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西遊記》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5.82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西遊記》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西遊記》讀後感15篇

《西遊記》讀後感1

《西遊記》為明代小説家吳承恩所著,它取材於《大唐西域記》、民間傳説和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説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西遊記》被尊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説,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

《西遊記》早些年被拍攝成電視劇版西遊記,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成為家喻户曉以及不可超越的作品,它也成為了我們記憶最深刻的童年陪伴。記得小時候,每次放學歸來,做完作業,第一步就是打開電視劇看西遊記,那時候孫悟空是我們所有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機智勇敢、降妖除魔、堅持正義、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不畏艱難困苦,小時候的我們立志長大成為像孫悟空一樣的人,他也成為了我們一代人的回憶,陪伴至今。

我喜歡孫悟空,不僅是他那給人耳目一新的外表,還有他取經路上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和快樂,他從一個上天入地、自由自在的齊天大聖到被唐僧收服,並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儘管取經路途充滿了艱險和懷疑,他仍不離不棄、拼盡全力助唐僧取得真經,這一點是我最欣賞的,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看過這部劇的`人對孫悟空的評價也是參差不齊,有人説他好,也有人説他壞,不管怎樣,他永遠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對於唐僧這個人物,我是不大喜歡的,他雖一心向佛、心地善良,但過於固執、迂腐,在取經途中不辨妖魔,趕走徒弟,説到底還是心裏根深蒂固的思想影響了他,如果他不固執己見,或許途中就不會多了那麼多苦難,取得真經會更為順利。

豬八戒和沙和尚這兩個人物,在能力上和智力上不如孫悟空,一個雖好吃懶做、膽小好色但為人温和善良,另一個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卻毫無主見,兩人在取經途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劇裏的其他人物統稱為妖魔鬼怪,他們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收回天庭,很多人説這一點反映了一個現實社會的問題,死去的妖怪沒有後台,任人宰割,活下來的妖怪有背景,儘管犯了錯,仍能被寬恕,從這些看法中我們也懂得了吳承恩寫這部神幻小説的背後意義。

《西遊記》的神幻色彩,結合了神、人和自然三者,從古至今,一部充滿神幻主義色彩的小説是很受歡迎的,它抓住人們好奇的心理,帶給人們精神上的享受,想象奇特、豐富、大膽,是古今小説作品中罕有的。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着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西遊記》讀後感2

《西遊記》這部家喻户曉的經典之作,我覺得最為之震撼的,是文中那些個曲折離奇的情節,更有那暗藏着的,人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每每讀《西遊記》,會情不自禁地憶起那些精彩的故事,三打白骨精,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情陷女兒國??更有甚者,看書的同時,腦海裏總跳出六小齡童版的電視劇,深入人心的。不管是那個古靈精怪的孫悟空,還是一身正氣的唐僧,或是憨厚老實的沙僧,又或者那個愛自作聰明,搞怪的豬八戒,對於咱們七零後的人來説,它給予我們太多的樂趣。如此美好、純真的童年記憶,想來不是什麼東西能輕易取代的。

“我是從哪裏來的”,不由得記起小時候,懵懂的我們常愛問媽媽這類白痴的問題。想來有此種經歷的人不少,而且得到的答案也相差無幾,媽媽們總是摸摸咱們的頭,笑臉盈盈,滿臉的愛意,“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哈,如此,我就是孫悟空。得到滿意的答案,蹦跳着繼續玩鬧起來。現今想想,自打咱們出生,小孩的皮性,任性,真是令媽媽們操粹了心,不就是一個活脱脱的孫悟空嗎。無怪乎,總是聽人説,父母對孩子有操不完的心。如今,我已為人母,兒子愛玩愛鬧的天性,對此自然是更加的感同身受。

不管是過去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紀,抑或此時的我,在《西遊記》裏,給我印象最深的,始終是孫悟空。如果説,小時候佩服的`只是他的武功蓋世,無所不能。那麼此時的我,更敬佩他的知恩圖報,寬宏大量。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想,孫悟空用他的所作所為予以最好的詮釋。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空,被如來佛壓在了五行山。唐僧途經,信手撕去了符咒,讓它重獲自由。就這份恩情,孫悟空竟用自己的一生來回報。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經的路上,驚險重重,妖魔叢生,如果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沒有孫悟空的從旁相陪,任憑唐僧是如何的執着,怎樣的努力,也是取不回來真經的。在護送唐僧西天取經的途中,孫悟空斬妖除魔,明察秋毫。為了唐僧,孫悟空拋卻榮

華,放棄享受,更不惜捨命相救,這是多麼高尚的品格。對於人情冷漠的當今社會,更加的難能可貴。

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難,這些故事貫穿《西遊記》始終。書裏,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取得了真經。也給賞讀的我們以啟示,生活中,每每經歷困難,就想着放棄,為何不能像唐僧師徒般,堅持不懈,抗爭到底。此時,我更是不禁自問。如此完美的結局,相信表達了吳承恩大師對生活美好的祝願和追求,因為他堅信,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想來,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也不應該輕言放棄。因為,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西遊記》讀後感3

