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孔雀東南飛教案

來源:文萃谷 6.21K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敍事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詩雙璧。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國漢樂府民歌中最長的一首敍事詩。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大家整理的孔雀東南飛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高中孔雀東南飛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我國第一首長篇敍事詩的藝術成就,理解鋪陳、排比、起興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2)培養學生結合語境欣賞詩歌語言表達效果的能力和運用人物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封建家長制及封建禮教摧殘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惡,培養學生珍愛生活,敢於和一切腐朽勢力作鬥爭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敍事詩的矛盾衝突和曲折情節。?

(2)瞭解敍事詩中通過人物對話揭示人物形象的藝術性。?

(3)掌握文中的“偏義複詞”“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文言語法。

  [教學難點]:

(1)體味人物性格及詩句的民歌氣息和抒情意味。

(2)如何理解結尾的“化鳥”這樣的情節安排? ?

[教學時數]:3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先播放《梁祝》的經典旋律,讓學生沉浸在審美體驗中。

問:誰能説説這首曲子是根據我國哪個民間傳説創作的?(相信學生肯定能回答出來)

對,是根據《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説)的民間傳説創作出來的。其中,“梁祝傳説”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説。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家喻户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有着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説到愛情,總是那麼讓人心動。然而,我們所知道的這些故事裏,美好的愛情卻總是遭遇挫折,但是,愛情的主人公都毫無例外地為追求美好的愛情而奮鬥,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可見,中華民族是一個追求美好愛情的民族。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記錄中國古代讓人心碎的愛情故事的古詩——《孔雀東南飛》。這個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毫不比“梁祝傳説”遜色。

《孔雀東南飛》堪稱我國古代愛情詩歌的絕唱,千百年來,讓人們感歎唏噓不已,也一直讓人們思索着:是什麼要素使這首詩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孔雀東南飛》為我們描述的悽婉的愛情世界裏吧。

 二、朗讀課文,總體把握,熟悉故事梗概:

1.聽錄音

2.讓學生快速閲讀註釋,瞭解大意,概括故事梗概:

教師明確:

東漢建安年間,才貌雙全的劉蘭芝和廬江小吏焦仲卿真誠相愛。可婆婆焦母因種種原因對蘭芝百般刁難,蘭芝毅然請歸,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夫妻只得話別,雙雙“誓天不相負”。

蘭芝回到孃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來,先是縣令替子求婚,後是太守譴丞為媒。蘭芝因與仲卿有約,斷然拒絕。然而其兄惡言相向,蘭芝不得已應允太守家婚事。仲卿聞變趕來,夫妻約定“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蘭芝出嫁的喜慶之日,劉焦二人雙雙命赴黃泉,成千古絕唱。

(附帶一點點評:故事結尾與其它中國民間文學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織女的“七夕相會”幾成千篇一律,充滿浪漫主義的理想色彩:兩人合葬,林中化鳥。)

3. 理清故事結構

要求對每一部分擬出七字格的標題,如:

蘭芝忿訴自遣歸——夫妻話別難分舍——劉兄相逼再婚配——相約黃泉同殉情——鴛鴦和鳴戒後人

再概括為四字格的標題,如:

蘭芝遣歸—— 夫妻誓別——蘭芝抗婚——雙雙殉情——鴛鴦和鳴

也可以是兩個字的標題,如:

自遣——誓別——抗婚——殉情——化鳥

 三、學生自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學常識

1.《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敍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敍事詩。是漢樂府敍事詩發展的高峯,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誌。(插入:“古風”這類詩歌的發展脈絡:《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它原名《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最早見於徐陵所編的《玉台新詠》(是繼《詩經》、《楚辭》之後最早的一部古詩總集),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全詩357句,1785個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與《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

2.漢樂府:“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立的一個官署。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二、講析課文

(一)説興。

本詩開頭兩句(第一段)遊離開情節之外,是否可以刪去?為什麼?

