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六篇

來源:文萃谷 2.2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我們需要提前開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教學設計方案六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檐”“飾”等5個生字。會寫“棚”“飾”“冠”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裝飾”“和諧”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4.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5.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文掛圖及投影片。

3.蒐集有關農村生活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兩組投影片。

第一組:林立的高樓、漂亮的汽車、熱鬧的廣場。

第二組:低矮的磚瓦房、小河裏暢遊的鴨鵝、穿着樸素的人們。

(也可以用書上的幾幅插圖代替)

提問:看到這兩組圖片,你想到了什麼?

2.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你所瞭解到的鄉下生活是怎樣的。

3.有一位作家用非常細膩、優美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鄉下人家的生活,你們想去看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1課,一起走進鄉村生活,一起領略它那份獨特的美。

(板書:21鄉下人家)

  二、自學生字、新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出示“自學指導”: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對不理解的詞語、句子作上記號。

2.練習將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找找課文哪一小節概括了鄉下人家的特點?用鉛筆作上記號。

  三、彙報交流,瞭解自學情況

1.指明認讀生字、生詞。注意“巢”不要讀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雞冠花”一詞中讀“”。

2.指名部分同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儘量讀通順。

3.交流默讀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後一節)。

  四、朗讀理解

1.全班齊讀最後一節,理解“獨特”“迷人”的含義,進而理解整段話的含義。

2.學生討論後教師小結:“獨特”是指“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迷人”是説“吸引人”,這句話是説鄉下人家,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季節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很吸引人的美。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從作者的語言描述中去發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的美。

3.自由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鄉下人家迷人、獨特之美的語句並做上記號,在旁邊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然後美美地讀一讀,在腦海中勾畫那美麗的畫面。

4.小組交流自學所得,為全班交流做好準備。

  五、指導書寫生字

1.生齊讀生字,並且説説在書寫時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重點範寫“冠”“率”“搬”三個比較難寫的字。注意字的結構,擺放要勻稱。

3.學生練寫:抄寫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

  二、自主讀文

自由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畫面,回顧上節課自讀課文時獲得的收穫,為交流做準備。

  三、全班交流

你從課文哪些語句體會到了鄉下人家無論何時何地都散發着的獨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體會到的美用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

(生交流過程中,師適時點撥,提示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體會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美,並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通過“評讀”的方式來參與學習。)

以第一節內容為例,可以抓住以下兩個教學點進行。

1.“別有風趣的裝飾……”

(1)理解“別有風趣”和“裝飾”的含義。(、聯繫生活實際。)

(2)在這裏“別有風趣的裝飾”指的是什麼呢?(請學生讀一讀相關描寫。)

為什麼説這些都是“別有風趣的裝飾”呢?

2.“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1)“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一般是什麼地方能看到的?(城市裏)

(2)閉上眼睛,聽老師讀一讀課文中對鄉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寫,想象畫面,再想象一下“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説説你的感覺。

(3)通過比較,感受到鄉下人家的淳樸、可愛。

(4)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鄉下人家的“可愛”嗎?

(説明: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應以學生的發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牽着學生的鼻子走。)

  四、整理回顧,想象拓展

1.剛才我們一起學習了課文,發現無論在屋前、院子裏還是小河裏,無論在春天,夏天還是秋天,鄉下人家的確具有它獨特、自然的美,現在我們再來齊讀課文的最後一節,現在,你一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師生齊讀最後一節。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鄉下別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樣的圖畫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吧,説給同座聽一聽。

4.全班交流。

  五、激發興趣,佈置綜合學習活動的任務

1.讀了這篇課文,你是否感覺到了農村生活的詩情畫意?讓我們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學習活動吧!

2.讀一讀書上的提示,然後分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組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如鄉村圖片展、收集國內外農村生活資料、鄉村詩歌朗誦比賽等等)

3.各組交流,彙報自己小組開展活動的計劃。

4.教師統籌安排,確定活動日程。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輕鬆作文,拓展思路,使每個學生有的寫,樂於表達。

2.使學生初步知道抓住自己的特點介紹自己,要説真話。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拓思路

1.聽老師講故事《想別人沒想到的》,你們知道畫師為什麼禁不住稱讚小徒弟的畫嗎?

2.寫作文也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想一想用什麼方法介紹自己,讓別人一下子就能記住呢?

同學們在一起相處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我相信,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想一想:一個人有哪些地方和別人不一樣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板書:外貌 性格 愛好……)

3.教師總結:聲音、外貌、年齡、個性、愛好、經歷的事……其實,與別人不同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也就是指一個人的特點。(板書:特點)

二、細觀察,説不同

(一)瞭解自己的特點

1.過渡:我們瞭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想請兩位同學到前邊來説説自己的特點,誰願意?

