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通用18篇)

來源:文萃谷 2.46W

伴隨着會考的到來,國中的學子目前正處於緊張的備考過程中,知道歷史怎麼複習嗎?國中學過的歷史知識你掌握了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歷史會考重要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通用18篇)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

1、近代列強侵華的方式和危害

(1)方式:

①軍事侵略: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日本侵華戰爭。

②政治侵略:通過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中日《馬關條約》(1895年)、《辛丑條約》(1901年)等不平等條約,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③經濟侵略: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賠款、設廠築路。

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傳入中國,泯滅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

(2)危害

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壞了中國的國家主權。領土主權破壞:列強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佔了中國大片領土,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破壞:列強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領海主權、關税主權喪失、獲得在華駐兵權。

②經濟上: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傾銷商品、掠奪中國原料,輸出資本,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③文化上,毀滅中華文明遺產,如火燒圓明園。

④列強無視中國人民的基本生存權,還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產和國家財富。

2、農民階級在近代中國民主革命中的特點

(1)農民階級具有革命性

①含義:受地主階級和外國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具有革命的要求。

②表現:太平天國運動首次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務,沉重打擊中外反動勢力,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基礎;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美夢。

(2)農民階級具有落後性

①含義:由於農民小生產者的階級侷限性,難以提出科學合理的革命綱領以指導其革命。

②表現:《天朝田畝制度》的空想性;《資政新篇》的不切實際性;“扶清滅洋”口號的盲目排外性。

3、“六個第一”巧記辛亥革命

(1)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同盟會。

(2)第一次提出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3)建立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

(4)頒佈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5)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6)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歷史鉅變,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的探索特點

(1)從最高綱領到最低綱領(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

(2) 從以城市為中心到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國共十年對峙)。

(3) 從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展抗日戰爭)。

(4)從農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戰爭)。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2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

一、東晉的興亡

1.東晉建立的時間、建立者、都城。317年,司馬睿,建康。

2.東晉為何不能恢復中原?朝廷對北伐將領心存疑慮,多方牽制,使北伐缺乏後援。

3.淝水之戰後,東晉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呈現出什麼局面? “荊揚晏安,户口殷實”。

二、南朝的政治

1.東晉滅亡後170年裏,中國南方政權是怎樣頻繁更替的?東晉——宋、齊、樑、陳(統稱南朝)

2.繼宋朝之後,中國南方與北方實力對比中為何處於劣勢?

①皇帝勢力萎縮,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強大;

②皇帝對官員的放縱,導致政治日益敗壞;

③大規模叛亂,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

三、江南地區的開發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有哪些?表現: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成良田;

②江南種植水稻,稻田使用綠肥;

③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

④小麥的種植推廣到江南。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①自然條件適宜,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南遷的北方人帶去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江南地區的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淝水之戰

1.請寫出這次戰役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和影響。

383年;前秦和東晉;晉軍大敗前秦。

影響:

A.前秦統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據狀態。

B.東晉在南方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分析前秦失敗的原因,你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什麼,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苻堅驕傲輕敵;秦軍不得人心,軍隊戰鬥力不強;前秦軍隊指揮不當,戰線過長也是失敗的原因。 我覺得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可以濃縮成短句)這些改革措施有何影響?

措施:遷都洛陽;説漢語;穿漢服;改漢姓;與漢聯姻;用漢制;習漢禮。

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

2.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北魏孝文帝?評價:北魏孝文帝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改革家。他順應歷史潮流,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堅持改革,促進民族融合,促進了社會發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膽識的改革家。

三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1.魏晉以來民族交融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的相互影響?生產技術;生活習俗;文化交流等;

2.民族融合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以後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3

第一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猿類——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

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2、人類的進化:完全形成的人分為四個階段

早期猿人——坦桑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

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德國尼安德特人、中國丁村人;

晚期智人——法國克羅馬農人、中國山頂洞人

3、人種及分佈: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澳洲 ;

黃色人種——亞洲 ;

黑色人種——非洲、南美洲

4、氏族社會: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會,隨着生產的發展進入父系氏族社會。

母系氏族社會:羣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財產公有,以採集和魚獵為生。家務勞動為主,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

父系氏族社會:婚姻相對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從事犁耕業和畜牧業佔主導,出現商品交換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領是男人。

