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的單元計劃

來源:文萃谷 2.17W

一、準備課(2課時)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的單元計劃

二、位置(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1~5的認識……………………………………………… 6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1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四、認識圖形(一)(2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 7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 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3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 3課時

整理和複習………………………………………………… 2課時六、11~20各數的認識(5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3課時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9加幾…………………………………………………… 3課時

2.8、7、6加幾…………………………………………… 2課時

3.5、4、3、2加幾………………………………………… 4課時

整理和複習………………………………………………… 1課時

九、總複習………………………………………………… 4課時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綜合與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1.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豐富的內容。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根據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規律,體現合理的教學順序和節奏,更利於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

4.加大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力度,為使學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提供機會與素材。

5.落實“四能”課程目標,為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驟。

6. 設置過程性評價板塊,為學生提供自我反思與評價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良好體驗,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第一單元

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有數一數和比多少兩方面的內容。

“數一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美麗的校園”情境圖;二是從 “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10以內的、用集合圈呈現出來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內容的練習題(練習一第1題、第2題)。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有如下特點。

(1)藉助“美麗的校園”情境圖提供豐富的計數資源,並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

(2)豐富的計數資源為學生充分計數服務。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活動,訓練學生語言表達,培養傾聽能力以及常規習慣。

2.通過教學,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中,瞭解學生數數的水平以及對數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初步瞭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

2.在比較物品多少的活動中,瞭解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等含義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

3.瞭解學生語言表達情況、傾聽能力以及常規習慣,為教師有效把握教學起點做好準備。

4.使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並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第二單元:位置

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學內容具有豐富性、開放性和鮮明的時代特點,它是人們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兒童在生活中對上、下、前、後、左、右已有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維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在第幾組第幾個的情況,使學生能採用適當的方式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設計是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依照兒童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進行編排。也就是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汽車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學,在各種操作、探索的活動中,觀察、感知、猜測、感覺“上、下、前、後、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在親身經歷物體的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之後,引導學生把空間方位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方位觀念。

教學重、難點: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並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要求: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受它們的相對性。

2、使學生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使學生能夠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並確定物體的位置。

第三單元

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僑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教學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係。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並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 “<” “=”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交流。

第四單元:認識圖形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我會拼圖。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最後,讓學生説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由“6、7的認識和加減法”、“8、9的認識和加減法”、“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連加和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構成。這些內容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廣泛的應用,而且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計算最直接的基礎。本單元內容是全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使學生掌握6-10數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來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

5、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使學生用10以內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衞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第六單元 11到20各數的認識

教學分析:

本單元主要是先教學數11到20各數,然後教學1到20各數的讀數的順序及大小寫數,最後出現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和十幾加幾、十幾減幾的口算題。國小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學生的學習要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因此,本單元教材特別注重使學生通過操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數位,了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到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的組成,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初步認識“十位”“個位”,初步瞭解十進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到20各數。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2、通過看圖數數,初步培養學生有序觀察、分類觀察等良好的觀察習慣。通過擺小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在學習數字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發現問題的能力。

第七單元:認識鐘錶

教材分析:

本單元《認識鐘錶》的內容有認識鐘錶、認識整時(鐘錶和電子錶)。本單元的編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提供了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第二、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通過學習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第三、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媽展學生的九感和符號感。第四,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學會數學思考。第五,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鐘錶,區別鐘錶上的時針和分針

2、會看、會寫整時、半時。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 會看、會寫鐘錶和電子錶上整時的時刻,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過撥表、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第八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一位數相加得數超過10的加法,即20以內的進位加法,二是“用數學”,即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20以內的進位加法是20以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這一部分學習的好壞對今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既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領會加、減法的含義,又可以為以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重、難點:

熟練掌握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並能夠不明確熟練地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它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2、通過數學學習,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真切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操作,讓學生經歷多樣化的計算過程,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複習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複習包括本冊所學的主要內容。共五部分:20以內的數,20以內的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圖形,認識鐘錶,用數學。總複習的編排注意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在複習中進行整理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習重點:

20以內進位加法和10以內加減法,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複習目標:

1.通過複習20以內數的讀寫、數序、大小、組成和序數的含義,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加減的含義。

2.熟練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正確較迅速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會辨認常見的四種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知道整時和半時。

4.根據加減的含義和算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