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2.34W

2018年的大學聯考備戰槍聲已經打響,各個地區的考生都開始了複習,歷史知文科生需要複習的科目之一,知道哪些知識點是要重點鞏固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歷史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2022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1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點有嫡長子繼承製;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於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係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和地位。

7.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反映了神化君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

8.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於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裏,可以直達百姓。

1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不同點,是最高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統治地方,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直達百姓。

12.由秦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13.三省六部的運行程序: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具體實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於加強皇權。

15.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其特點:進一步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卻減弱了對皇權的約束;職權過於分散,導致行政效率低,出現了宂官局面。

16.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作官緊密聯繫起來,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17.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裏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18.從漢到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相權,強化皇權;二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地方權力,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19.以三省六部製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及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20.宋國中央集權的強化:直接目的是解決地方割據問題;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21.宋初收精兵:設“三衙”統領禁軍,發兵權歸樞密院。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有利於皇帝控制軍權。

22.宋初削實權:削弱或剝奪地方節度使、州郡長官和武將權力;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下設通判監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錢谷:地方財賦運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維護了統一與安定。

24.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造成“宂官”、“宂兵”、“宂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權貴專權的教訓,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親掌六部。所設殿閣大學士,僅備顧問兼協理章奏,不參與決策。

26.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是相權逐漸被削弱,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2

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統一

1.背景

春秋戰國諸侯爭霸兼併戰爭

2.條件

①經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增強

②思想:法家學説為秦的統一奠定理論基礎

③客觀:人民渴望統一

④主觀: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

4.措施(鞏固統一)

頒佈秦律;統一度量衡、貨幣、車軌;統一文字;修馳道、開通靈渠、修長城、移民等。

5.影響

①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促進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

②有利於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鞏固國家統一。

③有利於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形成。

皇帝制度

1.內容

①權力高度集中

天下大權,集於中央 中央大權,集於皇帝

②皇權至上

皇帝總攬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皇帝有權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

③皇帝獨尊(皇帝神聖)

創制皇帝專用稱號(朕、 制、詔 、璽)

④皇位世襲

2.特點

皇位世襲——權力的不可轉移

皇權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這是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中央官制

1.內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傳下達,負責監察百官

太尉——管理全國軍務

九卿(諸卿):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分管國家各項具體事務

2.特點

①主要官職在地位、職責和權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軍政大事,先進行朝議,最後由皇帝裁決,以減少決策失誤。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君主專制下重大事情的.決策失誤。弊:因皇權過大,易形成君主專制獨裁,缺乏對皇帝的監督與制約的機制。

郡縣制

1.背景:

①春秋戰國時期,一些諸侯國已陸續在新建並的地區設郡縣

②秦統一後,通知區域空前擴大

③李斯建議在全國推行郡縣制

2.內容:

秦始皇把全國分為36個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一郡之內又分若干縣

建立相應的地方官僚機構,郡守、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響:

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國每個地方每户人家都納入國家政治體制之中,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3

1分封制又稱立國制度,是分封制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公君的地位。

2西周通過層層分封,在貴族統治階級內部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即皇帝、王子、官員和學者。

3、宗法制度的突出特點是長子繼承製;大宗族相對於小宗族;政治制度體現在分封制上。

4、父權制有利於保護各級貴族享有“當大臣、當僕人”的特權,把“國家”與“家庭”緊密結合起來。

5、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中的體現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係中的體現是宗法制度。

6、“皇帝”之名的確立,是秦朝統一大業的產物,體現了皇帝的排他性權力和地位。

7、用“皇帝”取代“王”的頭銜,反映了神化君主制的新統治理念的出現。

8、以三鑼九大臣為主體的中央各級官員,在地位、責任、權力上處於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狀態。沒有人可以壟斷政府,軍事國家的權力最終由皇帝一人控制。

9、秦朝地方行政機關分為縣、縣兩級。據此,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官僚制度。

10、在秦朝,皇帝的命令可以通過三鑼九卿傳到老百姓手中,經過縣縣,再經過鄉和裏。

1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區別在於,最高統治者直接任命官員統治地方,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員傳達給老百姓。

12、秦朝形成的集權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度,奠定了古代統一王朝制度的基礎。

13、三省六部的運作程序是:中書省(起草詔書)→隸屬省(封禁考試)→尚書省(負責實施)→六部門(具體實施)。

14、在三省六部委體制中,三省既相互包容,又相互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對宰相權力的完整性進行了分化,避免了權貴對權力的壟斷,有利於皇權的鞏固。

15、宋代:實行兩府三司制。其特點是:進一步劃分宰相權力,強化了皇權,但削弱了對皇權的制約;權力過於分散,導致行政效率低下,官員宂員。

16、科舉制度緊密聯繫着閲卷、考官、當官,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員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17、科舉制度把選拔人才、任用官員的權力從貴族家庭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強了權力的集中,成為古代中國長期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18、從漢代到元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有兩個趨勢:一是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加強,即削弱宰相權力,加強皇權;二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即:,削弱地方權力,將地方權力歸還中央政府。

19、以三省六部委為代表的中央行政體制,以科舉制度為代表的官吏選拔任用制度和維護官僚機構廉潔高效的監督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20、宋國中央集權的強化:直接目的是解決地方分離主義問題,根本目的是鞏固皇權,鞏固統治。

21、宋初征集精兵:設立“三衙門”指揮禁軍,派兵權移交樞密院。統一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有利於皇帝對軍權的控制。

22、宋初,地方督撫、郡縣、將領的權力被削弱或剝奪;郡縣直接隸屬於中央政府;官員被任命為郡縣,接受一般判決的監督。

23、宋初,地方財賦運入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勢力的物質基礎,保持了團結穩定。

24、宋太祖加強了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分裂的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也造成了“宂員”、“宂員”、“宂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25、明朝太祖皇帝吸取元朝專政的教訓,廢除了中央省政府,廢除了宰相,親自掌管了六個部。故宮大學士只為顧問兼助理導演張佐擔任,不參與決策。

26、中國古代中央政權制度發展變化的趨勢是宰相權力逐漸弱化,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7、中國古代中央政權制度的變遷:三皇九臣制(秦朝)→三省六司制(隋唐)→兩州三司制(宋代)→一省漢字制(元代)→三省六司制廢除宰相,建立內閣(明代)→增設軍事機關(清代)。

28、清朝雍正年間,設立了軍機部。起初,它只涉及西北軍事。後來,它的權力擴大到參與處理股的重要事務。但只能跪着放筆記,上傳和發佈。

29、清代軍機部的設立,簡化了行政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是專制權力高度發展的重要標誌。

春秋戰國時期,鐵製農具和養牛業開始使用並逐漸普及。漢代以後,鐵犁養牛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大學聯考歷史複習知識點總結4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① 其根本原因是:搶佔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材料產地,向中國敞開大門;

② 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

導火索:虎門煙草。

(2) 禁煙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虎門的煙草銷售。以此為藉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入侵香港島。

(3) 在定海戰役中,葛雲飛犧牲了

(4) 1842年,中英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①香港島至英國;

② 賠償2100萬銀元;

③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貿易口岸;

④ 中國必須與英國談判關税。

(5) 影響:

①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 鴉片戰爭後,中國主要的社會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羣眾的矛盾。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的任務是反對侵略和封建主義。

③ 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