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5篇)

來源:文萃谷 1.37W

上學期間,是不是經常追着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是指某個模塊知識的重點、核心內容、關鍵部分。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學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八年級知識點,歡迎大家分享。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5篇)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

物質的三態:

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徵

物質的三種狀態有固態物質、液態物質、氣態物質等,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液態物質沒有形狀,具有流動性,氣體具有流動性。

温度計使用:

(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時温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待温度計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汽化和液化: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汽化:

1.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是氣態,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蒸發吸熱有製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温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幹,酒精蒸發等

1、液化方法:

(1)降低温度;

(2)壓縮體積。當氣體的温度降低到足夠低的時候,所有的氣體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夠低是指氣體的温度下降至沸點或沸點以下。小同的氣體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這種性質可以分離物質。用壓縮體積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數的氣體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氣以及氣體打火機用的燃氣,就是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它們液化的,有的氣體單靠壓縮不能使它們液化,必須同時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熱在生活中的應用:冬天手感到冷時,可向手哈氣,是因為呼出的水蒸氣液化放熱;被鍋內噴出的水蒸氣燙傷比開水還厲害,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過程要放熱。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氣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用液化放熱來完成的。

熔化和凝固: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1、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根據熔化時温度的特點可以分為晶體熔化和非晶體熔化。熔化時都需要吸收熱量。

2、晶體在熔化時的温度特點:吸熱但温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條件是:①温度達到熔點;②繼續吸熱。兩者缺一不可。

熔化吸熱:解暑,冰塊熔化。最常見的就是“下雪不冷化雪冷”,應用有製冷劑的使用,如液氮,乾冰(c2)等;

凝固放熱:在沒有電冰箱的菜窖裏,農民放上幾桶水,讓其凝固成冰,從而達到致冷的效果,讓菜不易凍壞。水泥凝固會使水泥變形。

昇華和凝華: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昇華,物質在昇華時要吸熱,具有製冷作用。生產和生活中可以利用物質昇華吸熱來獲得較低的温度。

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丸等。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凝華放熱。

水循環:

一、水循環的簡要闡述

(一)水循環概念

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斷被蒸發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稱為水循環。

(二)水循環分類

(1)分類一:大循環和小循環。從海洋蒸發出來的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返回大氣,其餘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迴歸海洋。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的往復運動過程,稱為水的大循環。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進行的水循環稱為水的小循環。環境中水的循環是大、小循環交織在一起的,並在全球範圍內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內不停地進行着。

(2)分類二: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二、水循環的難點分析

影響水循環的因素是學習中的理解難點,主要為自然和人為兩大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氣象條件(大氣環流、風向、風速、温度、濕度等)和地理條件(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

2.人為因素對水循環也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類活動不斷改變着自然環境,越來越強烈地影響水循環的過程:人類構築水庫,開鑿運河、渠道、河網,以及大量開發利用地下水等,改變了水的原來徑流路線,引起水的分佈和水的運動狀況的變化(目前人類主要通過對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施加影響,以改變水的空間分佈);農業的發展,森林的破壞,引起蒸發、徑流、下滲等過程的變化;城市和工礦區的大氣污染和熱島效應也可改變本地區的水循環狀況。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2

一、 電荷

1、摩擦起電

摩擦起電: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現象,叫做摩擦起電現象。實驗室常用驗電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兩種電荷:自然界只有兩種電荷;被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被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電荷: 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荷。電荷的單位是庫侖,簡稱庫,符號是C.

2、原子的結構及元電荷

原子的結構: 原子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內的質子帶正電荷, 核外電子帶負電荷。

元電荷:在各種帶電的微粒中,電子的電荷量是最小的。人們把最小電荷叫做元電荷,常用符號e表示。

3、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 善於導電的物體叫導體。電荷在導體中可以定向移動。

自由電子:在金屬導體中,部分電子可以在金屬內部自由移動, 叫做自由電子。金屬導電靠的就是自由電子。

絕緣體: 不善於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

二、電流與電路

1、電流

電流的形成: 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電流的方向: 物理學上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用電器-電源負極;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2、電路的組成

電路: 用導線把電源、 開關、 用電器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通路。

電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電源: 電路中提供電能的裝置, 電源工作時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2)用電器:用電器是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設備,用電器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常見的用電器有電燈、 電風扇、 電鈴、 電視機等。

(3)開關: 用來控制電路的通斷。常見的開關有拉線開關、閘刀開關、 空氣開關等。

(4)導線: 用來連接電路,輸送電能。

3、電路圖

電路圖: 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情況的圖。

畫電路圖時要注意: 要用統一規定的符號; 要簡潔整齊。

三、串聯與並聯

1、串聯

定義: 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電路。

特點: 電流只有一條路徑,無干路、 支路之分; 通過一個用電器的電流一定通過另一個用電器, 各用電器互相影響; 只要串聯電路中,串聯接入一隻開關, 即可控制整個電路。

2、並聯

定義: 把電路元件並列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並聯電路。

特點: 電流有兩條或兩條以上路徑,有幹路、 支路之分; 幹路電流在分支處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支路,每條支路中都有一部分電流流過,即每條支路都與電源形成一個通路,各支路用電器互不影響; 幹路開關控制幹路,支路開關控制本支路。

3、電路的連接

連接電路要按一定順序進行;在接線過程中, 開關要斷開,檢查電路連接無誤後, 再閉合開關。

四、電流的強弱

1、電流

意義: 表示電流強弱的物理量,叫做電流。用字母隕 表示。

單位:安培, 簡稱安,符號粵, 比安小的單位有毫安和微安。

2、電流表

作用: 測量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符號: A

量程:常用的電流表有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當用“ -” 和“0.6” 兩個接線柱時,其量程為“0-0.6A” ,每一小格表示0.02A,每一大格表示0.2A;當用“ -” 和“3” 兩個接線柱時,其量程為“0-3A” ,每一小格表示0.01A,每一大格表示0.1A.

