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的觀後感

來源:文萃谷 8.85K

看完某一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奪冠》的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

電影不是歷史,這部電影更不是紀錄片,記者懷着一些細節必然有藝術加工的心理踏進首映禮現場,然而驚人的歷史重現依然讓人感人肺腑,那才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

記者和不少青年球迷説起當年漳州訓練基地竹棚下的艱苦訓練,他們甚至懷疑記者話語的真實性。直到這部影片首映,老女排們的艱苦訓練再現,不少年輕人都感歎道:“這是真的嗎!天呀!”當初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泥地裏訓練,在粗糙的木地板場地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有不少血水,還紮上了倒刺,訓練完畢,大家相互拔刺,包紮傷口,這是真實的歷史。

當然,如郎平所説,單靠精神不可能贏球,實力基礎、刻苦訓練和指揮佈陣,都是必不可少的獲勝因素。但是,在即將進入決賽圈的隊伍中,中國女排實力並無絕對優勢,隊員陣容還曾飽受質疑,能夠一路戰勝強手奪冠,臨場的那種精氣神,就顯得非常重要。敢於勝利、永不放棄、團隊協作,這可能就是傳説中的女排精神。而這種精神,在今天並不過時。

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劑清醒劑:既然上了賽場,目標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於勝利。很多人都感覺到,近段時間的比賽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觀眾,心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甚至有人説是歷史性的轉折:對金牌看得沒有那麼重了,不再盯着獎牌榜“金金計較”;評價一個運動員,也不再只繫於一次比賽輸贏。甚至有人説,運動員的一句話、一個表情都“勝過一萬枚金牌”。

我們當然理解,後者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是出於對錦標主義、唯金牌論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運動員更加個性多元,也是一個國家自信成熟的表現。但是,由“唯金主義”到“金牌並不重要”,好像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不唯金牌不等於不要爭金牌,寬容失敗不等於寬容怯懦、懈怠。

這畢竟是國際賽事,不想爭第一,就沒必要去賽場,不全力爭取勝利,是對對手和隊友的不尊重,也是對奧運精神的褻瀆。女排的奪冠之路並不輕鬆,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但要知道,在奧運這個頂尖賽場,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得第一。孤獨求敗如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樑也説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雖敗猶榮的傳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已經竭盡全力。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2

為學習中國女排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奮鬥的時代精神,藍城蕭立公司組織全體人員共同觀影《奪冠》。

影片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奮勇奪冠的傳奇經歷。她們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永不言敗。中國女排是體育精神,更是奪冠精神,值得我們終身學習並用實際行動加以貫徹。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言:“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中國女排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論證了這一點。女排姑娘曾經歷過失敗與挫折,支持她們前進的不屈動力是集體與國家的榮譽。依靠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具有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集體力量,才有一路高歌猛進,氣貫長虹的氣勢。任何一支隊伍,任何一個民族都需要這股精神才能一次次在戰場上綻放勝利的光芒,它激勵中華民族朝着復興的偉業勇往直前。

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團結合作的女排精神具備強勁的活力和向上的支撐力,是值得我們所有房建工作者大力學習和弘揚的時代精神。團結合作的精神內核聯繫着企業與個人,它不僅有利於加強員工與員工、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深厚情誼,更能創造出強勁的團隊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能夠為企業創造勤奮努力和積極向上的環境氛圍,為實現藍城企業“認真、精緻、完美”的產品理念打下堅實基礎,為精英團隊與本人完成企業願景提供良好的條件。

“認真、精緻、完美”的產品理念是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我們必須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和擔當精神、拼搏精神、務實精神,自覺把藍城放到行業和企業大格局中來審視和考量,勇於解放思想,善於搶抓機遇,強化創新引領,注重系統提升,堅持底線思維,以國家富強、公司發展為奮鬥目標,團結一致,共同推動藍城房地產向更美好的明天躍進。

願我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的藍城建設者們,以團結合作為宗旨,以女排精神為主導思想,以精緻完美為理想信念,以細節管控為日後工作的基本方法,大力弘揚開拓創新精神,並將其凝聚成不甘人下、爭當一流、腳踏實地、奮發進取的工作實踐,策馬揚鞭,與時俱進,譜寫藍城蕭立的嶄新篇章。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3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曆程,135分鐘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説,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準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xx年裏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説,“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xx年至20xx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4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每當響起國歌的前奏時,我的內心總是激動澎湃,肅然起敬。在《奪冠》這部影片中,從1981年日本大阪世錦賽到2016年裏約奧運會奪冠,每一次國歌的奏響都令人難以忘懷。

