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菌感染的特徵特點是什麼

來源:文萃谷 4.85K

隨着培養技術的不斷改進,厭氧菌得以及時分離和鑑定,厭氧菌感染的報道漸漸增多,厭氧菌在細菌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已日益受到臨牀工作者的重視。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厭氧菌感染的特徵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厭氧菌感染的特徵特點是什麼
  厭氧菌感染的特徵

1.內源性

除破傷風和氣性壞疽為外源性感染外,無芽孢厭氧菌感染均為內源性。和Holdeman證明從臨牀感染標本分離出來的40種厭氧菌,除3~4種外均存在於正常的腸道內。當全身或局部情況改變時,它們才發生侵入和引起感染。某醫院外科收集腹部感染100份標本中,厭氧菌陽性率為60.67%,其中革蘭氏陰性桿菌42株,佔厭氧菌的61.76%.在42株革蘭氏陰性桿菌中類桿菌35株,佔83.33%,其中脆弱類桿菌32株,又佔類桿菌的91.42%.另有韋永氏球菌8株,革蘭氏陽性梭狀芽孢桿菌7株,真桿菌6株,革蘭氏陽性球菌5株。顯然絕大多數的厭氧菌感染的致病菌均為內源性。

2.多菌性

外科感染中的厭氧菌常與其他細菌同時存在,在某醫院100份標本中,有細菌生長89份,其中屬多種細菌者43份,佔47.19%,而同時存在的`需氧菌中以大腸桿菌和各種鏈球菌為最多見。根據經驗,如不做厭氧菌培養,則有半數以上(60.67%)的病原菌不能被及時發現,特別是12.36%的病例是單獨厭氧菌感染,這種感染以往由於未做厭氧菌培養,需氧菌培養陰性而被誤診為無菌膿腫。由於厭氧菌感染常為多菌性,不僅細菌協同現象值得注意,而且厭氧菌中最多見的脆弱類桿菌能產生β酰胺酶,它能顯著降低病灶中青黴素的濃度並將其滅活,採用抗生素治療時必須加以考慮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

3.膿液腐臭和產氣性

厭氧菌感染的膿液具有特殊的腐臭味,以往常被認為是大腸桿菌的特徵,現已證明,大腸桿菌產生的膿液並無臭味,惡臭的膿液實際上是厭氧菌引起。

厭氧菌中的產氣莢膜桿菌所引起的氣性壞疽,其特徵是在肌肉和皮下組織內有氣體,但產氣的外科細菌性感染並不一定就是氣性壞疽。實際上,類桿菌和消化鏈球菌感染時,組織中也常有氣體產生。因此,凡是傷口的膿液腐臭或組織中有氣體存在,均應首先考慮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

4.緩發性

無芽孢性厭氧菌的生長通常比較緩慢,因此出現臨牀症狀有時較晚。厭氧菌引起的切口感染甚至在拆線後數天才發現明顯的膿液。此外厭氧菌培養往往需要3~7天始有細菌生長,因此外科感染病人的膿液除送需氧菌和厭氧菌培養外,常規做革蘭氏染色檢查對於迅速確診也有裨益。倘使革蘭氏塗片證明有菌而需氧菌培養陰性時,就應高度懷疑為厭氧菌感染,應毫不遲疑地採取措施治療厭氧菌,不必等待培養結果。

  厭氧菌感染的檢查

1.厭氧菌的分離與鑑定

厭氧菌的常規鑑定包括菌落形態、溶血性、色素產生、經紫外線照射有無熒光現象、菌落塗片、染色和鏡檢、生化反應、動力、毒力試驗等;其中糖發酵試驗為基本的生化反應,常規採用試管法,培養基用量大、需時長,目前已發展微量、快速、商品化的鑑定系統。

2.氣相色譜分析

主要包括細菌代謝產物和細胞成分的分析。

(1)厭氧菌代謝產物的氣相色譜分析 厭氧菌的特點之一為代謝過程中產生各種揮發性和非揮發性短鏈脂肪酸以及醇類產物,不同菌屬與菌種所產生的脂肪酸、醇的種類和數量不同,因此可用氣相色譜分析鑑定。

(2)厭氧細胞成分的氣相色譜分析 將細菌細胞皂化釋出脂肪酸,加入甲醇甲基化後進行氣相色譜分析,鑑定結果客觀,重複性好。

3.免疫學檢查及其他

熒光抗體技術(包括直接和間接)能成功地識別各種厭氧菌(如類桿菌、梭菌、梭形桿菌、短棒菌苗等),臨牀厭氧菌感染中,致病菌以脆弱類桿菌最為常見。

  厭氧菌感染的臨牀表現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局灶性化膿性感染,如腦膿腫和硬膜下積膿常和厭氧菌感染有關,相反,由厭氧菌引起的硬膜外積膿和腦膜炎卻很少見。

2.敗血症和心內膜炎

3.呼吸系統感染

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胸腔內感染,並可引發肺炎、肺膿腫、壞死性肺炎等疾病。

4.腹腔內感染

正常腸道內含有大量厭氧菌,腹腔內感染常與腸道菌叢污染有關,因此具有厭氧菌分離率高,常為多種細菌的混合感染等特徵。並可引發肝膿腫,膽道感染,闌尾炎,腸道感染等。

5.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幾乎所有非性傳播造成的女性生殖道感染均包括了厭氧菌感染,常見的致病菌包括消化鏈球菌、普氏菌(尤為二路普氏菌和解糖腖普氏菌)、波費桿菌、梭菌(包括產氣莢膜梭菌)。

6.尿路感染

厭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尿道周圍炎,尿道周圍蜂窩織炎和膿腫(可伴壞死或形成多發性瘻),尿道球腺炎(包括壞死性和氣腫性),前列腺炎(偶爾呈壞死性並積膿),遷徙性腎臟感染(有敗血症時常伴積膿),腎周膿腫,腎盂積膿,腹膜後積膿,腎切除傷口感染,腎移植感染,化膿性血栓性腎靜脈炎,膀胱壞疽,會陰膿腫或壞疽,尿路各部位氣性壞疽,睾丸膿腫等。

7.骨和關節感染

厭氧菌性骨髓炎較為少見,厭氧菌性骨髓炎分為放線菌性與非放線菌性兩種,放線菌性骨髓炎主要見於頜骨和脊椎骨,其次尚有肋骨、頭顱骨、長骨、短骨等,可同時伴有其他厭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大多由附近感染(如牙周感染、鼻竇炎、創傷或惡性腫瘤的感染)直接播散所致,感染過程常呈亞急性或慢性,在頦部或頸部有典型硬塊,並有經常流膿並排出“硫黃顆粒”的竇道,多累及較大關節,依次為膝、髖、肘、胸鎖、肩、骶髂等。

8.皮膚和軟組織感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