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公實雷雨 洪炎的詩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2.72W

次韻公實雷雨_洪炎的詩原文賞析

次韻公實雷雨

次韻公實雷雨 洪炎的詩原文賞析

宋代 洪炎

驚雷勢欲撥三山,急雨聲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夢,若為一震靜胡煙。

田園荊棘漫流水,河洛腥羶今幾年。

擬叩九關箋帝所,人非大手筆非椽。

賞析

開頭兩句扣題,以“驚雷”發端,用“拔三山”、“倒百川”形容雷聲的威力和暴雨的勢。三、四句寫詩人身居客地,難以入眠,又逢雷雨之夜,寒氣襲人。作者忽發奇想,這震天霹靂緣何不善解人意,震而靜胡煙把金兵趕出中原?五、六句回到現實之中,農家田園荊棘叢生,暴雨襲來,流水茫茫,空成汪洋一片,而北方仍為金人佔領,這些大雨流水為何不能洗去胡人的.腥羶之氣呢。這兩句藴含着作者的報國熱望以及對南宋殘敗政局的深深憂慮。結合三四句寫出作者在風雨震電之際,感慨深沉,從個人的處境,想到國家和民族的災難,心旌搖搖,不能自止,寫成的詩句就倍感沉痛。尾聯詩人難抑激憤之情,抒發了報國無門的感慨。上句謂欲向最高統治者上疏獻策,語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然作者一介書生,有志陳詞帝所,難免有“叩閽無門”之感。但作者激於忠憤之情,仍然有意向皇帝陳情,表達自己優國憂時的心志,希望朝廷早日組織力量,北定中原,一洗“河洛腥羶”之氣,使國家復興。下句典出《晉書·王陶傳》:“殉夢人以大筆如橡與之”。寫作者雖有陳詞之志但感到自己人非大手,筆非如椽,唯恐傾訴有所不盡,無從收到補救時艱的效果。

這首詩以景興起,繼寫感受,結以抒懷,結構緊湊,轉接自然。寫景時筆力雄健,氣勢不凡,抒情時沉痛激越;時見激憤之氣;迴盪着愛國激情。結尾兩句,前句是願望,後句是謙遜之詞,語言婉曲,顯出詩人書生本色。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靖康之變(1127年)以後。當時汴京失守,中原淪陷,詩人寄居客地,與其好友鄭公實屢有唱和。這首和作即寫於此時,詩人由雷雨觸發,從個人處境聯想到國家和民族災難,有感而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