吳老先生的《西遊記》,是神話小説中的經典之作,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户曉。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第一號人物。一隻石猴,遊東海,鬧天宮,降妖魔,行萬里,保唐僧,取真經,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壯舉——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我並不想XXX*這個事實,只是想在此事實之上,談談我對孫悟空的一點個人看法。

孫悟空這個角色固然是正面形象,但他也是存在兩面性的。這兩面,可以各舉一物來代表:一是金箍棒,一是緊箍咒。何以見得?聽我細細道來。

金箍棒,象徵着孫悟空的鬥爭精神。毛澤東的“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正道出了孫悟空的戰鬥氣概。從某些地方來看,他簡直就有點“無‘法’無‘天’”:他不理睬那些“神聖不可侵犯”的天條,掄起金箍棒,打上靈霄寶殿,闖入兜率天宮;他不管生死定數,“六教輪迴”,掄起金箍棒,打入冥司,強勾掉生死薄上的'名字;他不怕天兵天將的包圍戰鬥,甚至當被推入八卦爐用火煉了四十九日時,一旦爐門打開,就又掄起金箍棒,“大亂天宮”去了。後來取經途中,他面對各路妖魔,也是敢打敢拼,鬥爭到底。哪怕被妖魔的寶物所收,陷入絕境時,一旦逃出,也不忘繼續揮起金箍棒戰鬥,決不退縮。因此,威力無窮的、孫悟空時刻不離的金箍棒,成了孫悟空勇敢、除惡、反抗和鬥爭精神的代名詞。它符合了人民羣眾進步的革命願望,這也正是孫悟空千百年來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因。

但我們必須同時看到,孫悟空性格中還存在着消極的一面。緊箍咒,代表了孫悟空的“奴性”——很抱歉,找不到更好的詞來形容這一千百年來的英雄形象。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的五百年間,漸漸地“知悔了”,扔掉了當年反抗天宮的立場。後來,當觀世音菩薩以搬開五行山為“利誘”,讓孫悟空戴上金箍兒,協助唐僧“修成正果”時,這個曾大鬧天宮的鬥士終於皈依了(投降了?),成了為天庭效忠的一員。西行路上,孫悟空開始時經常被唐僧念動緊箍咒,對唐僧意見頗大,但被迫無奈,只得為唐僧賣命。然而後來,唐僧念動緊箍咒的次數卻越來越少——孫悟空漸漸“真心歸順”,“聽話”了。當中途唐僧趕悟空走時,悟空甚至“悽悽慘慘,腮邊淚墜”,整個一副“奴才相”。一個緊箍咒,將悟空緊緊箍在了天條的枷鎖裏,只打有過之妖魔,不打有錯之神佛了。

金箍棒和緊箍咒,決定了孫悟空的兩面性。孫悟空,既是一個有鬥爭精神的英雄,又是一個為天庭效忠的“奴才”。這兩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也許,這也是吳老先生的矛盾,是一個時代的矛盾吧。

當然,我不否認孫悟空的正面形象,但我想,一分為二,從多個角度看事物,得到的結論應該更全面些。

有金箍棒,也有緊箍咒,這才是一個真實的孫悟空,一個並非超凡的孫悟空。

《西遊記》讀後感4

《西遊記》這部流傳百年的經典名著,家喻户曉。人們總沉醉在這異常魔幻的世界裏,感受“儒釋道”相結合的魅力;孩子們的興趣,則常在各種鮮活伶俐的人物上,驚羨悟空的威智、嘲笑八戒的貪拙。看此書時,人們關注的人物不是唐三藏,就是孫悟空,亦或是豬悟能。卻鮮有人會去關注那位默默地馱負唐僧、一路西行的“玉龍敖烈”。

沒錯,這裏的玉龍敖烈,就是人們所暱稱的“小白龍”,他本是西海的三太子。頑劣縱火燒燬了明珠,西海龍王將此事上奏天庭,玉帝下令,將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下。觀世音菩薩路經出面,使其皈依佛門,才免再受罰。後來,被流放到蛇盤山鷹愁澗,等待那位過路的取經人。卻不識得唐僧,食了唐僧騎的白馬,又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幻化成了“白馬”,又稱白龍馬。取經路上,馱負唐僧。最終,在西天大雷音寺果位“八部天龍馬”,進了趟化龍池,復原龍身,盤纏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之上。

玉龍敖烈,無非就是一個青春的少年。從最初的桀驁頑劣,惹下事端(頑劣縱火,燒燬明珠);歷經整個青春漫長的打磨,不斷認識自我和改變自我(玉帝降罪,白龍化馬);不斷去實踐、拼搏和付出(馱負聖僧,一路西行);才能真正的長大(功德圓滿,西天果位)。龍,自古就是高貴的,更何況是龍宮太子呢?許許多多的青春少年,也同是這麼認為自己,有多麼鳳毛麟角、人中龍鳳。成為人的坐騎,對龍來説,可以説是一種莫大的恥辱。但玉龍敖烈,這位前半生一直在無憂地享樂的高貴太子,並沒有多大的反對和怨言。在取經路上,他也並沒有什麼精彩的戲份,只有馱着聖僧或行李,只有一直默默地付出和堅守,只有隱忍自己!經歷16個夏暑冬寒,五千多次日夜更替,五萬多裏的未知,無數次風雨雪晴,無論是一馬平川,還是山坡陡崖,都頂着背上的壓力,走了過來。取經歸來,超越眾凡龍,正果大功德。