3、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1)電流表與被測用電器串聯,不允許將電流表與用電器並聯。

(2)電流表接進電路時,應當使電流從“ +” 接線柱流入,從“ -” 接線柱流出。

(3)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預先不能估計被測電流的情況下, 可用試觸法判斷被測電流是否超過量程。

(4)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五、探究串、並聯電路的電流規律

1、電流的規律:

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I1=I2)。

並聯電路: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

實驗注意事項:

2、電流表的使用可總結為(一查兩確認,兩要兩不要)

①一查: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②兩確認:

Ⅰ確認所選量程;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表示的電流值(分度值)。

Ⅱ兩要:一要讓電流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二要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③兩不要:

Ⅰ不要讓電流超過所選量程。

Ⅱ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電流的大小時,可以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3、根據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有關問題的電路:

①分析電路結構,識別各電路元件間的串聯或並聯。

②判斷電流表測量的是哪段電路中的電流。

③根據串並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按照題目給定的條件,求出待求的電流。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3

汽化:

1.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終狀態是氣態,汽化過程中物質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蒸發吸熱有製冷作用,液體沸騰時的温度叫做沸點。

3. 常見汽化現象有:太陽出來了,霧散了,地面上的水變幹,酒精蒸發等

蒸發及其現象

1、定義:物理學上,把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做蒸發,蒸發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液體蒸發時需要吸熱。動能較大的液體分子能擺脱其他液體分子吸引,溢出液麪。故温度越高,蒸發越快,此外表面積加大、通風好也有利蒸發。蒸發過程的汽化熱叫蒸發熱,與温度有關。蒸發的逆過程是液化,即氣相轉變為液相。

2、條件: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發生

3、生活舉例: 電風扇吹流汗的人;電熨斗熨燙衣物;攤開晾曬物品;吹風機吹乾頭髮

4、蒸發的特點:蒸發只能發生在物體表面;蒸發過程吸收熱量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4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類:

(1)靜摩擦

(2)動摩擦: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6、滑動摩擦力:

⑴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⑵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7、應用

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變滾動為滑動。

⑵理論上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5

第一章 聲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範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一、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牆)(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二、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製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説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第二章光的傳播

一、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光源可分為1、冷光源(水母、節能燈),熱光源(火把、太陽);2、天然光源(水母、太陽),人造光源(燈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頭魚),非生物光源(太陽、燈泡)

二、光的傳播

1、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像是倒立的實像(樹陰下的光斑是太陽的像)

(2)取直線:激光準直(挖隧道定向);整隊集合;射擊瞄準;

(3)限制視線:坐井觀天(要求會作有水、無水時青蛙視野的光路圖);一葉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時月球在中間;月食時地球在中間)

3、光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計算中,真空或空氣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光年是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

注:聲音在固體中傳播得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真空中不傳播;光在真空中傳播的最快,空氣中次之,透明液體、固體中最慢(二者剛好相反)。光速遠遠大於聲速,(如先看見閃電再聽見雷聲,在100m賽跑時聲音傳播的時間不能忽略不計,但光傳播的時間可忽略不計)。

四、光的反射:

1、當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份光會被物體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們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我們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1)、法線:過光的入射點所作的與反射面垂直的直線;

(2)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法射光線與法線間的夾角。(入射光線與鏡面成θ角,入射角為90°-θ,反射角為90°-θ)

(3)入射角與反射角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反射角總是隨入射角的變化而變化而變化,因而只能説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不能説成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面旋轉θ,反射光旋轉2θ)

(4)垂直入射時,入射角、反射角等於多少?答: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為0度,反射角亦等於0度。

4、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雙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畫一般的光路圖(要求會作):

(1)、確定入(反)射點:入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交點即為入射(反射)點

(2)、根據法線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線。

(3)、根據反射角等於入射角,畫出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

5、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1)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時,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將沿各個方向反射出去;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都是反射現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點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個方向的入射光,鏡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個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處,背光走要走亮處,因為積水發生鏡面反射,地面發生漫反射,電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處,黑板上“反光”是發生了鏡面反射)

五、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是虛像,像和物關於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鏡子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反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着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靜的水面就好像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説,它在水中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樹木和房屋上各點與水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水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水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虛像的原因:物體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反射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虛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進入眼睛的光並非來自像點,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於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射後,反射光的反向延長線交於像點)作光路圖(作出物、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

六、凸面鏡和凹面鏡

1、以球的外表面為反射面叫凸面鏡,以球的內表面為反射面的叫凹面鏡;

2、凸面鏡對光有發散作用,可增大視野(汽車上的觀後鏡);凹面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太陽灶,利用光路可逆製作電筒)

七、光的折射

1、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

2、光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當介質不均勻時,光的傳播方向亦會發生變化。

3、折射角:折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線共面,法線居中。

2、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光從水或其它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要求會畫折射光線、入射光線的光路圖)

3、斜射時,總是空氣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時,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於0°,光的傳播方向不改變

4、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當光射到兩介質的分界面時,反射、折射同時發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現象及其應用

1、生活中與光的折射有關的例子:水中的魚的位置看起來比實際位置高一些(魚實際在看到位置的後下方);由於光的折射,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淺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實際位置高些;透過厚玻璃看鋼筆,筆桿好像錯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彎折了;(要求會作光路圖)

2、人們利用光的折射看見水中物體的像是虛像(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

十、光的色散:

1、太陽光通過三稜鏡後,依次被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這種現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複色光;

3、天邊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其它色光可由這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紅、綠、藍三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沒有黑光;顏料的三原色是品紅、青、黃,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透過什麼顏色的光);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什麼顏色反射什麼顏色的光,吸收其它顏色的光,白色物體發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例: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匹紅色的馬、綠色的草、紅色的花、黑色的石頭,現在暗室裏用綠光看畫,會看見黑色的馬,黑色的石頭,還有黑色的花在綠色的紙上,看不見草(草、紙都為綠色)

十一、看不見的光:

太陽光譜:紅、橙、黃、綠、藍、靛、紫這七種色光按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太陽光譜;

