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詩《祖國(或以夢為馬)》賞析

來源:文萃谷 8.66K

摘要:海子的《祖國(或以夢為馬)》以“祖國”作為海子宏大詩歌願望的起始,通過世俗意識、崇高意識、重生意識三個層面的彼此應和,相互對話,交疊遞進,實現了自己“在自己的祖國創造出優秀的大詩”,創造出“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結合、詩歌和真理合一的大詩”的願望。

海子的詩《祖國(或以夢為馬)》賞析

在詩人海子短暫的生命裏,他始終保持了一顆高貴純潔的心,對詩歌有着執着的追求。他是帶着對詩歌的信仰走入詩歌,從而走入永恆。海子的詩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過一次性行動突出原始生命的內核和本質,海子的詩歌恰恰也驗證了這種行動。這首《祖國(或以夢為馬)》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詩,創於1987年,體現了海子對光明的追求與信仰,幾乎涵蓋了海子詩歌中所有重要的思想。也許在藝術價值上,它並不是最優秀的作品,但卻是詩人特定精神的象徵。

《祖國(或以夢為馬)》共有44行,整首詩一氣呵成,並未劃分詩段。為了便於分析解讀,筆者將其分成九個詩段,並大致分為三個層次。

我們先看第一和第二詩段——這是本詩的第一個層次。前兩詩段是詩人對現實的基本態度。當時的海子生活在物慾正在高漲,正在淹沒一切的時代,人文精神正逐漸淪喪,蠅營狗苟,同流合污正逐漸成為人們的精神常態。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遠方”指理想,“物質”指生存。詩人走的路上,已只剩三個人:烈士在前,詩人(人民)居中,小丑殿後——一筆勾勒出1980年代中後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徵。在氣質上海子是自由不羈的,但在精神上他受到北島一代的深深影響,“祖國命題”被他列為最高命題可為例證。這首詩開篇與北島的《回答》有異曲同工之妙:切入主題,一語中的,給八十年代作了提綱挈領式哲學綜述。詩人是有偉大理想的——物質是暫時的,它並不值得我們去孜孜以求、錙銖必較,所以詩人説只做“物質的短暫情人”。在生存茫茫的黑夜中,在一個“二流歲月”,許多詩人偏離了原來的軌道,但海子不以為然,“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此火為大開花落英睛神聖的祖國”。它揹負黑暗而又高高在上,它要重拾理想氣質和自由尊嚴,要遏止精神的墮落。在實現靈魂救贖的同時,詩人亦完成了個體生命的昇華——“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第三和第四詩段是本詩的第二層次——三、四詩段是詩人對光明的無限追求和嚮往。“此火為大”,火是光明的另外一個代名詞。“我投入此火”,詩歌中詩人對光明的追求,是遙遠而又觸手可及的`主題。光明這一意象其實是刻在詩人靈魂裏的,在海子的詩歌中,“光明”常常具化為太陽,太陽成為海子詩歌中光明的象徵物,成為海子詠唱的主要信仰。海子生平留下200餘首高水平的抒情詩和七部長詩,這七部長詩被其摯友駱一禾命名為《太陽·七部書》,足以見海子的作品和太陽的意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海子對光明的信仰,絕不是年輕人的衝動,也不是為了堆砌詩歌的需要,而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渴望,持久而強烈的渴望,“我的事業,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詩人一直以來都是把自己視作是太陽之子,與太陽合而為一是他的願望。在詩學觀念上,他深受尼采、海德格爾等人的影響,相信“太陽體驗”的力量,相信“光明”原始偉大的本質力量;在藝術觀念上,他又特別認同凡高、荷爾德林那種瘋狂的氣質。那是一種瘋狂,也是海子追求光明的最好寫照。

可是,對光明的強烈渴求,總是和對現實的失望相伴隨。在一個被“文化失敗感”籠罩的中國知識界,要重新使詩歌煥發活力是格外艱難的,它對詩人的想象力、創造力連同其信心和勇氣一起構成考驗。“我甘願一切從頭開始,願將牢底坐穿”,海子在以一種以身試虎的艱難企圖通過拯救語言來創造精神發展精神,嘗試“去建築祖國的語言”,讓祖國的語言和祖國的文化在困境中生還,讓祖國的詩歌“投入此火”,尋得光明之道。

第五至第九詩段是本詩的第三層次——這一層次是“詩人的偉大抱負以及對苦難命運的預感”。海子對光明近於瘋狂的追求,使海子產生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感覺——一是睥睨天下的豪氣,二是近於絕望的孤獨。海子的這種看似矛盾的精神是從生命元素和主體意志出發,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所體現的形式文明的清算和揚棄。“眾神創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帶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只有糧食是我的珍愛”,在現代主義者眼中,土地已經死去,代替土地的是膚淺的、永不饜足的慾望。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也願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靜的家園”,“千年後如若我再生於祖國的河岸/千年後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和周天子的雪山”,海子將中國文化的原始生命和精神活動起來,成為其詩歌的主體,而這種原始的主體力量一旦流動起來,便造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健全最高貴的文化,造就了史詩般的藝術。海子的詩自覺地承受了這一實體的命運,“他們不再自我中心、僭妄地凌越於一切之上,而是懂得永恆與短暫、使命與宿命的臨界線”。

綜上所訴,全詩共有三重意識:對現實生活悲憂和對世俗現世的排拒,即世俗意識;高蹈的理想與謙卑的情懷,即崇高意識;對詩歌虔誠的信仰和對生命聖潔的嚮往,即重生意識。這三重意識,雖然排在一起不太“和諧”,但彼此應和,相互對話,交疊遞進,也正好表明海子這首詩在情感的清純、明淨、去世俗化的背後藴蓄羞某些複雜性、矛盾性的東西。在這些彼此糾葛的張力中,詩人海子多舛的人生命運和光明的詩歌大道在讀者面前一一鋪展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