小白龍,很值得認識。他身上有很多可以被學習的'優點,例如:他懂得如何“改變自己”,懂得“服務他人,就是最好的突出自己”,還懂得“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再看看唐僧的三個徒弟,在這條洗禮人的取經路上,不也是經歷了由劣到優的一個轉變嗎?青春也是一條洗禮人的取經路,成長的真經在盡頭等待。

小白龍敖烈,在《西遊記》第八回等你……

原著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正走處,只見空中有一玉龍叫喚。菩薩近前問曰:‘你是何龍,在此受罪?’那龍道:‘吾乃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

《西遊記》讀後感5

我讀了吳承恩的《西遊記》以後,我瞭解許多,《西遊記懶睡》的作者吳承恩,江蘇淮安人,出生於一個破落的書香世家,他從小聰明好學,特別喜歡民間文學。他晚年回到故鄉隱居,他的長篇小説《西遊記》大約就是這樣寫成的。

我特別喜歡看《西遊記》我也知道《西遊記》裏面的幾位頭號人物。我也知道《西遊記》裏頭號人物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唐三藏。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第一號人物,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物盡,充滿了鬥爭精神,頭上帶金箍,不能完全自由行動,但他參加的火眼金睛能夠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無窮,他始終是戰勝妖魔鬼怪的戰鬥主力;最後得到一個“鬥戰勝佛”的光榮稱號。

與孫悟空相映成趣的是的師弟豬八戒,他身上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同時也有很多引人發笑的東西。取經路上的髒活、累活,如挑行裏背死屍、埋人頭、掃拉圾等等,都是他來幹,不過只要有機會他就偷懶睡大覺;與妖精們鬥起來豬八戒也是十分有勇敢的,但也有時會藉口出恭(上廁所)逃避戰鬥,。豬八戒給人印項最深的是他身上的許多小毛病:好吃貪睡,愛佔便宜,嫉妒心強,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他有時耍點小聰明,結果反而壞了大事。但豬八戒還是一個好人,他憨厚純樸,沒有害人之心,並且終於堅持到最後的'勝利。

和豬八戒孫悟空這一猴一豬比較起來,第三位徒弟沙和尚顯得故事較少,生氣不足。但他乃是不可或缺少的配角,當孫行者和八戒鬧矛盾的時候須由他出來勸説調解,兩位師兄外出時,由他陪拌師傅。如果沒有這一個徒弟,唐僧就危險了,經也取不成。

唐玄奘歷史上確有其人,而小説中的唐僧則是一個有作家創造出來的全新的藝術形象。他是一個複雜的人物,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堅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會碰到許多艱難險阻,“吉凶難定”,但仍然勇往直前,義無反故。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誘惑,他從來沒有動搖過。但另一方面,這個唐僧又是相當窩囊的人物,一碰到妖魔鬼怪,他總是一籌莫展,滾下馬鞍,涕淚交流,一旦離開了徒弟,他就連飯也吃不上。最糟糕的是他太糊塗太慈悲,孫悟空主動除妖時,唐僧總是斥為“無心向善”“有意做惡”“不知好歹”,甚至閉上眼大念起緊箍咒,使孫悟空無法去戰鬥除妖,結果自己往往遭災受罪。

因為其中鬥法的雙方各有特別的法寶(武器)和高超。列如“三打百骨精”的故事妖怪變換花樣化裝為好人唐僧不知好歹一味大發慈悲,只有孫悟空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與百骨精戰鬥到底,終於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取經途中的八十一難,具體寫了四十來個故事。

《西遊記》讀後感6

假期我讀了《教育西遊記》。它是一部教育專著,看了它我深刻地思索、審視自己。鍾傑老師的《教育西遊記》給了我閲讀的快樂,給了我思考的空間,給了我審視的角度。由心不在焉地隨意翻看到情不自禁地被吸引直至讀完後的驚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她把孩子們身上的各種壞習慣定位為“妖精”,把孩子定位為“妖精”纏身的“唐僧”,把教師定位為“除妖驅魔”的“孫悟空”。而教師和與孩子們一道學習成長的過程則定位為“一路西遊,獲取教育真經”的過程。多麼妥帖、多麼形象的比喻,保駕護航、降妖伏魔,在孩子的求學路上,老師的角色正如孫行者。只是,老師護送的',不只是一個三藏,而是一幫唐僧,為師者,只有具備悟空的善變、真心、執着和智慧,才能幫孩子們取得教育的真經。