明確:不能刪。(1)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引起下文(借鳥起興,是我國古代民歌傳統手法);(2)以美禽失偶來喻夫妻別離,營造了一種“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的離愁別緒,渲染了纏綿哀傷的氣氛。(3)孔雀之單飛,暗示夫妻之別離,奠定了全詩悲劇的感情色彩。

“興”,是中國詩歌創作的獨特手法,一般用於開頭,為全文定下基礎。《孔雀東南飛》即用“託物起興”開篇:引出焦仲卿、劉蘭芝這對相愛卻不能相守的夫妻的悲苦命運,可謂恰當。其中的“五里”來源於古代送別之地相隔的裏數,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可見小小的裏數就顯示了別離之難。

(二)説賦。

(1)第二段從13歲説到17歲,一一道來,是否太煩瑣?它與情節的發展有什麼關係?

分析:不煩瑣。這是一種鋪陳手法,稱為“賦”。

這裏寫得簡練而有層次,意在強調蘭芝從小聰明能幹,多才多藝,很有教養,為下文蘭芝被逐作鋪墊,以激起讀者的同情。

(2)要求學生從詩中再找出使用鋪陳手法的文字。

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內容的重複,都是強調蘭芝從小聰明,很有教養,但轉換了敍述的角度,使文章顯得錯落有致。

第9段寫蘭芝臨別“嚴粧”又用了一段鋪陳,意在表現蘭芝被逐離開焦家前沉着、冷靜、鎮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無雙”,又為下文太守的兒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鋪墊。

(3)第二段從時間上(13歲-17歲)作了縱的鋪陳,第九段則從粧束、服飾、姿態上作橫的鋪陳。無論哪一種鋪陳,都對塑造人物形象、推進故事情節起了積極的作用。

同學們國中時學過的樂府詩《陌上桑》,在描寫秦羅敷的美貌時,也是用了橫的鋪陳。

(三)説比。

詩中兩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劉蘭芝比作蒲葦,是否顯得累贅?這和情節的發展有何關係?

分析:“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這是“比”的運用。“磐石”和“蒲葦”一堅一紉,恰到好處地表明瞭他們對愛情的堅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説的,他用這個比喻來責問劉蘭芝為什麼改變初衷。表明人物之間產生了誤會,出現了分歧。這兩次比喻和故事情節的發展是一致的,並能推波助瀾,使情節曲折起伏,生動感人。

詩的末尾出現“鴛鴦”,它不是單純的“比”,而是“比”的發展式“意象”。在中國宏大的文學創作中,有些比喻被反覆地使用而漸漸固定下來,變成意象,當然,固定化的比喻只是詩歌意象的來源之一。如果查一下《辭海》,“鴛鴦”古稱“匹鳥”,雄雌偶居然不離,不能獨活,一般比喻夫妻。運用在本詩,“鴛鴦”正象徵着焦、劉二人至死不離的愛情。

由此可引發生一些聯想:《梁祝》的化蝶,蝶是經過蛹的蜕變,經過痛苦的掙扎才獲得在花間翩翩起舞的自由的,梁山伯、祝英台也只有經過生死的磨難才能擁有相愛的自由。

白居易的《長恨歌》(敍事詩的頂峯之作)中的兩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同樣運用了這種手法。“比翼鳥”傳説中此鳥一目一翼,不比則不能飛。“連理枝”是一種不同根但其枝幹連生在一起的草木。它們都用來比喻夫妻。唐明皇與楊貴妃,一個是龍種,一個來自民間,前半生不相關,後半生卻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備課説明:以上環節的興奮點在於前面所學的《詩經》賦比興手法的複習與運用,做到概念清晰後,學生髮現自己能運用概念賞析其他詩歌,這是最讓人自豪。)

(四)討論:

如果説《詩經》中的民歌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中的源頭,屈原的《離騷》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那麼,《孔雀東南飛》屬於哪一種?

分析:本詩以孔雀失偶起興,以鴛鴦雙飛作結,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而中間敍述焦、劉愛情悲劇,則多用現實主義描寫手法。統觀全文,作者使開頭、中間、結尾很好地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這是一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有機結合的傑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