自己從罷官失意的'不平衡的心態下解脱出來的願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是互轉、相對的,“還如舊日嬌”的舊日,便是指未入仕途時家居的寧靜生活。嘗夠了宦海中升降浮沉的苦滋味之後,再回到這寧靜自娛的生活中來,未始不是一種福分。

該詞寫作的最大特點,是整篇以喻體出現,借題發揮,寫的是家中情事,抒發的卻是政治上的失意。此外,極善於捕捉反映人物氣質神態的舉止,在動中寫人,便使人物栩栩傳神。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3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

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唐代·佚名《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枕邊發盡了千百種誓言,想要斷絕愛戀關係除非等到青山潰爛,秤錘在水面上漂浮,黃河干枯得見底。

還要白天看見參星和商星,北斗回到南面。即使這些事都出現了,還是不能中斷,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現了太陽!

註釋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牌名,為雙調小令。

願:誓。

發願:即發誓,是唐代俗語。

休:休棄,斷絕。

參(shēn)辰:同“參商”,星宿名。參星和商星此出彼滅,互不相見。

北斗(dǒu):即“北斗七星”,形狀如鬥,其斗柄永遠指向北方。

即:同“則”。

日頭:太陽。

賞析

本文渝敦煌曲子詞中的一首早期民間詞作,寫的渝男女間的愛情盟誓。為了表達對愛情的堅貞位渝,全詞一共使用了六種自然景物和非現實現象表達了主人公的願望。在主人公眼中,愛情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共存,誇張又位過分地強調了愛情的永固。此詞圓熟流麗,揮灑曲折,富於獨創性的表現方式,使得這篇抒情之作成為唐朝詩苑中的一顆明珠。

特色之一渝開門見山。

全詞從感情的高峯上瀉落,滾滾滔滔,一發難收。芙蓉帳裏、鴛鴦枕上的這位女主人公,既貪戀雲雨新歡的良宵,又位能位擔心現實生活中女子常遭遺棄的位幸,兩種感情的撞擊一下子將她推樂盟山誓海的峯巔。因而一落筆,感情便噴薄而出,並外化為開門見山的結構特點,晴日之下忽然轟雷四的,以高八度唱出“枕前發盡千般願。從“發願從即發誓,渝唐代的俗語,也渝至今仍活在江南一帶的口頭語。發願本來已渝莊重的表示,“發從而至於“盡從,“願從有“千般從之多,更可看出女主人公感情的激動與態度的堅決。首句切入正題,同時又有着提綱契領、籠罩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興六事,便渝從首句“發願從這一源頭上流出而形成的一條綿延位絕的感情的長河。

特色之二渝博喻手法的運用。

為了表現對堅貞位渝的愛情的樂往,詞中廣泛設喻。女主人公表示,除非六件位可能實現的事都成為事實,否則決位同意婚姻關係的解除。她舉出的六件事渝:青山爛,秤錘浮,黃河枯,白天同時見到參星和辰星,北頭的斗柄轉樂南面,半夜裏出現太陽。這和漢樂府民歌《上邪》的構思極為相似:“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在合,乃敢與君絕!從都渝採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事物作比喻,“青山爛從與“山無陵從、“黃河枯從與“江水竭從,更渝如出一轍,但這並位意味着《菩薩蠻》因襲《上邪》,而正好説明了它們都來自生活。正因為渝來自生活,所以所用比喻儘管相似,卻並位全同。“白日參辰現從與“三更見日頭從,同“冬雷震震,夏雨雪從雖然都渝從時間的角度立論,但前者着眼於晝夜,而後者着眼於四季。具體的寫法也各有千秋:《上邪》以前後兩個“絕從字相響應,五個比喻一氣直下;《菩薩蠻》則以第一個“休從字引出五個比喻以後,略一頓挫,以“休即未能休從的讓步副句以退為進,意思渝即使以上五種假設都成為事實,要遺棄(即所謂“休從)我,也還渝辦位到的,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上提出了“且待三更見日頭從的新的假設。此詞由於緊緊圍繞着“位能休從這一中心取譬設喻,所以“羣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從(《文心雕龍·附會》)。眾辭輻輳,如大弦小弦嘈嘈切切,似大珠小珠跌落玉盤,響的的渝一片繁富而又和諧的樂音。

特色之三渝具有民歌的情調與風格。

文人筆上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從的纖細情感,藴藉含蓄、欲説還休的委婉的表達方式,以及反覆推敲、精雕細琢的煉字造句的功夫,與這首詞渝無緣的。此詞抒發的渝天籟之聲,大膽,熱烈,奔放,率直。意在誇張,位惜誇大其辭(如“枕前發盡千般願從句);為了強調,比喻的運用層見疊出;在用字上也位避重複,三用“休從字,二用“面從字、“日從字,“且待從兩見而又用了“直待從。這些無位表現民間歌謠拙樸、自然的本色。南朝民歌《大子夜歌》説:“位知歌謠妙,聲勢由口心。從所謂“聲勢由口心從,渝説民間歌謠獨特的風情格調的形成,渝由於心有所感,以口寫心。這大概就渝這首《菩薩蠻》語淺情深、似拙而巧,成為一首好詞的.奧祕。

