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環境下歷史教學的案例分析

來源:文萃谷 1.92W

【摘 要】

網絡環境下歷史教學的案例分析

如何將網絡環境的優勢與社會學科的特點緊密結合,是社會教學面臨的新課題。本文以《工業革命》的教學為例,總結了網絡教學中的一些經驗,並提出了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

網絡環境;網絡資源;社會教學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了教師的教育和學習。網絡技術引入教育領域,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觀念模式和方法的變革。網絡環境下《工業革命》的教學片段。

下面以《工業革命》一章節為例,説明在社會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進行教學設計。

1. 設置情境,激發興趣使用自制的《工業革命》(事先製成放在計算機上),展示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家肖像和機器工具,如瓦特、史蒂芬遜以及蒸汽機、火車機頭、早期的汽船等,使學生對這一時期有感性認識,激發其好奇心,進而產生學習動力。

2. 確定目標與主題根據這一章節的內容特點,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主要問題:工業革命,就是用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生產的一次革命。

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

(1)瞭解始於18世紀60年代的工業革命的主要技術成果。

(2)掌握工業革命最早發生在英國的原因。試比較研究美、法、德國等其它國家工業革命的特點。

(3)掌握工業革命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 蒐集資料、自主探索明確了本章節的學習要點,學生就可以對所要調研的問題進行資料蒐集(學生在計算機上自主探索)。

4. 網上協作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後,回到學習小組協商討論交流。教師要考慮稍高於學生智力發展水平通過提問來引導組織學生的整個討論。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教師要適時地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通過不同觀點的討論、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學生閲讀他人的反饋意見,對自己的思想、信念、感覺和現有知識質疑,參照他人的學習過程來完善自己,通過這種合作和溝通,看到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開闊視野。

5. 網上小結協作討論後,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小結。 小結可以是學生(或學習小組)的電子文稿,亦可是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於一體的多媒體化的交流報告,後附有教師的評價和點評。這種學習模式既有個人的自主學習,又有小組的研討,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學生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地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間,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和發散性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三、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分析:

1. 深化網絡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 。一方面,根據學科內容的難點、重點,自主製作適合教學急需的、動畫、音頻、視頻等素材庫,以幫助學生的社會知識的建構。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網絡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2. 教師角色的定位 。網絡歷史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頭腦裏自行完成意義建構的過程 。教師不應是大量的歷史信息的灌輸者,而應靠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對學科的把握,引導學生將局部的分散的知識串接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師在歷史網絡教學過程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幫助者和資源組織者的角色,這就需要教師要熟悉網絡環境下的各種信息技術?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