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邊城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84W

這個暑期,突然燃起讀書的強烈慾望,一個哥哥建議我讀一下沈從文的作品,説是沈從文細膩的文筆很能培養女孩子的柔美,於是帶着好奇讀了沈從文的《邊城》。

關於邊城的讀後感

文章講述了一個女孩子翠翠和外祖父的故事,翠翠自小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只和自己的外祖父相依為命,靠渡船謀生,15歲的翠翠相繼遇見船總順順的兩個兒子,大兒子天保和二兒子儺(NUO)送,大兒子和二兒子都喜歡上了翠翠,於是決定唱山歌決定自己的愛情,大兒子在唱歌中輸給了弟弟,後來在一次外出中溺水而死,儺送喜歡翠翠,卻始終不能接受哥哥已死的現實,於是離家南下。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疼愛翠翠的爺爺離開了人世,為爺爺守靈結束後,船總順順把翠翠接到自己家裏,可是翠翠能等到要等的人麼?

中國是一個負荷了沉重的鄉土精神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就是鄉土精神不斷完善的文明。二十世紀鄉土文學以一種富有現代意識的眼光,立足現實,反思歷史,洞悉挖掘本鄉本土文化精神,透示展現民族、時代的風骨神韻,形象地表明瞭我國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具有超常的再生力。

“鄉土文學”作為新文學的流派是在“五四”以後自發形成的,可是鄉土小説不等於鄉村小説,“鄉土” 也可以泛指一種地方特色。城市,即使是大都會,也有自己豐富而獨有的民間民俗地域色彩。新文學的鄉土作家不一定能反映僑寓地的.城市生活;而現代通俗文學作家卻以描敍都市民間生活為其主要內容,擅寫獨特而濃郁的都市民風民俗,構成了一道“都市鄉土小説” 的風景線。這是現代通俗文學對“文學大家庭”的重大貢獻。這些小説可與新文學中都市社會剖析派小説形成互補,使讀者獲得中國都市的“多面觀”。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裏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裏行間飄散着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着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 靠東有一條官路。 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温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説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