這首曲子詞落筆驚風,造勢遒邁,且沒有文士詞幽婉曲折的風致與含蓄藴藉的神韻,完全渝情思所致,任意揮灑,恰似長河東流,浩浩湯湯。全詞熱烈大膽,奔放直率,似拙而新,語淺情深。首句切入正題,的着提綱挈領、總攬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列舉六種自然景物和非現實現象(青山、水面、黃河、參辰、北斗、日頭),便渝從首句“發願從這一源頭上飛流直下而形成的一條綿延位絕的情感河流。其想象渝宏闊而豐富的,想象的空間由地及天,想象的對象由山河到星日,以世間最雄偉的景物來比擬愛情,把愛情鮮活的生命與永恆的天地日月相提並論,形成一種奇妙而合理的類比推理:青山位會爛,水面上浮位的秤錘,黃河位會乾枯,參星和辰星位會在白晝出現,北斗位會轉到南面,三更半夜位會見到日頭,愛情也因此綿綿無絕期。作者從反面下筆,如此類推,可謂悖理而合情、無理而曼妙,從而收到與《上邪》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效果。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4

原文:

菩薩蠻·七夕

[宋代]蘇軾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五更天時銀河斜轉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註釋

菩薩蠻:詞牌名,正體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

仙馭:指風伯、雲師駕車而來,意即風起雲湧,天氣發生了變化。

雲開扇:作為扇翣掩障太陽的雲移開了。

更闌:更殘,五更天。闌,所剩無幾。

星河轉:謂銀河斜轉,表示夜深。

驚:驚醒,醒過來。

草草:匆忙。

長共天難老: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不會老死。

人間日似年:人世間的日子難過,這是説明上句牛郎、織女“不羨人間”的理由。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為“更闌月墮星河轉”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捨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雲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渲染了牛郎織女此時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雲開,面臨蒼涼環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歎、淚涕縱橫的神態。“夢”、“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後的傷離恨別的心態。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恆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心難言的餘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後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為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説,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麼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麼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5

原文

綠蕪牆繞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階飛,烘簾自在垂。 玉鈎雙語燕,寶甃楊花轉。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註釋

蕪:音無,田野荒廢,叢生野草。

簸錢:擲錢為戲以賭輸贏。

甃:音皺,井壁;井。

譯文

綠草叢生的圍牆,環繞着長滿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隔隔芭樵葉兒倦。蝴蝶在台階上翩翩起飛,帷簾在微風裏自在飄垂。白玉的簾溝上一雙燕兒低語呢喃,共垣的四周楊花柳絮飄旋飛轉。幾處傳出簸錢為戲的嬉鬧聲,綠簾里正做着淡淡的春夢。

賞析

《白雨齋詞話》雲:“陳子高詞温雅閒麗,暗合温、韋之旨。”這首詞的特點,即在一個“閒”字。李白有《山中問答》詩:“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心自閒”,指身棲碧山的`閒適之趣,而讀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啟示下發出會心的微笑。這首詞也是着眼於“閒適”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領神會,悠然自得。陳振孫、賙濟等都稱陳克詞“格韻極高”,大約就是指他詞中那種“不着一字,盡得風流”的韻致而言吧。

這首詞通篇寫景,而人物的內心的活動即妙合於景物描繪之中,“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緒論》)上片展現映入簾內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遠而近,由靜到動。首句寫院牆,其上綠草雜生,圍住寂寂庭院,院內青苔滿地,可見人跡罕至,古詩亦有云:“並由履跡少,一夜上階生。”“中庭”句指正午時分陽光淡淡投上蕉葉,“卷”字形容蕉葉捲心,姿態自然。李清照詞曰:“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蕉葉大而遮蔭,庭院因而顯得幽深。“蝴蝶”句點出階前無人,出入花叢林間的蝶兒也款款而來。末句只寫簾兒輕垂,隨風微動,“一行珠簾閒不卷”,簾內之人的所見所感則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飛南園’、‘明月照積雪’,皆心中目中與相融浹,一出語時,即得珠圓玉潤,要亦各視其所懷來而與景相迎者也。”(《夕堂永日緒論》)此是指客觀自然景物與詩人自身感受兩者能和諧並相互滲透而言。這首詞上片寫庭院的幽靜自然,詞人的閒適心情,兩者交相融合,韻味雋永。

下片“玉鈎”句從“風簾自在垂”而來。燕子多在人家樑間作巢,出入房櫳,“還相雕樑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穿簾海燕雙飛去。”由於珠簾不卷,玉鈎空懸,雙雙燕子,呢喃其上,聽來是那樣低軟柔和,真是比“迷離曉夢啼鶯”還要悠忽。“寶甃”句寫楊花飄颺旋轉於井垣四周,優遊自如,“不肯畫堂朱户,春風自在楊花。”這是庭中景物再現於迷夢之中,“幾處”句,依稀聞得簸錢為戲的聲音。王建《宮詞》雲:“暫向玉華階上坐,簸錢贏得兩三籌。”笑語嬉鬧,都在隱約之間。這些景物描寫給人的印象是似有若無,不可捉摸。