(從左往右其波長逐漸減小;散射逐漸增強;人眼辨別率依次降低)應用傍晚太陽是紅的,晴天天是藍的,汽車的霧燈是黃光。

紅外線:紅外線位於紅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一切物體都能發射紅外線,温度越高輻射的紅外線越多;(打仗用的夜視鏡)

紅外線穿透雲霧的本領強(遙控探測)

紅外線的主要性能是熱作用強;(加熱)

紫外線:在光譜上位於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見;

紫外線的主要特性是化學作用強;(消毒、殺菌)

紫外線的生理作用,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小孩多曬太陽),但過量的紫外線對人體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線,我們要保護臭氧層)

熒光作用;(驗鈔)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線來自太陽,臭氧層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6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羣,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悦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羣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方法

1、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

2、獨立做題。要獨立地,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更要有一定的質量,有一定的難度。

3、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可以畫草圖,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

4、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或儘量少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

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技巧

1、死記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文必須熟悉,知識點必須記得清楚。至少達到課本中的插圖在頭腦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記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頁還是右頁,它是講關於什麼知識點的,演示的是什麼現象,得到的是什麼結束,並能進行相關擴展領會。

2、獨立做作業: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説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會的題目搞會,並進行知識擴展識記,會收穫頗豐。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7

一、國際單位制(簡單瞭解)

1.單位: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

2.國際單位制: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

二、長度單位及其測量

1.長度單位:㎞ d c μ n

2.最常用的測量工具:刻度尺 更精確的測量可以選用遊標卡尺或者螺旋測微器(使用方法,國中階段不作重點)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觀察:左看零刻線、右看量程、中間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長度)

②放(緊貼);厚的物體要豎放

③讀數:要進行估讀(重點)

4.關於刻度尺的估讀

估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為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二位

比如 29.12c “1”為倒數第二位 代表的是1 所用測量此結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

2.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後一位為估讀出來的)

1.15c(4.15c是錯誤的,注意零刻線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為1 讀數為2.20c

B刻度尺分度值為2(或者0.2c) 讀數為2.20c

三、時間的單位及其測量

1.時間的單位

基本單位為S(秒)

h(小時) in(分鐘) s(秒)

2.時間的測量工具

秒錶、停表 (不需要進行估讀)

四、誤差

1.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總有差別,誤差不可避免

錯誤:由於粗心或者錯誤的測量方法造成,錯誤可以避免

2.減小誤差的方法

①多次測量求平均值

②選用精密的測量的儀器

③改進測量方法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8

第一章 機械運動

常考點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另一個物體位置改變(關鍵抓住五個字“位置的變化”)

2.運動的描述

參照物:描述物體運動還是靜止時選定的標準物體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不同的參照物,對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運動的分類

勻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保持不變;變速直線運動:沿直線運動,速度大小改變。

4.比較快慢方法: 時間相同看路程,路程長的快;路程相同看時間,時間短的快

5.速度(常考點)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v=s/t

單位:m/s、 km/h;關係:1 m/s=3.6 km/h; 1 km/h=1/3.6m/s

6.勻速直線運動

特點:任意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與時間路程變化無關

7.描述運動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義:反映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測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錶 需測物理量:路程s;時間t

注意:一定説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時間)

9.路程時間圖像 速度時間圖象

第二章 聲現象

一、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説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裏談話比在曠野裏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 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裏的傳播途徑: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隻耳朵,而不是一隻。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 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温度

温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温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温度;並認清温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温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温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温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温度不變 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後變為液態,温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 達到熔點。⑵ 繼續吸熱。

② 凝固 :

定義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 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温度不變 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後成固體,温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 :晶體凝固時的温度。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⑴ 達到凝固點。⑵ 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叫蒸發。

影響因素:⑴液體的温度;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 吸 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製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温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 點: 液體沸騰時的温度。

沸騰條件:⑴達到沸點。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② 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於運輸。

作用:液化 放 熱

3、昇華和凝華:

①昇華 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 熱,易昇華的物質有:碘、冰、乾冰、樟腦、鎢。

②凝華 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 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儘快幹,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温度教高處。⑷將衣服脱水(擰乾、甩幹)。

☆解釋“霜前冷雪後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温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後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後寒”。

第四章 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為什麼在有霧的天氣裏,可以看到從汽車頭燈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氣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光在傳播過程中,部分光遇到霧發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線傳播。

☆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該現象説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 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

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後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

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 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於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着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後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於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請各舉一例説明光的反射作用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利與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鏡觀察面容;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物體是由於物體反射光進入我們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樓房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間,我們從各個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發生了漫反射。

4、面鏡:

⑴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④物體在平面鏡裏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⑵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 內 表面作反射面。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 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 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質: 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 汽車後視鏡

☆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我們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蠟燭進行實驗,其中選用兩根相同蠟燭的目的是:便於確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較像和物的大小。

☆ 汽車司機前的玻璃不是豎直的,而是上方向內傾斜,除了可以減小前進時受到的阻力外,從光學角度考慮這樣做的好處是:使車內的物體的像成在司機視線上方,不影響司機看路面。汽車頭燈安裝在車頭下部:可以使車前障礙物在路面形成較長的影子,便於司機及早發現。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混合之後為白光 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混合之後為黑色

看不見的光:紅外線, 紫外線;

第五章 透鏡及其應用

一、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現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⑵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屬於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屬於遠法線折射。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應用: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 高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 是因為光從 水中斜射向 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藍天白雲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魚兒在“雲中”自由穿行。這裏我們看到的水中的白雲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虛像 ,看到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虛像 。

二、透鏡

1、 名詞: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於球面的半徑。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2、 典型光路

3、填表:

三、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於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

物距 像的性質 像距 應用

倒、正 放、縮 虛、實

u>2f 倒立 縮小 實像 ff2f 幻燈機

uu 放大鏡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⑴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⑵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⑶當像距大於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於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⑷成實像時:

⑸成虛像時: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 從物體發出的光線經過晶狀體等一個綜合的凸透鏡在視網膜上行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分佈在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這個信號傳輸給大腦,人就可以看到這個物體了。

2、近視及遠視的矯正:近視眼要戴凹透鏡,遠視眼要戴凸透鏡.

