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課堂模式

來源:文萃谷 1.03W

經過近十年的研究和實踐,目標教學形成了課堂教學基本模式,這就是:前提測評——認定目標——導學達標——形成測評。一般來説,各學科的課堂教學都可以按這一基本模式安排教學,同時還要依照學科特點靈活運用,做到教學模式的學科化和課型化。

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課堂模式

國小語文是一門綜合的基礎工具性學科,其課堂教學呈現為一種以課文為憑藉,以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和發展智力為內容的綜合性訓練結構。這決定了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課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前提測評,要做到集中測評和隨機測評相結合,準確把握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調控教學,及時補償。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布魯姆提出了影響教學效果的三個主要變量:認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徵和教學的質。他認為,這三個變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分別佔50%、25%和25%。前提測評的目的,在於對學習新課的認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徵進行診斷性檢測,檢測學生學習新課的知識、技能基礎和情感基礎,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償學習,使學生進入學習新課的最佳狀態。國小語文教學的綜合性訓練結構,使得教學過程比較複雜。其它學科,如數學,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往往比較單一,要麼集中於一個知識點上,要麼是互相關聯的幾個知識點,前一個知識點是後一個的準備,而後一個知識點是前一個的發展,其前提測評集中進行比較好。

國小語文一節課的教學目標總是好幾個,涉及的訓練點多、面廣,既有詞句段篇訓練,還有聽説讀寫訓練。訓練過程是以課文中心思想為中心的環形訓練內容的推進,而在各個階段又各有所側重。這樣,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中,前提測評作為一個教學環節,往往不可能集中進行。因此,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前提測評,應該根據教學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進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學進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測評與隨機測評相結合,及時進行補償矯正。

二、認定目標,要分層認定,貫穿教學始終,充分發揮其導向、激勵、調控等作用。

“認定目標”這個環節,我們過去稱為“展標”。為了更加準確地體現目標教學的特點,改用了“認定目標”。“認定目標”指的是學生知道自己在這一節課中學習的目標。這一環節,對學生自己來講是一個認可的過程,是使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成為為自己學習定向的目標的過程。為了充分發揮認定目標對教與學的導向、激勵、調控作用,我們認為認定目標可以按照這樣幾個層次進行:

1.起動認定,粗知目標。

就是在新課開始前組織認定目標。此時認定目標,學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對這一節課的學習起定向作用。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一認定過程,激勵學生為達標而學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數。

2.同步認定,細知目標。

就是隨着新課的進程,適時告訴學生正在學習或將要學習的目標。這是進一步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導向和激勵,也可以根據同步進行的反饋活動,調控教學。這時的認定目標,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與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認識了。

3.小結認定,深知目標。

就是在教學結束前,結合教學小結,對照教學目標對學生達標情況進行一個簡要的評價。這次認定目標,是從整體上對教學目標的概括,既是對本節課教學的再一次導向,又是對必要的矯正、補救活動的激勵。小結認定應該實事求是,不走過常

三、導學達標,一要紮紮實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二要按學科特點構建學科達標模式,分段達標

前一點是針對當前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弊端講的。當前小語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學生的語言文字訓練少,嚴重影響了提高教學質量。

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語言這個工具只有在語言實踐中才能為學生所掌握。紮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是教學大綱的要求,也是提高民族素質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同時,目標教學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要求95%以上的學生都能學會,都能達標。只有使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參與語言文字訓練,才能達到這一要求。因此,依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從全體學生的實際出發,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紮紮實實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是導學達標這一環節的出發點。

目標教學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體現了目標教學的理論,適用於各個學科。在具體操作上,基本模式的學科化和課型化,主要體現在“導學達標”這個環節上構建的學科達標模式。

構建國小語文學科達標模式,要遵循這樣三個要求:

1.要以目標教學的基本理論為指導。這主要是:

——教育觀。目標教學是義務教育的教學新體系。義務教育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主動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應是創造適合於學生的教育。

——學生觀。學生是有獨立人格的、有巨大發展潛能的、有個性差異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異並呈正態分佈,但是學生的智力水平與學業成績之間不存在必然的正相關。能力傾向預示着學習速度,而不是可能達到的學習水平或複雜程度。因此,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都能夠學好,並達到掌握的水平。