讀鍾傑老師的著作,只要你肯思考,你就能為你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找出對策,催生你的教育智慧,教育學生的招。讀鍾傑老師的文章,你可以感到她在教育中的縱橫捭闔,運籌帷幄,你可以感受再難的問題在她那都有招可解,“口誅筆伐”、“殺雞駭猴”、“明察暗訪”、“欲擒故縱”、“投其所好”、“剛柔並濟”、“釜底抽薪”……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理有據,方法似乎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鍾老師的一招一式給了我啟發和靈感:只要有心,方法總比困難多。讓每次交作業都要把頭伸進桌箱找半天然後説忘帶了的同學當語文課代表;讓書包通常踩在腳下,座位周圍狼藉一片,一頓飯下來桌面上的飯粒足可以餵飽一隻小雞的同學當生活委員;用以身作則來約束他們。

讓在家寫作業磨磨蹭蹭的同學,每天父母記錄其寫作業的時間與同伴對比找到自己的差距。讓孝敬父母,會做家務的學困生展示自己做家務的本事,激發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同學們的表現讓我舒心,取得成效更讓我感到開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熱愛,只要用心,我相信我們每位教師都可以成為像鍾老師那樣的,擁有“七十二變”的孫悟空。

書中的故事就是教師身邊常見的瑣事,看似小事,但幽默、流暢的筆調卻讓你感動、愉悦、頓悟,讀來輕鬆;形象的比喻,精彩的案例,會讓你手不釋卷,忍俊不禁,掩卷遐思。“他們內心充滿了感激,因感激而生出的愧疚,落實到行動上就是順從。”

像這樣詼諧睿智、力透紙背又直抵心靈的文字,書中比比皆是,給予我的不僅是豁然開朗,更多的是深刻、思考,還有欽佩、嚮往。

書中的亮點數不勝數,每一點都讓我受到莫大的啟迪。掩卷沉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還會面臨諸如以往的種種難題,我要不停地學習和修煉,像鍾傑老師那樣擁有一雙亮眼、一對聰耳、一顆慧心、一張巧嘴,做一個溝通高手,化身悟空護送那被“妖精”纏身的“唐僧”們,用我的忠心、智慧、謀略幫助孩子取得真經,修得正果!

《西遊記》讀後感7

吳承恩大師筆下的《西遊記》呈現給世人一個魔幻的、超現實的世界。人們總説《西遊記》樂在看悟空與妖魔鬼怪鬥智鬥勇,或樂在看聖僧普度眾生一路苦行,實質上世人熱衷的不過是書中人物的善良快意,不過是嚮往那個世界的自由。

孫悟空生於石縫,沒有人的情感,僅存孩童純真。初,其在花果山自由生活,於水簾洞首稱王,秉承妖不犯我我不犯妖的生存理念過了一段逍遙自在的日子,直到玉帝未雨綢繆,下旨給予仙聘,讓頑猴得了個弼馬温閒職。奈何大聖天性自由,又凡事是個由着性子的主兒,怎能眼睜睜看着千里良駒受仙人制約不得自由呢?面對瓊漿玉液鮮美蟠桃的他又怎能控制住自己的慾念呢?可是條條框框的制度容不得他我行我素,仙人的自尊心更不允許一隻石猴來觸犯天宮威嚴,所以天羅地網向大聖撲來,在花果山外,自知理虧的大聖再三退讓,不與天兵發生衝突,可是兵將不依不饒,逼得大聖退無可退,他只剩反抗這一條路。於是大聖殺紅雙眼,血洗天庭。

最終敗於如來之手,在五指山度日如年。其實現實亦是如此,所有所謂的叛逆都會被所謂的權威鎮壓,已經習慣自己制定的規則的.統治者不允許外人有一點點的不同,那樣的世界,人們怎麼會喜歡?所以所有的美好寄託都在虛擬的文學作品中。

在那個和現實一樣骯髒不堪的書中世界,即使是妖又如何,其目的也比人的心靈純粹。齊天大聖第一任師傅給其取名法號悟空,三千世界皆是色,佛言色即是空,“世皆悟空”意為世人的內心空空如也不留雜質,能看透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就能無憂無怖,瞭然物外了。從人的角度來看,能讓自己從複雜的世界抽離當然是種解脱,可是現實中人達不到超然物外的境界,就只能把自已置身於小説中,把自己帶入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的角色,大鬧天宮,叱吒深海,只為自己而活。

這是對美好世界的嚮往,這還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更是世人在面對皇權苛面對捐雜税時的無聲抗議!可是在文學作品中,無論內容怎樣控訴無邊黑暗,結局一定會向權威妥協,這是時代的侷限,也是文學工作者自己在畫地為牢,他們或理性或浪漫的情懷都基於對未來的期許。

無論現實是怎麼樣的黑暗無邊,他們的眼睛總會捕捉到哪怕一星半點的光芒,那一點點的光就能照亮他們筆下的靈魂。雖説是魔幻小説,但字字句句都在鞭笞現實,作者的叛逆與懦弱表現得淋漓盡致,他精神上的不甘和肉體上的掙扎都凝成《西遊記》的一章一回。

