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詩兩首知識點整合

來源:文萃谷 1.81W

  1生字生詞

八年級語文詩兩首知識點整合

多音字:

掙扎(zhēnzhá)紮根(zhāēn)包紮(bāozā)骨頭(gútou)

花骨朵(huāūduǒ)

生詞:

明淨:明朗和潔淨

堅毅:堅定剛毅

搜尋:四處搜索尋找

  2本課導學

  走進作者

田間(1916-1985),詩人。安徽無為人。著有長詩《戎冠秀》,詩集《給戰鬥者》、《馬頭琴歌集》等。

胡昭(1933——2004),詩人。 吉林舒蘭人,著有詩集《光榮的星雲》、《小白樺樹》、,散文集《綠的記憶》、《懷念與祝福》等。

  背景知識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是詩人田間20世紀30年代後期寫就的一首街頭詩。(街頭詩是抗戰時期,在抗日民主根據地出現的短小精悍、緊密配合當時鬥爭,迅速發揮宣傳作用的一種詩歌形式。也稱傳單詩、牆頭詩。)當時,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鬥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面對敵人的瘋狂侵略和殘酷殺戮的囂張氣焰,是投降還是反抗?田間的這首小詩旗幟鮮明地回答了這一問題,深刻地揭示了不奮起、不抗爭、不戰鬥的'嚴重後果。

《軍帽底下的眼睛》是詩人胡昭於1952年12月寫於朝鮮戰場的。詩中沒有着重渲染硝煙瀰漫、炮火紛飛的場面,也沒有從正面歌頌英勇殺敵、視死如歸的志願軍戰士形象,而是以戰鬥生活為背景,着重展示了另一個世界戰士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文章主題

田間的《假使我們不去打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揭示了不抵抗的後果,字字如鼓,催人奮進。

胡昭《軍帽底下的眼睛》刻畫了戰士和女性救護人員的形象,歌頌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

  釋疑解惑

1、《假使我們不去打仗》,這首詩非常短,沒有一句下面勸説“我們”去打仗,但很能起鼓舞作用,這是為什麼?詩歌揭示了一個什麼道理?

作者先從反面假設,“假使我們不去打仗”,引起人們認真地、嚴肅地思考。接着寫出這一假設將產生的可怕結果,“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最後,作者又用漫畫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敵人兇惡的嘴臉和強盜相,“還要用手指着我們骨頭説:‘看,這是奴隸!’”從而提示了甘當奴隸的可悲之處,激勵人們覺醒,鼓舞人們奮起抗戰,有很強的戰鬥性和號召力。

在面臨殺戮和侵略時,人們別無選擇,只有拿起武器來抗爭!

2、《軍帽底下的眼睛》,詩的開頭“透過炮火,透過煙霧”,有何作用?詩的最後一節,有什麼表達作用?

這兩句簡明概括地渲染了硝煙瀰漫、炮火紛飛的戰鬥場面,為下文展開戰士豐富的內心世界提供了背景。

內容上,表達了“我”保家衞國的決心;結構上,收束了全文,深化了主題

  文章特色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構思巧妙、多用口語,質樸有力,擲地有聲、震撼人心。

《軍帽底下的眼睛》:構思新穎、意藴深厚;敍事在前,抒情在後,聯繫緊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