非智力因素影響、制約學生的學習,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情感、態度對達標有重要影響。後進生的出現,主要是由學習過程中失誤的積累造成的。

——教學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創造適合於學生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應由學生的學適應教師的教,轉變到教師的教適應學生的學上來。用葉聖陶先生的話來講,就是“教是為了不需要教”。這是教學觀的根本變革。

——評價觀。教學評價的功能不只在於給學生評分、劃等,而在於為改善和優化教學過程提供信息和依據,是改善教與學的手段。因而,教學評價重在評過程,不只在於評結果。

——質量觀。教學質量不再是隻看學生學業成績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與促進全面發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實現後進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和優等生髮展的情況,要看學生在認知、技能和情感諸方面的全面達標。

2.必須遵循國小語文教學的規律。這主要是:

——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如閲讀教學中學生閲讀的“雙向”心理過程:都要經過由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再由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兩個階段。再如,學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認識,再由認識到表達的雙重轉化的心理過程。

——培養能力和發展智力統一規律。學習語言文字是一種複雜的智力活動。把培養語言文字能力和發展智力統一起來,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培養能力、訓練思維、發展智力,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核心。

——以“讀”為基礎,讀寫結合的規律。

——教與學統一規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於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之中。教師的教就是教學生怎麼學,教要指導學,學離不開教。

3.國小語文達標模式宜簡不宜繁,要依據國小語文教學的構成和教材課型的特點,集中概括為幾種模式。國小語文的語言文字訓練由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話和説話、閲讀和作文五個方面構成,教材又編排為不同的課型。閲讀和作文是最基本的訓練和課型。人教版教材的教師用書對漢語拼音和各種識字課型的教學步驟提示得比較具體,本身就可做為達標模式,可以不再另行構建。所以,我們把國小語文教學構建為閲讀(包括看圖學文、講讀課文和閲讀課文)、作文(包括説話、寫話)和練習(包括寫字和基礎訓練)三類達標模式。舉例如下:

(1)閲讀“三讀”達標模式。

根據葉聖陶先生提出的“預習——討論——歷練”的語文教學過程觀點,總結雁塔區教改經驗,我們提出閲讀教學達標模式是:“自讀·感知——講讀·理解——練讀·運用”,簡稱“三讀”達標模式。

(2)作文“一五三”達標模式。

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根據多年作文教改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五三”作文達標模式。這種模式就是:一個核心:教學目標。五步程序:①寫前準備;②獨立試寫;③質疑評議;④矯正練習;⑤總結評價。三個始終:①情感培養滲透始終;②因材施教體現始終;③反饋矯正貫穿始終。

(3)練習課“三步”達標模式。

我們提出的練習課“三步”達標模式是:“獨立試作——評議指導——矯正練習”。這幾種模式均可供參考。很明顯,閲讀和作文教學總要把學習一篇課文或完成一次作文練習分配到幾節課中進行。那末,閲讀“三讀”模式和作文“一五三”模式就要按照教學的需要,安排到幾節課中去。這就是分段達標。

四、形成測評,要形式多樣,及時有效,及時矯正補救,調控教學。

與前提測評一樣,國小語文目標教學的形成測評,往往是在教學過程中隨着某個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步進行的。因此,也就根據具體情況做到集中測評和隨機測評相結合。

在形成測評的形式上,要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能力本身的實際來決定。主要有:答問、討論、朗讀、各種形式的書面測試等。答問、討論、朗讀不可能一下子有許多人蔘加測試,這就要恰當地確定人眩一般來講,答問、討論、朗讀應選中下等學生,因為他們往往可以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映大多數學生的達標情況。那種形式上高水平的學習,以優等生流暢的答問、朗讀包辦代替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是不可取的。

對反饋回來的未達標或未全部達標的知識,要儘量做到及時矯正補救。從控制論觀點講,目標教學是一種對教學過程進行的有序的微觀調控。“有序”主要指教學目標的能力水平層次和有序的達標教學層次。實現“微觀調控”則是通過形成性評價反饋達標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對學習的失誤和缺陷及時矯正補救,使絕大多數學生達標。這種調控可以在課後,一課課文或一個單元教完後進行,但是大量的應在課堂上及時進行,儘量做到當堂達標。這就是向40分鐘要質量,或者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