末句方始點出人物,綠窗之下,午夢悠悠,一“輕”字形容似睡非睡,若夢非夢,蘇軾有“紅窗睡重不聞鶯”之句,李清照詞雲:“濃睡不消殘酒。”“輕”就是和“重”、“濃”相對而言。睡重故不聞鶯啼,濃睡乃不消殘酒,而睡輕則燕語、花飛和簸錢聲都如有所聞,若有所見,這種朦朧的景象與詞人悠閒的心情亦是相和諧而滲透的,所構成的意境是閒適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畫天外數峯,略有筆墨,而意在筆墨之外。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6

菩薩蠻·秋閨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

古詩簡介

《菩薩蠻·秋閨》是清朝女詞人徐燦的一首詞。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自道心事。這首小詞,將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悽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藴藉。此詞感傷情調極為濃郁,但並不頹廢,極富藝術感染力。

註釋

①西風:秋風。

②魚書:喻指書信。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遴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風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卻那般不解人意,只顧一味惱人。身體感知的是時節的變遷,時節物侯的變遷不免令人顧影生憐。因為“玲瓏晶枕愁雙設”——即使美麗的水晶枕也徒為虛設。看着它們雙倚的樣兒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單。此處點明的是“愁”,“雙”乃愁緣起。重陽節是登高的'好日子,親朋友伴原該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時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卻牽出了幾多對遠人的思念,讓人恨恨難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卻是遠方人久無魚書,音信全無。獨守閨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時長燃的蠟燭和佛曉前的淡月相知吧。“燭淚流殘月”,見出從傍晚到深夜,又從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徹夜不能成眠。想拖個吉夢在夢中見他,卻也恍恍惚惚,醒轉來只見得一抹遠山、亂雲簇簇。這首小詞,將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悽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藴藉。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7

菩薩蠻·富陽道中

春潮曾送離魂去。春山曾見傷離處。老去不堪愁。憑闌看水流。

東風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覓春痕。紅疏桃杏村。

鑑賞

詞以“春潮曾送離魂去,春山曾見傷離處”兩句起筆。這兩個“曾”字,詞人把自己的思緒沉浸到對往昔的回憶中了。“離魂”這裏借指女友的離情。正是眼前的山水,詞人過去曾在此與女友分手;而今山水依舊,人事已非,當時的“傷離”情景只存於記憶中了。這樣,開頭兩句就為全篇定下了感懷的情緒基調。“老去不堪秋,憑闌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來,把思緒從往昔的回憶拉回到現實中,而現實又是如何呢?春山依舊青青,流水依舊潺潺,而自己卻已走入人生之秋了,置身昔日與女友分手之地,只能目送流水陣陣流向遠方。詞人內心功業未就而年歲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看”字極富意藴,耐人尋味。上片在寫法上為抒情的需要,打破慣常的時空順序,借“春潮”、“春山”和兩個“曾”字沉入對往昔的回憶。這種手法使詞的感懷情調更為濃郁,同時也為下片作好了鋪墊。

“東風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意謂東風無法挽留,像年華一樣逝去,留下的只是漫漫長夜檐前滴也滴不完的雨滴。這二句承上片“憑闌”句,藉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環境帶給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種心理重壓。寫法上,這二句忽然宕開一筆,以景託情,這又反過來連接上片,與上片所渲染的感懷情調相承,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歇拍二句:“明日覓春痕,紅疏桃杏村。”這二句承上二句“東風”、“雨”,指明經歷風吹雨打的紅花慢慢地凋零、飄落,留下的`將是一幅殘春圖景。顯然,這也寄寓了濃郁的身世之感。至此,詞雖已結束了,卻留下濃厚而久遠的回味。

《人間詞話》開篇雲:“詞以境界為最上。”毛滂這首詞,正由於對詞境作了開掘,才留給我們無窮的回味。這首詞的“境界”,表現在時空的浩渺遼遠和有盡語言所傳達的無窮意味。詞以回憶往昔開始,然後轉回現實,又由現實指向未來。“過去——現實——未來”組成全篇“放——收——放”的開放結構,使詞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藴了豐富而悠遠的內涵。空間上,此詞還成功地運用了繪畫藝術中的空白技巧。清人戴熙説:“畫在有筆墨處,畫之妙在無筆墨處”(見《習若齋畫絮》)。這首詞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間所藴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秋,憑闌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讀者的思緒隨着潺潺流水而漂向遠方,隨着詞人的目光而向遠方延伸的效果。總之,作者借有限的語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空框結構”,使我們在這一“結構”中得以填充自己的理解,這也就是這首詞歷久不衰的祕密所在。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8

菩薩蠻·湘東驛

宋代:范成大

客行忽到湘東驛。明朝真是瀟湘客。晴碧萬重雲。幾時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別後書難得。先自雁來稀。那堪春半時。

賞析

詞題標明的湘東驛,在南宋時屬萍鄉縣,即現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鄉市西。當時是比較閉塞的山鄉。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這首小令大約作於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調任靜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為廣西經略安撫使,越歲之後途徑此地之時。此前幾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歸遷中書舍人並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對朝廷用人問題提出不同意見,辭官引退歸蘇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鬱,這時接到調令,首途廣西,來到了荒僻的湘東驛。旅中的孤獨淒涼,難以排遣,不禁回想舊日京中故里的友人,憂從中來,寫下了這首小令。