2.仔細觀察,看看他們兩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誰來説?

(生説,師評價)

3.既然是自己介紹自己,自己應該是最熟悉自己的,那麼,想向別人介紹什麼呢?仔細想一想:你有什麼特點?你準備向別人介紹什麼?

4.小組內交流,向別人介紹自己。

和同學一起交流吧。交流時要注意:抓住你最想告訴別人的特點來説,可以是長相,可以是性格,也可以是愛好,可以説一個方面,也可以説幾個方面。(教師參與學生討論,注意挑選用事例介紹自己特點的學生)

(二)用具體事例説特點

1.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瞭解了自己的特點。但怎樣才能讓別人對你的特點印象深刻呢?(學生自由發言)

2.咱們班的××同學想向大家介紹介紹自己,我們聽聽他是怎樣介紹自己的,有什麼特點。

3.小結:看來用一件具體事例來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會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想一想:他是怎樣把這件事説清楚的?(他把自己是怎麼説、怎麼做、怎麼想的説清楚了,同時這件事與自己的特點相吻合)

4.仔細思考:你們經歷的哪件事最能表現自己的特點?和同學一起交流。交流時要注意:把事情説清楚,這件事要與自己的特點相吻合。

5.創設情境:孩子們,學校興趣小組要招收新成員了,你們願意去報名嗎?你想展現自己的哪些風采呢?

要求:應聘人員用一個具體事例説清楚自己的特長。招聘人員認真聽,看看前來應聘的同學是否用一個具體事例説清楚自己的特長了,可以提問。

6.孩子們,通過我們的交流,是不是清楚怎樣介紹自己了?有信心寫好嗎?最後老師還要提醒你:給你的文章加一個精彩的題目。

三、用我筆,寫不同

1.展示學生寫的片段。

2.將應聘發言整理成文。希望報名的同學到時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説清楚,把招聘老師打動。

【備課思路】

一、講故事,拓思路

課程標準中指出中年段的習作目標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節課的開始,我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目的是調動孩子們習作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造寬鬆的説話、習作氛圍,誘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主動思考,對習作投入情感,在作文中真實地表達自己對事物、對生活的情感,為學生有話可寫、樂於習作打下基礎。

二、細觀察,説不同

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就是抓住特點介紹自己,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老師要幫助學生梳理特點。

國小階段習作要求各個年級有不同側重。國小中年級作文教學重點是片段訓練。具體到三年級習作的要求是內容比較具體,語句比較通順。作文教學的階段性特點還體現在中年級的片段訓練起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作文的難度不大,但是隻有學會寫段,才能寫好成篇作文。

“能抓住特點介紹自己”是這次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在教學中抓住了這個教學重、難點,不僅進行了寫片段的教學,還滲透了構段的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説一個人有哪些地方和別人不一樣,一開始把面鋪得比較寬,思維不受侷限,教師適時小結(聲音、外貌、年齡、個性、愛好、經歷的事……),接着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兩名同學,找出他們的不同之處,通過本人的補充使學生體會到人人都有不同之處,而且自己最瞭解自己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想一想,自己有什麼特點,準備向別人介紹什麼。學生在靜思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介紹自己。這是習作中應注意的第一個問題:特點要鮮明。在師生共同交流、評價中對“抓住特點介紹自己”這一重點內容理解更深刻,同時也為下面通過事例介紹自己做好準備。

接着教師以班上一名同學的發言為例,引導學生體會怎樣用一個具體事例説清楚自己的特點。討論出把這件事説清楚的方法後,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的哪件事最能表現自己的特點。之後創設應聘的情境:應聘人員(説的同學)用一個具體事例説清楚自己的特長;招聘人員(聽的同學)認真聽,看看前來應聘的同學是否用一個具體事例説清楚自己的特長了。這是習作中應注意的第二個問題:事例與特點相吻合。

從説到寫,怎麼説就怎麼寫,只要學生願意寫、能夠寫出來就應該得到鼓勵。但是如果教師在這個階段不進行積極的引導,學生在書面表達時就會遇到困難,缺少習作的成就感。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自覺進入書面表達的情境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既要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因此,作文教學要獲得最佳的效果,必須實現“主體”和“主導”的相互促進,協調統一。