我所敬佩的正是在大師筆下,不羈的靈魂與殘酷的現實共舞。真要是“世皆悟空”那麼人也就沒必要稱做人了,在我看來“悟空”是要悟出浮華之空,悟得生命之實才好,過得七分通透足矣,留得三分糊塗好不讓自己困於煩憂。

《西遊記》讀後感8

我出生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這裏是享譽中外的《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故鄉。我拆遷前的家與《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故居毗鄰而居。從記事時起,我接觸最多的就是吳承恩及其《西遊記》,看到的都是他們的圖片或雕像,聽到的也是有關他們的故事,但感受到的卻是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西遊記》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對我有了或多或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直到五年級我第三次閲讀《西遊記》,對西遊才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深的.理解。我認為閲讀《西遊記》不應侷限於書中的情節,而更多的應該是領悟和感受其中的人物思想和精神品質——西遊精神。

我眼中的西遊精神:堅毅執着、智慧勇敢、誠懇踏實、不屈不撓。吳承恩筆下的唐三藏是個僧人,完全可以平平淡淡的終其一生,正是因為他的堅毅執着才走上了一條荊棘叢生的取經之路。他具有永不言敗的信念,面對各種挫折和考驗,仍然初心不改、百折不撓,最終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以後取得了真經。而我們現在的學習之路漫長而坎坷,也如同取經一樣。我在上學期的期中語文考試中,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在拿到試卷後,心裏很難受。爺爺見我非常氣餒,就和我一起分析了考試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在沒有搞清題意的情況下匆忙答題造成的。連續幾天,我的情緒都非常低落,見此情景,爺爺語重心長地説:你要學習西遊精神,並把它化作激勵自我奮進的動力。人生沒有坦途,我們就是要在經歷各種挫折和失敗後,仍然義無反顧、不畏艱難地前行。此時我的眼前又浮現出茫茫戈壁、莽莽羣山,唐僧師徒四人正艱難跋涉的畫面。耳邊又響起讓驚濤駭浪懼怕、讓妖魔鬼怪膽寒的吶喊。想到了西遊精神,我不由得又振作了起來,在分析考試失利的同時,我又重新制訂了學習計劃,並且逐步地改正了自己粗心的毛病,在期末考試中,我的語文成績又名列了班級前茅。

《西遊記》中的孫行者是個永不言敗的代表。集智慧和勇氣於一身。鬥妖魔、戰鬼怪充分地顯示出“孫悟空”的本領和才能。我們在學習中不但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運用自己智慧和勇氣,用我們學到知識和方法去攻克學習中的每一道難題,去解決人生中的每一個難關。

名著《西遊記》不僅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的一顆璨燦的明珠,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力量像永不熄滅的火炬,影響着我們每一代人。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將會激勵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無論你的身份、地位、職業有何不同,總會有一股力量推動你;有一種精神支撐你;有一縷陽光照耀你,這就是偉大的西遊精神!她使你奮發努力、積極向上,在奔向人生輝煌之顛的攀越之路上永不停息。

讓我們攜起手來,弘揚偉大的西遊精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吧!

《西遊記》讀後感9

它,是中國,更是世界藝術殿堂中不朽的傳説;它,激勵着數代人的成長,向着勝利勇往直前,如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被梨園弟子們演繹;它,更是人們心目中永不褪色的畫卷。它就是《西遊記》。那麼為什麼它會有這麼大的魅力呢?在初春的早晨,一縷書香讓我與它相遇。

“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為陛下取得真經……”他,便是以慈悲為懷的唐僧。取經路上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初衷,記着那一句“寧愛本鄉一捻土,莫戀他國萬兩金”。不忍傷害一草一木,即使是強盜即使是強盜的性命也要讓悟空放過。但就是因為唐僧太善良,以至於“人妖顛倒是非淆,對敵慈悲對友刁”。善惡不分,變得迂腐,冤枉了忠誠的悟空。雖然唐僧是西天取經中不可缺少的關鍵人物,但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懦夫!唐僧偽善怕死。有一次唐僧被強盜抓住,竟對強盜説:“我有個小徒弟,隨後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給予你罷了”。讀到這兒時,我不禁大跌眼鏡。唐僧雖然滿懷理想主義,但卻又貪生怕死,不敢還擊,這也顯現了作者對為政者昏庸無能的嘲諷。在看到《三打白骨精》一章時,我也覺得唐僧肉應該“千刀萬剮”。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唐僧到了最後也與悟空解除了誤會,這也算是“僧是愚氓猶可訓”。