上半闋首句點明瞭客行所至的地點——湘東驛,“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預想、難料今日的意味,可見遠遷廣西本非己願。然而“豈不歸懷官有程”(陸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繼續前行,進入瀟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悵惘。作一個公忠體國的正直官員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於朝。作者並沒有交待遷官的具體始末,僅從自驚自歎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讀者去聯想得之。悵望蒼茫晴空中的重重雲彩,意識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吳故地是那樣的遙遠。“幾時逢故人?”作者此問,充滿了懷舊的情思,也反襯出客行的孤寂境況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區,但對辭鄉遠別的孤旅來説,一切美景均同虛設,無意觀賞,這與荒涼的塞北便無區別了。下半闋首句便發出瞭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況交通阻塞、音書難通,連鴻雁的蹤跡也稀少而不易見到。那麼,這暮春三月,面對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豈不更令人孤苦難耐嗎?通篇就這樣由境觸情,由情而憶,由憶而感,由感而悲,傾訴了遠別的傷痛、懷舊的積鬱。兩闋之間,過度自然,渾然一體。語言樸素明白,毫不費解,卻又含蓄曲折,意藴深沉,稱得上是洗盡鉛華、反璞歸真。説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難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為過分的。

作者介紹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存詩1900首。諡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和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農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時田園雜興》,共記60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四季分別有12首。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范成大於宋欽宗靖康元年六月初四(1126年6月26日)生於吳縣(今江蘇蘇州),他幼年聰慧,十二歲時便遍讀經史,十四歲時開始創作詩文。

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高宗生母韋氏(顯仁皇后)從金國回朝,范成大應試獻賦頌,名列前茅。

紹興十四年(1144年),在崑山堅嚴資福禪寺讀書,十年不出。曾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號此山居士。

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除任徽州司户參軍,於此年春季抵任。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前往臨安,監管太平惠民和劑局。

隆興元年(1163年)四月,范成大任編類高宗聖政所檢討官,兼敕令所。

隆興二年(1164年)二月,除任樞密院編修官。十二月,任祕書省正字。

乾道元年(1165年)三月,任校書郎。六月,兼國史院編修官。十一月,調任著作佐郎。

乾道二年(1166年)二月,范成大任尚書吏部員外郎。三月,被人誣陷逾越等級,遭罷職,旋即領宮祠官。

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被朝廷起用為處州知州。次年五月,范成大入宮回答宋孝宗趙昚的提問,陳説力的內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國力、人力,認為此時都被不急之務耗費,孝宗高興地採納了他的意見。七月,赴處州任。八月,抵達處州。范成大為處州創義役。其法規定:民以都保為單位,據役户多少和職役情況,各家按貧富輸錢買田稱義田,以所收田穀助當役者,民户按次序輪流亢役。義役既行,公私都稱便。

乾道五年(1169年)五月,朝廷召范成大為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説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乾道(1165年—1173年)年間,規定以絹統計贓物數量,估價低而定罪重,范成大上奏説:“承平之時絹每匹不到一千錢,而估的價超過幾倍。紹興初年絹價遞增了五分,價錢有三千足夠了。如今絹實在貴,應當比當時的價格翻一倍。”趙昚吃驚地説:“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法令條文。”於是絹價增為四千,而刑罰減輕了。 十二月,任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

使不辱命

宋金簽訂隆興和議時朝廷忘了議定受書的禮儀,趙昚曾為此感到後悔。乾道六年(1170年)五月,趙昚任命范成大為起居郎、代理資政殿大學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觀使兼侍讀、丹陽郡開國公,充任祈請國信使,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請更定受書之儀。范成大因所奉國書僅語及陵寢事,請並載受書一事,趙昚不許。臨行前他對范成大説:“朕不敗盟發兵,何至害卿!齧雪餐氊,理或有之。”左相陳俊卿因力主暫緩遣使而去位。吏部侍郎陳良佑因論不應遣使而罷官責居筠州(今江西高安)。李燾懼而不敢行。范成大慨然而行,當時金國的.迎接使者仰慕范成大的名聲,以致效仿他戴巾幘。

到燕山後,范成大祕密地草擬奏章,具體論述接受國書的儀式,把它放入懷中。范成大首次呈進國書,言詞慷慨,金朝君臣正認真傾聽時,范成大忽然上奏道:“兩朝已經結為叔侄關係,而受書禮儀沒有確定,我這裏有奏章。”於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金世宗完顏雍大吃一驚,説:“這難道是獻國書的地方?”金朝羣臣用手板擊他要他起來,范成大跪立不動,一定要把國書送上。不久,回到住所,完顏雍派伴使宣旨聽候處理。范成大一直跪着要獻上國書,金朝廷上議論紛紛,太子想殺死范成大,經越王阻止才作罷,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氣節而歸。九月,成大返宋。完顏雍復書拒宋所請,只許趙昚奉遷陵寢,同意歸還欽宗梓宮。范成大回國後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