我沒有經歷過郎平叱吒球場的時代,雖然久聞她“鐵榔頭”的“大名”。對於中國女排,我對她們的瞭解也只停留在這是一羣有拼勁、不服輸、在賽場上喜歡大聲叫喊互相打氣的女孩。觀看完《奪冠》這部影片後,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郎平質問女排姑娘們為什麼打球的那一段。當問到朱婷打排球要什麼,朱婷回答要“成為你”,郎平教練的話發人深思,她説:“那你就搞錯了,你永遠都不會成為我。你不用成為別人,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的確,我也時常問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但每次想到這些問題,我的腦子裏都是其他人對我説的話,你要向誰誰誰學習,你看看人家多厲害之類的,而從未想過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還記得今年9月份去參加集團的新員工培訓,教務組的`老師問我們,你為什麼加入藍城?很多人都會説,因為藍城的文化、價值觀等等。是的,正如宋總説的,藍城是一所學校,在這裏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一點,從我加入蕭立這個大家庭起就深有體會。從籃球賽的組織、七夕K歌比賽、團體生日會到這次的觀影活動,每次活動的舉辦都在讓每一位蕭立人變得更加優秀。

正如女排精神所表達的一樣,藍城蕭立這個大家庭不斷讓我們知道,我們是一個team,不分我和你,只有我們。對於工程人來説,團隊永遠是排第一位的,一個優秀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在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發揮着各自的作用。而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無法預料到的困難,因此更加需要團隊。

“我”加“你”等於“我們”,“我”和“你”都是個體,容易被很多因素影響到自己的判斷,而“我們”是一個的整體,擁有個體無法企及的強大力量。藍城蕭立是一個大家庭,在裏面有很多優秀的團隊,讓我們團結協作,永不言棄,不分彼此,一定能共同創造蕭立美好的未來。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5

1月19日,電影《奪冠》在京舉行全球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領銜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扮演80年代女排隊員的演員們及特別出演劉敏濤一同出席。活動星光熠熠,還有81歲高齡的“時代之聲”宋世雄驚喜亮“聲”。活動現場,導演與主創也和觀眾分享了不少故事和心情,導演陳可辛表示拿出了女排精神拍女排故事:“這是一部帶着使命感的電影。”電影《奪冠》即將於20xx大年七年級全國上映。

宋世雄“時代之聲”掀起全場回憶殺

電影《奪冠》全球首映禮於1月19日在京舉行,觀禮的眾多名人大咖紛紛化身女排“鐵桿粉”。《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自曝“開場10分鐘就想哭”。馮紹峯一開口就表白:“我對中國女排的感情是特別深的,他們伴隨着我的童年,”更大讚道,“俐姐飾演的郎平形象讓我非常滿足。”那英“後悔”沒帶紙巾,感慨電影喚回了她對女排的熱情:“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央視主持人尼格買提激動表示看電影時如臨其境,“很多人知道女排,但並不瞭解,感謝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什麼是中國女排、什麼是女排精神。”李治廷雖然之前沒有那麼瞭解女排故事,卻在看完電影后迅速成為課代表:“中國女排精神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精神。就是不甘心,就是不服,為了這口氣我也得打到底!”

當宋世雄老師的聲音從觀眾席中響起,偌大的放映廳響徹歡呼,掌聲不絕於耳。現場所有主創、嘉賓、觀眾彷彿集體穿越,回到那個洋溢着青春、揮灑着熱血的80年代。81歲高齡的宋世雄,看片後勾起無數回憶:“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盃的場景歷歷在目。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6

電影廳裏,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電影的開始。原本就昏暗的燈光突然就熄滅了,變得黑漆漆的一片。

今天,正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日子。自從王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會出來看電影《奪冠》後,我每一天都是掰着手指頭數着過的。我之所以會如此盼望出來看電影,一方面是想逃離作業的“苦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一直都很仰慕女排精神,想要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在大家的期盼下,大屏幕終於出現了亮光,電影開場了!在觀影過程中,所有同學都格外專注,被電影所講述的一個個女排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注意到不少同學的眼眶都微微泛紅,眼角泛出了絲絲淚水。

