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觀後感四篇

來源:文萃谷 6.63K

博物館是徵集、典藏、陳列與研究代表自然與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下面是關於博物館觀後感四篇的內容,歡迎閲讀

博物館觀後感四篇

  博物館觀後感1

上海博物館總面積達39200平方米,建築高度29.5米,建築以圓頂方體的基座象徵着“天圓地方”,它把我國的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所得到不同凡響的視覺效果,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館中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與同學一同前往並參觀了上海博物館這座沉澱了華夏幾千年文化底藴的每個炎黃子孫都為之自豪的豐碑。懷着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尋覓歷代能工巧匠與文人墨客的足跡。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稀疏,寂靜幽幽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裏,沒有喧譁,人們墨守契約,用眼與心觀察,平與靜穆,品位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祕不會屈從於任何公式,沒有一個體系能夠萬古長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會被體系的廢墟掩埋,一旦除去體系的虛飾,它們反以更加純粹面貌出現在天空下,顯示出他們與陽光,土地,生命的堅實聯繫,在我們心中喚起親切的迴響。在一件件的文物薰陶下,我們沉睡的感覺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我只能説,有一些文物,他們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在我的心靈留下了痕跡......

在陶瓷館裏,各種形態迥異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我不禁為古人的心靈手巧而讚歎;在青銅館裏,我見識了中國鑄造藝術的博大精深;步入繪畫與書法館,我頓時被那一幅幅大氣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話説字如其人,透過風格各異的作品對各位書畫大家的性情可見一斑;在歷代錢幣館裏,我們領略了中國及波斯等文明古國的貨幣演化的歷史;四樓的明清傢俱館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發着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搖椅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去感受其中的獨特韻味。

從一開始看到上博的標誌性古代銅板建築開始,我們就對我們的參觀充滿了期待。從一樓的雕塑館與青銅器館到四樓的少數民族工藝館與中國古代貨幣館,每個館都展示了中國歷史獨特的一面。所有館共同構成了輝煌的中國歷史,體現了中國古代人們的偉大智慧。我想每一箇中國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時候心中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一種作為中華兒女獨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話來表達心中的感想:中國,我以你為豪。

此一遊讓我收穫頗豐,讓我暫時從喧囂的城市生活中解脱,讓心靈得到一次淨化與洗禮。

  博物館觀後感2

從我踏上新疆這片土地開始,我就深深喜歡上了這裏的味道,璀璨文化的古老沉香,多姿多彩的世界民族之林的風俗雅緻,還有這裏人民長期與自然搏擊而產生的一種粗狂壯麗的深沉。這些都讓我着迷。

那天,很幸運的被老師帶去看了新疆歷史博物館,在那裏我看到了很多,更加深刻的瞭解到了它獨具魅力的滄桑歷史。跟隨着解説員的腳步,我謙卑的走過了新疆數千年的歷史跨度,感受到了那動人心魄的美麗。

剛入門你就看到那個恢弘的建築,由於對文化的敬畏,我對這個於1959年落成的.建築物肅然起敬。它的一樓,繞過那個立體的新疆全景地圖,便可以看到新疆古代歷史文物,並且瞭解到新疆民族風俗。一路從新疆的石器時代,走向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秦漢隋唐時期,宋元明清時期的歷史概貌與豐富內涵。那些文化遺產有着上萬餘件,令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各名族遷徙,紛爭,停留之地,各名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中發展至今。新疆共有47個民族,其中主要民族有13個,主要少數民族有12個,不同的地理環境,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民族在文化生活習俗方面各有不同之處。

步入二樓,除了略微的吃驚,就是對於未知的敬畏與崇拜,那些歷史悠久的古屍,橫亙在歷史兩端,訴説着古老的故事,讓人清晰的瞭解到新疆是世界民族文化交會的十字路口。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舊唐書·魏徵傳》這樣説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要

做的,就是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未來是屬於我們的,為了能更好的報效祖國建設家園,我們應該努力的學習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我愛我的祖國。

  博物館觀後感3

歷史,一直是一個厚重的話題,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們心情的厚重。泱泱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纖繩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傳遞,然後,勒進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動着歷史之船,向前,向前……

與風拂面的春日,我校志願工作服務站與思政部共同組織了建川博物館的主題參觀活動,讓我們這羣生長在與平年代的大學生得以有機會重温歷史。

驅車一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到達了建川博物館。站在建川博物館的正門口,雖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氣勢恢宏,卻也自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勢,令人忘記了嬉笑追打,以鄭重之心、肅穆之情傾聽歷史的聲音。