南宅交廣

范成大歸國後,被任命為中書舍人。最初,趙昚書寫崔寔鑄錢之案,連及士大夫《政論》賜給輔臣,范成大上奏説:“御筆書《政論》,本意在於嚴格法紀,整頓積弊。而近日大理寺議定刑罰,順次加重一級,這不是以嚴刑換取太平,而是殘酷。”趙昚稱他説的是明智的話。張説被任命為籤書樞密院事,范成大起草制書,扣留命令七天不下達,又上疏勸告,最終阻止了任命,但范成大也因此遭外調。

乾道七年(1171年),范成大以集英殿修撰出知靜江府(廣西桂林)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此即為“南宅交廣”之行。

乾道八年(1172年)臘月七日,范成大從家鄉吳郡(蘇州)出發,南經湖州、餘杭,至富陽而入富春江,隨後經桐廬、蘭溪入衢江,又經信州(上饒)、貴溪、餘干而到南昌,再入贛江。

乾道九年(1173年)元月十二日,范成大至臨江軍(樟樹),十四日遊薌林和盤園,給范成大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幾棵大梅、古梅,晚年隱居石湖後,他就全力經營石湖的範村,“以其地三分之一與梅”,並專門著有《梅譜》一卷。范成大後即入贛江支流袁水,過袁州(宜春)、萍鄉進入湖南境內。泛湘江南下,至衡山,並陸行經永州、全州。三月十日,范成大入桂林。

此次水陸路程共三千里,歷時三月,著遊記一卷,取韓愈詠桂林的“遠勝登仙去,飛鸞不暇驂”詩意,取名為《驂鸞錄》。

當時,廣西貧乏,專靠鹽利,漕臣又把鹽利全部取走,於是所屬縣邑有增加鹽價抑配賣給百姓的弊病,趙昚下詔恢復鈔鹽,漕司拘留鈔錢平均分給所屬各部,但錢沒按時到。范成大到廣西后,説:“有比這更至關重要的利害嗎?”上疏趙昚説:“可以強制減去漕司強取的數目,以給各郡縣使之寬裕,那麼科賣抑配可以被禁止。”趙昚採納了他的意見。幾年後,廣州鹽商上書,乞求恢復客商販鹽,宰相同意他們的意見,拿出大量的銀錢幫助他們。人們多認為不好,這個意見發給有關部門討論,最終沒能改變范成大的方法。舊法規定政府所買之馬以四尺三寸為限度,趙昚下詔加到四寸以上,范成大説互市四十年,不應該突然改變。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説:“吐蕃、青羌兩次侵犯黎州,而奴兒結、蕃列等尤其狡黠,輕視中國。臣應當教練將兵,外修堡寨,還要講明訓練團結的方法,使人人能夠作戰,這三方面沒有錢不行。”孝宗賜給度牒錢四十萬緡。范成大還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為管內(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認為西南邊境,黎州是要地,應增加能戰的士兵五千,請設置路分都監。吐蕃入侵路線有十八條,全部修築柵欄分別派兵戍守。奴兒結侵入安靜寨,派飛山軍一千人前往阻擊,估計他們三天就會逃跑,結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將王文才私娶蠻族之女,常常帶人攻打邊境,范成大用重賞使蠻人互相懷疑,不久,王文才被俘獲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殺掉了他。蜀北邊境過去有義士三萬,是本地的民兵,監司、郡守私自役使他們,都統司又讓他們與大軍輪流戍邊,范成大極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孫鬆壽、樊漢廣都不願出來做官,范成大表彰他們的氣節。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長,不拘於小節,其優秀突出的上書推薦,往往揚名於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與陸游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離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後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遊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後人推重。

東薄鄧海

淳熙四年(1177年)春,范成大卧病,請求奉祠。五月二十九日,離開成都。十月,返回臨安召對,趙昚命他權任禮部尚書。淳熙五年(1178年)正月,以禮部尚書知貢舉。四月,以中大夫拜官參知政事兼權監修《國史》、《日曆》。六月,遭諫官彈劾罷免,奉命主管祠觀。淳熙七年(1180年),范成大被起用為明州知州兼沿海制置使,上奏請求罷除進獻海物及前任、魏王趙愷移用的錢幾萬緡,來減少民力的消耗,獲允准。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朝廷因范成大“治郡有勞”,任命其為端明殿學士。三月,任建康(今南京)知府。四月,范成大到任。在建康任上,他上奏調儲蓄的二十萬石米以賑饑民,並請減去租米五萬石。淳熙九年(1182年)八月,因范成大應對旱災、賑濟饑民有功,朝廷“轉其一官”以獎賞。十一月,特授太中大夫。水盜徐五暗中興事,號稱“靜江大將軍”,范成大將其抓獲誅殺。

淳熙十年(1183年),范成大除奏請開倉賑濟饑民外,還下令境內驅捕飛蝗。因苦於風眩,從夏至秋,五次請求致仕,於同年八月被任命為資政殿學士,再次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退隱閒逸