不過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正氣、本領高強。悟空勇於向惡勢力鬥爭,它代表的正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不願屈服的力量。但五百年後,悟空經過一番磨礪,變得更加穩重,當師父被妖精捉走時,悟空臨危不亂,鎮定地考慮着營救師父的辦法。每次他都衝在最前面,好幾次都是為了救出唐僧而差點丟掉自己的性命。每次受傷昏倒後,醒來時問的第一句話便是:“師傅呢”?而不是自己的生死。在“三打白骨精”中雖然多次被師父誤會,一紙貶書無情地趕走了悟空,但悟空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中可以看出他寬廣的胸襟和氣度。在每次念緊箍咒的聲音響起時,悟空總在不斷自我提升着。孫悟空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他捨生忘死,不畏艱險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書中的豬八戒好吃懶做、愛貪小便宜、經常迷戀女色,還愛挑撥悟空與師父的關係。但八戒也不失忠勇和善良,在與妖魔鬥爭時,他總會助悟空一臂之力,好在他知錯就改,最後終成正果。在《西遊記》這本書中,我第二喜歡的就是沙僧。取經途中,他總是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老實憨厚,而且在師父與悟空鬧矛盾時,也是沙僧從中勸和,免了一些糾紛。

我若有所思地合起了書,威風凜凜的美猴王悟空,一心向善卻又有些迂腐的師父唐僧,愛挑撥離間的悟能八戒,沉默寡言的沙僧悟淨,只有各自取長補短,才是一個成功的團隊。

一陣春風吹過,那本《西遊記》被吹得翻開了幾頁,它似乎還想對我訴説什麼……

《西遊記》讀後感10

看完了《玄奘西遊記》,再一次看到了真真實實去印度取經的玄奘,而不是吳承恩筆下那個去西天取經的笨笨的唐三藏,頗有些感概。

玄奘十三歲皈依佛門,二十八歲隻身一個遠赴西天求法,經過過無數艱難險阻,終於求得真經返回祖國。十九年的留學生涯,十九年的譯經弘法,玄奘終成正果,安然地去了自己一生所向往彌勒佛淨土。

玄奘的一生,可謂是取經譯經的一生,也是求道弘法的一生,他的不畏艱難,百折不撓,忍辱負重,大智大勇,在一個難以想象的環境中取得了難以想象的偉業。作為一個僧人,它完成了一個僧人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在他的求法過程中,由於他的聰慧和勤學,他在印度和中國都達到了專業的頂峯。無論是民眾和國王都以能見玄奘為榮,以能請他講法為幸,在印度的戒日王和鳩摩羅王對玄奘的尊崇就説明了這點。而那爛陀寺更是以外國留學生身份的玄奘代表本寺進行辨經,多次擊退小乘佛教和外道的挑戰,玄奘儼然成為了那爛陀寺的一個品牌。

在中國,玄奘得到的榮譽和待遇就更高了,唐王一直關心着他,關注着他的譯經工作,並給予他的工作極大的支持,這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然而在這樣一個神聖而正氣的靈魂裏,求經弘法的目的是主要的,其方法和手段則是可以通融的,他並沒有表現出像人們對聖人要求的那種通明。為了求法,他可以偷渡出境;為了博得國王的高興,他可以按他的要求做國王喜歡的事,説國王喜歡呼的話;為了譯經工作能夠得到開展,他可以住去唐皇身邊,隨時聽候差遣;為了自己的信仰,他也不惜打擊的排擠不同意見者......

可以説為了真知,他捨棄了自身。

季羨林先生對玄奘的評價是中肯的:

對玄奘的評價也應該採取實事求事的態度。從中國方面來看,玄奘是中國佛教史上一個繼往開來承先啟後的關鍵性人物,他是一個虔誠的宗教家,同時又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政治活動家。他同唐王朝統治者的關係是一個互相利用又有點互相尊重的關係。由於他的關係,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季先生同時也指出:“一方面,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有道的高僧。另一方面,他又是周旋於皇帝大臣之間,歌功頌德,有時難免有點庸俗。”

是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無損於他的偉大。他做人的方式也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借鑑。因為他的目標的偉大的,其它的問題相比於這遠大的`目標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為真理而犧牲的人是勇敢的,但為真理而忍辱負重活着的人才是偉大的!

我們重温一下魯迅先生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的一段擲地有聲的話吧: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然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往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而玄奘這種捨身求法的人,當然也是中國的脊樑!

《西遊記》讀後感11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講述的是唐三藏和孫悟空及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但是以這本書為主題的電視劇翻拍卻屢見不鮮,給人一種百看不厭的感覺,讓人看了就喜歡上了它。

《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浪漫注意長篇小説。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全書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着大鬧天宮,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昭取經等內容。其中大鬧天宮是《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這裏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鬥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了數十番離奇古怪的災難,終於達到了西天,取經成功,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

看完這部小説,有很大的感悟,我覺得學習唐僧的全心全意,孫悟空的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本書把一個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潑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寫它從天不怕地不怕變為一個恭敬的猴子,為了師傅的安危他奮不顧身,他並不像豬八戒那樣好吃懶惰,也不像沙僧那樣憨厚,作者更是藉助他這一點勾勒出孫悟空的大智大勇,自從唐三藏把孫悟空從五指山解救出來到取得了真經,這期間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每次劫難都是孫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師傅的,最後才圓滿的取回真經。