5、原始人羣居生活的原因:生產力低下,生產工具原始,物質相當匱乏,只有依靠集體才能生存。

6、比較:父系氏族社會代替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及後果。

相同點:

⑴ 都以血緣關係為紐帶;

⑵ 都實行財產、分配公有制。

不同點:

⑴母系氏族社會婦女在社會中站主導地位;父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⑵母系氏族社會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會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⑶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出現了私有制和奴隸制,原始社會解體。

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1、 四大文明古國

古埃及(前約3500年)——尼羅河流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權力與尊嚴的象徵

古巴比倫(前約3500年)——兩河流域(“新月沃地”)——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

古印度(前約2500年)——印度河、恆河——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古中國(前約2070年)——黃河、長江流域——分封制

2、 古文明與大河的關係(大河文明的自然條件):氣候濕潤,地勢平坦,日光充足,適合人生存;大河定期氾濫——提供水源和肥土,利於農業生產。

3、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種姓制度: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的過程中形成。社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下一等級不得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的等級不得通婚。 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第三課:西方文明之源

1、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悉尼文明

2、 古希臘繁榮的成邦:雅典、斯巴達

3、 雅典城邦的自然條件: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氣候濕潤,適宜種經濟作物。

4、 公元前5世紀後半期,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

原因:伯利克里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內容:擴大公民權利,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公民大會;鼓勵學術研究,發展文藝,重視教育。

5、伯利克里時期雅典繁榮的表現:政治上, 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經濟上, 奴隸制經濟高度繁榮;文化上 文化昌盛。

6、斯巴達成邦:崇尚武力,實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制度。

7、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1)羅馬歷史發展線索:羅馬城(公元前8世紀)——羅馬共和國(公元前509年)——稱霸地中海(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帝國分裂(395年)——西羅馬滅亡(476年,歐洲奴隸社會結束)

(2)主要戰爭及戰役:布匿戰爭(羅馬——迦太基) 坎尼戰役以少勝多

(3)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國家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8、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沿革:最初舉行賽會祭神,前776年—394年共舉辦290多屆。現代奧運會開始於1896年,每四年舉行一屆。2004年在希臘雅典舉行,2008年在中國北京舉行。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4

洋務運動

(1)時間: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頑固派和洋務派的區別:頑固派盲目排外,仇視一切外洋事物。洋務物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維護清朝統治。

(5)洋務派的主要活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如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留學生。後期:又提出“求富”口號。開辦民用工業,以輔助軍事工業。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6)評價(意義):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闢了道路;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梁啟超聯合各省參加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歷史上稱這次上書為“公車上書”。

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維新變法的內容:要求民權,發展資本主義。

(2)百日維新: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佈《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失敗,前後104天,因此叫“百日維新”。1819年是舊曆戊戌年,歷史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

(3)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三冊P71表)

(4)戊戌變法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有利於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參預政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辛亥革命

(1)孫中山的主要活動,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興中會。興中會的成立標誌着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於8月在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2)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起義,第二天起義軍佔領武昌,接着,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這一年是舊曆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宣佈廢除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

b、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C、《同盟會的政治綱領》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3)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入人心。由於資產階級政治上的軟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發動廣大羣眾,這次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是,孫中山和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功績,永遠閃耀着光芒。

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裏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氾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3)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民主和科學

(4)新文化運動的陣地: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5)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把鬥爭鋒芒指向維護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運動的作用: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性質)

(7)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是我國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它促使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8)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頌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9)為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在北京創辦了《每週評論》。

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説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

B:他要求學生按時複習學過的知識,"温故知新"

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

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禮》、《易》、《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鼈,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是孔子説的,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説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在文化上的貢獻: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5

1.“一國兩制”

(1)提出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2)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意義:“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瞭前景。

2.香港、澳門的迴歸

(1)香港迴歸: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2)澳門迴歸: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行使主權。

(3)香港、澳門迴歸祖國意義: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誌着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6

1.農村改革

(1)時間: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2)地點:我國首先從農村開始改革。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户,自負盈虧。

(3)改革方式: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

(4)鄉鎮企業:改革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

2.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①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的廈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後來又增設了海南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特區對於引進外資、國外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經驗,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經濟特區“特”在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社會制度相同)