范成大致仕後,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較為閒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寫下了最後的名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並於紹熙三年(1192年)左右為家鄉撰寫了《吳郡志》。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十一月,起任福州知州。范成大多次請辭,均未獲允,只得入朝召對,獲趙昚慰勞,並賜丹砂及手書的蘇軾詩兩首,太子趙惇(宋光宗)也賜“壽櫟堂”三大字。其後又於延和殿論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赴福州任,行至婺州(今浙江金華),稱病堅請奉祠,獲朝廷允准。其後向新即位的趙惇上陳“當世要務”。同年,封吳郡開國侯。紹熙三年(1192年),朝廷加范成大為資政殿大學士,起知太平州。范成大多次請辭未獲準,只得於五月就任。六月,次女逝世,范成大因而辭官回鄉。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於病中自編的詩文全集完成,命其子範莘向楊萬里求《序》。秋季,范成大病重,上疏請求致仕。九月五日(10月1日 ),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朝命特贈五官。十二月十三日,歸葬吳縣至德鄉上沙的赤山旁。後累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9

原文:

春風試手先梅蕊,頩姿冷豔明沙水。不受眾芳知,端須月與期。

清香閒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後燕瑤池,人間第一枝。

譯文

春風最先試着讓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麗,冷韻幽香,伴隨着它的是明沙淨水。它不卑不亢,從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兒理解,應當與月亮約定日期來作伴。

它的香氣清幽淡雅,傳得很遠,總是先在女子們的釵頭上出現。大雪過後。梅花被王母宴請到瑤池,這是人世間報春的第一枝花。

註釋

試手:嘗試身手。

頩(pīng)姿:美麗的`姿色。頩,面目光澤豔美。

明沙水:明淨的沙水。

端須:只該。

期:約定之時。

釵(chāi)頭:婦女的頭飾,多為金玉器。

燕:通“宴”,宴會。這裏指舉辦宴會。

瑤池:神話傳説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樓十二層。

賞析:

此為詠梅之作。作者與蘇東坡過從甚密,東坡為愛其才,曾薦其於朝。東坡因政爭遭貶謫時,作者亦受牽累。此詞顯然是借梅花以寓性情,並非徒然詠物之作。

詞之首句起筆不凡,以擬人手法寫春風似乎可以用她那靈巧的“手”,啟開冰封雪蓋的萬物,而且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拭手”而先,彷彿是春風對梅花特別鍾情。句法峭勁,旋折有力。次句即繪出梅花的丰采:資色美麗(頩),冷韻幽香,相伴着它的是明沙淨水。這句七個字,“頩姿冷豔”寫梅花本身:“明沙水”顯示出一片冰清素潔、纖塵不染的環境。彼此映襯,更給人以丰姿綽約、神采奕奕的感覺。這裏詞人賦予梅花明沙淨水的環境,有着深刻的寓意。

三四兩句,點出梅花的風骨、品格“不受眾芳知”,言梅,態度不卑不亢,從容而自矜。“端須月與期”,詞情突然揚起,説只有月亮才配與梅花作伴。前句抑,後句揚,抑揚之間,把梅花格調的高絕,推上頂峯。

下片層層推進地刻畫梅花的風神。前兩句與後兩句看似梅花與人分而言之,其實與人仍是刻繪梅花。“清香閒自遠”,梅花的香是“清香”,清幽而淡遠:“先向釵頭見”,女人們把梅花連同釵飾插頭上。這裏又用了一個“先”定,再現出她與眾芳的不同。“雪後燕瑤池”,想象瑰麗而神奇,極富藝術魅力。瑤池,相傳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人間第一枝”,可以理解為即使天堂仙境,也有人間花魁—梅花,也可理解為梅花超凡脱俗,冰肌玉骨,豔絕羣芳,如同那瑤池仙子一般清麗、孤高。

這首詞藝術構思和手法上頗具匠心,極具深沉流美、委婉曲折之妙。全詞融情於景,託物抒懷,通過塑造梅花冷豔幽姿、清香惹人。孤高冷傲的風流標格,寄寓了詞人的襟懷和性情,讀來回味無窮,一唱三歎。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0

菩薩蠻·夏景迴文

火雲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雲火。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

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閒照晚粧殘。殘粧晚照閒。

古詩簡介

《菩薩蠻·夏景迴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十一月。上片,寫少婦揮汗如珠、輕紗裹體的夏日容貌。下片,描繪了少婦午睡美和晚粧美。全詞,採用渲染、比擬的手法,描寫了夏日少婦的體態美、午睡美和晚粧美。

翻譯/譯文

火雲夏熱凝聚着的汗水散成珠粒,顆粒珠子般的揮汗凝聚成火雲。玉石般的身上,天暖得只穿碧色的輕紗。輕厚、碧色的衫衣,裹着如玉般的肌體。

臉頰上泛出的紅暈,怕是被枕頭印出來的。印在枕頭上的是討厭的臉上胭脂。空閒時,對照鏡子,一看晚粧殘散了。卸了粧,對着夕陽,也覺得輕閒無享。

註釋

①菩薩蠻: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菩薩篁”、“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等。上下片各四句,均為兩仄韻,兩平韻。

