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37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1

在近幾周的家校共讀活動中,自己與老師和其他家長朋友們共同閲讀並討論了著名的教育著作《兒童的人格教育》,感觸頗多。

書中最主要的觀點是“自卑而超越”,這其實和我之前對於孩子教育方法的認知有着不小的區別。但在進一步的閲讀和討論中,我明白了“自卑感”和“自卑情結”區別,感受到了“除了人格的統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於優越感和成功的追求。”

在作者阿德勒看來,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一種動力和力量。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卑感”的兩面性,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自我反省,並且引導孩子。

一、積極的自我認識。

書中提到“孩子對事物的個體性的理解決定着他的成長”,這一點很重要,而孩子對世界的理解,往往是從自我認知開始的,我們要能夠看到,孩子的種種表現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努力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樹立積極的自我認知。

二、積極的對待困難。

人生在世,遇到困難是家常便飯,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的勇氣是我們最應該努力培養和保護的。阿德勒認為“我們之所以追求優越,是因為我們感到自卑,因而力圖通過富有成就的追求來克服這種自卑感。”

我們應該謹記這一認知,儘量深入的去搞明白如何正確的運用“自卑感”去“追求優越”。

三、積極的'對待他人。

在孩子進入學校後,有紀律的集體生活,也是培養孩子的不可或缺的積極因素。在這種積極有效的環境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能夠培養出孩子對社會、對他人、對環境的關心。孩子在這種良好的狀態下,會更容易設身處地的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同時,不僅是孩子,家長也要以“同理心”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鼓勵孩子關注和理解他人。

四、積極的認知性別。

家長要理性客觀的給孩子建立適度的性別觀念,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性別,對同性和異性保持正確的認知,不排斥異性。同時父母也要和孩子保持正確適度的接觸,能深刻的幫助孩子理解和認知性別。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建立了一些初步的幫助孩子成長的理論體系,隨着孩子的繼續長大,我們家長也在共同成長,慶幸孩子的老師給我們推薦了這樣一本非常有用的心理學著作。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2

個人的生活目標是決定性的。他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風格,並反映在這個人的行動上。因此,如果一個人的目標是合作進取的,指向生活的建設性的一面,那麼,我們就會在這個人的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中發現這一印記,發現他所有的問題解決方法中建設性的一面。個體也會因此感到幸福和快樂,並在這種建設性和有益的活動中感受到一種價值和力量。

一個人最高的品質是具有勇氣。有勇氣才能正確認知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才能自卑而超越。只有具備一定的勇氣,才能在事實面前保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正確的目標。例如:單親家庭的孩子,客觀事實上確實缺少家庭的'關懷,但是這個是已經存在的事實,小孩子因為缺乏面對事實的勇氣,無法滿足內心的安穩,他就會逃避這個問題,而且會把他遇到的所有困難歸結為家庭的不美滿。其實事實別非如此,例他數學學不好,他會認為自己家庭不幸福,家長照顧不到位,而別的同學家長都在身邊照顧,所以別的同學數學學得好。他為自己遇到的困難找到自認為合理的理由,而且這個理由跟自己本身完全沒關係。他的內心會因此感到輕鬆。還有現在某些同學會拿抑鬱症來表達自己。其實不管孩子還是大人都要目的論,不要因果論。就是説,過去對現在沒有影響,對自己人生軌跡有影響的是自己的目標和行動。

雄心過度就會給孩子帶來緊張心理。他們認為,跟同學接觸過多,他們的地位就越不安全。這種類型的兒童對自己的成功從來沒有信心。當他們感到自己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中時,他們的方寸大亂,不知所措。別人對他們的期待和他們自己加於自己的期望,對他們來説實在是太大了,他們難堪重負。

很多情況下,面對問題的出現,保持心理平衡遠比認真着手解決問題更為重要。也就是説要保持良好心態。人是矛盾綜合體,社會也是矛盾綜合體,會不斷的的出現問題,每次出現問題時,我們要調整自己對問題的認知,讓自己迎接問題,保持積極發展的狀態。對目標的確立和成果的預估要純粹一些,順其自然。

對兒童的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勇氣,讓學生在很小的年紀就學會直面問題,並積極的做出改變!以冷靜客觀的態度看待人生的挫折。自信勇敢的生活。

兒童的人格教育讀後感3

《兒童的人格教育》主要提出了關於人的自卑感的理論。人的人格結構形成於童年期,要解決一個人的人格心理問題必須從他的童年着手。因此要幫助兒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兒童的首要和核心問題。作者阿德勒反覆強調要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兒童培養和建立獨立、自信、勇放、不懼困難的品質和積極與他人、集體合作的能力。

這本書裏既有專業知識作為理論基礎,又有典型的事例。在讀完這本書後,能讓我更加全面的認識某些兒童的心理,以便今後更成熟的面對學生所產生的困惑和疑難。

書裏指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問題對成人來説,可以歸結為一種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這對兒童也一樣。不過,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由於兒童尚未成年,給予他們指導就異常重要。其實,成年人有時也需要指導。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完全可以放任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是的,雖然學生尚未成年,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探索能力的慾望。我們對學生認識的無知造成了我們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們應該在掌握豐富知識的基礎上,再去指導和引導他們。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當中,影響他們的因素有很多,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但是,所有的兒童都有一種天生的自卑感,它會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激勵個體嘗試通過改善自己的處境會緩和自卑感。心理學把這種現象稱為心理補償。通常情況下,“自卑感”能夠激發個體向上的動力,刺激人們形成超越自己潛力的.雄心。但是,過度的“自卑感”會刺激起兒童膨脹的野心。

對此,所以要切實瞭解兒童及其世界。利用多種途徑所瞭解的情況來對他們進行改善,其中夢境也會顯示孩子的發展過程,顯示他們是解決問題、還是迴避問題。

教育是一個漫長而又需要耐心的過程。常説,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們要注意用正確的觀點去引導他們發揮各自的特長,發掘他們獨特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是獨一無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