建川博物館多是展現近代歷史,尤其是以二戰前後的歷史為主。

遠離了金戈鐵馬的戰場,黯淡了刀光劍影的鋒芒,遠逝了馬嘶鼓鳴的砍殺,吹散了狼煙滾滾的塵埃。那曾經驚天動地的抗爭,已化為無聲的圖像,化為冰冷的文字,定格於展覽窗口中,融化於殘劍折戟中,靜靜的呈現於我們的眼前,重現着歷史的恢宏與殘忍。一遭走過,就彷彿經歷了那一段艱苦的歲月,體驗了那如火如荼的抗爭。

我想,不論哪一個民族,定然都有過那麼一段血與淚融成的不堪回首的過往。在危難面前,那些奮起抗爭、眾志成城的民族一舉擊潰了來犯的敵人,逐漸崛起、強大,載入了歷史的華章。而那些畏懼不前、臨難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銷聲匿跡,被歷史所遺忘。

在中流砥柱館,在川軍抗戰館,在飛虎奇兵館……一張張圖片定格了那時的艱苦環境,一段段文字訴説了那時的不屈抗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從來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這些鐵骨錚錚的漢子,有了這些柔韌堅強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艱澀的歷史才變得如此鮮活,如此生機勃勃。歲月蒼老了他們的容顏,卻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羣雕廣場,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將士英雄羣體形象昂首挺立於天地之間,縱貫九州,氣宇軒昂,彷彿建立了歷史的他們,仍然守護在他們曾拋頭顱、灑熱血的地方。

曾幾何時,我們也進入了歷史的畫卷中。依然記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轉,記得那驚天動地的哭喊,眨眼間,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園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巨大沖擊:高樓大廈夷為平地,鮮活的生命在廢墟之中殘喘。那裏有母親,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鶴髮童顏的老夫妻,也有剛剛步入結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館的展區中,生命從未向那時那樣脆弱,也從未向那時那樣頑強。生的意志支持者災民奮力自救,也為搜救人員贏來了時間。一幕幕感人的畫面不斷的上演着,牽動了億萬人民的心。多難興邦,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再一次展現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災難壓不垮我們,更打不倒我們!

澎湃的熱血在靜心池邊得以沉澱。歷史不僅是要向我們展示它曾經的艱難困苦,更是要我們在這幸福的時代銘記先輩們曾經的苦難,勿忘過往,開拓明天!

  博物館觀後感4

這學期,學校組織了我們全體預備年級以及部分老師一起到中國武術博物館參觀。當我們排着整整齊齊的隊伍,準備近武術博物館的大門時,我的心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

一走進風采館,就看到了一根巍然屹立着的柱子,講解員在一旁有聲有色的做介紹:“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武魂柱。”接着把我們引到武魂柱的後面,只聽到前面的同學到了轉角處都譁然一片,我驚奇地想是什麼讓他們那樣驚訝,當我也來到了武魂柱的後面,只見一個全是兵器的展廳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三節棍、大刀、複合劍……“好漂亮!”我不由發自內心的讚歎起來。展廳的後面是一個立體影院,通過3D短片讓我們知道了武術源遠流長的歷史,對武術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我們又來到了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數字化多媒體互動區域。瞧!那裏有幾個人在一個神祕的紅棕色屋子裏嬉笑着,走過去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在玩“聽聲辨位”的遊戲。

突然,從不遠處又傳來一陣陣笑聲,聞聲而去,只見幾個人在一個個木樁上走路,紅燈亮到哪裏就要走哪裏,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不從木樁上摔下來,原來這是“梅花樁”。我也馬上向那些一個個紅燈“宣戰”。遊戲開始了,前面的木樁的紅燈亮了,我迅速往前方走去,可是忽然紅燈又出現在了我的右後方,這下我可着急了,趕快轉個身,可是已經來不及了,我只能試着伸出左腳,想去碰後面的那個木樁,但一個沒踩穩,就敗下陣來。還有“神拳無敵”、“眼疾手快”……有趣的體驗活動讓我大開眼界。

這次中國武術博物館之行,讓我明白了武術不僅能鍛鍊人們強壯的體魄還能鍛鍊人們堅強的意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