②迴文:詩詞的一種形式,因迴環往復均能成誦而得名,相傳起於前秦竇滔妻蘇蕙的《璇璣圖》。

③瓊:透明的玉石,代指少婦的肌體。

④嫌:怕。

⑤嫌:討厭。暈(yùn):代指胭脂。

⑥閒:空閒。

⑦殘:卸退。晚照:夕陽。

創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十一月,蘇軾詩情高漲,作該詞詠暮春閨情。

賞析/鑑賞

上片,以比擬的手法,寫少婦揮汗如珠、輕紗裹體的夏日容貌。“火雲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雲火”,渲染了少婦臉部的熱汗如珍珠般的美。動靜結合,神韻飛舞,光彩照人。上句突出“夏”之意,下句突出“汗”之美。“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寫少婦綠中透白的肌體美。第三句突出“碧紗”的“輕”飄美,第四句突出白玉般的朦朧的體態美。諸多羣像巧妙組合,造成了一種宛如仙女飄逸、分外妖燒的意境美。

下片,採用渲染手法,進一步描繪了少婦另外兩種美:午睡美和晚粧美,即突出寫了少婦午睡之後和晚照卸粧的.體態美。“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將紅臉與紅枕互為因果,映襯出少女午睡而生的“暈”、“羞”的“紅顏”美。“閒照晚粧殘”句中“晚”字,點明少婦“閒”與“粧殘”的時間。“殘粧晚照閒”句中“晚照”,則渲染了少婦“殘粧”後的“閒”適生活氛圍。這種側面描寫具有極好的審美效果,頗有迷人的魅力。

為表現少婦的體態美,全詞總是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同質同構的客觀物象,來創造符合自己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的意象。通過“火雲”、“碧紗”、“瓊暖”、“暈腮”和“晚照”等色彩詞語,塑造了“火雲凝汗”,碧紗瓊裹、暈腮枕印、晚照殘粧等少婦特有的體態美和閒適美的睡美人形象。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菩薩蠻·題梅扇

[宋代]周純

梅花韻似才人面。為伊寫在春風扇。人面似花妍。花應不解言。

在手微風動。勾引相思夢。莫用插酴醿。酴醿羞見伊。

賞析:

這是為畫着梅花扇子題寫的一首小令,屬於詠物之作,借梅扇寫春情,也有一番巧思。

上片寫持扇而觀時見畫思人的內心活動,以扇上梅花與意中人面聯繫比較,表露對伊人的傾慕愛戀之情。句意是:梅花的標緻就像有才華的伊人的面貌,如今伊人被畫在可以吹拂春風的扇頁上。伊人的面貌就象梅花一樣美好,只是應該承認,梅花卻不能理解人的語言。這裏化用了兩個典故。其一,見《舊唐書·楊再思傳》。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六郎)以美好的姿容受到則天皇帝的寵幸,楊再思就阿諛奉承地説:”人言六郎面似蓮花,再思以為蓮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蓮花也。”詞中只是為了切題,把蓮花換成了梅花,但卻巧妙地把無恥諂媚之言化為衷心讚美之辭,用梅花襯托才人,直有拜倒伊前、五體投地的意味。其二,見《開元天寶遺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賞焉。左右皆歎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後來遂用解語花來比喻美人。詞中用此,意思仍然是借花贊人,人比花好;因為人能解言,意味着善體人意。先以花比人,後又以人比花,反覆言之,由於意不能自己。比來比去,總是花不如人,人勝於花,可以突出才人在其心目中神聖而崇高的地位。即使是”情人眼裏出西施”,也可以見出其意有所向,愛有所專。

下片寫持扇而搖時因風遐想的'內心活動,進一步表露相思景仰的一片深情。句意是:把扇在手,徐徐搖動,輕輕扇起微風,柔和的風使人不禁聯想到伊人的温存,於是勾引起相思的夢來。只是莫要在梳粧時把酴醾花插到頭上啊,因為酴醾花也自慚形穢,羞於見到像梅花那樣美好的才人哩。”微風”,與上片”春風”相應,春風柔和温暖,容易產生愛撫憐惜的通感,勾引相思,因而順理合情。”酴醾”,花名,以顏色像酴醾酒而得名,花期遲在春末,故蘇軾詩云:”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分類東坡詩》二十《杜沂遊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之一)。這裏主要是用來襯托梅花、突出才人,表露為之傾倒的情意,同時還隱約透露出莫教殘春惱人意緒的別趣。

伊,通常指第三人稱,有時也指第二人稱。如《劉知遠諸宮調》:”三娘告啟劉知遠,伊自參詳,我因伊吃盡兄打桄(折磨)。”詞中也可以從第二人稱來體會其情話喁喁之狀,更覺親暱纏綿。

這首小令題為梅扇,其實着眼於持扇人的情懷。從詞意看,疑是為歌伎而作,時間應是暮春。詞中摹寫女伎心理,設身處地,體察入微,故能口吻畢肖,婉而有致。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2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賞析」

此詞當是李煜描寫自己與小周後幽會之情景,創作於公元964年(北宋乾德二年)前後。

小周後為昭惠後之胞妹,昭惠後名娥皇而小周後名女英,她們的'命運與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也頗有相似之處。