“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這是電影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啊,正是因為女排姑娘們日日夜夜堅持不懈地訓練,他們捨棄了自我,心中只有團體,只有民族的榮譽,才使他們拿下了“五連冠”這樣輝煌的成績。在那時,這不僅僅是國際舞台上一張亮麗的名片,更是在中國走向復興的道路上,給予中國人民心中最大的鼓勵與支持。

時光流轉,世事滄桑,在這三十多年來,中國女排有過榮獲世界冠軍的榮耀與輝煌,也有過跌落谷底的迷茫與無助。可女排姑娘們在最艱困的情況下,一次次奮起,而沒有絲毫放棄。在郎平總教練的帶領下,沉寂了多年的中國女排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瞭,再次為祖國贏得了世界冠軍。

中國女排,流血流汗不流淚。這種女排精神使我頗為動容,又有什麼事是會永遠一帆風順的呢?如果不為之付出些什麼,又怎麼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呢?學習亦是如此。我想,也許學習並不是所謂的“苦海”,反而是我們實現人生目標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世間萬物都是相通的,若我們在學習上也能擁有女排精神,盡全力去拼搏,那麼成功或許也並不那麼遙遠了。

暗黃的燈光又忽然亮起,兩個小時眨眼就消逝了。我們緩緩退場,心中卻依然惦念着電影中的情節,細細回味着女排精神……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7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曾是時代的主旋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影響了幾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房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不僅成為了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鋭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在21世紀的今天,《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在經歷了嚴格而又殘酷的訓練以後,女排終於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1981年,女排在日本奪得了第一個世界盃冠軍,此後一發不可收拾,不斷在國際賽場上取得好成績,開創了女排五連冠的偉業。中國人民通過女排征服了世界,他們重新喚起了民族驕傲,在媒體發酵和渲染下,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努力向女排學習,樹立了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女排卧薪嚐膽、發憤圖強,一度在世界範圍內戰無不勝。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發展離不開《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是她們用“團結奮鬥,頑強拼搏,勇攀高峯”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當下的中國已無需用金牌去證明自己的強大,但當下的我們更需要去理解品味《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

它早已不拘泥於體育界,甚至可以投射到整個社會領域。它是無私奉獻、勝不驕敗不餒、社會責任感以及腳踏實地一步步去實現的精神。

《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對國家、榮譽的一種責任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徵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8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户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徵程上奮進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着“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於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着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直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繫在一起,併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天,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直在豐富內涵,一起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9

70年滄桑鉅變。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大國,你勝不驕、敗不餒,拼搏躍動的身影,譜寫了精彩的奮鬥篇章;你踏着時代的節奏,勇攀世界高峯,讓個人精彩和國家榮耀同頻共振;你迸發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自強不息、奮力實現百年復興強國夢。競技體育不僅是身體、技巧的比拼,也包含“精神力”的較量,比如《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從1979年戰勝日本隊,首次“衝出亞洲”,到1981年女排拉開傳奇的“五連冠”序幕;從成績下滑經歷低谷,到2004年雅典奧運決賽中重新站上冠軍領獎台,直至近日奪得2019年女排世界盃冠軍,所展示出的精神,歷時光而不朽。你是頑強拼搏、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鍥而不捨的代名詞,激勵和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成為民族的精神財富和國民的集體記憶;你團結拼搏的身影,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縮影,是激勵一代國人發憤圖強、鋭意進取的重要力量源泉。

今天,中國實現了從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的轉變,步入了更為自信從容的發展階段。“女排精神”依然在國人心中激盪,它是國家直面挑戰、贏得更大勝利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團結拼搏、永不放棄的優異表現,既是民族自信的一部分,又為這種自信不斷輸入新動能,讓更多人看到“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

對於擁有14億多人口的中國來説,發展之路註定不會輕輕鬆鬆。繼續發揚包括“女排精神”在內的民族精神,堅定自信、敢於勝利,頑強拼搏、永不言敗,不懼任何風險挑戰,戰勝一切困難,才能以大國心態更加從容走向未來。

