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

來源:文萃谷 7.41K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

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1

一、指導思想: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_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_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教學內容分析:

xx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國小數學中處於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於他們加深對_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領域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_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_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二)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瞭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_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五、教學對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兩個班的數學,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國小,即將踏入正式的、正規的教育學習。我任教的這兩個班,他們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充滿好奇,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時間較短,孩子普遍好動,行為習慣還有待規範。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教師應從課堂常規訓練開始,因為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六、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_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

七、主要教學策略:

1、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_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3、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八、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2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二年級就一個班,在經過了一年半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在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應該更多關注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讓學生在思維中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有餘數的除法;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第六單元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統計;第十單元總複習。

三、教學要求

1、數與代數:

①、結合具體情境,理解萬以內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能説出各數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②、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會口算表內有餘數除法、百以內加減法、能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及兩步的加減法混合運算。結合現實素材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③、能正確辨認鐘面上指示的時刻,認識時、分、秒,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並進行簡單的換算。

2、空間與圖形:

①、通過觀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②、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當地選擇長度單位,並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會估測、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③、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

3、統計與概率:

①、能用合適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②、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掌握分段統計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運用:

①、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及長度單位的認識。

②、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鞏固分段統計的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數與代數”中的認識萬以內數及這些數的大小比較;有餘數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樣性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空間與圖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及換算,認識對稱現象,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是重點教學內容。在“統計與概率”中分段統計是重點教學內容。

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內容時,認識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間觀念和單位之間的換算是教學的難點。學生認識生活中的對稱現象是教學上一個難點部分。在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是教學上的一大難點知識。

在“統計與概率”部分中,分段統計的表現形式和方法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和遊戲。

3、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4、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所學內容。例如:萬以內數認識。讓學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傳單上一些物品的價格來加深對三、四位數的認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道理。

5、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6、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022學科老師教學工作計劃模板3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已經養成了,大多數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責任心也非常強,部分學生的書寫仍舊比較潦草,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必須要改進,同時要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信心學好數學這門學科。

二、教材分析

(一)內容變動情況

1.降低了難度。主要體現在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內容的變化上。第一單元是統計的內容,原來二年級下冊主要是教學複式統計表以及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現在重點學習調查的方法和記錄整理數據的方法。第三單元是圖形的運動,現在只讓學生直觀認識軸對稱圖形、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刪掉了原來要求畫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紙上辨認圖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內容。

2.完善結構體系。主要體現在第五、六單元內容的變化上。首先及時安排了混合運算單元,其次是將“有餘數的除法”這一單元從三年級上冊移到了二年級下冊,這樣安排更能突出“有餘數的除法”和“表內除法”的聯繫。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數據收集整理,表內除法(一),圖形的運動,表內除法(二),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簡單的推理,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小小設計師等。

(三)編排特點

1.各領域內容穿插編排,互相搭配

2.繼續加強學生對知識整理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體現數學背景知識。

4.在完整的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5.練習的層次、功能分明。

6.為教學評價提供線索。

三、教學目標

1.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能夠比較熟練地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_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學會辨認軸對稱圖形;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

5.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二級運算的混合式題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帶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

6.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掌握除數是一位數,商也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餘數要比除數小。

7.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經歷數數的過程,能認識萬以內的數,結合實際物體知道這些數的組成與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學模型思想。

9.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2.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除法。

2、萬以內數的認識。

3、用數學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生學會獨立審題的能力;學會解決各種應用題。

五、教學措施

1.科學安排解決問題的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2.萬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

3.改進表內除法教學的編排,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4.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