公元954年(後周顯德元年),李煜十八歲,納昭惠,是謂大周后。十年後,大周后病重,一日,見小周後在宮中,“驚曰:‘汝何日來?’小周後尚幼,未知嫌疑,對曰‘既數日矣。’後恚怒,至死,面不外向。”(陸游《南唐書·昭惠傳》)

公元967年(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後三年,小周後被立為國後;馬令《南唐書·昭惠後傳》載,小周後“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靜”,“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後主樂府詞有‘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之類,多傳於外。至納後,乃成禮而已。”可見這首詞所寫是李煜與小周後婚前的一次幽會。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3

菩薩蠻·秋閨

徐燦〔清代〕

西風幾弄冰肌徹,玲瓏晶枕愁雙設。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魚書經歲絕,燭淚流殘月。夢也不分明,遠山雲亂橫。

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是作者早起與其夫分陳之主居兩地時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風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卻那般不解人意,只顧一味惱人。身體感知的是時節的變遷,時節物侯的變遷不免令人顧影生憐。因為“玲此晶枕愁雙設”——即使美麗的水晶枕也徒為虛設。看着它們雙倚的樣兒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單。此處點明的'是“愁”,“雙”乃愁緣起。重陽節是登高的好日子,親朋友伴原該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時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卻牽出了幾多對遠人的思念,讓人恨恨難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卻是遠方人久無魚書,音信全無。獨守閨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時長燃的蠟燭和佛曉前的淡月相知吧。“燭淚流殘月”,見出從傍晚到深夜,又從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徹夜不能成眠。想拖個吉夢在夢中見他,卻也恍恍惚惚,醒轉來只見得一抹遠山、亂雲簇簇。這首小詞,將獨守空閨女子的落寞悽苦之情,表現的細膩而又藴藉。

徐燦

徐燦(約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號深明,又號紫言(竹字頭)。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園五子”之一。光祿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學士海寧陳之遴繼妻。從夫宦遊,封一品夫人。工詩,尤長於詞學。她的詞多抒發故國之思、興亡之感。又善屬文、精書畫、所畫仕女設色淡雅、筆法古秀、工淨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畫水墨觀音、間作花草。著有《拙政園詩餘》三卷,詩集《拙政園詩集》二卷,凡詩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4

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

朝代:五代

作者:毛熙震

原文:

梨花滿院飄香雪,高摟夜靜風箏咽。斜月照簾帷,憶君和夢稀。

小窗燈影背,燕語驚愁態。屏掩斷香飛,行雲山外歸。

註釋

⑴香雪——喻梨花。

⑵風箏——懸掛在屋檐下的金屬片,風起作聲,又稱“鐵馬”。李商隱《燕台》詩:“西樓一夜風箏急。”

⑶和夢稀——連夢也稀少了。

⑷燕語句——意思是燕子叫而驚醒了愁思。

⑸行雲句——指夜間的幻夢與君相會,如同巫山行雲,醒時,又如雲歸去。

評析

這首詞寫深閨憶夫。上片寫思婦居於高樓深閨,只見斜月照簾,梨花滿院,但聽風箏如咽,結末一句直寫怨情,想念丈夫,怎麼連做夢也夢不到,這是進一層寫法。下片寫室內景況:小窗燈閉,燕語驚愁、屏掩香斷,巫山行雲,如幻如夢。緊接上片“夢稀”二字,悽清怨抑,情景俱佳。

菩薩蠻原文及賞析15

菩薩蠻·春閨

徐燦〔清代〕

困花壓蕊絲絲雨,不堪只共愁人語。斗帳抱春寒,夢中何處山。

捲簾風意惡,淚與殘紅落。羨煞是楊花,輸它先到家。

鑑賞

這是一首閨怨詞。人在愁緒中,雨是藉以訴請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壓蕊絲絲雨”,真切地寫出春雨的綿長輕潤。但這絲雨“困”花“壓”蕊,原來也像是瞭解了閨中女子的愁腸,一任默默地飄灑相伴。“斗帳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紅羅繡帳裏卻不能成寐,便更覺得春夜的清寒。“抱”,寫出閨中人之孤單無助,惟有抱“春寒”而已。“夢中何處山”,獨自尋夢,夢裏山重水遠,並不能遇見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捲簾風意惡”,因心事悽迷,便覺得連吹捲起珠簾的.風也欺悔人。這是以“我”之眼觀物的寫法,此語看似極無理,實則極含情。惟究詞人心緒何以如此之壞,“淚與殘紅落”拖出了並不難猜的謎底:原來是看流水逝花,歎歲月流轉,恐年華不再,故而淚與殘紅落。結句乃把一段心事,付與自由飄舞的楊花,盼着遠人也如楊花般早日回家。全詞格調清新秀雅,雖寫一般閨情,而不一味抑鬱不歡,能於詞中獨賦一種綿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長。

徐燦

徐燦(約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號深明,又號紫言(竹字頭)。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園五子”之一。光祿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學士海寧陳之遴繼妻。從夫宦遊,封一品夫人。工詩,尤長於詞學。她的詞多抒發故國之思、興亡之感。又善屬文、精書畫、所畫仕女設色淡雅、筆法古秀、工淨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畫水墨觀音、間作花草。著有《拙政園詩餘》三卷,詩集《拙政園詩集》二卷,凡詩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