五、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 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都相當於一個凸透鏡,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來自被觀察物體的光經過物鏡後成一個放大的實像,道理就像投影儀的鏡頭成像一樣;目鏡的作用則像一個普通的放大鏡,把這個像再放大一次。經過這兩次放大作用,我們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見的小物體了。

2、望遠鏡:有一種望遠鏡也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鏡叫做目鏡,靠近被觀察物體的凸透鏡叫做物鏡。我們能不能看清一個物體,它對我們的眼睛所成“視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遠鏡的物鏡所成的像雖然比原來的物體小,但它離我們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鏡的放大作用,視角就可以變得很大

第六章 質量與密度

二、質量:

1、定義: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2、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 ,常用單位:t g mg 對質量的感性認識:一枚大頭針約80mg 一個蘋果約 150g

一頭大象約 6t 一隻雞約2kg

3、質量的理解:固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温度 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4、測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測量工具:案秤、枱秤、桿秤,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也可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物重,再通過公式m=G/g計算出物體質量。

⑵ 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個字:水平台上, 遊碼歸零, 橫樑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後小, 橫樑平衡.具體如下:

①“看”:觀察天平的稱量以及遊碼在標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遊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③“調”:調節天平橫樑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樑平衡。

④“稱”: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裏,用鑷子向右盤裏加減砝碼,並調節遊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樑恢復平衡。

⑤“記”:被測物體的質量=盤中砝碼總質量+ 遊碼在標尺上所對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項:A 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B 保持天平乾燥、清潔。

⑶ 方法:A、直接測量:固體的質量B、特殊測量:液體的質量、微小質量。

二、密度:

1、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2、公式: 變形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主單位kg/m3,常用單位g/cm3。這兩個單位比較:g/cm3單位大。單位換算關係: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米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種材料,同種物質,ρ不變,m與 V成正比; 物體的密度ρ與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無關,但與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有關;密度隨温度、壓強、狀態等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⑵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體積成反比;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密度ρ與質量成正比。

5、圖象:左圖所示:ρ甲>ρ乙

6、測體積——量筒(量杯)

⑴用途:測量液體體積(間接地可測固體體積)。

⑵使用方法:“看”:單位:毫升(ml)=釐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讀”:量筒裏地水面是凹形的,讀數時,視線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7、測固體的密度:

説明:在測不規則固體體積時,採用排液法測量,這裏採用了一種科學方法等效代替法。

8、測液體密度:

⑴ 原理:ρ=m/V

⑵ 方法:①用天平測液體和燒杯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讀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V;③稱出燒杯和杯中剩餘液體的質量m2 ;④得出液體的密度ρ=(m1-m2)/ V

9、密度的應用:

⑴鑑別物質: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鑑別物質。

⑵求質量: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體積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質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質量。

⑶求體積:由於條件限制,有些物體質量容易測量但不便測量體積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體積。

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方法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大學聯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於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複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採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後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於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浙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學習技巧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後、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並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繫,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裏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9

第一章:走進物理世界

1、物理學史研究光、熱、力、聲、電等形形色色物理現象的規律和物質結構的一門科學

2、觀察和實驗是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來源

3、長度測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米,符號是m;常用單位還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長度測量結果的記錄包括準確值、估計值和單位。

5、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別叫誤差。誤差產生的原因:①與測量的人有關;②與測量的工具有關。任何測量結果都有誤差,誤差只能儘量減小,不能絕對避免;但錯誤是可以避免的。

減小誤差的方法:①選用更精密的測量工具;②採用更合理的測量方法。

③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6、測量時間的工具是秒錶,時間的國際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常用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係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指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第二章:聲音與環境

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就停止;振動發聲的物體叫聲源。

2、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介質中是以波的形式傳播;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氣體中傳播最慢。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速度為340m/s。

3、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跟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響度:人耳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響度的大小跟發聲體振動的幅度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響度還跟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4、頻率的高低決定音調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響度。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Hz,人能感受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20Hz~20000Hz。人們把低於20Hz的聲音叫次聲,高於20000Hz的聲音叫超聲。超聲的應用有:超聲波粉碎結石、聲納探測潛艇、魚羣,B超檢查內臟器官。

5、樂音與噪聲:

樂音:悦耳動聽、使人愉快的聲音;是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噪聲:使人們感到厭煩、有害身心健康的聲音;是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人們用分貝來劃分dB聲音的強弱的等級。

6、控制噪聲的三個途徑是:吸聲、隔聲、消聲;即在聲源處、在傳播途徑和在接收處控制。

7、聲的利用:

(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如漁民利用聲納探測魚羣

(2)聲音可以傳遞能量:如某些霧化器利用超聲波產生水霧

8、回聲:聲音在傳播途徑中遇到礙物被返射回去的現象,叫回聲。如回聲比原聲到達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們區分開,否則回聲會與原聲混在一起會加強原聲。利用“雙耳效應”可以聽到立體聲。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光的傳播

1、自身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如太陽、螢火蟲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隊瞄準等。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重視思維方法

(1)方法遷移。

初學物理,你會讀到《擺的故事的啟示》,同時,你第一次接觸了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擺的週期的因素”。漸漸地,你從“研究聲音的音調跟哪些因素有關”、“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等實驗中,領會了控制變量法的真諦,而這個方法是貫穿於國中物理學習的始終,可以這樣説,你掌握了這種方法,你的國中物理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學習光的傳播規律,老師教你畫光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線”嗎?當然沒有,只有“光”,沒有“線”,物理學中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這一點,就知道“磁感線”、高中的“質點”、“電場線”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曹衝很聰明的運用了“等效替代”這個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頭的重力就等於大象的重力,“化整為零”,解決了沒有大稱的難題。“合力”、“總電阻”等概念也都運用了這個方法。