在打白骨精這一回裏,他三次打死變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師傅氣的念緊箍咒,唐僧是凡人他並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釋他完全不聽,而是念他的緊箍咒,疼得孫悟空滿地打滾,最後唐僧還要和孫悟空斷絕師徒之情,孫悟空被迫無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孫悟空心理並沒有怨恨師傅,更沒有去報復師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總是想着師傅的安危,可見他對是師傅的真心。這一路上他們經歷艱難險阻,不管多累、多餓,不管妖怪是多麼的陰險狡猾他門都一一打敗他們,把師傅從危難中救出來。

俗話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多了總是有好處的,在當今的社會裏沒有文化是不行的,會被社會淘汰,從我們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門説話、識字,等大一點兒他們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在學校裏不僅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只有學會了怎樣做人,才能學會更多的知識,才能廣交益友,可見書何其的重要。

從書中我們會悟出許多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西遊記》讀後感12

《西遊記》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謂志怪類小説的巔峯之作。《西遊記》的情節豐富,人物經歷複雜,身份更是千奇百怪,有被貶下凡的捲簾大將、天蓬元帥,有被鎮壓的齊天大聖……而他們的師傅是如來曾經的弟子——金蟬子,就連坐騎也是龍王三太子,而就是這樣的隊伍卻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在吳承恩的筆下,無論妖魔鬼怪人神,皆栩栩如生。在閲讀《西遊記》時,裏面的人物就好像活了一般。

《西遊記》中人物各有神通,各有命運,如哪怕是驍勇善戰的孫悟空也有剋星——二郎神;縱使是天蓬元帥和捲簾大將也難逃被貶下凡的命運。而作為普通人的唐僧,卻是懸賞價格最高的。誰叫傳言稱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呢?也就難怪妖怪百般阻攔了。

在《西遊記》中,我並沒有特別喜歡的人物。姑且聊聊以下幾個吧。

孫悟空號稱齊天大聖。它擁有火眼金睛,可以看出任何妖怪的原形,其本領高超,是除魔除妖路上的一大主力。也正是如此,孫悟空也有着他自己的驕傲。他是天生石猴,是天生神獸,可謂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饒是如此,他卻被金箍牢牢束縛。也是因為金箍,他才被肉眼凡胎的富有慈悲心腸的'師傅死死束縛,很多能力無處施展。但就算如此,也擋不住悟空上天入地的腳步,擋不住他斬妖除魔的步伐。

唐僧在《西遊記》中本為如來的徒弟,但由於後來被貶,才成為了主要的取經人。但是他是肉眼凡胎一個!沒有任何辨別妖與人的能力,常常人妖不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誤會悟空。師徒之間分分合合,可謂一大悲哀。但即便是這樣分分合合,師徒四人也達到了靈山取真經的目的。

豬八戒是除魔隊伍中的另一主力,他天生好色,懶散好吃。許多時候悟空與師傅的風波都和八戒都脱不了關係。豬八戒也是三位徒弟中最黏師傅的一位,同時豬八戒也是最嫉妒大師兄的。因為豬八戒一直認為自己才是大師兄,但誰讓孫悟空入門比他早呢?即便如此,他在除魔斬妖時也出了很大一份力。

沙和尚是孫悟空一路上最忠誠的粉絲。沙僧一路上默默無聞,不愛説話,但自從有了他,悟空和八戒總算空出了手,重活髒活全給沙和尚包了。誰讓他是三師弟呢?就連我們的小龍馬都比他早,不過這不妨礙他成為三個徒弟中的一個。沙和尚是個和事佬,是他經常在師徒分離的時候兩邊勸;同時他也是孫悟空最信任的人,另一個自然就是小龍馬了。

三個徒弟一匹馬,正是因為他們,《西遊記》才如此精彩。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經歷了一次取經之旅。是他們讓取經之路不再沉寂,是他們的努力與堅持不懈,才達成了最終目標。

《西遊記》讀後感13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慨,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着,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鬥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着、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着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閲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説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遊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説時經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一、自由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安閒稱王,可以説已經達到人性擺脱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西遊記》讀後感14

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的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這個道理是我在《西遊記》中總結出來的。

《西遊記》中的人物性格及其特點想必大家都熟之又熟了吧,那麼我就不對這個話題加以討論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是:唐僧師徒四人在宛子山波月洞內,一個千年屍魔,一心想吃唐僧肉,它利用孫悟空外出巡山的機會,先後變成上山送齋的村姑和朝山進香的老婆婆,花言巧語使唐僧和豬八戒上了當,可兩次均被孫悟空識破並打死它的化身。而唐僧卻不辨人妖,反而責怪孫悟空恣意行兇,連傷母女兩命,違反戒律。妖怪第三次化為一個老丈,利用唐僧面慈心軟、善惡不分的弱點,三施攻心計,孫悟空一再揭露其妖怪面目,而唐僧執迷不悟,即使老丈為妖怪化也不準孫悟空去打,還念緊咂咒來懲罰孫悟空。孫悟空為了取經,忍住痛苦,終將老丈打下深澗。妖怪又假冒佛祖名義從天上飄下素絹,責備唐僧姑息孫悟空。唐僧盛怒之下寫貶書,孫悟空懇求師傅收回成命,唐僧不允,孫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孫悟空走後,妖怪將波月化成天王廟,唐僧、沙僧中計就擒,八戒乘僚逃走,去花果山請孫悟空來救師傅。孫悟空雖然被貶回山,扔不忘取經大業和師父的安危,準備下山。見八戒來求援,立即趕往波月洞。孫悟空打死前去赴宴的妖怪,自己變成老妖的模樣來到洞內,伺機搭救師父。

