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3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皮囊》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皮囊》的讀後感

《皮囊》的讀後感1

看完了,心裏有種莫名的沉重。很喜歡描寫阿太的那段,喜歡阿太將生死看淡的人生態度,不拘於這副皮囊。

作為妻子,作者的母親忠貞守護在丈夫的身邊。作為為人母親,處處在丈夫及外人面前為子女靠慮。作為平凡的女人,無論受多大的委屈也不會因一己的任性而拋夫棄子,一個人默默地忍受下來。這位父親的角色讓我想起了的我爺爺,因為病痛折磨,時時大發雷霆,以致死後奶奶那種超脱的神情不經讓我對爺爺的一生感覺不值,因為自己一生的伴侶未有一點兒戀戀不捨。這也只是奶奶皮囊及拋開皮囊外物質收到摧殘後所釋放出來的.解脱,對這樣的解脱我們並不覺得那是惡意,反而覺得是種勝利,因為熬過來了。

關於後面各種人物的描寫對於我來説感覺像看電影一樣,“致青春〝,夏洛特的煩惱,北京青年等青春放浪時的場景,很遺憾學生時代沒有這麼瘋狂的故事。

筆者最後的遺憾也是我們當代遠遊人們一直無法正確處理的問題,父母在,不遠遊,可背後多少問題在背道而馳,夢想,追求,責任,好奇,吸引等等,無時不讓我們遠離父母,獨自來到陌生城市打拼,卻只掙得零星點點,有時連自己都養活不起,卻依舊在努力為擠進這擁擠的城市鬥爭。有時候的迷茫是自己已經回不去了……

《皮囊》的讀後感2

在世俗的地方世俗的時間看着這本看似世俗之人寫出的世俗之書,多少對自己,對人生也有點感慨的,想到了之前超人介紹的一部電影《甜蜜蜜》,很老的一部電影,但是很好看,一生很短,留給自由的你只有幾十年,一生又很長,因為變數太多,而你又不得不一個一個去慢慢感受,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幻想過我過完一個普通甚至平庸的一生,但是心中又有另一個念頭告訴我,還可以換種方式去生活。見的多了,想的多了,之前有一個30多歲的人和我一起面試同一個崗位,當時我們在一起聊天,後來聊到年齡的時候他就説了,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了,可能他覺得我們會看不起或者不理解他的情況為何這麼多年還要和我們面試一個執行崗位,我看出來他準備要解釋的時候,我就説了,我理解,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雖然只是説了這一句話,但是我想到了很多,我想到了他可能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就像我也沒有多好,有的人可能一帆風順,但有的人一定要經歷些什麼。只要保持樂觀,開心,不放棄,積極向上就行了,畢竟不管是誰,也只是一個人。

《皮囊》的讀後感3

打開《皮囊》這本書是因為之前在書城裏面看到,這本書是劉德華推薦,劉德華在推薦語裏面説,他讀了這本書有很大的啟發,就如同生命中多添一盞明燈。

我打開了這本書首先看到的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皮囊》,希望也可以給我的生命中多一盞明燈,故事講述了蔡崇達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她為人處世平淡,在女兒死的時候別人都擔心她會出什麼事情的時候,她卻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蔡崇達聽説舅公小時候差點被阿太丟到海里淹死,而受到別人指責,然後他問阿太真假時,阿太説: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着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

俗話説: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我們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有一副皮囊,阿太一直以為皮囊是用來用的,九十九歲的阿太離開了人世,留下一句話給蔡崇達:死就是一腳蹬的事情,我已經沒有皮囊這個包袱,來去多方便。

在文章最後作者説: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是啊,我們的靈魂是多麼輕盈,在現在的`生活中,無數人成為車奴,房奴,卡奴,拖着沉重的皮囊,卻忘記了我們的靈魂本來就是非常輕盈。

讀完皮囊這一節,然後思考以前的人生,為了很多事情擔心,在痛苦的時候讓自己難受,其實最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切都會煙消雲吧。最後我讀完《皮囊》後,感覺以後一定要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每一個善良的人。讀完《皮囊》這本書給我的生命多了一盞明燈。

《皮囊》的讀後感4

今天是在同學家裏看完了這本開篇很久的書,皮瓤,剛開始沒覺得自己能好好的看完這本書,沒想到自己越往後看自己越平靜,也越來越深沉,看着這本書,想想自己,想想周圍的人,想想自己從小長大的地方,想想自己説要留在的地方,想想小時候的夢想,想想自己的現狀,不停的想,不停的想,其實我一直都覺的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自以為的這個孩子,如今也快年滿三十了,呵呵,有點害怕,沒了以前的夢想,不知道自己還在追求什麼,能追求什麼,還一直在想.....要去去深山老林,去拜訪那些老藝人,去寺廟裏淨化下自己,去看看大好湖山,可是這一直在想想的層面,那個我卻被現在自己的束縛住了,上班養活自己,可是自己又沒能付出努力讓自己現在的生活變的更好,自己一直沒有努力過,自己明明知道,卻還不努力,哎,這種病得治啊,這種病挺嚴重,得治,必須治,慢慢的`給自己列些計劃。

想想小時候的夢想,努力吧,不光是為了現在的自己,還為了那個能實現那些想法的我,充實自己,不斷學習努力,平常心,好好生活,也希望自己內心處能永遠保留着那點幼稚.....