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不僅是女排姑娘們的目標,更是每一箇中國人為之奮鬥的目標。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這樣的精神激盪,讓我們不能不熱淚盈眶。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0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子排球隊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精神的總概括。其具體表現為:紮紮實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頑強拼搏,同甘共苦,團結戰鬥,刻苦鑽研,勇攀高峯。她們在世界排球賽中,憑着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蟬聯世界冠軍,為國爭光,為人民建功。她們的這種精神,給予全國人民巨大的鼓舞。國務院以及國家體委、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和全國婦聯號召全國人民向女排學習。從此,女排精神廣為傳頌,家喻户曉,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女排精神的激勵下,為中華民族的騰飛頑強拼搏。

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終代代相傳,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為我們在新徵程上奮進供給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女排人,身體力行地傳承着“女排精神”。正因為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讓大家敢於期待來年在東京奧運會的女排賽場上,再次迎來升國旗、奏國歌的榮譽時刻。

女排精神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鼓舞着他們的士氣和熱情。更關鍵的是,它因契合時代需要,不僅僅成為體育領域的品牌意志,更被強烈地昇華為民族面貌的代名詞,演化成指代社會文化的一種符號。它一向與女排的得失、沉浮緊緊聯繫在一齊,併成為評價中國女排的最難以割捨的標準。

女排精神之所以備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種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遠遠比“五連冠”本身更加能鼓舞國人。

郎平看來,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難贏,也竭盡全力。昨日,她更新了“女排精神”的內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團隊精神,踏踏實實,做好工作。

隊長朱婷認為,“女排精神”就是傳承,從最早的5連冠輝煌延續至今,“女排精神”的實質沒有變化,新一代隊員一向在豐富內涵,一齊努力,永不放棄。

張常寧認為,新時代的“女排精神”就是,哪怕只剩1%的機會,也要100%地努力。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1

四年前,我和爺爺奶奶圍在電視機旁,看女排奪冠,四年後,我和爺爺奶奶來到電影院,再次看到中國女排奪冠。

從小我就聽爺爺説,“女排,是我們這代人無法忘卻的記憶”。當然,我也看過不少次排球賽,其背後的競爭和艱辛也聽爺爺説過。時逢佳節,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觀看《奪冠》,女排精神第一次完整地呈現在眼前,那一幅幅令人心酸的畫面深深的撞擊着我,久久不能平靜。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黑暗的夜晚,破舊的訓練場裏,時不時傳來球猛烈撞擊的砰砰聲,屋子透出的絲絲亮光在寒風中顯得孤獨。這便是當時的國家女子排球隊,整個訓練場只有一個球場,周圍的區域除了幾個舉重器材便再無其他設施。

此時的日本、美國已採用計算機代替人計算球員的各項數據,反觀當時的中國,沒幾台這樣的機器,更不可能運用到排球上。但這不足以阻擋中國女排強大的意志。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拿勤奮來彌補。

精神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訓練時,木質的地板經常會把手搓的血肉模糊,木刺常會扎進手裏,即使帶着護膝,也經常因救球摔倒在地,疼得站不起來……

勤奮,終有一天會化作決賽場上的勝利,當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全場唱起中國國歌,平時的苦,又算些什麼?

此後,由郎平帶領的中國女排勇奪五連冠,讓一代中國人以排球為自豪。

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郎平的運動員生涯結束後,中國女排也落入低谷。

因為自身的負擔和女兒在美國讀書的原因,20xx年,郎平接受了美國排球隊的邀請,擔任美國隊教練。20xx年,郎平帶領的美國隊在半決賽擊敗了中國,遭到國人辱罵。

有些人認為,中國不再需要排球。

30年前,她帶領老女排衝出亞洲、走向世界,30年後,面對很多人的不解,她毅然提出改革措施。

新一代女排被帶活,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再次獲得世界冠軍,這,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我們需要女排,需要女排精神,需要她們傳承精神,需要看到她摘取精神桂冠!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2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的三個不同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與為影片增添了不少色彩。作為中國體育最大的IP,拍好中國女排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並沒有涵蓋一切,而是做了一個關於兩代女排球員和三場比賽的減法故事。《奪冠》不是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創性作品,但之前的作品大多是沉默的,遠沒有《奪冠》那麼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的特殊主題外,陳可辛還掌握了拍攝技巧、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恢復過去30年,135分鐘的電影時間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説,過去兩年的故事可以拍五部電影。如何選擇,如何更準確地恢復和展示女排的精神,需要導演和編劇做出選擇。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比賽是1981年第三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比賽中以3-2擊敗日本隊,贏得了中國三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比賽是2016年裏約熱內盧奧運會,但這部電影並沒有專注於中國在決賽中以3-1擊敗塞爾維亞,而是專注於與東道主和世界第一巴西的八強比賽。

