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

來源:文萃谷 9.54K

老師們、同學們:

中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稿

大家好!

春節一過,很多20xx屆高三的學生將走進大學自主招生的考場,接受各大名牌大學的選拔。在我們的校園中, “自主招生考試”已經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想借開學典禮的機會,談一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自主招生的歷史與現狀。

20xx年,教育部在22所高校首批啟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其目的是打破大學聯考 “一考定終身”的狀況,建立多元錄取體系。自此,我國高校招生在大學聯考錄取之外,擁有了自主選拔錄取、定向錄取、保送錄取等多種方式,考生升學有了不同的渠道。截至20xx年,試點高校已達90所,絕大多數是 “211”和 “985”工程大學,通過教育部 “陽光大學聯考”平台累計公示自主選拔錄取資格考生19.8萬人,實際錄取了10.7萬人。

20xx年,教育部印發 《關於進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自主選拔錄取的定位予以明確:自主選拔就是要着力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這份 《指導意見》是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十年探索的總結和提升,也將是未來自主招生考試變化的 “風向標”。

彈指一揮間,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探索已經走過十個年頭,到如今已經有了清晰的定位:選拔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人才。可以這麼講,自主選拔正在逐漸實現其依託大學聯考框架卻又彌補大學聯考不足的功能。現在,自主選拔錄取的考試形式和考試內容都有了重大改革。從考試科目上看,20xx年, “北約” “華約” “卓越”三大聯盟都進行了 “瘦身”。以 “北約”為例,其初試科目由原先的五科調整為兩科,分別是:報考理工類專業的學生考數學、物理,文史類專業考語文、數學。同時打破文理科限制,允許文理科學生互選專業,最大限度地滿足考生的專業興趣。 “華約”聯考的初試環節也減為兩門,筆試必考科目為 “數學與邏輯”, “物理探究”與 “閲讀與表達”為二選一,總共兩門。但並不規定文科考生必須要選擇 “閲讀與表達”,理科考生必須選擇 “物理探究”。從考試內容上看,高校自主選拔的考試題目越來越貼近選才目標。

毋庸置疑,自主招生考試,成了許多優秀學子跨進心儀大學的一條重要途徑,它也因此成了這些年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自主招生的歷史與現狀,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儘管各大高校有一些不同的要求,但是,自主招生選拔的是 “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這一點是共同的,我認為,這符合高中新課改的基本理念,這也為我們的教育教學,特別是自主招生的備考指明瞭方向。那麼,如何才能成為名校需要的 “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人才”呢?

  首先,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人才,一定是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現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在其 《故都的.秋》曾經這樣説過: “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無獨有偶,著名學者梁實秋在其 《散步》中也説過類似的話: “散步的去處不一定要是山明水秀之區,如果風景宜人,固然覺得心曠神怡,就是荒村陋巷,也自有它的情趣。”

有情趣的人,蕭索的秋,司空見慣的散步,都會變得有滋有味。在學習中,有情趣的人,更容易激發符合自己潛質的興趣。有了興趣,有了對自己興趣的堅持,在心靈深處,就會保留純粹的空間和夢想,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就會始終充滿熱情和探索的好奇心。有情趣的人,他的心態會非常的平穩,生活會更多地充滿陽光,學習和工作會變得更加有效率。這樣的人,將更容易適應特別強調自覺自主自律的大學生活,也更容易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

在20xx年 “北約”的考題中,有三道頗受 “爭議”的題目:一是用 “北大、清華、大學聯考、狀元”4個詞編一段150個字的笑話;二是以 “北京霧鎖車迷路”為上聯對下聯;三是將 《劉三姐》的一段歌詞“山中只見藤纏樹,世間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擴充為一個500字的故事。不少人認為這題目有些“雷人”,是 “怪題”,但是, “北約”一位招辦負責人則表示,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力和文化素養,這題目不錯。 “編笑話、對對聯、講故事”,這些在平時的考試中不常見的試題,表面看起來是 “雷題”、 “神題”,其實背後大有深意,切不可等閒視之。不關注生活,沒有生活情趣的學生,被它們“雷倒”,其實是很正常的。

  其二,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人才,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敢於質疑的人。

學貴有疑。笛卡爾説: “我思故我在”,蘇格拉底説: “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我國自古也有“學源於思,思源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傳統教育思想。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石,新文化運動喚起了人們對民主和科學的追求,真理標準的討論帶來了思想的大解放。獨立思辨,善於質疑,是古今中外偉大科學家和思想家所具有的顯着特質,是中西方人本精神和文明體系形成的重要原因!

質疑是創新的種子。試想,如果伽利略沒有不顧一切打破亞里士多德的舊説,就不會有牛頓經典力學;如果不是愛因斯坦質疑牛頓經典力學,就不會有相對論。適當的懷疑是智者的火炬。同學們,請帶着思考去學習與生活!你的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只能在思考和質疑中成就。

  其三,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人才,一定是一個喜歡閲讀,特別酷愛閲讀經典的人。

除了精研教材之外,你們應該養成博覽羣書的習慣。每天讀一篇文章,每個月讀一本書。任何題材的書你都應該讀,用什麼語言寫的書都去讀一讀。科學的、文學的、歷史的、哲學的;亞洲的、歐洲的、拉美的、澳洲的,各類學科,各個地域的文章或書籍,你都去讀一讀,在有限的時間裏,儘可能讀更多的東西。讀一本歷史書,你可以從錯誤中汲取教訓。讀一本關於世界局勢的書,你會感覺地球只不過是一個小村落。讀一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明白人心這本大書要難讀得多。讀一本旅遊的書,你會欣賞到異域的風景。什麼書都去讀一讀,你的視野會更開闊,你的生命會更豐盛。

在此,我特別強調的是在高中三年中,每位同學至少精讀一至三本符合你學科興趣的經典之作。因為,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就在於它是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積澱,在於它所包含的超越時空的精神境界。閲讀經典的過程,就是與古今中外智者心靈交流和思想碰撞的過程,它讓你有可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增厚你的學術底藴,孕育出無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成為創新型、領軍式的人才。

同學們,我們的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培養富有創新能力、發展後勁強大的精英人才,是我校存在的重要價值和使命,也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立足點。我真誠地期望同學們,在學習中,在高校自主招生選拔的備考中,努力做到:精研教材,夯實基礎;擴大閲讀,開闊視野;思考質疑,喚醒潛質;培育情趣,豐富人生,認真培養自己的 “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真正成為未來競爭的贏家。

同學們,新的學年,珍重自己,努力創造!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