《皮囊》的讀後感5

書的最後有這麼一句話:

“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

我想這才是為什麼這本書這麼飽受爭議,看到了褒貶不一兩極分化嚴重的書評的理由。

對我來説,很多很多類似的連我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相似的痕跡,讓我實在是太能感同身受那種彷彿是從骨頭裏摳出來的文章的痛感。書不長,我卻不得不迫使自己停下來很多次,去消化裏面的情感,平復自己的心緒。

這本書的後半部總讓我想到茨威格的<象的'故事>:主人公因為太久關在一個狹小的房間裏,即使重獲自由,當精神緊張混亂的時候,他依然會不自覺地按照房間框出的大小走動。當時看的時候覺得很震撼,因為我實在是無法可想如何能夠在一個人的精神上豎起堅不可摧的牢籠。似乎世界很大,當你站在觸手可及的自由裏就能夠甚至是應該順理成章地得到解脱與釋放。可事實是真正跨不出的是自己心裏的條條框框。這些條條框框先天或後天慢慢滋長,不知不覺卻也牢固的很。蔡崇達看似活得通透,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束縛在了這個“框”裏。只不過他看着文展,歎着文展,最後在框架裏活成了個體面的文展。

《皮囊》的讀後感6

其實我是想好好靜下來,寫一篇長篇大論來談論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和理解的。但我筆力有限,不知如何表達,我只知道我很喜歡很喜歡這本書,不只是單純的喜歡,是一種文字浸入心脾,滲透到每根血管每個細胞的享受,是來自心靈的震顫。我本書,就像前言説的一樣,是一盞明燈,是一本我想一口氣(我確實是)讀完的一本好書。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又細膩動人,沒有鋪陳辭藻,炫弄寫作技能,我感受到的,就是一個字,真。只有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文字才能觸動讀者,才能引起共鳴,這本書做到了。作者的真,在於他敢於直面自己,真的像他自己説的那樣,一筆一刀都是痛楚,他敢於把自己當做一個平凡的.人,講他的童年,講他的成長,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力量,他的成長。他説的很多話,非常的直白,坦誠。而且我發現自己跟作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管是童年,還是自己掙扎的內心,以及對世界的看法。我一直想寫一本書,關於自己,關於父母,關於生活。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會去做的。

《皮囊》的讀後感7

“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答案就是生活本身。”作者蔡崇達説了這句話。

他書中的故事,我們誰沒有經歷過?很多人被這些經歷麻木了,可蔡崇達的眼光,洞穿了這些經歷,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曾聽聞這樣一個故事:在海龜從陸地遷徙回到海里的時候,會被海鳥吞食;遊客不忍海龜被吃,俯身撿起海龜扔到海里。

成千上萬的海龜他能救的也只是手中的那幾個,但是這小小的舉動,對於手中的海龜卻是生與死的天壤之別。

再小再微弱的個體,於生命本身來説,都是驚天動地、不可取代與複製。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蔡崇達用自己的文字作品反反覆覆在表達對生命的尊敬和畏懼,在每一次排山倒海而來的.不幸傾軋面前,學乖自己、勇敢面對、收拾殘局、調整心緒、重新上路。

很多作者都是在用筆寫故事,傳遞一些自以為深刻的思考,而蔡崇達則是將自己的回憶撕開,毫不掩飾善與惡,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寫出這些文字,我想絕大多數作者都沒有這樣的勇氣。

《皮囊》這本書似乎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生活並不那麼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麼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皮囊》的讀後感8

這是一本寫自己的書,寫自己的親人,寫自己的朋友,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我對當代作家的耳聞是相當閉塞的,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蔡崇達,第一次讀他的故事,第一次感受他的文字。很真實,我指的是他這個人。

正像他自己所説的“……寫作不僅僅是種技能,是表達,而更是讓自己和他人“看見”更多人、看見“世界”的更多可能、讓每個人的'人生體驗儘可能完整的路徑。”

我非常願意讀一些作者所寫的自已故事,不僅僅是因為真實,還能讓我瞭解不同人的性格和生活。世界很大,世界又很小。我們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所接觸的人和感受的情感都是有限的,唯有讀書才能為我們在各自的小世界裏開一道窗,讓我們有幸去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另一種真實的世界。我們不需參與,只是一個觀看者。