國中物理中“路程—時間”圖像是學習高中運動力學圖像和其他圖像的基礎。國中物理是為高中物理、大學物理打基礎的,所以你還要學會下列研究方法:累積法、類比法、比較法、歸納法、圖像法、列表法等。

(2)知識遷移。

物理課程系統分為五個部分: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除了光學相對獨立,其他內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物質、運動、能量把它們牢牢地捆在一起。要從整體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確知識在本單元、本冊教材、知識系統中的地位,注意前後聯繫。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重視知識應用

物理從生活中來,必然要回歸生活,要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學習、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與生活相聯繫,從日常生活中引發興趣

達·芬奇曾説;“水波離開了它產生的地方,而那裏的水並不離開,就像風在原野裏掀起的麥浪。我們看到,麥浪滾滾地向田野裏奔去,但是麥子卻停留在原來的地方。”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是其中卻藴含了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可以通過舉例這種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來引發學生們的思考,為什麼事情是這個樣子的?其中有什麼奧祕呢?還有什麼實例是和這個一樣的呢?作為老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們去多思考,多問問題。

愛因斯坦曾説:“我們思想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常常來源於好奇心。”一個人只要對一件事物有了好奇心,有了興趣,那他的物理學習就擁有了最好的老師,在講授和學習知識時也會更容易理解接受。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0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通常選擇參照物以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體的運動,常選地面或固定於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在這種情況下參照物可以不提。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4)不能選擇所研究的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那樣研究對象總是靜止的。

二、機械運動

1、定義:物理學裏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比較同時啟程的步行人和騎車人的快慢採用: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2)比較百米運動員快慢採用: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百米賽跑運動員同萬米運動員比較快慢,採用: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實際問題中多用這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物理學中也採用這種方法描述運動快慢。

4、分類(根據運動路線):(1)曲線運動;(2)直線運動

Ⅰ勻速直線運動:

A、定義:快慢不變,沿着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

B、速度單位:國際單位制中m/s運輸中單位km/h兩單位中m/s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約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人勻速步行時1秒中運動1.1m

直接測量工具:速度計

速度圖象: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機械運動

Ⅱ變速運動:

A、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B、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須找出該路程及對應的時間)

C、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測路程,用停表測時間。從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車。設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v2、v則v2>v>v1

E、常識: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車速度5m/s,大型噴氣客機速度900km/h客運火車速度140 km/h高速小汽車速度108km/h光速和無線電波3×108m/s

Ⅲ實驗中數據的記錄:

設計數據記錄表格是國中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設計表格時,要先弄清實驗中直接測量的量和計算的量有哪些,然後再弄清需要記錄的數據的組數,分別作為表格的行和列。根據需要就可設計出合理的表格。

三、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測量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測量,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長度測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3、主單位與常用單位的換算關係:

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單位換算的過程:口訣:“係數不變,等量代換”。

4、長度估測:黑板的長度2.5m、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 、一隻新鉛筆長度1.75dm 、手掌寬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測量方法:

A 、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後再求得單一長度)

☆如何測物理課本中一張紙的厚度?

答:數出物理課本若干張紙,記下總張數n,用毫米刻度尺測出n張紙的厚度L,則一張紙的厚度為L/n 。

☆如何測細銅絲的直徑?

答:把細銅絲在鉛筆桿上緊密排繞n圈成螺線管,用刻度尺測出螺線管的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為L/n.

☆兩卷細銅絲,其中一卷上有直徑為0.3mm,而另一卷上標籤已脱落,如果只給你兩隻相同的新鉛筆,你能較為準確地弄清它的直徑嗎?寫出操作過程及細銅絲直徑的數學表達式。

答:將已知直徑和未知直徑兩卷細銅絲分別緊密排繞在兩隻相同的新鉛筆上,且使線圈長度相等,記下排繞圈數N1和N2,則可計算出未知銅絲的直徑D2=0.3N1/N2 mm

B、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園柱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後拉直測量)

☆給你一段軟銅線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圖冊估測出北京到廣州的鐵路長嗎?

答:用細銅線去重合地圖冊上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再將細銅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長度L查出比例尺,計算出鐵路線的長度。

C、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着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可算出曲線長度)

D、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於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

☆你能想出幾種方法測硬幣的直徑?(簡述)

①、直尺三角板輔助法。②、貼折硬幣邊緣用筆畫一圈剪下後對摺量出摺痕長。③、硬幣在紙上滾動一週測周長求直徑。④、將硬幣平放直尺上,讀取和硬幣左右相切的兩刻度線之間的長度。

6、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着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7、誤差:

(1)定義: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產生原因:測量工具測量環境人為因素。

(3)減小誤差的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

(4)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避免,而錯誤是由於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和主觀粗心造成的,是能夠避免的。

9.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

10.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線是直線的運動。這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11.速度:用來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2.速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公式:s=vt v=s÷t t=s÷v

速度的單位是:米/秒;千米/小時。1米/秒=3.6千米/小時

13.變速運動:物體運動速度是變化的運動。

14.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用總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可得物體在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s÷t;日常所説的速度多數情況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據速度和時間可求路程:s=vt

16.人類發明的計時工具有:日晷→沙漏→擺鐘→石英鐘→原子鐘。

八年級物理學習方法

(1)立足課堂,夯實基礎。課堂是學習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陣地,只有把握課堂,抓牢“雙基”,學習必要的方法,才會有拓展、提高的可能。

(2)注重探究過程,學習研究方法。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學習物理要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對於每一個實驗探究不僅要知道怎樣做,而且要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作出適當的評估;除了學習物理知識,還應學習相關的研究方法,如:轉化法,控制變量法,對比法,理想實驗推理法,歸納法、等效法、類比法、建立理想模型法等。(3)強化訓練,提高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課外適當做一些補充練習是消化、鞏固所學知識,拓展提高的一種較為有效的措施。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培養、提高審題能力。

(4)優化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如遇到學習的難點、疑點,由於九年級階段的學習較為緊張,不能花很多的時間去慢慢“磨”,應做好標記,跟同學討論,最好求得老師的解答,理解過程,掌握方法。