雖然這兩場比賽已經持續了35年,但它們是中國女排祖國第一、團結合作、頑強奮鬥、永不放棄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球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20世紀60年代,被稱為東方女巫的日本女排在大鬆博文的訓練下創下了118場國際比賽的連勝紀錄。中國隊在大阪贏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這不言而喻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説,如果你不能贏得這場比賽,你會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和巴西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以前很小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3

要學習她們百折不撓的堅定。對於中國女排來説,一路走來雖然搖搖晃晃,但她們依舊眼中堅定,摔倒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擦擦臉上的汗水繼續大步向前,這就是她們的信仰。共產黨人最講堅定,講信仰,要講黨性、講政治、講紀律,時刻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牢記黨員身份,在黨言黨,才能在面對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保持清醒和應有的敏感度,才能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

學習她們紮實精湛的功底。任何一個人,做工作、幹事業都需要精湛的職業技能,這是取勝的基本保證。缺少精湛的技能,再多的精神鼓勵也不可出現奇蹟。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基本功,才能不畏強手,挑戰自我,產生自信。這種職業操守需要日常的付出,要吃得了苦,吃得了虧,把基本功練紮實,關鍵時就管用。比賽絕對不能想當然,也不可能一口吃個熱饅頭,沒有平日的基本功是不能高質量完成任務的。共產黨人要學習她們兢兢業業工作,認真細緻處理好每一件事,追求嚴謹,最求過硬基本功,真正做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

學習她們團結拼搏的奮鬥精神。中國女排姑娘們能排除一切困難最終登上榮耀頂峯,這是團結的力量。場上她們時刻相互提醒補位,真正做到扭成一股繩,產生讓對手畏懼的強大合理。這種團結是真正的團結,是不計較個人名利的團結,是為榮譽而戰、國家而戰的偉大團結。沒有團結就沒有今天的女排成績,賽後當問道女排姑娘如何逆境中取勝時,她們説的最多也是團結。其實一個團隊取得驕人戰績時一定是這個團隊作風正,能團結才能戰鬥,一盤散沙,不注重相互補位、互相保護怎能挑戰強大對手。當下,在偉大的民族復興之路上國人最需要這種民族大團結,團結可以戰勝一切困難險阻,團結就是力量,中華兒女要以此發揚女排的團結一致,頑強拼搏的精神。

電影《奪冠》的觀後感14

女排主教練郎平曾這樣説“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是你一路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然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這樣的“女排精神”,你又“get”到幾分呢?

在“長風破浪會有時”中挖掘“carry全場”潛力。仍然記得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在決賽中,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靠着一分一分的爭取,艱難地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也是那一年,我認識了“中國女排”這支隊伍。這條漫長的路途中,中國女排,拼搏過,奮鬥過。淚水無數次揮灑在奧林匹克賽場,每次都有不同的味道,每次都有不同的意義與價值,但是她們的信念始終如一,那就是努力去贏,小至個人,大到國家,每個人都有“carry全場”的潛力,都需要這種不服輸、努力去贏的韌勁,這就是成功的鋪路石。

在“豪情萬丈衝雲霄”中揮灑“捨我其誰”熱血。時至今日,站在新的歷史潮流之上,中國社會不再需要一場比賽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然而,“女排精神”卻值得讓每一位中國人鼓勵和稱讚,哪怕前面是萬丈深淵,也要放手一搏、縱身一躍,這種“捨我其誰”的頑強拼搏精神,放到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值得學習的。有句話説得好,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將失去女排精神;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將丟失了心氣;如果女排不拼搏,她們也不會獲得世界冠軍。如果我們不拼搏,縱然豪情萬丈,也無濟於事。

在“眾人拾柴火焰高”中練就“風雨同舟”本領。一支優秀的團隊,得益於每一位隊員。“木桶效應”眾人皆知,只有各補短板,團隊的實力才能超常發揮,“中國女排”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各司其職,風雨同舟。主教練郎平説,“每一次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正是為這個共同的目標,中國女排將團隊合作的“洪荒之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朗婷組合”演繹一次又一次的佳話,“暖心朱婷上線”暫停間隙為隊友擦汗,也讓人心頭一陣温暖。

從“女排精神”到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成功的定義也許略有不同,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唯有拼搏,方能致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