三、用我筆,寫不同

練習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途徑,如果缺乏練習,培養學生的能力就成為一句空話。從學生的身心發展來看,滿堂問、滿堂講,容易造成學生大腦皮層的疲勞。如果採取講講練練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眼、口、耳、手等多種器官,學習內容就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課堂上儘量保證學生習作的時間。這樣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反饋,學生間也可以討論補充。在作文課中動口和動筆要緊密配合,説了什麼馬上就要寫什麼,要實實在在地習作。

這節課保證了大部分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也鼓勵了能力強的孩子把這段話寫具體,給他們以展示的機會。通過孩子的語言、生動的實例來幫助大部分孩子瞭解“怎樣用事例寫具體”。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90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情感目標: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積累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李明和王小飛兩位同學要進行籃球的定點投籃比賽。

(課件出示)比賽規則:每人各進行3次1分鐘的定點投籃,以每次投中個數為成績。

(課件出示)比賽成績統計圖:

觀察,你從統計圖中知道了什麼?

問題:誰贏了?為什麼?

2、 王小飛再投一次,(課件出示成績統計圖)

問題:現在誰贏了?為什麼?

發現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平均數

1、合作討論

討論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時,該怎樣比才公平?

2、 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為例)能計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教師適時板書:(7+3+8)÷3

=18÷3

=6(個)

問題:(1)、“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

(2)、我們是怎樣求出7、3、8這三個數的平均數的?

小結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1)、引導:不計算,有辦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移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

説一説:根據剛才以多補少找平均數的過程,説説你對平均數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個球嗎?“6”表示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認識平均數的特徵。

3、 即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求王小飛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數量。

組織彙報,交流方法

結論:通過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通過這次比賽的經歷,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

4、 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

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判斷下列説法正確嗎?為什麼?

(1)、不會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裏游泳不會有危險。

(2)、小明家去年4個季度的用水量分別是16噸、24噸、35噸、21噸。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噸)。

2、你能想辦法求出他的語文成績嗎?

(1)、先估測一下:語文成績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討論。語文成績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隊參加市舞蹈比賽,評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隊的最後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發認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評委卻宣佈最後得分是95分。這是為什麼?

師:請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下課後自己去尋找答案。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設計理念】

本設計安排了讓學生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個層次。感知,以朗讀為主;感受,以口説為主;感悟,以學習語言為主;感染,以誦讀為主。

【設計特色】

在反覆朗讀中感知感染,在學習語言中感受感悟。

【設計目標】

1、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感悟長城的偉大,進一步激發民族自豪感。

2、抓住特點,幫助學生以主要句概括主要內容,以及由物聯想到人的典型寫法,從而深刻領會題旨。

3、以各種形式多讀,領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

【設計重、難點】

第2、3兩段典型段,通過多讀,引導學生感悟長城的偉大,通過多讀,口語中進行昇華,讓學生領會長城是我過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設計過程】

一、在初讀中感知、感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

讀準、讀通、讀暢。

2、學生各自談自己閲讀的感受,不受限制,暢所欲言。

3、從初讀中你感受到萬里長城是怎樣建成的?請再讀有關段落:

⑴ 從第三段可看出萬里長城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⑵ 從第四段可以知道萬里長城的建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充分感知教材是學習教材的前提,因此我安排了多次讓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讀了課文後就有表達的慾望,可見遵循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反覆讀書之後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

二、在學習語言中感悟、感染

1、讀了全文後你感覺到哪幾段最打動你的?

(第2、3段)

2、學習第2段:

⑴ 領悟第3句的比喻句,找出本體、喻體是什麼?

⑵ 找出描寫人民勞動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

3、練習感情朗讀第2段。

4、學習第3段:

⑴ 這麼高大堅固的長城令“我”想到了什麼?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⑵ 師深情朗讀這段話:

生凝神傾聽後告訴老師想到、看到、聽到了什麼?

學生自由講:

① 我看到民工沉重的腳步。

② 我聽到民工那痛苦的呻吟。

③ 我看到民工倒斃路上。

④ 我想到長城是用民工的血汗、生命築成……

⑶ 仿照老師感情朗讀這段話,集體讀,小組讀,個別讀:

生:讀多少次?我不能再讀下去。

師:讀到懂!讀到能理解!