(5)歸納概括、串前聯後,形成綜合能力。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並將新學的知識和前面的內容聯繫起來,注意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做到前後貫通。如學習功率的概念時可以對照已經學過的速度概念進行綜合思考。

(6)規範解答,注意細節。“規範”在考試中主要體現在簡答題、作圖題、計算題中。歷年會考中,因解答不規範而失分的情況屢見不鮮。

八年級物理學習技巧

1.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聽力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困難是聽課的關鍵,為了減少聽力過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動性,我們可以彌補舊知識和新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預習後對知識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預習也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傾聽集中的過程,而不是拋棄。專注是對課堂學習的奉獻,是對耳朵、對眼、對心、對嘴、對手的奉獻。如果你能做到這“五到”,就會高度集中,課堂上學習到的所有重要內容都會在他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講課的過程中,要確保你們能集中注意力,不偏離對方。我們必須注意課前休息10分鐘,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或激烈的辯論或閲讀小説或家庭作業,以免課後喘息、幻想、無法平靜,甚至大腦開始睡覺。因此,我們應該做好上課前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

3,要特別注意教師講課的開始和結束。在一堂課的開始,老師概括地總結了上一課的要點,並指出這堂課的內容是連接舊知識與新知識的紐帶。最後,教師通常總結一堂課的知識,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的知識和方法的概要。

4,做筆記。不會記錄,但演講中的重點,難點,使一個簡單的總結記錄,寫下演講的要點和自己的感受或創造性思維。審查和消化。

5.我們要認真審視問題,瞭解實際情況和物理過程,注意分析問題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堅持從對方身上吸取教訓,提高知識轉移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1

第一章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説,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於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樂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於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光現象

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海市蜃樓、早晨看到太陽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星星的閃爍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於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V,玻璃中為2/3V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並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並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敍述時要“反”字當頭。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後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2)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即平面鏡是物像連線的中垂線。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於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裏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折射的同時必發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着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2)兩線分居(3)兩角關係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 u )成像大小虛實像物位置像距( v )應用

u > 2f縮小實像透鏡兩側f < v u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着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四章物態變化

1、温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温度

2、攝氏温度(符號:t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①把純淨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規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温度規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使用:使用温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計測量液體的温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温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②待示數穩定後再讀數;③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温度計,視線要與液麪上表面相平,

4、體温計,實驗温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體温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35—42℃ 0。1℃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

實驗温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温度②繼續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温度②繼續向外界放熱

【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現象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温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温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温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日常生活中的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幹,冬天看到霜)

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2

一、伽利略斜面實驗

1、實驗得出得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2、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3、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相等的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開始沿着平面運動的速度相同。

4、伽科略斜面實驗的卓越之處不是實驗本身,而是實驗所使用的獨特方法——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理想化推理。(也稱作理想化實驗)它標誌着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二、牛頓第一定律

1、背景資料:

(1)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恆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的補充:物體如果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的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內容: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理解要點:①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②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不受力,可以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③“沒有受到力作用”有兩種情況:一是,該物體沒有受到任何力對它的作用,這是理想情況;二是,物體在某一方向上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如: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摩擦力可以不計,那麼物體在水平面上將不受外力作用。

④“總保持”是指“原來是怎樣,後來仍然是這樣”,如:原來是靜止的,後來仍然是靜止的;原來是運動的,後來以最後的速度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三、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理解要點:“保持原有運動狀態”是指不受到力的作用時的狀態。即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3、慣性不是一種力。只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因此不能理解為“受到慣性作用”。

4、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5、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

慣性是物體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的性質,不管物體是否受到外力。慣性定律是描述物體運動所遵循的一條客觀規律,條件是物體不受外力。慣性和慣性定律之間又有密切的聯繫。因為物體具有慣性,才使得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遵循慣性定律所指出的運動規律。①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而慣性定律是物體不受力時遵循的運動規律。②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表現為“阻礙”運動狀態的變化;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

6、慣性現象解釋三步驟:

①明確研究的是哪個物體,它原來處於怎樣的運動狀態;

②當外力作用在該物體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與該物體有關聯的其它物體上)時,這一部分的運動狀態的變化情況;

③該物體另一部分由於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

④最後表述出現什麼現象。

7、生活中的慣性現象:

跑步到終點時人不能立即停下;緊急剎車後,車不能立即停下,還會向前運動一段距離。

8、慣性的應用:

①把鬆動的錘頭套緊;②用力拍打衣服,可以把衣服上的塵土拍掉;③用鐵鍬往車上裝土時,土會沿着鐵鍬運動的方向拋到車上;④把盆裏的水潑掉;⑤跳遠時,要先助跑;⑥古代打仗時,使用絆馬索能把敵方飛奔的戰馬絆倒;⑦火車進站時,提前關閉發動機;⑧洗衣機的甩幹桶高速轉動時可以把濕衣服甩幹;⑨把足球踢入球門。

9、慣性的危害及措施

危害:主要是一些交通工具,速度比較快,迅速剎車、拐彎時,人由於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容易造成事故。

措施: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安裝安全氣囊;車輛行使要保持車距;限速;包裝玻璃製品要墊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3

1.物理學習中已經學習過機械效率、爐子效率等效率問題,所謂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佔總體中的比值。熱機是利用燃料燃燒產生的內能做功的裝置,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

2.由於燃氣的內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廢氣帶走,一部分由於機器散熱而損失,還有一部分用來克服摩擦等機械損失,用於做有用功的部分在總體中的比例不可能達到IO0%,一般情況下:蒸汽機效率6%~15%,汽油機的效率20~30%,柴油機的效率30%~45%。

3.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重要指標,人們在技術上不斷改進,減小各種損耗,提高效率。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在總體中所佔比例,對這部分餘熱的利用是提高熱機效率的主要途徑。熱電站就是利用發電廠廢氣餘熱來供熱,既供電,又供熱,使燃料的各種利用率大大提高。

核心知識

熱機效率比較低,説明熱機中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中用來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較少,即熱機工作過程中損失的能量比較多,歸納起來有如下原因:

第一,燃料並未完全燃燒,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損失掉,例如從汽車排出的氣體中我們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這説明汽油機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燒;

第二,熱機工作的排氣衝程要將廢氣排出,而排出的氣體中還具有內能,另外氣缸壁等也會傳走一部分內能;

第三,由於熱機的各部分零件之間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

第四,曲軸獲得的機械能也未完全用來對外做功,而有一部分傳給飛輪以維持其繼續轉動,這部分雖然是機械能,但不能稱之為有用功。

據上所述,熱機中能量損失的原因這麼多,所以熱機效率一般都比較低。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根據前面所歸納的損失能量的幾個原因,我們只要有針對性地將各種損失的部分儘可能減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燒環境,調節油、氣比例等使燃料儘可能完全燃燒;

(2)減小各部分之間的摩擦以減小磨擦生熱的損耗;

(3)充分利用廢氣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熱電站廢氣來供熱。這種既供電又供熱的熱電站,比起一般火電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方法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大學聯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於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複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採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後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於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技巧

1、理象記憶法:如當車起步和剎車時,人向後、前傾倒的現象,來記憶慣性概念。

2、濃縮記憶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濃縮成"三線共面、兩角相等,平面鏡成像規律可濃縮為“物象對稱、左右相反”。

3、口訣記憶法:如“物體有慣性,慣性物屬性,大小看質量,不論動與靜。”

4、比較記憶法:如慣性與慣性定律、像與影、蒸發與沸騰、壓力與壓強、串聯與並聯等,比較區別與聯繫,找出異同。

5、推導記憶法:如推導液體內部壓強的計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歸類記憶法:如單位時間通過的路程叫速度,單位時間裏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密度,單位面積的壓力叫壓強等,都可以歸納為“單位……的……叫……”類。

7、顧名思義法:如根據“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稱,易記住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條件記憶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則的條件時,可根據由於在磁場中有電流,而產生力,就用左手定則;若是電力在磁場中運動,而產生電流,就用右手定則。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4

1、浮力的定義:一切浸入液體(氣體)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豎直向上,施力物體:液(氣)體

3、浮力產生的原因(實質):液(氣)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於向下的壓力,向上、向下的壓力差 即浮力。

4、物體的浮沉條件:

(1)前提條件:物體浸沒在液體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請根據示意圖完成下空。

下沉 懸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説明:

① 密度均勻的物體懸浮(或漂浮)在某液體中,若把物體切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則大塊、小塊都懸浮(或漂浮)。

②一物體漂浮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若露出體積為物體總體積的1/3,則物體密度為(2/3)ρ

分析:F浮 = G 則: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懸浮與漂浮的比較

相同: F浮 = G

不同:懸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斷物體浮沉(狀態)有兩種方法:比較F浮 與G或比較ρ液與ρ物 。

⑤ 物體吊在測力計上,在空中重力為G,浸在密度為ρ的液體中,示數為F則物體密度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塊、蠟塊、等密度小於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後液麪不變,冰中含有鐵塊、石塊等密大於水的物體,冰化為水後液麪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裏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液體對物體的浮力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質量、體積、重力、形狀 、浸沒的深度等均無關。

(3)、適用條件:液體(或氣體)

6:漂浮問題“五規律”:(歷年會考頻率較高,)

規律一:物體漂浮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於它受的重力;

規律二: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裏,所受浮力相同;

規律三:同一物體在不同液體裏漂浮,在密度大的液體裏浸入的體積小;

規律四:漂浮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是它總體積的幾分之幾,物體密度就是液體密度的幾分之幾;

規律五:將漂浮物體全部浸入液體裏,需加的豎直向下的外力等於液體對物體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輪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於水的材料製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必須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夠排開更多的水。

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單位 t 由排水量m 可計算出:排開液體的體積V排= ;排開液體的重力G排 = m g ;輪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輪船和貨物共重G=m g 。

(2)、潛水艇:

工作原理:潛水艇的下潛和上浮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的。

(3)、氣球和飛艇:

工作原理:氣球是利用空氣的浮力升空的。氣球裏充的是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如:氫氣、氦氣或熱空氣。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隨風飄蕩,人們把氣球發展成為飛艇。

(4)、密度計:

原理:利用物體的漂浮條件來進行工作。

構造:下面的鋁粒能使密度計直立在液體中。

刻度:刻度線從上到下,對應的液體密度越來越大

8、浮力計算題方法總結:

(1)、確定研究對象,認準要研究的物體。

(2)、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畫出受力示意圖,判斷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狀態(看是否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3)、選擇合適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慮平衡條件)。

計算浮力方法:

①稱量法:F浮= G-F(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②壓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產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懸浮時,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或體積時常用)

⑤根據浮沉條件比較浮力(知道物體質量時常用)

物理八年級知識點15

一、電能

1、電能是一種能量。如:電燈發光:電能→光能;電動機轉動:電能→動能;電飯鍋工作:電能→熱能。電能即電功(W):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

2、電能的單位:國際單位:焦耳。常用單位有:度(千瓦時),1度=1千瓦時=3.6×106焦耳。

3、電能表(電度表):測用户消耗的電能(電功)

幾個重要參數:“220V”:這個電能表應接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 10(20)A:標定電流為10A,短時間電流允許大些,但不能超過20A。(例子,不同電能表不同) 50HZ:電能表接在50HZ的電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電能表上的用電器,每消耗1kwh的電能,電能表的轉盤轉600轉。

4、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6、計算電功還可用以下公式:W=I2Rt =Pt=U2 t /R;t

二、電功率

1、電功率(P):表示消耗電能的快慢,用電器在單位時間消耗的電能。

2、單位有:瓦特(國際);常用單位有:千瓦;1kw=103w

3、計算電功率公式:(P=U/I式中單位P→瓦(w);定義式P=W/ t ( W→焦;t→秒;U→伏(V); I→安(A)

4、利用計算時單位要統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則P的單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時、t用小時,則P的單位是千瓦。