皮囊是一本很好的書,它適合你在清靜悠閒的時候,舒服地坐下來,認真地欣賞閲讀的。請不要急於把它讀完,如果你有事儘可以去忙,只要插支書籤就好,待你忙完後可以再慢慢地欣賞它。我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皮囊》的讀後感9

讀這本書的時候,總是會讓我去回憶我的童年,會想起那些已故去的人,聽媽媽説小時候抱着我長大的曾祖母,依稀還記得她坐在房檐下的樣子,又依稀還記得她去世時媽媽讓我磕頭我卻死活不肯的畫面,小時候總給我留着許多糖的.外婆,她去世的時候,我卻因為所謂的工作沒能見最後一面,可是她一直在我腦海裏,她駝着背慢吞吞的為我們做飯,她佝僂着身子從櫃子裏拿出攢了好久的糖果,她輕聲呵斥着衝我們嚷嚷的大黃狗,還有幼時一直害怕的外公,他在家時困了總不敢睡着,很害怕他拿鞋底板把我們給拍醒,有時實在太困了,就躺在他經常躺的搖搖椅上搖晃着,等他一回家就馬上驚醒了,他一輩子直到去世都總想着我外婆,外婆先走,他卻害怕外婆的棺太小不夠住,死活要把自己的給外婆,自己卻永遠躺在那個連自己都放不下的棺裏,開棺的時候我終究是沒忍住痛哭流涕,哪怕到現在想着他最後的樣子,我依然忍不住淚目,他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對我們的疼愛,而是對外婆的疼愛.其實自從我長大後,很少去回憶自己的童年生活,我每次很用力的去回憶,卻總是什麼都想不起來,讀這本書,卻總是勾起我的回憶……回憶那個我不知道到底愛還是想逃離的家鄉......

《皮囊》的讀後感10

海邊長大的作者就彷佛在描寫一片海,開頭的時候是洶湧澎湃的大浪,父親的病痛,死亡,席捲過來撩的你熱淚盈眶,接下來是孩童時期關於整個世界的未知恐懼和迷惑,大浪漸漸平息下來,一點點褪下去,在描述大學的時候讓你看到這片海的平靜深邃,最後在他回家的時候把你帶到岸邊,銀色的沙灘,橘子一樣的.太陽。他寫了人的一生,就像一片海,大浪退去,帶走了塑造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珍惜和熱愛,夢想和成就。最後作者在海邊,孤寂一人,問一句,時光這趟列車為什麼開的這樣快?究竟什麼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所以這是一本寫人的書,寫一個人從童年到少年,青年到老年,獨自一人到為人父母,從出生到死亡所要經歷的一切痛苦迷茫,追求與失敗。寫的是人的一生,每一個年齡段的細細碎碎的敏感心思,每一個人生轉折點的選擇和決定。面對猛烈的人生和現實,怎樣的在暴風雨中保住自己這一艘搖擺的小船,堅定的,努力的向前行駛。最後作者問,我們的小船最終要開到哪?我們所有人都該捫心自問。

《皮囊》的讀後感11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黑狗達。他用一個生活旁觀者的角度在禮俗風氣仍然濃郁的時代講述着他的小鎮、他的父親,以及多少人、包括他自己,對外面世界的渴望。(雖然其中很多情節我總感覺有種“開掛”式誇大的嫌疑。)

故事不是以時間順序展開的,每一章節都是他生活的一個側面,總是會看到時間的重疊。當我單看每一個人,這一段故事,我也心裏不免心生感歎一下:可憐、可悲。但你在另一個他人視角的生活來看呢?我知道,我剛剛又中了感性的圈套。很像《活着》給我傳輸的觀念。

全文第一篇就叫“皮囊”,或許看完全文之後再來看一遍第一章也很不錯。阿太説:“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靈魂。”

不顧這皮囊,真的好難。我把它作為我暑期共讀計劃的第一篇。原因如下:

我十分尊敬的法理學老師在上學期給我們開出了一個書單,他曾給我們承諾過的,只要在大學四年裏看完了這些書,就去找他吃一頓飯,並且他承諾會給我們寫一封研究生推薦信。我也不知道當時我的眼裏沒有閃出少女的光芒。在一系列看起來就十分晦澀難讀的書目裏,我似乎看到了一股清流:《安徒生童話》。

《皮囊》的讀後感12

大概是因為至情至性,所以能從這本書的很多地方看到自己的影子,如生病的父親,父親早年間經歷過一場巨大的災難,此後性情大變。執着的母親,母親執着於她的世界觀,苦難堆砌了她的人生。神明的超度,我時常想起那個安詳美麗的笑容。夢境的醒悟,那個午後夢到的歌謠使我明白一切都結束了,一切都往很好的地方結束了。