(充分感知教材是學習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多次讓學生讀書的時間,學生讀了課文後就有表達的慾望,讓學生反覆讀書之後暢所欲言表達自己感受,這時的感受最真切、最自然。例如:學生通過多讀上述這段話,學生感情真是流露出來,當時我掃視教室,學生真的流出了眼淚,怪不得有些學生説無法讀下去。)

⑷ 嘗試背誦第3段。

三、在口語中昇華

你讀了這篇課文,肯定印象很深?請同學們用一句話體現出來。

1、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蹟。

2、勞動人民你真偉大。

3、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4、長城!我生長在幸福的生活中,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社會建設作出一份貢獻。

【評點】

情感性是語文學科的個性,本文設計以“感知、感受、感悟和感染”四個層次逐層推進,既體現了教材的特點,也完全符合學生的情感心理髮展過程,有“知”才能有“愛”,有“愛”才能有“悟”,而 入於“化”(感染)。在導讀過程中,本人以多種手段煽情,把教學推向高潮。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國中數學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簡述

摘要:本文通過列舉實例説明了教學目標的組成。詳述了兩種教學目標意義和作用,剖析了這兩種教學目標的區別和聯繫,為良好的數學教學指明瞭方向。

關鍵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長遠目標 新近目標

1 教學目標的組成

從事數學教學設計之初,教師首先關注的不是“學生掌握多少知識”,“要學什麼數學”,而是“學生通過所學能夠做什麼”,這就是數學教學目標。根據現代國中數學教育的要求,設計者希望通過數學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這是數學教學設計的起點,也是數學教育的宗旨。通常教學目標由若干目的組成,其中包括三大塊:①知識與能力;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例如:“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和判定”,一章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會證明平行四邊形、徒有其表、菱形、正方形的性質定理及其相關結論。②能運用性質定理進行計算與證明。

(2)過程與方法。

①在進行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中,發展嚴格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設計A]

創意説明:

本文語言極其簡潔、生動,描寫手法高妙,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去細心玩味。全文篇幅短小,應指導學生當堂背誦下來。此外,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還應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教學步驟 :

—、導入

有條件的學校可為學生播放—點當代口技的聲像資料。

二、誦讀指導

從節奏、語氣、語調等方面,讓學生逐步提升朗讀層次。

三、課文探究

通過以下問題的探究,完成對文意的理解、章法的揣摩、語言的品析。

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

2.作者如何展示口技藝人的“善”?

正面描寫、側面烘托。這裏可先用原文回答,再用現代文複述,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舉例分析文中描摹聲響的特點。

4.文章描寫觀眾的反映有何作用?

5.開頭、結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這些在文中作用如何?

6.舉例分析本文語言之簡潔。

四、背誦課文

在課堂上給20分鐘左右的時間,鼓勵學生當堂背誦下來。

五、詞彙積累

可以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積累文言詞彙,如:

1.古今義差別較大的詞。

2.通假字。

3.一詞多義,如“乳”“絕”等。

4.表示時間的詞(本文的一大特點)。

5.至今仍保留古代用法的詞,如“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莫名其妙。

[教學設計B]

創意説明:

一些精短、淺顯的文言文比較適宜自學。大致程序為誦讀、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意、背誦全文、練習鞏固。其間,教師可印發一點關於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反覆誦讀

1.聽教師範讀(或錄音),糾正朗讀中存在的問題。

2.反覆誦讀課文。

三、理解文意

1.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意。

2.同桌互相幫助,互相檢查。

3.教師析疑(儘量鼓勵學生自己解決)。

4.精選有關本文的賞析文字,幫助學生理解本文。

四、背誦全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馬上背誦全文。

2.教師可提供—些有參考價值的背誦方法。

3.找同桌檢查自己的背誦。

五、練習鞏固

1.完成課後關於詞句理解的練習。

2.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詞語歸類練習。

[教學設計C]

創意説明: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競賽。如背誦比賽、改編故事比賽、詞句理解競賽等。只要引導得當、安排合理,可大大提高效率。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二、文意疏通

1.檢查預習: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初步理解文意。

2.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解答。

三、當堂背誦比賽(課前不通知)

1.宣佈比賽規則:背誦1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交叉檢查)。

2.小組交叉檢查:主動申報、接受背誦檢查、檢查打分。

3.小組代表示範背誦。

四、講故事比賽

1.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將本文改編成故事。

2.聽同桌講故事。

3.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講解。

4.師生評價。同時把他們誤解或忽視的關鍵詞語提出來。

五、練習搶答

選編適量的有價值的題目,通過幻燈片展示,讓各小組搶答。

六、綜合評價

將三輪比賽的成績加起來,評出獲勝組,還可評一些特別的個人獎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樹立強烈的團隊精神

[資料整合平台]

課文擴讀材料

(老殘遊記》第二回(節選)

劉鶚(清)

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説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峯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峯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峯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峯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後,食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彷彿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後,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併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嗚。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使用建議:

這段選文最好穿插在分析《口技》的寫法時作類比,因為他們都成功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不過,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迥異,又可引導學生作對比欣賞。

熱門標籤