5、Kwh的意義:功率為1kw的用電器使用1h所消耗的電能。

6、計算電功率還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7、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8、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9、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10、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11、燈泡的亮度由實際電功率決定。當U?>?U0時,則P?>?P0?;燈很亮,易燒壞:

三、實驗電路:

1、實驗步驟:

1)、畫出實驗電路圖;

2)、連接電路(同測小燈泡電阻);

3)、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使電壓表的示數為小燈泡的額定電壓,讀出電流表的讀數,觀察燈泡發光情況;

4)、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為額定電壓的1.2倍,觀察燈泡的亮度,測出它的功率;

5)、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低於額定電壓(約0.8倍),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測出它的功率。

注:實驗中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實驗之前應把滑動變阻器調至阻值處;實驗時,電源電壓要高於燈泡的額定電壓。

四、電與熱

1、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電能轉化成熱的現象。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單位Q→焦;I→安(A);R→歐(Ω);t→秒。)

4、當電流通過導體做的功(電功)全部用來產生熱 量(電熱),則有W=Q,可用電功公式來計算Q。(如電熱器,電阻就是這樣的。)Q=UIt;Q=U2t/R。

5、電熱的利用:加熱(電飯鍋、電熨斗) 發熱體由電阻大熔點高的合金製成

6、電熱的防止:温度過高,損壞電器、引起火災(散熱窗、散熱片、散熱風扇)

7、在串聯電路中I1∶I2=1:1,其它的分配都與電阻成正比,即U1:U2=R1:R2,

P1:P2= R1:R2, Q1:Q2= R1:R2, W1:W2= R1:R2,

在並聯電路中除U1:U2=1:1,其它所有的分配都與電阻成反比。即I1∶I2=R2:R1

P1:P2= R2:R1 Q1:Q2=R2:R1 W1:W2= R2:R1

五、電功率和安全用電

1、電流過大的危害:燒保險絲、甚至引起火災。

2、電流過大的原因:1)、短路;2)、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3、保險絲:保險絲是用鉛銻合金製作的,電阻比較大,熔點比較低(材料特點)。當電流過大時,它的温度升高而熔斷,切斷電路,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4、空氣開關:當電流過大時,開關中的電磁鐵起作用,開關斷開,切斷電路。

注意:1)、不能用銅絲、鐵絲等代替保險絲。

2)、當電路中的保險裝置切斷時,不要急於更換保險絲或使空氣開關復位,要先找出故障的原因,排除故障之後再恢復供電。

六、生活用電常識

1、家庭電路的組成:進户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裝置(保險絲或空氣開關)→插座、用電器、開關等。

2、兩根進户線是火線和零線,它們之間的電壓是220伏

3、電能表:計量用户消耗電能的多少;單位是千瓦時(kwh),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消耗電能的多少。

4、總開關:為檢修更換電路的安全。(空氣開關還能起到保險作用)

5、保險裝置:保險絲(盒)→電流過大時熔斷,切斷電路。空氣開關→電流過大時跳閘,切斷電路。 三線插頭(座):一線接火線(L),一線接零線(N),另一線(E)接用電器的外殼(大地);為安全用電。 注:家庭電路中各用電器都是並聯(包括插座),被控制的用電器和開關是串聯的。

6、零線。試電筆:作用→辨別火線 使用→手指按住筆卡,用筆尖接觸被測得導線,發光的是火線。

觸電:1、單線觸電:站在地上的人接觸到火線。2、雙線觸電:人同時接觸到火線和零線。 觸電的急救:首先切斷電源;再救觸電的人。

7、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方法

步驟1.模型歸類

做過一定量的物理題目之後,會發現很多題目其實思考方法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按物理模型進行分類,用一套方法解一類題目。例如宏觀的行星運動和微觀的電荷在磁場中的偏轉都屬於勻速圓周運動,關鍵都是找出什麼力_了向心力;此外還有槓桿類的題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況,還有關於汽車啟動問題的考慮方法其實同樣適用於起重機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題目,能夠判斷出物理模型,將方法對號入座,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步驟2.解題規範

大學聯考越來越重視解題規範,體現在物理學科中就是文字説明。解一道題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須標明步驟,説明用的是什麼定理,為什麼能用這個定理,有時還需要説明物體在特殊時刻的特殊狀態。這樣既讓老師一目瞭然,又有利於理清自己的思路,還方便檢查,最重要的是能幫助我們在分步驟評分的評分標準中少丟幾分。

步驟3.大膽猜想

物理題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況,幾乎都可以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釋,所以當看到一道題目的背景很陌生時,就像今年大學聯考物理的壓軸題,不要慌了手腳。在最後的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要保持沉着冷靜,根據給出的物理量和物理關係,把有關的公式都列出來,大膽地猜想磁場的勢能與重力場的勢能是怎樣複合的,取最值的情況是怎樣的,充分利用圖像_的變化規律和數據,在沒有完全理解題目的情況下多得幾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八年級下冊物理學習技巧

圖象法

應用圖象描述規律、解決問題是物理學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圖象中包含豐富的語言、解決問題時簡明快捷等特點,在大學聯考中得到充分體現,且比重不斷加大。

涉及內容貫穿整個物理學.描述物理規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圖象法,所以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善於將公式與圖象合一相長。

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分析解決物理問題,可以避免複雜的數學演算和推導,直接抓住問題的實質,出奇制勝,快速簡便地求解問題。像課本中伽利略認為圓周運動最美(對稱)為牛頓得到萬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礎。

估算法

有些物理問題本身的結果,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很準確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們對事物有一個預測的估計值.像盧瑟福利用經典的粒子的散射實驗根據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徑。

採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問題的主要本質,充分應用物理知識進行快速數量級的計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問題時,需將其分解為眾多微小的“元過程”,而且每個“元過程”所遵循的規律是相同的,這樣,我們只需分析這些“元過程”,然後再將“元過程”進行必要的數學方法或物理思想處理,進而使問題求解.像課本中提到利用計算摩擦變力做功、導出電流強度的微觀表達式等都屬於利用微元思想的應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