孫悟空為用事實教育唐僧,設計誘惑妖怪又化成村姑、老婆婆和老丈的模樣,使唐僧目睹要壞本來的面目,悔恨自己不該亂髮善心,不分人妖,逐走孫悟空。這時孫悟空現出本相經過激戰,消滅了妖怪。師徒四人經過此翻磨難,重踏征途。——這就是經典的“三打白骨精”。

唐僧那麼笨,去西天取經為什麼要非得帶上唐僧呢?而且還由他領着四個本事大過於他的'徒弟?孫悟空幾個筋斗就可以跑到西天把經取回來,就是豬八戒或沙和尚慢一點也可以把經取回來,實在不行讓“水下王子”變的白龍馬跑去把經書揹回來也就是了。小時候每看到唐僧被騙時,就回有一種莫名的氣憤感,覺得唐僧總是拖累幾個徒弟。而我現在終於明白了去西天取經為什麼要帶上唐僧了,西經不是什麼人都能取到的,取經的人要仁道、善良。作者不只是為了讓我們看唐僧的笨,而是想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起初,只有唐僧是真正善良的。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都是因為犯了錯被貶到唐僧身邊。最後,每個徒弟經過了這些困難和挫折後,變成了正直、善良的人。

一個由魔到佛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奮鬥,歷盡苦難。痴心不改,終究會有苦甘來的一天。我們要勇往直前,體驗取經路程的艱辛,知道因果報應這個道理,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西遊記》讀後感15

在看《西遊記》之前我本以為自己已經很瞭解這本書了,説着不想看,可被媽媽一問,才發現我有許多細節都沒有看明白。雖然很不情願,但還是翻開了它。沒想到越看越入迷。刷牙時在看,吃飯時在看,甚至車上也在看。

本書講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五人去西天求取真經,一路上斬妖除魔,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後,終於取到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孫悟空本身就是一隻猴子,猴子的天性是嚮往自由,不受約束的,所以他大鬧天宮。無奈觀音菩薩只好找來唐僧教他約束孫悟空的辦法—念緊箍咒。這讓我想到我寫作業時時常會分心,這時媽媽就會念動“緊箍咒”,喋喋不休起來,來約束我。不過雖然他品性頑劣,但在取經的過程中,他對師傅卻是照顧有加,甚至非常細心。只要一聽説師傅肚子餓了馬上一個筋斗雲去找齋飯來,只要一聽説師傅被妖怪抓走了,他就立馬想盡辦法去救他。就算師傅存心想把他趕走,他含淚還不忘向師傅磕幾個響頭,並吩咐二師弟三師弟要照顧好師傅,又可見他這一片孝心。

豬八戒愛錢財,又好色,這就是人的一種慾望,作者把他的性格誇張化了,也許豬八戒其實並不貪財好色暱?雖然這樣,但他在取經路上也和孫悟空一樣守護着師父,不忘職責。在關鍵時刻,也不會偷懶,會立即跟孫悟空一起去打妖怪。

沙和尚是一個老實人,他在我的印象裏差不多就是一個為唐僧幹苦力活的。他時刻挑着擔子,牽着馬。他像是唐僧的保鏢,時刻在唐僧的身旁,與孫悟空和八戒不同,他們或是與妖怪迎戰,或是到前面去巡山。但他也有粗心大意的時候,比如在與老鼠精作戰的時候,他只顧着跟上去幫忙,卻丟下了師傅,害得師傅被老鼠精擄走。

這裏作者沒有花費大量筆墨去描寫白龍馬,但白龍馬也不忘使命,下定決心是要帶着唐僧走過這一段取經的路程,他有着堅定的信念,路上一直默默保護着唐僧師徒,從沒有退縮過放棄過取經的決心,自然也十分的忠誠。

唐僧雖是一個出家人,但是他有着比平常的和尚更堅強的意志。儘管路上有妖魔鬼怪,他也不敢怠慢,堅持着要去西天取經。他很善良,但有時候善良也給他帶來了麻煩。像在山裏遇到紅孩兒的時候,紅孩兒變成了一個小孩子,把自己綁在樹上,唐僧見了覺得很可憐,便起了憐憫之心,不聽孫悟空的勸告,給他鬆了綁吧,最後害得自己被抓了去。

其實這五個人的.性格合起來,就相當於歷史上真正唐僧——玄奘的真實寫照。

《西遊記》告訴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當然,如果你有一種堅強的意志,能剋制住自己的情緒和慾望,約束好自己,做個自律的小孩,也許就可以像唐僧一樣能取得“真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