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0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1

《種樹郭橐駝傳》中的養木之道其為:“順木之性,以致其性。”也就是説順應樹木的自然天性,使其自然生長。養木如此養人亦是如此,在我現在的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對於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説我們更多的是需要順應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去學一些自己不願意學的東西。

近年來流行的網絡詞彙“虎媽”、“狼爸”,就是説這些家長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個頂尖大學的孩子,但我們若細細“品味”這種教育方式,便可發現這樣的成功的代價有多大。她對孩子不尊重,不信任,嚴定家規,辱罵更是家常便飯,試想在這種缺乏信賴和起碼的人格尊重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能夠變得自信、寬容、公正呢?

在他們看來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以這樣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而失去了自己本來原有的天性,慢慢的變得性格孤僻、不自立,或者自卑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做好了別人給他們安排的事情才不會受到批評,從而導致他們的人格變得不健全。所以順應孩子的天性的教育才是適合孩子的。

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傷害,直到這幾年才被人們關注的一樣病症——抑

鬱症,你聽説過嗎?有一種抑鬱症叫青少年抑鬱症,死亡率僅次於車禍。導致這個病症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患者表示是來自於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學校和家長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天性,去逼迫他們學習一些自己不願意學的東西,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慢慢的轉化為暴躁最終演變為抑鬱症。

倘若家長和學校注重順應天性的教育,那麼將會減少一些這樣死亡案例,不要將自己的意志過分的強加於還在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不要以愛之名來傷害孩子。

法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埃德加〃莫蘭在談到教育時也説:“教育的任務不是純粹的傳授知識,而是傳授使我們據以理解我們的地位和幫助我們進行生活的文化。同時,它也是一種促進開放的自由的思維方式。”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在教書的時候經常提起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一個釋放天性的過程,人在生下來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探索則是人們的天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得到的知識往往比老師傳授於我們的吸收的更加牢固這便是為什麼老師要一遍一遍的'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

順應天性的教育比逼迫和強迫更適合孩子,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學校和家庭更應該重視的是孩子天性。

種樹郭橐駝傳讀後感2

最近,“虎媽”、“狼爸”、“鷹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面對這些家長用棍棒式教育培養孩子的作法,人們廣泛熱議,到底我們是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還是及早地讓他們適應社會而為他們安排未來?

也許問題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中。

現在我們老犯一個錯誤,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們就馬上走極端——支持這件事的另一面。嚴厲的家庭教育受到懷疑、指責,有人馬上打起旗號“讓孩子自由發展”。

看看郭橐駝是怎樣種樹的吧,“順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這一點,就自然而然能使樹“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樣,我們不能放手什麼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我們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只要做到“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便足夠了。否則,有些家長“則又愛之太恩,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恐怕只會使“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也許這是給家長的一個良好訓誡。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種樹和樹人相似,既要愛得適度,又要“順天致性”,如果現在家長將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麼,輸在起跑線上的便恐怕是整個社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