(2)開放14個沿海城市

(3)開放3個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廈漳泉三角區)

(4)開放內地(省會城市和邊境城市)

(5)對外開放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3.國有企業的改革(城市改革的重點)

(1)我國城市改革開始的時間:1985年

(2)城市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改革

(3)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7

早期國家的形成

1、禪讓制和世襲制的比較

統治者產生方式特點

禪讓制民主選舉“天下為公”

世襲制父死子繼“家天下”

2、為什麼説《漢謨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隸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

②法典規定了奴隸可以買賣、抵債,使奴隸買賣合法化;

③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

④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⑤法典保護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利益。

3、《漢謨拉比法典》對當時的意義:是國家出現後的產物,是鎮壓勞動人民反抗、加強和鞏固王權統治的工具,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現在意義: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於我們全面瞭解古巴比倫當時的社會情況,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文物,是人類由史前時代向農耕文明時代過渡時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實質:法典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與現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當時刑法的殘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同現代法律所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統一國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措施及意義。

2.陳勝吳廣起義意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3.張騫通西域的史實:西漢時期,漢武帝時為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

4.絲綢之路:在這條路上運輸最多的商品是絲綢。(識圖:絲綢之路示意圖)

作用: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樑,至今仍發揮着重大作用。

5.漢武帝大一統措施:採納董仲舒建議,把儒家學説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儒家學説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頒佈“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

結論:漢武帝時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國同普魯士發生戰爭,法國戰敗,普軍兵臨巴黎城下。

(2)資產階級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準備鎮壓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軍隊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衞軍發生衝突,導致巴黎工人起義爆發。

影響:

(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2)公社戰士在強大敵人面前表現出的大無畏精神永遠激勵着後人。

美國南北戰爭(美國內戰)

根本原因:奴隸制的存在阻礙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缺乏生產力)

核心矛盾: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時間:1861—1865

戰爭目的:維護國家統一

領導者:美國總統林肯文獻:《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頒佈)

作用:調動了人民羣眾,特別是黑人奴隸的革命積極性;使戰爭局面開始有利於北方,為北方取勝創造了條件

性質: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影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發展資本主義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二次工業革命)

北方勝利的'原因:

(1)內戰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廣大人民羣眾和黑人奴隸的支持。

(2)北方實行了資本主義制度,順應了歷史潮流。

(3)北方政府維護國家的統一,具有正義性。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8

一、隋唐科舉制度:

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

(一)遣唐使

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鑑真東渡

P33鑑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三)玄奘西行

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9

1.四字構想:即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

2.八字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3.“三不”政策的調整:

1987年,台灣調整“三不”政策,兩岸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4.“兩會”成立:

1990年台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5.“九二共識”:

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箇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稱為“九二共識”。

6.汪辜會談:

1993年,兩會領導人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進協議,並就兩岸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7.1995年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這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8.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前提與基礎是:一箇中國原則。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0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變中國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2、林則徐禁煙原因: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的災難:

(1)鴉片走私,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中國的貧弱;

(2)鴉片摧殘吸食者體質。

措施:派人暗記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虎門海灘,當眾銷燬鴉片。

3、虎門銷煙及意義:1839.6.3,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燬。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鴉片戰爭的史實: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1841年初,英軍佔領香港島。

5、《南京條約》的簽訂:1842.8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税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

1、主要侵略者:英法聯軍幫兇:美、俄兩國

2、火燒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爭先恐後,掠奪珍寶。搶不走的東西他們就砸碎。為了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燒燬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1858,中俄《璦琿條約》割佔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中俄《北京條約》——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巴爾喀升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5、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成立了“洋槍隊”,由美國人華爾統領。8月,洋槍隊配合清軍進犯青浦的太平軍。李秀成率軍抵抗,把洋槍隊打得落花流水。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在慈溪的戰鬥中,太平軍擊斃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3:左宗棠政復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進軍新疆。1878年,清軍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2、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約,中國收回伊犁。為了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建議,1884年在新疆設立行省。

4:甲午中日戰爭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目的。

經過:1894.9,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在黃海上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日艦直逼中國旗艦,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指揮艦艇衝鋒向前,迎戰敵艦,致遠艦彈藥將盡,管帶鄧世昌下令開足馬力,衝撞日艦吉野號,不幸中了敵人魚雷,全體將士壯烈捐軀。

