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8.17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

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的長河中湧現出大批的文學著作。而我最鍾愛的一本文學作品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這是羅貫中根據陳壽的《三國志》而編寫的七十三需的三國故事。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裏面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振奮人心。起初我最喜愛的人物是關羽關雲長,相信大家對此人並不陌生,他就是五虎上將之首,義絕關羽。書中有關他的故事情節描繪的也是有聲有色,就拿温酒斬華雄來説。十八路諸侯無一人敢戰華雄,這時關羽挺身而出要求出戰,曹操為其壯酒送行,關於説:“回來再喝也不遲!”不一會兒就提着華雄的頭進了帳。一摸酒壺還是温熱的,曹操大讚關羽的武藝高強。

還有一件家喻户曉的事件,那就是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得知兄長還在人世,義無反顧地帶着嫂夫人離曹。一路上遇到曹軍將領的百般阻撓,然而關羽越戰越勇殺將了過去。最後曹操下令讓關羽與其兄相聚,這才免了傷亡與其兄弟相會。從這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關羽義絕沖天。然而在小説的後半部分關羽變得自傲自大以至於失了荊州,身首異處,一代武聖如此下場,讓人不勝唏噓。

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另一位傳奇人物的出場讓我逐漸的喜愛上了他,他就是諸葛亮。劉備三兄弟三次恭請諸葛亮於草廬之中,諸葛亮被其誠意所打動,從此為劉氏江山奔走效勞。與他有關的故事情節實在太多了,我們先拿草船借箭一事説起,那是赤壁之戰的一個相關情節。周瑜對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利用一次孫劉聯軍的箭支快用完之際,故意擠兑諸葛亮想要他在10天的時間內交出20萬隻箭,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諸葛亮胸有成竹,並且告訴周瑜不用10天,只需3天足矣。諸葛亮其實早已暗觀天象知道第三天必定起大霧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計,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霧諸葛亮問周瑜借來幾十艘船隻和百餘兵丁,鑼鼓齊備並且在船上遍扎草人開到曹營面前擂鼓吶喊明知曹兵在大霧天定不會出戰,只會射箭退敵,果不其然曹操並不出戰,直命曹兵亂箭拒敵在曹兵亂箭之下幾十萬只箭全紮在草人之上遍佈船隻倆邊,諸葛亮估計箭支早已20萬足夠有餘命眾軍士高喊謝曹丞相賜箭,待曹兵知道上當來追時,早已返回江東大營了。從此事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智,諸葛亮對於蜀國的建立功不可沒。劉備死後,諸葛亮盡力輔佐後主劉禪,後又出師北伐,對內又頒佈了一系列的法令。使蜀漢出現了興旺之象,然而不幸的是諸葛亮在北伐途中因疾而去客死五丈原。諸葛亮的離世使蜀國元氣大傷,蜀主無能,使蜀國走上了下坡路。

《三國演義》揭示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當時軍閥混戰下的人民的疾苦,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也是我鍾愛《三國演義》的原因。

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2

這個假期,我一直在看《三國演義》,雖然到現在只看完了第一本,卻也是百感交集。

《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軍閥割據,朝廷也很昏庸,賣官職、收賄賂更令很多心懷大志的英雄們奮起反抗,最後經過戰爭,只剩下魏蜀吳三國鼎立,爭奪天下。

令我感觸最大、印象最深的就屬官渡之戰了。曹操退兵至官渡,死守不出。然而他們的軍糧太少,不過幾日糧草已盡。袁紹固執己見,不肯聽從謀士許攸的話取糧草,反而懷疑其與曹操暗中勾結,一怒之下,許攸乾脆直接投奔曹操,告訴他軍草均積於鳥巢,讓他假扮袁軍去劫糧,曹從。隨後,在袁紹帳中,“見北方火光滿天,知鳥巢有失。”聽起來很爽對不對?後來袁軍“大敗”。你可能覺得是袁紹自作自受,但是再深入想想,前幾年大荒,現在又要出征,軍糧究竟從何而來?自然不是從天上降下來,那些普通的農民,好不容易緩過來,種出了點麥子、水稻,轉眼連碗熱騰騰的米飯還沒吃上就要送去做軍糧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必然會發生很多“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的情況。想幾年都吃不上幾口飯,不知屯在鳥巢的這堆“重糧”,究竟有多少具屍體堆積,是用多少生命換來的。然而,在這戰火紛飛的年代,只要一位將軍、一個謀士振臂一揮,一顆小小的火星飛過,一切糧草化為灰燼,一切付出的生命都已湮滅。更可笑的是,他們都是打着正義旗號的“使者”,都自稱是英雄、豪傑。

很多人美其名曰——自己是為了老百姓,曹操是奸臣,是反賊,是下一個董卓,要代表月亮消滅他。可是曹操不過只是在皇帝面前狂了一下,用了皇帝的箭沒還而已,當時多少人還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垂死掙扎着,那些人明明就在眼前,普天之下難道只有皇帝一人是人嗎?又有很多人説當時局面太混亂,自己以正義的力量要為老百姓統一天下,那為什麼你不踏踏實實的找一個主人為他服務,幫助他治理國家?為什麼三個人不能一起推選一個更有能力的丞相,共同定規矩?為什麼幾天不上馬就覺得虛度了光陰?難道普天之下只有你家掌控了皇位才叫統一天下?這些不過都只是個幌子罷了,掰開了揉碎了,還是想滿足自己的野心和慾望,實現自己的皇帝夢。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呢?

這不禁讓我想到一千多年後的海灣戰爭,美國以伊拉克“疑似”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出兵挑起戰爭,但直到戰爭結束卻還是沒有明確指出究竟是什麼殺傷性武器。歷史為什麼這樣反覆無常,為什麼千年過去了人類還是這樣沒有絲毫的變化,擴大版圖的野心一直是人類的本能,沒它世界就不是現在的世界,人類也不是現在的人類了。但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直視它?

在正義的披風下掩蓋殺戮,在微笑的面具裏痛哭流涕,這樣真的.不累嗎?

三國演義楊志讀後感3

在假期中我響應萬老師的號召,開始讀名著,我用了近一個星期讀了《三國演義》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啊!

《三國演義》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在封皮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説到“話説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都很有自己個性。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印像。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最感動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至今還記得“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我很是喜歡。其中我最愛讀赤壁之戰。使我都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