家人的命運,自己的`命運,身邊朋友的命運,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每個人生命的奇妙。書中有一句是,只有從一個人經歷的所有事情來看,才能夠將這個人所呈現出來的一切徹底的理解。我慶幸看到這句話,它使我能夠更加理智,更加尊重的去看待每一個人。也許曾經我覺得他們有這樣那樣的不好,可能太苛刻,可能太隨意,可能太端着,可能太邋遢,可現在來看,他們所有的經歷構成了他們的星系,雖然不完美,但是依然可愛。

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是每一個讀者都能看到已然存在他內心的東西,書籍不過是光學儀器,幫助讀者發現自己的內心罷了。唯願此心光明,願一直善良的看待這個世界。

《皮囊》的讀後感13

一口氣看完了蔡崇達的《皮囊》,記不得是怎樣隨手在微信讀書裏翻到的。剛讀幾行,就被吸引住了。我義無反顧的一路閲讀,微信讀書記錄,一共花了五小時十分種。

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了他硬氣的、頗有見識的阿太。勤勞能幹、而帶點小倔強和小任性的可愛母親。愛交友,豁達卻又總受病痛困擾的父親。那些天才的,很有思想的`阿小們。敢為人先卻不被世俗接納的陳美麗。活在理想幻象中不肯面對現實,最後被現實無情撕裂的大學同學。還有善於反思,細膩敏感的阿達。他們都讓我感動。

在《我的神明朋友中》,母親一次次地去神明處,帶着點小任性地討要預言、討要説法,真是把我樂壞了,同時一個堅韌而又可愛的母親形象,噴薄而出。《厚朴》讓我再次審視青春與現實的鏈接。《海是藏不住》,讓我反思孩子的教育問題。《阿小與阿小》、《天才文展》,讓我瞭解了少年們成長時的迷茫與追求。

全書大部分都是描寫阿達的家庭瑣事,至親友人,讀來卻全無瑣碎煩悶之感。反倒覺得,人物性格立體,節奏有張有馳,剖析深刻真誠。我想這與阿達強悍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跟隨着阿達的描述,與他一起深入、思考、剖析,深深地被觸動。

《皮囊》的讀後感14

讀完後順便看了下其他人的書評,真的是褒貶不一,這是看書的常態,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思想各不相同。我對本書的態度是讚賞的,感覺是本不錯的書籍,值得一看!

簡單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吧,分為幾個小部分,具體幾個我就不細説了,如寫阿太的,直接點明主題《皮囊》,寫母親的《母親的房子》表現了母親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堅強,果敢,吃苦耐勞,自尊自強,以及對父親深沉的愛;寫關於父親的《殘疾的父親》寫的令人心酸,表現了作者心態的變化,以及對父親深沉的愛和愧疚;寫關於幾個朋友的《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這幾篇爭論很大,大家都覺得作者以朋友的落敗來表現自己的成功怎麼怎麼的,我不這樣認為,我覺得作者寫的`很真實,因為這些朋友恰恰是具備一些優點的,但他們不知道規劃,肆意的揮霍,心態要麼不平,要麼妄自菲薄,怎能成功?最後幾篇是寫作者自己的,其中不乏有一些雞湯,但真的是有毒的雞湯,因為作者實實在在的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並且去踐行了他們。

看完本書收穫還是很多的,或者可以説通過《皮囊》看清了自己的內心,看清了自己的“皮囊”,雖然內心有自私、虛偽的存在,但只要認清它們,合理安排他們,就不失為一副好“皮囊”。

《皮囊》的讀後感15

《皮囊》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是阿小和阿小以及天才文展。阿小羨慕另一個阿小,模仿討好而又卑微,以前我也有這種思想,一直用一種矛盾的心理面對着這樣的自己。一方面覺得自己丑陋,一方面又覺得這是值得的。偌大的城市,充滿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鐵擁擠的人羣裏,我總會覺得自己要被吞噬,覺得人怎麼都這麼渺小。而在小鎮,每個人都那麼複雜而有生趣,覺得人才像人。香港阿小經歷的所有一切,都是過渡的,無論生活、友誼還是情感。我害怕看到老家阿小的這個樣子,他會卑微到,讓我想起自己身上的卑微。很多人腦子裏都偷偷藏着很多個世界。

有人真可以用務虛的方式,活出我想象之外更好的人生。

在不知道怎麼生活的情況下,我會採用的是一種現成的、狹隘的、充滿功利而且市儈的`邏輯——怎麼能儘快掙錢以及怎麼能儘量成名,用好聽的詞彙就是所謂“夢想”和“責任”。

作者説的這些話,也正是我所理解的。活着是為了什麼呢?房子車子票子面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麼而來呢?每一個人都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拼搏着,為了讓自己體面舒適一點,每個人都用盡了全力。皮囊下的你,靈魂還安好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