2、威海衞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日軍佔領旅順後,瘋狂屠殺當地軍民,死難者達一萬八千餘人。

4、中日《馬關條約》時間1895.4

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侵佔北京:1900年春,義和團勢力發展到京津地區,鬥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國主義鬥爭,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由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從大沽到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奮起狙擊侵略軍,在廊坊一帶把侵略軍圍困,經過激烈戰鬥,侵略軍死傷多人,狼狽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兇惡本質。

2、《辛丑條約》:時間1901年簽訂國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奧

主要內容: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等税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紮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影響:《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傷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1

秦始皇

1、"六合"指東、西、南、北、天和地。

2、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國家是秦國,BC230--BC221,秦王嬴政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所以決定自稱"皇帝"。又因他總攬全國軍政大權,所以自稱"朕"。為了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秦始皇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的兩級行政長官分別叫做郡守和縣令。

4、秦朝將"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統一的文字,後又在全國推廣一種筆畫平直、便於書寫的新字體隸書,至今仍很常用。

5、秦始皇下令廢除流過舊貨幣,統一使用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還在全國頒行了統一的度量衡標準器。

6、匈奴是我國北方古老的遊牧民族,經常南下侵擾中原。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反擊,收復河套地區,並且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里長城加以防禦。

7、秦始皇派兵征服嶺南地區的越族後,在那裏設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為了轉運糧餉而開鑿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8、秦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東到大海,西達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到南海,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9、秦始皇暴虐無比,其子秦二世胡亥比他有過之而無不及。

10、BC209年,陳勝和吳廣帶人戍邊,行至大澤鄉突遇暴雨,按秦律必死無疑,無奈起義,在陳建立政權,一度打到咸陽附近,最終雖然失敗,卻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此後,項羽和劉邦繼續領導人民反秦,最終,秦始皇相傳之萬世的秦朝僅存在15年就滅亡了。

11、簡述秦始皇與漢武帝在治國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

(1)秦始皇滅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漢武帝在自己統治時期完成了西漢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的大一統。

(2)秦始皇處理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武帝用推恩令從根本上解決了西漢初年造成的王國問題。

(3)秦始皇曾派大將蒙恬出擊匈奴,修築長城抵禦匈奴。漢武帝曾派大將衞青、霍去病三次出擊匈奴。

不同點:

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不同:秦始皇曾經焚書坑儒,漢武帝則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2

原始社會

元謀人:

時間: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地點:雲南省元謀縣

生產生活情況:他們已經會製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會不會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萬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裏

體形特徵: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

生產生活情況:

1、製造使用石器和木棒作為工具。

2、過着羣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會。

3、使用天然火,還會保存火種。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還用火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

山頂洞人:

時間:距今約三萬年

地點: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裏。

體形特徵:他們的模樣的現代人基本相同。

生產生活情況:

1、使用打製石器,掌握磨光鑽孔技術。已會人工取火。

2、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用骨針縫製衣服,懂得愛美。

3、生活的集體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氏族。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河姆渡人:

時間:距今約七千年

地點:長江流域

工具:磨製石器、耒耜

生產:出現了原始農耕景象,種植水稻

生活:居住幹欄式的房子,過着定居生活,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還製造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半坡人:

時間: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半坡村

工具: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莊稼。

生產生活:種植慄(小米),飼養豬、狗,主食有慄,副食有魚、肉、蔬菜等。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裏,屋裏有灶炕,會製造彩陶,已會紡線、織布、製衣。

世界之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慄的國家

大汶口人:

時間:距今約五千年

地點:山東大汶口

工具:磨製石鐮、石鋤等

生產情況:陶器有黑陶、白陶。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財產和貧富化出現了。

涿鹿之戰:

時間:距今約四五千年

雙方: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炎帝和黃帝聯合與蚩尤大戰,結果蚩尤戰敗

影響: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漢族)黃帝————人文初祖:

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礎

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倉頡:發明文字

伶倫:編出了樂譜後世稱黃帝為人文初祖,海外華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堯舜禹的禪讓:

堯:生活儉樸,克己愛民

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

禹:治理洪水,同甘共苦

禪讓:這種推舉部落首領的辦法,叫做禪讓制

原始社會的終結

原因:社會生產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財產更多了

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人物:禹(從部落首領轉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

建立:夏朝

地位:這是我國曆第一個王朝

影響: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到此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了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3

第一課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

2、距今約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被稱為“北京人”。

3、還保留着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他們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

4、在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5、,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取得的重大進步。

6、北京人已經使用。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促進了體質的發展和腦的進化。

7、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原始人往往幾十個人在一起,,過着羣居的生活。

第二課星羅棋佈的氏族聚落

1、距今約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華大地星力棋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河流域的和長江流域的。

2、距今約年的半坡聚落位於,現存遺址面積約5萬平方米。半坡聚落居民已種植、、,飼養、,還經常去、。他們開墾耕地用、,收割莊稼用、,加工穀物用、等。

3、是半坡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4、我國是最早種植和的國家之一。其中,最早種植的是半坡居民;最早種植的是河姆渡居民。

5、距今約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居民種植,飼養、、等家畜。

6、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在這些工具上,,這是工具製作技術的又一進步。

7、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式的。幾千年來,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8、大汶口居民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聚落的成員之間產生了貧富分化。

第三課傳説時代的文明曙光

1、相傳改進農具,教人農耕,嚐遍百草,發明醫藥,是中化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因此號稱。他還發明,開闢,使人們互通有無。

2、相傳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曆法、算術和音樂。他的妻子發明了。

3、距今約多年前,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已經出現部落聯盟。

4、和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5、黃帝之後過了很久,、、先後成為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6、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

7、是傳説中的治水英雄。他採用的方法,把洶湧的洪水引入大海;又領導人民,,化水害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公元前21世紀,王位世襲制的實行及國家機構的設置,標誌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的出現。

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是以、和為代表。

夏朝開始進入奴隸制階段。西周實行宗法分封制。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進入鐵器時代。也開始確立了封建生產關係。在思想方面形成了學術繁榮、百家爭鳴的局面。

5、四大文明古國。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4

兩漢經濟的發展

(一)武帝治河有高招,文武官員背柴草,

親臨工地看治理,八十多年無災澇。

(二)東漢明帝修黃河,築起大堤一千多(裏),

被淹土地變良田,八百多年無水禍。

(三)西漢耕犁裝犁壁,耬車播種新工具,

絲綢織布提花機,杜詩水排用水力。

(四)武帝集權有經驗,統一鑄造五株錢,

鹽鐵經營歸中央,城市繁榮已出現。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冒頓統一蒙古盛,漢初被迫去和親,衞、霍領兵破匈奴,昭君出塞傳美名。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一)追溯歷史兩漢期,甘肅玉門陽關西,

而今人們稱西域,那時小國被匈欺。

武帝統治有心計,召募使者出西域,

企圖聯絡大月氏,共同對匈來夾擊。

(二)張騫兩次出西域,排除艱險建史績,

溝通促進東與西,歷史意義了不起。

(三)張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通歐洲,

陸海貿易大發展,東西文化相滲透。

西域各國歸附漢,社會面貌大改觀,

設立西域都護符,總管西域的事務。

(四)前138、119,張騫兩次到西域,帶去牛羊和布匹,

鑄鐵鑿井和開渠,織布漆器金工具,

帶回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還有歌舞和樂器。

(五)海上絲路也不差,廣東沿海大出發,

中南半島往南下,馬來半島馬六甲,

繼續通往孟加拉,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

昌盛的秦漢文化

(一)東漢蔡倫“蔡侯紙”,張衡發明地動儀,

《九章算術》了不起,均在世界創奇蹟。

(二)華佗外科是名醫,“麻沸散”是好藥劑,

世界醫學有創舉,還編體操“五禽戲”。

(三)東漢末年張仲景,寫了《傷寒雜病論》,

醫德高尚醫術精,後人尊稱為“醫聖”。

(四)司馬遷寫《史記》,記述黃帝到武帝,

編撰使用紀傳體,文筆簡潔是範例。

(五)秦始皇陵兵馬俑,雕塑水平顯神功,

藝術羣像磅礴勢,造型精美又生動。

三國鼎立

(一)200年時戰官渡,曹、袁力量有懸殊,

曹操用了許攸計,統一北方定根據。

(二)老驥伏櫪志千里,208年戰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孫劉聯軍齊抗擊,

孔明周瑜巧用計,火燒赤壁定大局。

(三)赤壁之戰定大局,魏蜀吳國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定都洛陽打魏旗,

次年劉備亦稱帝,定都成都漢業繼,

二二二年孫稱王,定都建業吳旗舉。

(四)三國經濟大發展,各顯神通抓生產,

魏國重視抓水利,蜀錦絲綢數第一,

吳國沿海抓造船,聯繫內地與台灣。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5

1、年代和地域

2、生活情況

①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②原始農業和畜牧業。

③弓箭的使用。

指導學生觀看《氏族公社重要遺址示意圖》,瞭解這兩個氏族公社所處的地理位置。並結合上節課講到山頂洞人的內容,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有關內容並提供一些有關圖片資料,使學生熟悉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經普遍使用磨製石器,製造出弓箭、魚鈎、魚叉等工具。建議教師結合政治課的有關內容引導學生理解生產工具、生產力的關係即由於生產工具的改進,標誌着生產力的提高,而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在講述原始農業的同時應強調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河姆渡)和粟(半坡)的國家。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④製陶業

教師出示彩圖2以及補充的一些圖片,介紹半坡和河姆渡居民製作的陶器,並簡單加以區分陶、瓷的不同。重點介紹一下半坡的人面網紋盆,(這件彩陶盆上繪有人的頭像,圓圓的頭,粗粗的眉,兩眼眯成一條線,耳部各有一條小魚緊連着,形象生動有趣,可以説是一件珍貴的原始工藝美術品。)建議教師多提供一些精美的圖片給學生一方面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讓學生看到祖國博大精深的藝術。

⑤建造房屋,過定居的生活,會挖水井

指導學生觀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頂井架復原圖》、《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復原圖》並向學生介紹半坡人建造的房屋式樣有方、圓兩種,通常為半地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發展而來的一種土木合築的建築。它以坑壁作牆基,在居住面和牆上塗抹草筋泥,抹平後烘烤使其變硬。牆壁依次安豎木柱,以支撐房頂。房頂用草木搭成,並且抹一層草筋泥,以便抵禦風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多為長方形,是由巢居發展而來的"幹欄式"木結構建築,它以豎立的木樁為底架,在木樁上鋪樑搭木板,在木板上建長脊短檐房屋,房頂覆蓋茅草,木構技術已相當成熟,樑柱間用榫卯接合。有了房屋,可以避風雨寒暑,防禦蟲蛇猛獸,定居比自然洞穴條件好多了。教師在介紹完情況後再結合圖片試着指導學生製作一個半坡或河姆渡居民復原的房屋。

⑥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教師指導學生看書,指出氏族公社分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然後提問:半坡和河姆渡居民處於什麼階段?在得到正確答案後,繼續提問:他們有什麼特徵?(婦女在生產、生活中起着主導作用;沒有階級區別,人們過着平等的生活。)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6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火的使用觀念社會組織生產活動

元謀人約170萬年打製石器會使用火採集、狩獵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特徵打製石器會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羣居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一萬八千年和現代人基本一樣打製石器磨光、鑽孔人工取火審美氏族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製石器耒耜幹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製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青銅器

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周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編輯以備借鑑。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7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裏。(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説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藥。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嚐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併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

時間:25-----220年。

建立者:劉秀。

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税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佈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衞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葱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瞭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係,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闢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闢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國中歷史會考複習知識總結 篇18

1、年代 距今約四五千年

2、生活情況

①進入父系氏族公社階段

引導學生根據半坡、河姆渡居民被成為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因,分析為什麼説大汶口居民已經進入到了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男子與婦女在勞動中所處的地位的改變)

②農業成為主要生產部門以及黑陶和白陶的製造

農業從遺址的墓葬中,發現了許多陶杯、陶瓶等酒器隨葬品,這些東西間接地證實當時糧食有了剩餘。因為只有在滿足了基本食用的前提下,人們才有可能把剩餘的一部分糧食用於釀酒。由於糧食有了剩餘,一部分人脱離農業生產,專門從事手工業生產,手工業因此也有了發展。

③出現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產生階級

教師引導學生從:生產發展――出現私有財產――私有制出現,產生貧富分化的現象――貧富分化的加劇,逐步產生了階級這一過程去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